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俄烏衝突中的中立國,何去何從
送交者: 三把刀 2022年04月05日18:03:3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已經持續一個多月的俄烏衝突再次將歐洲安全置於危險之中。歐盟各國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俄制裁力度。除了對俄經貿封鎖、金融制裁和交通停運,歐盟成員國還向烏克蘭提供援助,就連德國也一改“不向交戰區輸送武器”的先例而向烏克蘭提供軍援。在此期間,歐洲中立國的態度也頗值得關注:瑞士打破1815年維也納會議以來的中立立場,宣布加入對俄制裁;瑞典和芬蘭則都表達了加入北約的意願。可以看到,俄烏衝突正在對歐洲各中立國產生深遠影響。

何為中立國?1907年海牙第五公約和海牙第十三公約分別規定中立國在陸、海戰中的權利和義務,中立意味着在交戰雙方中間處於全然中立的獨立個體地位。也就是說,中立國在戰爭期間不參與戰爭,也不幫助打擊交戰國。更進一步,根據海牙第五公約第一章第七條,中立國不應被要求代表任一交戰方出口或運輸軍用物資。歐洲的主要中立國除瑞士外,還有奧地利、芬蘭、瑞典、愛爾蘭、聖馬力諾、列支敦士登。

就地理位置而言,歐洲中立國多強鄰環繞,中立成為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就歷史而言,中立國有各自的中立道路,可分為自願或強制兩種。前者代表為瑞典和瑞士:自1809年瑞典將芬蘭割讓給俄羅斯後,瑞典一直保持中立至今;瑞士則在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選擇中立身份。後者代表為奧地利和芬蘭:奧地利在二戰結束時被美蘇英法四國占領,蘇聯同意在奧地利承諾“永久中立”的條件下退出,此後1955年“中立”被載入奧地利憲法;芬蘭是1917年俄國革命結束帝國統治時獲得獨立,之後通過中立來維持獨立地位。

但俄烏衝突發展至今,有些歐洲中立國卻史無前例地動搖了。是什麼讓這些中立國不想中立了呢?究其根本,有些國家是被迫中立,而冷戰後均勢逐漸坍塌,動搖了這些國家保持中立的歷史條件。以芬蘭為例,芬蘭中立很大程度上是蘇聯壓力的結果,它在二戰時別無選擇。而冷戰後,俄羅斯的實力一方面足以使芬蘭懼怕和反感,另一方面又沒強大到足以推行蘇聯式政策。另外,北約仍維持着在歐洲的號召力,第四條款對軍備匱乏的歐洲小國來說誘惑力巨大。因此,部分中立國動搖也是因為它們認為安全問題相當現實。這次俄烏衝突中芬蘭和瑞典反應較大,也是出於毗鄰俄羅斯而對自身安全有所擔憂的緣故。

放眼當下,俄烏衝突下中立國將何去何從?或者說,衝突是否會破壞這些國家的中立基礎呢?對此不應一概而論。歐洲六個中立國的國情概況有所差別,目前對俄烏衝突的反應也並不一致:芬蘭、瑞典積極參與對俄制裁,瑞典更是直接向烏克蘭輸送武器,這和兩國的歷史記憶以及對國家安全的現實考慮分不開;瑞士、列支敦士登、愛爾蘭決定採用經濟制裁手段,避免涉及軍事;聖馬力諾未就衝突發表聲明,但2019年時曾表明反對對俄制裁;奧地利則拒絕討論對俄制裁相關事宜,表示“奧地利現在和將來都會保持中立”。可見,最動搖的中立國仍是安全上的利益攸關方,而且芬蘭的動搖程度比瑞典更甚。統計顯示,芬蘭國內支持加入北約的比例已達60%以上,芬蘭總理表示將在這個春天“迅速”決定是否向北約提交加入申請。而在瑞典,也有大約60%的民眾支持與鄰國芬蘭一起加入北約。瑞典政府曾公開拒絕國內加入北約的呼籲,但最近改口稱,在俄烏衝突後,瑞典不排除加入北約的可能。

雖然俄烏衝突期間一些中立國態度出現動搖或變化,但總體而言,國際社會仍然應對“中立”持歡迎態度。中立有利於和平。歷史上,中立國往往是大國戰爭後妥協的結果,比如瑞士曾是法德意奧的緩衝地帶,而奧地利的中立由美蘇英法協商得出。中立國的存在本身就代表着協商與和平,而非對抗與戰爭。中立國可有效阻遏衝突擴大化,符合戰後國際體系的要求,也有利於歐洲大陸的和平穩定。另外,中立國的存在避免了歐洲權力天平進一步向北約方向傾斜。俄烏衝突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正是由於北約對俄羅斯安全關切的長期忽視。正因如此,中立國應該作為歐洲大陸美、俄之外的第三種力量存在下去,以避免歐洲立場極化甚而進一步激化矛盾。

綜上所述,“中立國不再中立”目前並未形成大勢,大部分中立國對制裁俄羅斯的手段乃至立場表達仍較為謹慎。但同時,部分中立國放棄中立立場或導致矛盾激化的可能性也不應被忽視。歐洲大陸穩定有利於中歐關係長足發展,國際社會應對中立持正面態度,鼓勵中立國發揮緩和作用。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印媒:梟龍戰機性能優於蘇30 能在100公
2021: 德媒:中美芯片之爭 中國絕非美國想象
2020: 防禦幾乎不值一提 我軍為何仍大量裝備
2020: 中國海軍雖已服役雙航母 但仍急需這七
2019: 中美貿易戰漸入尾聲 美國的下一張牌是
2019: 假如課本是錯的,你們還考一百分,只能
2018: 中國殲31性價比很不錯 為何我海空兩軍
2018: 俄羅斯大量售華王牌非賣品武器 只因貿
2017: 那麼中國打一場仗到底需要花費多少錢呢
2017: 俄羅斯核潛艇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