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德媒文章:俄烏衝突或將改變世界
送交者: 三把刀 2022年04月14日19:47:1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德國《商報》網站4月9日發文稱,俄烏衝突將帶來長期影響,從而改變世界,作者是延斯·明希拉特。部分內容摘編如下:

烏克蘭戰爭已經持續6周,現在很清楚的是,這場戰役不僅對德國而言是一種歷史斷裂,也涉及一些地緣政治主線,關繫到全球經濟和許多國家的繁榮。即使在發達國家,也難以直接通過國家資金使這些新裂痕消失。

這次衝突也意味着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它不僅看上去史無前例,而且讓我們意識到了自身的脆弱性。確定性正在消退,不確定性沒有止境。無論這場戰爭結果如何,已經可以初步得出地緣政治、政治和經濟結論。

1.儘管存在各種矛盾和錯誤,“以貿易促變化”的原則並未過時。

貿易將社會團結起來,經濟和文化聯繫往往會減少戰爭衝突的風險,這一基本觀點是否正確?是的。但不論何種情況都與所有人開展貿易也正確嗎?不正確。

誰會否認貿易使新興國家的數百萬人擺脫了絕對貧困,進而促進了和平?誰會否認維利·勃蘭特上世紀提出的“以貿易促變化”原則產生了積極影響?施羅德、默克爾和朔爾茨政府在輸氣管道政策上採用了相同原則,朔爾茨最初也將“北溪天然氣管道二線”稱作“純粹的私營經濟項目”。

貿易本身並不是目的,必須以批判性的態度及時審查國際商品交換帶來的影響。也必須考慮到依賴性,以及誰是合作的受益者。在對俄關係中,這兩點都受到了忽視。作為一個原材料匱乏的工業國家,完全依賴從俄羅斯進口能源是一種戰略愚蠢和政治疏忽。

因此我們要發展貿易,但不是在任何情況下。

2.德國聲譽受損並且難以恢復。

近年來,德國的對俄政策越來越陷入矛盾之中。德國政府一直承諾保護烏克蘭免受俄羅斯侵擾,但與美國不同,德國不想吸收烏克蘭成為北約成員國。2014年,德國以違反國際法為由制裁了俄羅斯,卻在第二年批准建設“北溪天然氣管道二線”。德國政府鼓勵烏克蘭抵禦強大的俄羅斯,卻暫時不想向其提供武器。

而在關於抵制俄羅斯能源進口的辯論中,德國再次讓人懷疑它在以自我利益為中心。柏林只在壓力過大且別無他法時才採取行動。德國能源進口商每天向俄羅斯匯款2億歐元——而德國政府卻堅持一種站不住腳的說法,即由於制裁,普京根本無法用這些錢來資助戰爭。

所有這些都顯得不那麼自主,而且破壞信任——在歐洲層面一再聽到對德國政界缺乏戰略遠見的懷疑並非沒有道理。不滿情緒正在增加。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責備德國是“西方國家應對俄羅斯‘侵略’的最薄弱環節”。比利時前首相伏思達(居伊·費爾霍夫施塔特)呼籲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發揮領導作用——“通過走在前面而不是落在後面”。  

3.西方在對俄政策上沒有表面上那麼團結。

西方國家一直為它們的團結自豪,但這是具有欺騙性的表象。雖然141個國家(占絕大多數)在聯合國大會上譴責俄羅斯的行為,但38個國家投了棄權票,其中除了中國和印度這樣的重量級國家,也有南非和美國在中東的重要盟友阿聯酋。這38個國家代表着全球79億人口的一半以上。

如果再加上那些反對制裁俄羅斯,甚至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仍重視與莫斯科保持良好、充分關係(包括進口廉價能源)的國家,結果看上去就更糟了。

這意味着“反俄聯盟”遠沒有看上去那麼強大。西方高估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今天中國在台海對美下戰書了
2021: 中美航母編隊南海同框 遼寧艦編隊怎麼
2020: 中美俄核潛艇水下憋氣時間對比:美國85
2020: 撤出中國?中國,不是你想撤就能撤的
2018: 如是我聞:敘利亞空防部隊擊落71枚美國
2018: 南海閱兵提前結束,擦槍走火並非不能
2017: 紀念四一二大屠殺九十周年:買辦當國國
2017: 美國類核武炸彈之母的前因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