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珍宝岛冲突中,面对苏联红军的T-62主战坦克,中国军队当时装备的主力反坦克武器,包括85毫米反坦克炮、75毫米无坐力炮和56式4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等,都无法击穿其正面装甲,这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在反坦克技术方面的发展。此后,不仅中国陆军不仅大力发展73式100毫米滑膛炮、69式反坦克火箭筒和红箭-73反坦克导弹等新锐武器,甚至是空军部队也重点强调反坦克能力。
当时中国空军装备的对地攻击飞机除了仿制苏联伊尔-28的轰-5轰炸机之外,就是在米格-19基础上改良而来的强-5攻击机,其中,强-5攻击机被设计用来替代此前空军装备的苏制伊尔-10攻击机,伊尔-10是苏联伊尔-2攻击机的强化版本,采用全金属结构,早在二战末期就已经出现。强-5攻击机除了安装两门23毫米航炮之外,主要的作战武器就是火箭发射巢和机载航空炸弹,最大载弹量1500公斤,不过,其当时仅能挂载最大重量500公斤的高爆炸弹,对苏军坦克集群杀伤能力有限。
虽然在70年代出现了强-5甲,可以携带战术核炸弹,但毕竟核武器不能轻易使用,依然需要以使用常规武器为主。在当时,除了高爆炸弹之外,机载火箭弹还可以安装破甲战斗部,但即便如此,因为机载火箭弹的精度很差,在攻击坦克的时候难以一次出击就击毁多辆。一时之间,中国空军面对苏联的坦克集群束手无策。
在70年代开始的中西军事交流中,除了引进了西方国家当时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之外,中国还了解了西方先进航空弹药的发展情况,在当时,除了引进了法国“迪朗达尔”反跑道炸弹之外,还对英国生产的BL-755型航空集束炸弹很感兴趣,毕竟,皇家空军面对苏军西部集群同样压力山大。
相比中国军队在越战中遇到的美军集束炸弹主要以人员杀伤为主不同,BL-755航空集束炸弹主要以攻击装甲目标为主,并具备一定的人员杀伤能力,该炸弹中227千克,内部共分为7个弹药舱,每个弹药舱安装有14个小型空心装药炸弹,总共携带147和空心装药小型炸弹,每个子炸弹起爆后可以击穿250毫米装甲兵造成大量破片杀伤人员。中国引进后在其基础上仿制成功250-3型反坦克子母弹,据当时测算,强-5挂载250-3子母弹攻击苏军坦克的时候,交换比可以高达1:11.
万幸,来自北方的强大威胁最终随着苏联解体消失,250-3型反坦克子母弹也就没有了大规模实战的机会,对我们以及现在的俄罗斯来说,都算是好事,但250-3型反坦克子母弹及其衍生型号依然大量保存并得到了持续发展,毕竟,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终究要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