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乌克兰军队跨境作战的第十二天,随着乌军持续向前推进,俄方在库尔斯克州的防线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昨日,乌军成功向前推进了1至3公里,而俄军却未能组织起有效的阻击,这一态势让国际观察家们纷纷对俄军的准备状态提出质疑。爱沙尼亚国防军副参谋长普塞普中校直言不讳地指出,俄罗斯显然尚未为库尔斯克州的反攻做好充分准备,并预测俄军可能会转而采取挖战壕固守的策略。
然而,俄媒披露的一项举措却揭示了这一策略实施的艰难:俄方正以高达4000美元的薪资招募工人前往库尔斯克挖掘战壕,但响应者寥寥。这背后的原因不言而喻——许多人意识到,一旦战壕建成,他们很可能就会被征召入伍,穿上军装,拿起武器,而非如承诺般获得丰厚的报酬。
在库尔斯克州的核心地带,塞姆河及其上的三座桥梁成为了战略焦点。俄军在河的西部构筑了坚固防线,并依托桥梁从东部内地向驻守科列涅沃镇的2000多名士兵运送补给。这些桥梁不仅是生命线,也是俄军撤退的关键通道。然而,乌军显然已将这些桥梁视为必除之患。
前几日的尝试中,乌军利用海马斯火箭弹对最近的一座桥梁进行了打击,但仅造成桥面轻微损伤,未能彻底摧毁。然而,8月16日,乌军的一架F-16战斗机携带JDAM导弹精准出击,这座坚固的大桥瞬间化为废墟。这一幕不仅彰显了乌军空中打击力量的增强,也预示着未来几天内,俄军在科列涅沃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与此同时,乌军正全力推进对科列涅沃镇的进攻。该镇与乌克兰有铁路相连,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控制科列涅沃,意味着乌军可以通过铁路向俄境内深入输送补给,从而极大地增强作战能力。目前,这2000多名俄军已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其命运堪忧。
在战场之外,国际舆论的焦点也集中在库尔斯克州。各国媒体纷纷涌入被乌军占领的城镇进行采访报道。CNN和美联社等主流媒体发布的文章和图片,展示了战争给当地居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然而,这些报道在提及俄军入侵乌克兰初期的情景时却显得含糊其辞,似乎有意回避了俄罗斯民众当时对战争的支持态度。
另一方面,一段关于俄军残忍杀害乌军俘虏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这种野蛮行径不仅违反了国际法和战争伦理,也进一步加剧了俄乌之间的仇恨和对抗。
对于乌克兰而言,库尔斯克州的行动只是其整体战略的一部分。斯特列科夫的“谏书”虽然提出了克里米亚作为潜在目标的观点,但乌克兰方面的真实意图显然更加复杂多变。他们可能会根据俄军的反应灵活调整战术策略,以最大化地利用战场优势。
随着局势的逐渐明朗化,西方媒体也开始改变对乌克兰的看法。《每日电讯报》的评论文章标志着一种趋势的转变:国际社会开始认识到乌克兰在这场冲突中的坚韧和潜力。对于乌克兰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他们继续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