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垂发! 这是陆地052D导弹驱逐舰吗? |
送交者: 一剑破天 2024年12月16日22:39:26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
上世纪90年代末,美军曾研究过一款用来应对新时代军队作战的“未来作战系统(FCS)”,这套系统里有一款武器叫“非直瞄发射系统”(NLOS-LS),它还有个外号叫“网火”,全称可以理解为“网络化打击火力”,也就是集无人装备、巡航导弹、侦察、打击为一体的超视距网络火力打击系统。 根据美军设想,网火系统有一个独立模块化的集装箱式导弹垂直发射装置,武器主要由巡飞弹和精确打击导弹构成,能在72小时内无人值守、自主执行目标侦察和打击任务,不需要额外的雷达负责侦查敌人。 ▲美国“非直瞄发射系统”(NLOS-LS) 当巡飞弹发射出去后,它会边巡航边侦查,如果发现普通目标,可以将信息传送回FCS网络中心,引导网火发射成本更低的精确打击导弹攻击目标。如果发射高价值目标,巡飞弹可以直接自行攻击。 听起来像科幻电影的情节,对吧?但遗憾的是,美军的这份PPT由于想象的太过于超前,最后在2009年宣告终止。 不过美国人实现不了,不代表中国人不行。 就在前不久,中国就展出了中国版的“网火”——安装在VN21型轻型轮式战术车上的红箭-20/50反坦克导弹垂直发射系统。 ▲外贸新型红箭反坦克家族 这跟今年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上,在国的保利集团展出的CM-501GA多用途精确打击武器系统有些类似,其采用的是“猛士”CTL181型轮式6X6高机动车或6×6装甲输送车底盘,前者可以携带12组垂直发射单元,后者则能搭载16组垂直发射单元。 ▲2022年珠海航展上亮相的CM-501GA多用途精确打击武器系统 从公开的资料来看,红箭-20/50的发射方式是垂直冷弹射,大体结构是导弹在发射筒内被放置在一个可上下滑动的吊篮内,导弹的底部通常会有一个活塞或者类似的助推装置,它是以压缩空气、压缩蒸气或助推剂燃气为动力。 ▲CM-501GA多用途精确打击武器系统 其发射过程是这样的,当发射命令下达时,导弹的底部的主推装置就会通过气压、弹簧或者气体爆炸等方式,提拉导弹向上运动,将导弹快速推送出去。 ▲红箭-20/50导弹垂直发射 然后当导弹被弹射到一定高度后,导弹的主发动机开始点火,产生推力使导弹继续向上飞行,并进行必要的姿态调整,然后导弹开始加速,进入真正的飞行状态,按照预定的轨迹飞向目标。 ▲红旗-16防空导弹就是典型的垂直冷弹射 经常发射反坦克导弹的朋友应该知道,传统的反坦克导弹一般是热发射,也就是导弹发动机在发射筒内就点火,这不仅对发射平台的耐热性提出了挑战,而且发射后的烟雾和火光极易暴露发射位置。 由于冷弹射时导弹的发动机还没点燃,所以发射时没有产生高温的排气,这就避免了发射过程中的热量对对发射系统产生热烧蚀,也能减少敌方通过红外线探测到发射位置。 而且垂直发射系统本身就具备360度全向攻击能力,不必先调整发射平台的角度,可以大大缩短反应时间。 这个垂直冷弹射系统虽好,但是要想车载化甚至放到猛士这样轻型底盘上是很难的。要知道,传统的垂发系统是复杂的“大家伙”。 垂发系统需要容纳发射管、导弹储存装置、冷却设备和控制系统,还要确保导弹能够稳定存放和可靠发射,整套系统体积是很庞大的。 像美国“宙斯盾”舰的MK 41垂直发射系统,每组32个发射单元长约7.6米,俄罗斯的“道尔”,将垂发系统体积压缩再压缩,整个系统也重约37吨,相当于一辆中型坦克,对车辆底盘的承重能力是个不小的挑战。 再者说,舰体平台即使是在风浪中也能提供相对稳定,但陆地不比海上,陆地上泥泞的道路、崎岖的山地、甚至是极端寒冷或高温环境,都会影响系统可靠性。 例如,车辆在高速行驶中可能产生剧烈震动,对导弹的存储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沙尘和温差变化可能对电子设备和发射装置的密封性造成影响,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大多数车载垂直发射系统,都需要采用密封筒弹这类特殊的防尘、防震设计。 此外,垂直冷弹射系统对导弹火箭发动机点火控制装置技术和导弹姿态控制技术要求非常高,车辆平台在发射时必须保持稳定,否则很容易导致导弹偏离轨道,甚至失控自爆。 好在此前中国在师承俄罗斯“道尔”系统的基础上,研发了红旗-17防空导弹系统,基本上吃透了垂直冷弹射系统车载化、小型化技术,通过精密的姿态控制和加固设计解决了这些问题,这才让红箭-20/50系统有了行进间射击的能力,甚至通过模块化设计达到了多弹种发射能力。 如果说垂直冷弹射系统是其作战方式上的技术突破,那么其采用了宽带无线数据链+图像制导后所具备的“人在回路”、弹间通信和A射B导能力,则无疑是让红箭-20/50成为真正超视距打击系统的核心所在。 我们知道,传统的反坦克导弹,一旦发射,导弹的飞行和攻击目标基本是固定的,不允许进行改变,而红箭-20/50反坦克导弹安装有光电/红外双模导引头和实时加密无线双向数据链,可以实现“人在回路”。 这种弹载数据链按照规定的传输/信息协议,可以自动接收传感器平台、指挥控制平台和武器平台各种实时信息,允许操作人员在导弹飞行过程中,根据实时收到导弹传回的图像和数据,及时进行修正或重新选择目标。 这就意味着,操作员可以在导弹飞行的几秒钟内,动态调整目标,确保导弹精确命中最优目标,这一点特别适合快速变化的战场,尤其是在敌方装甲部队密集布防的情况下,可以大大提高攻击的成功率。 而拥有了弹间通信能力,一枚导弹就不仅可以在飞行途中实时传输图像和数据,还可以将这些信息共享给其他导弹。 ▲可以在空中临时更换目标 如果在导弹飞行途中,操作人员发现目标并非最优攻击目标,便可以实时调整攻击目标,甚至启动其他导弹进行群体作战。如果某一枚导弹攻击未能彻底摧毁目标,其他导弹会迅速补充打击,确保敌人无法逃脱。 通过弹间通信技术,红箭-20/50能够在没有任何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完成多波次的精准打击,在敌方反应过来之前,可能已经被多枚导弹轮番攻击,大幅提高了作战效能。 “A射B导”则是“发射和制导分开”的一种合作打击模式,简单来说,就是A平台负责发射武器,B平台负责帮助武器找到目标并引导它击中。 作战时,红箭-20/50在发射时可以通过通信终端机输入从其他平台获得的目标信息,显示在内置的网格化电子地图中,从而为导弹进行惯导坐标装订。 飞行时,能够将导引头中安装的白光/红外摄像机的画面使用无线电传输给射手显控终端,可同时接受上传指令或发射后不管。 也可在导弹发射前不锁定目标,在发射后再进行目标选择,射手也可以修正瞄准点和目标信息,并控制导弹越过障碍物攻击目标,目标脱锁后返回攻击,甚至打击反斜面目标,在最后画面还可以确认导弹打击方位,视情况决定是否补射。 之前,央视公布了红箭20/50打靶的真实画面,直接对静止的混凝土靶标和行进中的美军M1坦克靶标分别打击,全部准确命中并直接打爆靶标,可以说,红箭20/50简直就是陆地上的“052D”。 想当年,美国设想的“未来作战系统”确实很有想象力,但他们最终只是停留在了PPT上,而中国人不仅把这些想法变成了现实,还在很多方面实现了超越。 这就像是美国人写了一张“未来战争的草图”,中国人却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把它变成了一幅震撼的立体画。相信在未来的战场上,中国装备必将让世界重新认识“未来战争”的定义!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3: | 中国的唯一出路 | |
2023: | 终结南海动荡之根本乃毛思想“伤其十指 | |
2022: | 4012 血壮山河之兰封会战 兰封疑云 1 | |
2022: | 蒙古陷襄阳 第七章 | |
2021: | 日本曾经离“渡过资金链断裂困难时期” | |
2021: | 白俄罗斯的前景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因为 | |
2020: | 一半国土都想搞独立:印度只在地图上才 | |
2020: | 一旦世界大战爆发,谁敢最先攻击美国本 | |
2019: | “包产到户”与北方恶性水源危机 | |
2019: | 3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夏季高考物理附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