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军天下无敌 |
送交者: ZTer 2006年07月26日16:17:53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
经常在网站上看见诸如“中国陆军天下无敌”“谁有资格与我们的陆军比肩”等文章,里面都认为中国陆军天下无敌,是最强大的。但是我却有些疑问不吐不快。
有人看不起苏军,认为比我军差。可苏军发展出最适合自身需要的大纵深进攻理论,在战后更将地面战争的威力发挥到极致。直接比较一下:60年代的珍宝岛事件国内尽人皆知,可是铁列克提事件有几个知道?如果我军有信心坚守北京,中央卫戍3、4师何必用机布师师?如果我们能将敌人挡在黄河以南,三线建设干吗花那么大的力气?苏军当年使用的行进间转换战斗队形发起攻击,我军精锐在什么年代才掌握? 更多人看不起美军,说美国人只能一线平推。如果那样的话,朝鲜战场上“磁性战术”给我军造成了多大损失?砥平里战斗我军为何不能取胜,只是因为美军火力强大吗?美军推出的空地一体战、FCS等概念完全适合其自身国家扩张的需要,我军适应局部高强度战争的理论又如何? 中国人民解放军虽然也有人民战争的理论,三年朝鲜战场的辉煌,中印边境线的胜利,但是这就能够让我们自认为成为世界第一了吗?
我们现在为什么说自己陆军无敌?是我们强大了还是敌人衰弱了?是我们自认为无敌还是真的无敌?从比斯开湾打到莫斯科的德军可以这么说,从莫斯科到柏林的苏军也可以,美军凭他们的实力也行。我们凭什么?从鸭绿江到三八线?从镇南关到凉山?各位拍拍自己的胸口问一声,如果朝鲜战争没有苏联,我们能不能守住鸭绿江? 战争就是实力的体现,没有实力,战术能力再强也不是世界级的军队。如果我们凭自己小规模战斗的能力夸口,那么乌干达比白虎团如何?
另:我这里不是要说军队不行,而是说别拿着我们的军队吹牛,跟当年的德军、苏军比,我们的军队还差的远,完全没有他们那种决定世界命运的能力和气概。
1、什么叫做世界上最伟大军队的战斗能力呢?
中国人民志愿军之所以可以将战线稳定在38线,一方面是我军都是百战精锐,处于历史上的最高点;二是苏联提供64个陆军师22个空军师的装备,使我军在武器上不至于差距太大;三是美军主力被牵制在欧洲,无法用全力与我作战;四是苏军提供核保护伞,使我军不受核攻击;五是美军受到政治限制,不敢攻击我空军、后勤基地;六是在战争初期,美军未想到我军参战,兵力部署有问题。 志愿军曾经像在朝鲜境内建立空军基地,使得我空军可以直接为前线部队提供空中掩护,但是这些基地受到美军的强烈轰炸,始终未能建成,后来不得不放弃这一计划。由此可见,如果没有不得轰炸我国内目标的限制,我空军根本没有立足的能力,连自己的基地都无法保护,还谈什么掩护后勤线。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曾经将数门原子炮运到朝鲜,试图对我军发动核打击,正是由于苏联的保护伞,美军不敢将其日本舰队作为代价来对我军进行打击;否则,以30枚核弹在中朝边境地区形成核沾染带,配合战略轰炸机彻底封闭中朝边境,以我军当时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突破,在后勤全部中断的情况下我志愿军能够坚持几天?而且随时可以打击我大部队转移,使我军各部失去联系相互不能支援,那时候还谈什么反击自保。战争初期的五次战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我军突然参战的奇袭效果,美军在不了解我军战术特点的情况下被打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军的战术优势越来越小,第四次战役失败就是明证。美军当时已经结束战争5年,中高层军官还在,但是基层士兵很少有战斗经验,我军确是经验丰富,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如果没有这些因素,我军基本不可能在面对美军大规模攻击的情况下守住鸭绿江。 解放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因素,更主要的是政治因素在发挥作用。国民革命军完全无法同当时的德军、苏军、美军相提并论,打败他并不能让我们有与德军比肩的资格。
游击战的问题。我们的游击战并不是抗战的主战场,游击队八路军也没有能力同日军抗衡。东北抗日联军流亡到苏联的时候残部只能编成一个旅;40-42年敌后战场最困难阶段中解放区面积缩小,军队人数下降;可见游击战的效果是有限的,没有正面战场的牵制与支援,敌后战场无法同敌人对抗。朝鲜战争期间我军确实表现出很高的步兵战斗能力,但是做为现代战争,志愿军空军的表现实在太差,对此有疑问的可以去舰船空军论坛看一个讨论空战结果的帖子。 打到新德里?做梦吧。当时的后勤状况和道路条件连继续战斗都无法保证,还要打到新德里,除非美国空军全力提供运输支援。朝鲜战争是受到诸多限制的,如果没有这些限制,我军不可能取得这种结果,粗略原因在上面,要反驳需要理由而不是热情。解放战争不能证明我们是世界级的军队。 美国被炸了珍珠港,但是珊瑚海海战就阻止了日军战略目标的实现,中途岛海战就实现了过程的逆转,我们呢?八年抗战没有解放任何一个中等以上城市,没有歼灭任何一只旅团以上日军,这能够比较吗?苏军打到柏林,美军轰炸东京,我们呢?日军投降后都敢拒绝向八路军投降。不贪生怕死任何一支军队都能够做到,也必须做到,子弟兵做到这一点是因该的,没什么好说。 北约就不恐慌,特别是在80年代攻守易势,美国转入战略反攻。而且,世界级的军队应该连自己的首都都没有信心守住吗,这还叫做世界无敌?别忘了你们一开始是怎么吹捧解放军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大人打赢小孩并不光荣,而且既然退化那就不能叫做最伟大的无敌军队。 98抗洪只能证明我军纪律优良,但是不能证明我们世界无敌。僧格林沁蒙古骑兵无一后退,战斗结果无一生还;波兰骑兵冲击坦克无所畏惧,全军覆没国家沦亡;日本军队宁死不降自杀冲锋,樱花凋谢武士灭绝。有纪律又如何,这只是取得战斗胜利的必要条件,但有了纪律并不能保证战斗的胜利,如果以此作为对军队的信心,那只能是下一个悲剧的前夜。 我已经说过多次,伟大军队必须有伟大的战绩,其他一次都是次要的,军队只看战绩。没有优良的武器、国内政治影响,都不是次要军队辩解的借口。只有在与世界一流军队的战争中取得辉煌的胜利,才能够证实一支伟大军队的诞生。而一支伟大的军队只有在不断的战斗中才能够证明自己的依然伟大,2代人的时间中未经历过大规模的高强度战争,一支军队的战斗很值得怀疑。 苏联百万大军如果没有北约的牵制早已入侵,中央卫戍3、4师到时候就要保护中央外逃;美国侵略越南达成了自己的战略目标——阻止共产主义南下,而且现在依然保护台湾;对越自卫反击战被迫中止于谅山,因为北方的压力无时不在;印度发动印巴战争,肢解我们的盟友巴基斯坦,这些都不是如果,而是事实。 铁列克提事件说明了苏军能够在与我军的冲突中找回场子,而不是我军只有辉煌的胜利,没有失利的结果,让一些人别整天吹牛。
美国的问题:朝鲜战争中美国在南朝鲜即将覆没的情况下重建韩国;越南战争达成了自己的最初目的——阻止共产主义南下;非洲索马里完全是政治上对其根本不重视而不是军队战斗力的问题;中东正是美军强大的体现,其他国家怎么不能为自己的国家获得如此多的战略利益呢,他们根本就没有资格得到其他国家的反抗。 战争越来越取决于武器的性能,在核战争和近地空间战争中,胜负完全取决于武器的性能。在空战和海战中,胜负主要取决于武器的性能。在陆战中,胜负的基础就是武器性能,劣质武器的一方之能够寄希望于对方所犯的错误来弥补自己的弱小。寄希望与对方会比自己无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想法。人的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小,武器才是战争胜负的关键,毛泽东再有豪情壮志,他敢发兵占领西伯利亚?志愿军空军再有精神,空战结果仍然是6:1的损失。精神只能在对方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发挥作用,其依附的基础仍然是物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建立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基础之上,怎么到了军队里就要反过来。 对于没有内容的回应,我不予理睬;对于骂人的,我只有鄙视;如果没有理由,任何观点都是空虚无力的,请节省版面不要发出。我会回应会在这里不断编辑,以便让更多人可以看见。
2、我国的核武器虽然数量有限,但是在打击城市等软目标的情况下仍然能取得巨大的效果。而在遭受到我国核打击之后,美苏即使摧毁我国,也无法弥补所造成的损失,然后就会在与对方的竞争中完全处于下风。就像是三国中蜀吴相争只能便宜魏国,美苏之间的这种牵制因素是他们不能下决心对我国进行核打击。 3、我国实行内线决战战略,在战争开始后将大幅度后退,引诱对方深入我国内地,然后在对方兵力分散、补给困难的时候对其发动反攻。苏联和美国都没有信心能够彻底占领我国,而不能彻底占领的结果就是陷入巨大的泥潭,从而导致分散在欧洲主战场的力量,这对他们的全球战略而言是不利的。
很多人以我军具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来证明我们军队天下无敌,对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泛泛的认为可以通过精神因素来弥补。对此,我要特别作出批评,以避免这种错误的东西蒙蔽、误导我们,使我们看不到军队的问题,无法做出应有的改进,从而导致下一场战争的失利。 我在这里所说的精神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1、军事思想与军事理论,2、部队纪律与组织能力,3、勇敢精神与战斗热情,4、战术素质和反应能力。 一、军事思想与军事理论 我说的军事思想是指总体上的军队指导思想,他的作用体现在一支军队遇到问题时,以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来争取解决问题。比如说如何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的问题上,德国喜欢精锐部队,而苏联喜欢更多的部队;在战斗方式上,西方喜欢堂堂正正的主力会战,东方喜欢较为松散的连续战斗;鲁登道夫的总体战、马汉的海权论、杜黑的制空权也是军事思想,他们所说的是战争应如何进行。军事理论是指部队战斗的模式,如德国的闪电战,苏军的大纵深进攻,美军的空地一体战,我军的人民战争。 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对于战争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正确的理论能够促使战争的成功,错误的理论可能导致战争的失败。蒙古人西征的时候,通过战役上骑兵集团大规模迂回,战术上重骑兵(相对于蒙古轻骑兵)逼迫敌军收缩队形,轻骑兵反复弓箭射击的方式打败了讲究正面攻击的欧洲人;德国通过装甲军团大规模突击打败了法国,赢得了二站初期的胜利;反过来法国人抱着堑壕战的思想不放,失去了自己的国家。 虽然对战争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但是军事思想是从军队现实中产生出来的,并不能够脱离物质基础而存在,有什么样的国力军力才能实现什么样的战争理论。欧洲狭小地区内有大量的封建领主,相互间距离有限,往往不超过3日的路程,缺乏大军团迂回的空间,所以军团正面决战才成为西方军团的主要方式。蒙古军队的骑兵大规模机动弓箭远程攻击战术是在大草原上产生的,游牧民族的大量马匹保证了大规模骑兵集团的实现,蒙古马优良的耐力实现了大规模的迂回,东方反曲弓的强力产生了蒙古人压倒性的火力,这三者结合才产生了蒙古军团的机动战术。大量装甲车辆的装备使得闪电战成为可能。我国广阔的地域密集的人口使得占领军必然要分散兵力进行占领,总体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各地兵力必然薄弱,人民战争才有存在的可能。盟军没有陆地战场迫切需要近距离空中支援,依靠自己的国力优势才能按照制空权理论对德日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 在现实的物质基础发生转变之后,军事思想与军事理论必须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武器装备的转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工业革命使得大规模摩托化机动部队的建立成为可能,坦克的发展使堑壕不再具有不可战胜的威力,大规模的包围歼灭战有了物质基础。英国富勒、法国戴高乐相继提出装甲部队机动作战的学说,曼施坦因、隆美尔为代表的德国国防军正式确立了闪电战理论,组建了大规模的装甲军进行穿插。相反,英法虽然拥有优秀的坦克,但是缺乏理论指导,仍把坦克配属给步兵使用,耗费巨大的物力财力建立马其顿防线,结果德军横扫西欧,法国为自己战争理论的失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军事理论必须适合国家战略的需要,当国家战略转变时,军事理论也必须转变。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属于战略问题,他们必须配合国家战略的要求进行设计,否则军队将无法完成国家赋予的任务。在二战前德国是弱势的一方,且面临着苏法的两面夹击,德国要取得胜利就必须在短时间内结束战斗,利用时间差将敌人各个击破,所以德军必须选择能够快速获得胜利的战争理论进行指导,而这就是闪电战。法国在二战前并没有太多对土地的需求,由于综合实力超过德国,面对德国的威胁,法军只要能够坚守国境线就可以消耗到德国投降,所以法军并没有对机械化战争的迫切需求。法国的马其诺防线如果能够延伸至海岸线,使得德军根本无法绕过,那么法国根本就不会战败。所以说马奇诺防线并不是一无是处,但是它使法军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当盟军登陆需要转入战略进攻的时候,学习德军的方法建立装甲集群就成了盟军陆军的唯一办法。苏军在未拥有核武器之前,所持的是核武器无用论,但是当苏军的核武器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苏军就转变成核武器决胜论。 并没有能够确保绝对胜利的军事思想,人民战争理论被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吹捧,说成了不可战胜的反侵略法宝,但事实并非如此。东北抗日联军成立于1936年,高潮期有11个军4万多人,37年七七事变之后进入抗日的高潮期,从1937年11月起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动员日军三个师团,伪军四个旅和大批警宪特人员,共计5万多兵力进行为期三年的“三江省大讨伐”,1940年到1941年,日本关东军剧增,达到76万人,将强队苏战备的同时对抗联进行围剿,直接动用兵力达到50万人。由于斗争形势日益恶化,各路军减员较多,1940年初,吉东、北满省委领导决定将各军缩编为支队。抗联领导人于1940年初和1941年初,两次在苏联伯力开会,并与苏联红军达成相互支援的协议之后,决定抗联部队除一部在东北坚持斗争外,大部转入苏联境内进行整训。1942年7月,进入苏联境内的抗联部队统一编成东北抗联教导旅。从11个军到三个方面军一个警卫旅再到1个教导旅,抗日联军损失可见一斑,而且被迫出走苏联,丧失了国内的立足之地,可见在敌人优势兵力重压之下,敌后武装根本无力自保。 如果抗联的例子还不够充分,那么我们再看一下八路军的敌后抗战。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正面战场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39年国民党政策发生转变,由抗日转向即抗日又反共,日军得以抽调兵力进行占领区清剿。从1937年9月平型关初战胜利,至1940年百团大战为止,八路军由几万人发展到40万,解放人口近4千万。新四军由1.2万人发展至10万,解放人口1300万。1940年秋1942年,解放区人口缩小至5千万以下,八路军减员至30万(选自《朱德选集》
人民战争理论只适合于大规模战略防御,不适合战略进攻。人民战争依靠的是发动本土的人民参与抵抗,依靠人力和分布上的优势掌握敌军的兵力分布、及时调动己方军队、打击敌方单独部队,慢慢消耗敌军的力量,从而达到获得最终胜利的目的。敌军越深入,其兵力就越分散,我军战略实现的可能性也越大。但是在战略进攻中,面对的是敌国的人民,拉长的是我军的战线,分散的是自己的兵力,人民战争理论根本没有实现的基础。 人民战争理论未必适合目前的军事现实,现代战争具有高速、大纵深、非接触的特点,人民战争所依靠的信息全面、打击灵活的特长已经不复存在。现在战争往往是局部战争,时间短节奏快规模小,庞大而迟钝的军事机器无法作出有效地反应,需要的是精英化的军队。现在军事装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普通民众已经不能迅速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无法直接投入战场。而且现在战争的目的已经不是占领一个国家的土地和人口,打击其经济、摧毁其政府正成为美军的战争目的,除了对石油产量丰富的伊拉克之外,美军并没有长久占领任何一个国家,对于这种打击经济、政治目标的远程非接触战,人民战争不能提供任何帮助。 我国目前的国家战略需要我军转入坚决的局部战略进攻,人民战争已经不适合我军的需要,而新的理论上未获得证实。目前已经不存在对我国本土的大规模入侵威胁,存在的危险主要来自于敌人在国境外对我进行的战略包围,收复台湾、保卫南沙是我军最直接、最急迫的战略任务,这些地域都远离我国本土,不存在人民战争所依靠的民众力量,人民战争无从谈起。我军提出打赢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已经有好些年头,但是具体的理论尚未获得实战的验证,外人也很难得知是否经过科学严肃的论证。而美军的新作战理论层出不穷,虽然未必一定是正确的,但是毕竟有战争的检验。如果说美军没有与真正的强手作战,那么自从抗美援朝结束后我军又与哪个强国进行过战争呢?印度还是越南?北约面对的苏联威胁比我们大得多,珍宝岛并不能够作为范例。 由以上例证可知,人民战争理论已经不适合现在我军的需要,甚至也不适合现代防御战争的需要,而我军新的军事理论尚未出台获得验证,所以说,在军事思想与军事理论方面,我军并不占有优势。
部队纪律是一支军队存在的基础,严格的纪律才能保证一支部队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尤其是我国国民并不具备美国人那种工作是工作玩是玩的专业精神,更需要纪律来保障,邱少云的死亡保证了潜伏的成功,这就是纪律的力量。组织能力是指军队的编成结构是否合适,是否能够满足军事战略的需要。 我军的纪律状况已经大不如从前,这是掩盖不住的事实。在1997年宣传驻港部队的文章里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如果我军的部队都能有驻港部队的严格纪律,军民关系怎么会不好”。这句话表扬的驻港部队,批评的是全军,正是由于我军纪律的整体败坏,才导致驻港部队纪律优良让人发出这种感慨。军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前几年是个严重的问题,军方不得不专门整顿。而其他的问题如贪污、索贿等不一而足,我在此不多讲。 “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有的同志热衷于打听人事上的消息,上至军委、总部,下至本单位,甚至传播海外媒体散布的谣言”“我们的军政军民关系和官兵关系总的是好的,但在新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对官兵加强拥政爱民、遵纪守法的教育,处处体现我军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关于各级干部的住房标准,军委、总部早已明文规定,但有的单位仍然我行我素集体犯规",以党委会或办公会的名义作出超标准建造、装修住房的决定。尤为严重的是,有的单位发生了严重违纪问题,主要领导提议向上级隐瞒,党委竟然作出隐情不报的决定” 上面这一段的是老江在军委扩大会议讲话中的内容,熟悉我国政治情况的都应该知道,在最高会议上讲这些内容,那么现实中应该是出了多大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还能够说自己的军队纪律严明吗?现在的军人敢说纪律能够和老一代相比吗?当然,我军还有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98年抗洪着实表现出了军队的动员机动能力,也将解放军纪律严明的一面体现了出来。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忽略存在的问题,只有严格要求才能高标准实现,苗头不打击会烂到无法收拾。对于不熟悉军队内情的人民来说,即使是1%的军人违规,就会转化为100%的对军人的印象,所以,指责我们军队腐败决不是不应该的事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什么敌人不造谣说周总理贪污腐败呢?为什么现在有人造谣说解放军纪既败坏呢?没有事实作基础,任何人都造不出有影响力的谎言。流言的发生,其实只是人们对于事实怀疑的体现。 政府贪污腐败横行而军队却廉洁自律,一部分军队纪律败坏而另一部分却能做到严格要求,一些军人不遵规守纪而其他人却能坚决遵守法纪,这可能吗?动不动就说一些人是网特,实在是一种恐慌的体现,就像是60年代闹国民党反攻大陆,其实一共才过来几个人,大部分是自己在吓唬自己。
面对现在敌人侦查打击能力的加强和战争进程的加快,网络化的指挥结构已经是必然的选择,我军目前开展的师改旅就是对此的一种尝试。但是在改制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我军的干部培养始终是按照团-师-军的模式进行,该为旅-军制后人员能否适应;军旅制需要更加强大的武器装备来保障战斗力的实现,我军的装备是否能够及时换装;军旅制需要强大的通讯保障,我军目前能否在野战条件下做到这一点还有问题;军一级需要能够更加强大的远程支援火力,我军目前是否有问题等等。 更加不利的是,我军的编制改革完全是按照外军的作战经验进行的,我们在投入台湾战场之前没有像1939年的波兰和哈勒欣战役中的日军那样的对手可供我们检验自己军队的对手,而一种新的方法在推广过程中部出现问题是不可能的,战争的问题只有在战争中才能得到全面地体现和解决。没有弱小对手可供实习将导致我军不得不在大规模实战中来检验自己,任何错误都会导致惨重的损失。
我所说的勇敢精神与战斗热情并不只是指军队投入战斗时的无所畏惧沉着镇定。勇敢无畏是任何军队都应该做到的基础,不怕死是一个士兵上战场前应有的心态,这点并不足以特别提出来说明我军的风貌。我指的是军队在战场失利,被击溃打散之后重新组织、再次投入战斗的能力。 沉着镇定才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应有实力,冷静清醒才可以寻找战机战胜敌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但是如何才能够在战场上镇定冷静呢?一方面要依靠平时训练中的积累,长时间严格训练过的士兵必然比临时加入的新兵要好,而军官也要比普通士兵好,这就是训练的作用。但是,再怎么训练的士兵也不如久经沙场的老兵来的可靠。在战场上时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经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会导致人产生一些平时根本不会有的异常行为,如弹震症。训练只能够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只有经历过实战才有可靠的结论。 我军已经有15年未参加过战争,长时间远离硝烟战火必然使得我军对战争缺乏心理准备,没有一大批经历过战争的中下级军官是我军的致命缺陷。任何训练都不如实战,而我们的首要敌手却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从朝鲜、越南、巴拿马、利比亚、海湾、南斯拉夫、伊拉克战争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必然转化为其士兵心理素质上的优势,在这方面我们在战争之初必然吃亏。 不怕死、敢于迎着敌人的子弹往上冲是任何一支军队都能够做到的,只有被打散之后各部分仍然能够自动集结起来继续战斗才是一支一流军队的表现,这也是国民党军被认为战斗力低下的原因,而坚持战斗宁死不降的军队最难以对付。我军的双首长制度对此有一定的优势。从红军到八路军,从解放军到志愿军,我军将士体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独特的政工制度确实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对此,只希望现在的部队还能够延续其一贯的传统,将其发扬光大,不要被多年的和平抹去了战争的记忆。 军队的精神状态会受到日常工作状态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军的文山会海很容易消磨人的雄心壮志,力求稳定的工作作风也会扼杀有上进心的军人晋升,社会上发生的种种事情直接影响到军人的家庭并进而影响军心。苏联大量的人员叛逃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缺乏的结果,看不到改善进步的希望才是绝望的根源。我国目前社会上的事情决不会促进军人的工作热情,只能起到相反的结果,直接的体现就是军纪下降。 有人说美军怕死,作战只会召唤火力支援,但其实我军也是一样。在描写两山轮战阶段的文章中有一个是描写一场战斗,我军一个团坚守阵地,越军6个团攻击,3000人潜伏在阵地前。看看那篇描写就知道,我军在拥有火力优势的时候,同样不会再拿人命去拼,以远程火力优势消灭敌人是任何军队的第一选择。
在这里,战术素质其实是战略部署、战役指挥、战斗战术素质的简称,他所体现的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战斗力的高低。出色战术素养的部队可以以较小代价取得战斗的胜利,能够以更快速度击败敌人。德军的黄色、巴巴罗莎计划,基辅、哈尔科夫战役,世界第一坦克手的出色战绩体现出了德军高超的战术素养,德军也因此成为一支伟大的军队。反应能力是指一支军队面对新的情况时,迅速采取有效的对应措施进行遏制的能力。反应能力强的军队可以更快适应敌人的新变化,不断化解敌人的优势,始终保持战术的有效性。面对苏军的大纵深进攻,曼施坦因提出进行防御中的包围战,不断消耗苏军的人力,他在东线期间也确实成功实施过这一战术,但可惜未能坚持到底。 在朝鲜战争中,我军士兵表现出了高超的战斗技巧,美军士兵也承认要集中全班的火力才能够击中一名我军的士兵,与打击呆板的日本兵完全不同。我军的大规模穿插、在敌后建立阻击线等战术在战争初期有效的打击了美军,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僵持阶段的坑道战术也卓有成效,有效的抵抗了美军的炮火优势。但是,这些辉煌的成绩并不是我军所独有。美军针对我后勤不足提出了磁性战术、针对我重火力缺乏进行了砥平里防御、针对越南战场提出了直升机机降作战、针对苏军大纵深进攻提出空地一体战,这些方针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说我军的反应能力是优秀级别,那么美军绝不低于我们。 我军在朝鲜的出色表现是建立在部队富有战斗经验基础之上的,当时国内战争刚刚结束,部队个个身经百战,而美军却已结束战争5年,大量老兵退役。我军所作出的反应往往是纯战术上的,是在物质基础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军队自身作出的努力,这种努力必然受到了我军当时薄弱物质基础的制约,使得一些更好的方法无法实现,而要靠战术的改变抵消对方的优势,这必然需要部队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美军依靠自身的物质条件,可以依靠技术的进步来改变其战术,如大规模直升机作战的实现。但是美军在依靠物质基础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战术思想上的改进,并始终以思想的进步指引技术的发展方向。我军目前缺乏实战的经验,但是物质上的条件好了很多,这一正一负是否能抵消,只能看战争中的表现。 这两年解放军报上刊登了大量的新战术训练标兵,提出了种种新的战术或改进了某种新装备,为军队提高了战斗力。仔细看这些报道,就能发现一方面是根据新装备制定合适的战术,另一方面是引进新技术改造老装备,而且取得的成果好像不少。 战术素质其实是正确指导思想下训练水平的体现,严格的训练才能拥有高水平的士兵,这方面只要指导思想没有大的问题,加大投入就可以实现。但是中高级军官的培养并非这么简单,没有活跃的思想、没有讨论的氛围、没有宽松的环境,产生优秀的中高级指挥官的可能性比有这些条件要小。我军中高层是否具有这样的条件呢,我不知道,各位自己考虑。 战术应变能力的发挥并不是无限制的,而是受到物质条件和战场环境的制约,所发挥的作用是相对而非绝对的。比如说面对敌人的火力优势,所能采取的措施无非工事、分散、隐蔽这几种。工事如志愿军的反斜面防御坑道,虽然确实抵抗了美军的炮火,但是以丧失大规模机动野战的能力为代价的;夜战虽然卓有成效,但是就像苦练野战的日军舰队遭遇美军雷达一样,迟早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失去作用,就像现在一样。战役指挥和战略布局上的精神因素发挥基本是以敌方的困境和失误为前提的,就像日本奇袭珍珠港、德国入侵法国,但是困境我们也会有,失误的并不只是敌人,寄希望于自己会比敌人高明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想法。
不要过分强调精神因素的作用,决定世界的是力量的强弱,寄希望敌人愚蠢的人本身就是笨蛋,最可靠的安全就是比敌人强大,越强大越好。
以下是对245-248楼流云居士的回复:
2、苏军提供武器的作用问题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上甘岭战役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5.20战斗?(记不起名字,主要经过知道,相信很多人只要看了经过就会知道是哪一场战斗)。在5.20中,越军4000人埋伏在我阵地前的草丛中,动用6个团的兵力攻击我一个团的阵地,结果我军炮兵大发神威,越南人死伤惨重仍然未能得手。上甘岭战役中,我军处于防守状态,主要攻击行动均在夜间进行,虽然这样避开了美军的轰炸机,但是并不能够妨碍美军的炮火拦截,而我军却始终能够将部队派上去攻占敌军白天占领的阵地。对比越军和我军遭遇的不同,就可以看出苏军对我援助武器的作用。 在上甘岭战役中,我军陆续投入3个师4万余人,山、野、榴弹炮133门,火箭炮24门,高射炮47门,迫击炮292门,发射35万余发炮弹。我炮兵部队对敌炮战16次,配合步兵反击43次,配合步兵阻击39次,配合步兵袭击6次,对空作战792次,共计896次。击落击伤敌机74架,击毁击伤敌大口径火炮61门,坦克14辆,歼敌12801人,占总歼敌人数25000的一半以上。对此,毛泽东在1952年12月16日指出:“今年秋季作战,我取得如此胜利,除由于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外,炮火的猛烈和射击的准确实为制胜的要素”。而且上甘岭战役中,我军已经开始从枪战为主转向炮战为主。(《兵器知识》2003年第2期《上甘岭战役-志愿军炮兵作战纪实-下》)。要达到这样的结果,没有苏联的大力援助,我军要取得这样的战果是不可想象的。 3、我军未全部投入战场的情况
我军即使将全部军队投入朝鲜,在已经形成稳固战线的情况下也只能一线平推,无法形成战略包抄的局面;而我军虚弱的后勤线是否能够支撑那么多的部队还是一个疑问。美军不同,他只要有10个师的部队驻守在台湾,我军就不得不动用50个军的兵力分别驻防海南、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我军当时还有这么多的机动兵力吗? 4、苏联核保护伞的问题
5、美军对我空军、后勤基地的攻击
请考虑一下,如果美军对我基地发动全力攻击,会是这种程度吗?
7、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问题
8、越战美军目标实现的问题
到1972年,中苏关系已经彻底破裂,双方在北方边境剑拔弩张,中国的实力被牢牢牵制在国内无法南下;越南自身损失惨重也无力攻击。共产主义席卷东南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美国战前的目的可以说已经达到。如果只看越南一国而不考虑整个东南亚和全世界的形势,那是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 9、游击战术的问题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5: | 主自由人权只不过是美日抢钱的遮羞布 | |
2005: | 平型关战役前毛指示:集中打仗在目前是 | |
2004: | 论美国全面崩溃的可能性分析 | |
2004: | 台湾行:感受“岛国心态” | |
2003: | 三峡工程进口日本钢板风波 | |
2003: | 神秘之死--从凯利到戴安娜 | |
2002: | 21世纪中国的明治维新与宪政 | |
2002: | 特稿:波音公司军售台湾亟须“反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