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美國的歐洲攻略
送交者: 薛涌 2002年12月04日17:53:3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歐盟和北約都先後確定了下一步的東擴目標,但一直缺乏一個清晰、積極國際戰略的歐洲,卻在這種擴充中迷失了自己。事實上,擴得越大,縫隙越多,其國際戰略就越不可能清晰與積極。

  歐洲的迷失

  布什上任之初,其“單邊主義”外交在國際上引起激烈反彈,其中抗議得最厲害的就是歐盟。作為惟一能夠牽制美國的力量,歐盟可謂眾望所歸。歐盟人口超過美國,國民經濟總產值與之相當(成立之初還大於美國,後由於美國的高增長及歐元貶值才落後),只要完成自身的整合,在國際社會上就能一言九鼎,與美國分庭抗禮。

  可惜,僅一年多的工夫,布什就在國際上實現了他那些被歐洲人認為不可能實現的戰略目標,歐盟則失去了成立之初的勢頭,像一隻迷途的羔羊,越來越變得無足輕重。

  請對比一下布什上任之初對歐洲的首訪,和這次為了北約擴張所進行的歐洲之行。

  當年布什首訪歐洲時,幾乎如老鼠過街。環保、死刑、導彈防禦計劃,歐洲人幾乎在所有問題上都向他挑戰。如今,誰還敢反什麼導彈防禦計劃?連“京都議定書”也似乎被遺忘了。北約19個國家的領導人,全與美國站在一起,譴責伊拉克,要求其履行武器核查的承諾。

  即使德國等少數國家仍堅持反對對伊動武,但正如許多觀察家注意到的那樣,施羅德已經在為競選時反對美國而付出代價。BBC的記者挖苦說:施羅德在和布什握手時緊張得不知所措。德國在盟國中,已經有幾分孤立的感覺。

  “單邊主義”也好,“多邊主義”也好,外交必須有清晰、積極的戰略目標。歐洲在冷戰後,除了抑制美國這種消極的心態外,還沒有形成一個清晰、積極的國際戰略,浪費了自己的機會和影響力。美國則因為有明確的戰略目標,進而把握住了每一個機會,把自己的影響力擴大到最大的限度。

  德法與美國的大博弈

  歐盟成立後,美國不得不面臨一個與自己同等量級的競爭對手。但是,美國沒有採取抑制歐盟那樣的消極戰略,而是積極參與歐盟的建設,利用歐洲統一的理念,為自己的戰略利益服務。“你不是要統一、擴張嗎?好,我堅決支持,並且希望你們變得越大越好。”

  美國贊同把波蘭、波羅的海國家包括進歐盟,甚至希望將土耳其也塞進去。為什麼呢?因為美國意識到,自己在歐洲的對手主要是德、法這種傳統強國,如果處理得當,歐盟完全可以成為美國抑制這些歐洲大國的工具。因為東歐那些前社會主義陣營中的國家,如今仍然把美國視為讓他們獲得自由的救世主,是世界最為親美的國家群。他們如果加入歐盟,就可能孤立德、法這種真正可以挑戰美國的歐洲大國。

  也正是基於這種戰略,無論是對歐盟,還是對北約,美國都主張其積極東擴。而布什每次訪問歐洲,都傾向於避開傳統的大國,到東歐小國訪問。這次他立陶宛、羅馬尼亞要去,北約之外的俄羅斯更要去,德、法則“過家門而不入”。那些在建國之初的小國,民族主義情緒十分強烈,自尊心非常脆弱,得到美國這樣的抬舉,自然有一種永世不忘的報恩心態。

  反之,他們要加入歐盟,必須與歐洲大國反覆談判,以達到人家的“標準”,才可以邁進人家闊人的門檻。這樣的過程,誰能保證是愉快的呢?更何況有波蘭這樣的國家,對德國和俄羅斯都充滿警惕,對美國則忠心耿耿。

  至於北約,從純軍事的角度上看,擴不擴大,已經對美國毫無用處。歐盟國家的武器比美國落後一代還多,在戰場上兩代武器已經不可能糅合到一起,歐洲軍隊參與美軍的軍事行動只能是越幫越忙。特別是“9·11”後,美國軍費大漲,歐盟則沒有一國增加軍費,雙方的軍力差距只能越拉越大。

  所以,1991年的海灣戰爭,是美歐最後一次真正的軍事合作,日後北約不過是美軍的一個儀仗隊而已,功能是用來加強一下美國出兵的合法性。而在儀仗隊裡舉舉旗子,大國小國都一樣能幹。但是,將中東歐那些一貫缺乏安全感的中小國家納入北約,就能在歐洲建立起東邊這一翼親美的半邊天,歐盟想脫離美國的軌道也就不大可能了。

  結果,我們如今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場德法在國際上抑制美國,美國在歐洲抑制德法的大博弈。

  “俄羅斯牌”易手

  在對付俄羅斯的問題上,美國更比歐洲高上一籌。本來,歐洲與俄羅斯在文化和地緣上更接近,經濟關係更密切,歐洲應該對俄羅斯施加更大的影響。比如,俄羅斯是個急需外資的國家。在目前俄羅斯的外國投資中,歐盟占52.2%之多,美國僅占14%;俄羅斯的出口產品,42.9%流向歐洲,只有4.9%流向美國;進口額也是歐洲產品占5..2%,美國產品只占10.5%。在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的問題上,歐盟比美國更有發言權。

  但歐盟沒有能夠利用其巨大的影響力與俄羅斯建立戰略夥伴關係,而是把俄羅斯看成一種潛在威脅。俄羅斯的非法移民、艾滋病、肺結核、洗錢的黑社會和人蛇等等,都令歐洲人坐立不安。

  北約的東擴沒有在美俄之間引起麻煩,但歐盟的東擴卻使俄羅斯非常不快。到2004年,波蘭和立陶宛都將加入歐盟。這樣俄羅斯在波羅的海國家中的一塊飛地加里寧格勒,到時候就將被歐盟的領土包圍。普京多次要求歐盟容許俄羅斯公民不需簽證而出入加里寧格勒,但被拒絕。更糟的是莫斯科劇院人質危機中,布什堅決表示了美國對俄反恐的支持,歐盟則強調車臣問題要尋求政治解決,使俄羅斯與歐盟之間的關係雪上加霜。

  去年布什首訪歐洲推行其導彈防禦計劃時,美俄的衝突還是焦點。德、法等國一再告誡布什要尊重俄羅斯的戰略利益,充當着美俄之間的橋梁,這也是歐洲自冷戰以來在美俄之間扮演的傳統角色。但這次布什的歐洲之行,導彈防禦計劃,甚至北約東擴對俄羅斯都已經不是個問題。

  相反,普京特別在布什這次訪俄的高潮時刻,宣布俄美將展開“能源對話”,以圖利用美國的資金,開發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這也是美國所求之不得的。兩國在國家安全、能源戰略等方面,比與歐洲有了更多的共同點。

  當然,不是說美俄之間沒有問題。但是用俄羅斯議會上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馬爾格洛夫的話來說,“在過去兩年,俄羅斯和美國學會了如何達成共識,至少學會了如何求同存異。但我們與歐盟還做不到這一點。”

  一年多以前,俄羅斯還是歐洲手裡的一張牌,常常是歐洲領導人向俄羅斯傳達北約的意向,幫助美俄達成諒解。如今,俄羅斯卻成了美國手上的牌,是布什在出席完北約峰會後訪問俄羅斯,向普京通報北約的進展。不知不覺中,歐洲的角色已經被抹掉了。

  “9·11”後的國際關係發生了可觀的變化,只有歐盟,與美國疏遠不說,與俄羅斯也失去了信任。堅持“多邊主義”的歐盟,眼睜睜地看着自己手中的牌越來越少,自己越來越孤立,這實在是個歷史的諷刺。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