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从鸦片战争到大争论——历史篇(上)
送交者: 123654 2003年01月27日03:28:05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从鸦片战争到大争论——历史篇(上)

作者:看雨

无声的岁月

望着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这扑面而来的一幕幕惨烈悲剧,每每总是无法按耐自己的思绪。我总是,总是在想,如果这些事件发生在康熙年间;如果大清王朝对洋务运动多一点耐心;如果很有才干的慈禧多一点大略,亦或是主政的不是一个宫廷女人;如果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多点警觉和防备,亦或是南洋舰队和福建水师给予北洋舰队哪怕一丁点的支援;如果光绪有康熙一半的才干或者耐心;如果那个绿林胡子在皇姑屯事件中没被炸死,而只是受了伤,如果如果如果...。如果这些如果真的发生一个,我们这个苦难民族可能就不用承受这么深重的灾难和屈辱。可是历史冷冷地瞥我一眼,无声地告诉我,在它这里没有如果,只有正在逝去的记忆。

鸦片战争

近代的屈辱,让我们再也想不起来,我们的文明曾经是如此的辉煌。有史以来,直到19世纪以前,没有一个文明在任何方面真正能够对中华文明形成威胁与挑战,我们就这样一直默默领先了世界几千年。在这几千年里,中华民族一直以她伟大的创造力滋润着整个人类,哪怕直到19世纪,新兴的欧洲也不是依靠财富和商品贸易上的优势,而是不得不依靠鸦片和枪炮才敲开那扇古老沉重的大门。

今天,我们依然痛恨和叹息着那个中央帝国的傲慢自大、昏庸误国,可是,看看我们千年以来的记忆,没有任何一股势力曾经丁点地优越过我们,我们一直以来事实上就是如此优越伟大。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几千年来,都是别人从我们这里学习,别人那里,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少之又少。我们从古至今都是其它国家和文明的榜样,这一事实在我们的记忆中从来没有变更过。跑来做生意的欧洲也同样如此,他们的货物虽然有点稀罕,但在我们这里用处并不大,我们不可能因为这点东西大惊小怪,惊动全国,何况他们更需要我们的东西,每年都有大量的银子进来,这和以往的经验一样,证明了我们帝国的先进与优秀。我们没有理由把他们放在眼里,是的,就是这样,千年以来的经验和现实的情形,都告诉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这么做。

然而,这一本该正确的认识在疯狂扩张、先进但是卑鄙野蛮的欧洲面前,显得如此荒谬可笑。从工业革命中兴起的欧洲用他们的枪炮征服了整个世界,然而在这个古老庞大的帝国面前开始却也是小心翼翼,耐心地和她做着生意,不幸的是,他们拿不出象样的东西来打开市场,却不得不每年运送大量的茶叶、丝绸、瓷器、漆器回去,再输送大量的黄金白银支付大清国。可是巨大的贸易逆差无法让日不落大英帝国心理平衡,于是,水手的陋习在卑鄙的阴谋下,成为了国家行为,成为了一个国家对另一国家残忍的牟利手段,而这一手段悄悄地让大清国付出了1700万人生命的代价,只剩下破败不堪的国家经济和满国瘦骨嶙峋的病夫。而欧洲也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一声不吭,暗暗地把她推向深渊,目睹并促使着这个朝廷的腐朽和帝国的沉沦。

大清国真不容易,在鸦片陋习如此深重的时候终于作出销禁鸦片的决定。在虎门,林则徐没费多大力气,就销毁了鸦片237万余斤,而“乾嘉之际,吸食者渐多,则不过千箱。道光初年,已逾四千箱;十二年,多至二万三千六百余箱”,我不知道按染毒的程度,这是多少人的生命;按中国今天的法律,这是多少人的脑袋。然而,在自由民主的英国国会的授权下,在赔偿鸦片损失的要求中,这个古老封闭的帝国终于与那个它从来蔑视的世界开始了正面冲突。其冲突的结果在西方人眼中和现实情形一样,根本是没有疑问的。

就这样,那扇古老沉重的大门,被毒药和枪炮打开,这个古老的中央帝国和世界开始了第一次遭遇。里面的人懵懂地看着这个世界,还一点也不知道他们未来的百年厄运。

需要指出的是,大清王朝没有象日本那样,进行彻底的明治维新式的改革,这不能轻易地用腐朽和保守来解释。这并非为清王朝辩护,只是想陈述一个认识。一句话,清王朝对传统文明的态度和日本有深刻的差异。尽管日本很早就吸收了中华文明和传统,但对大和民族来说,这还是一顶帽子,就是带着再怎么舒服,那毕竟不是自己的,所以他们称这种文明为东方文明而不是日本文明。看见一顶更好的,虽然有点舍不得,但旧帽子不是不可以抛弃,更何况,这个中央帝国和它一直有着相当的冲突。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日本在选取西方文明时,没有多少历史和心理负担,而采取一种实用主义方式,实际上,日本人在大量吸收西方技术的时候,东方文化传统在他们那里也保留得很完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华夏文明和西方技术不能共存的观点,没有多少说服力。或者说,洋务运动在那时情形下,是一次很正确的改革道路。

可是,这于中华民族是全然不同的,因为那顶帽子是祖宗留下来的,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它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荣辱。它有史以来就一直给中华民族带来无上的荣耀。附带在这帽子上的情感根本无法割舍。这在今天也是一样,下岗工人的心理失衡就是一个例子,更为鲜活的,却正体现在那些无视这份情感,极力指责也是由文人执政的清王朝腐败保守的文人身上,就是那股穷酸气。和文人执政的清王朝非常相似,他们总是指责社会对他们的不公,却从来不去改变自身。现在看来,典型的四个文人执政王朝:晋、宋、明、清,都是文人政权,也最终全都折辱于外族之手,文人那些天花乱坠的话实在不可信。

洋务运动和甲午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以后,大清王朝迎来了自己的喘息之机。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一些政治和军事家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强敌,在慈禧的政变中,他们也登上了中国的近代政治舞台。从那以后,大清开始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的失败,让这次伟大的、本应大书特书一笔的洋务运动蒙上了一层暗黑的阴影。人们似乎忘却了它对于中国的伟大意义,实际上人们早已亡失了它的几乎所有记忆,只剩下这四个字:“洋务运动”。然而,这一次运动,它的伟大,它影响之深远,却远远超出了它的历史时空,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整个近代进程。中国的近代化运动正是从这里,从洋务运动开始,正是洋务运动开始了这个古老中央帝国对世界作出的第一次积极反应。

这一场运动的领导者,不是斜阳西下的大清主子,更不是那些长于义理之辩的官宦文人,而是那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成长起来,并逐渐成熟的政治军事家。他们在这些不断的军事和实际政治行动中,目光开始稳健,广远;他们才认识到这是千古未有之巨劫奇变。于是,他们开始了千古未有的举动,他们作出了当时他们、当时这个中央帝国最正确的唯一选择:洋务运动--同样是千古未有的第一次低姿态、务实地向蛮夷学习。

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这些人的领导下,中国终于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天平天国运动还没有完全结束)之后,开始了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派开始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于是就有了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在短短几年中,就已经具备了铸铁、炼钢以及机器生产各种军工产品的能力,产品包括大炮、枪械、弹药、水雷、和蒸气轮船等新式武器,用于装备近代化的军队。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化军事工业企业,是中国大地上首次出现的中国人自己的资本主义工业,这更是中国历史的一大进步。是中国在解放以前,所达到的中国近代化的最鼎盛时期。

可以说,当时的中国近代化发展之迅速,是西方望尘莫及的,大清在短短三十年之间,工业水平已经能够在局部和欧洲一较上下,甚至有所胜出。这一方面,是因为大清帝国虽然屡次战败赔款,却毕竟千年积累的一点家底子这些败家子还没办法全部挥霍掉;另一方面,洋务派的目光远大和步伐稳健也是改革得以推进的最为重要的主观原因。客观上说,天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的意义,就是培养了这样一批开天辟地、领导中国近代化的洋务派。

今天的我们提起这场伟大的运动,从来不考虑当时的环境,认为这场运动不彻底,不成功,大清官僚的腐败无可救药。可是,历史如果给了中华民族一丁点的机会,如果能够让这场运动再持续下去,所有的问题会就象欧洲那样,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来逐渐解决,象腐败等问题程度和现在相比,虽然颇为可观,但不是不可解决。即便是最严重的保守问题,也会随着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逐渐会得到更新。如果没有甲午战争,中国本来,本来是可以象欧洲一样,只需要这些伟大的先行者的推动,她就可以按照自然的规律,迈向新生。可是,历史没有给他们机会,没有给他们一丁点的机会。

以后我们还会看见,就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一样,中华民族,只要革新势力上台,她就不可避免,遭到世界最凶狠的打击。甲午战争,就是日本再也看不下去大清的崛起,于是它便拼尽全国海军之力,和大清展开一场世纪的角逐--它带来了帝国的沉沦和大和民族的崛起。于是,当历史又过了一个世纪,这个历经苦难的中国才终于又回到她的起点--再一次改革开放,只是这一次换了一个全新的政权,最强有力的政权。只有这样的政权,才能把当初未完成的任务继续进行下去。

然而,洋务运动对近代和现代中国的影响,不仅仅是这些在后来被逐渐摧毁的民族工业和军事力量。影响更为深远的,却是在这场运动中,为中国培养和积累了大量的接受西方知识和思想的卓越人才。当时,民间依然为保守势力所占据,还没有几个地主会开明到让自己的子女留洋求学的地步。正是洋务运动的带动,后来才出现很多的开明地主出资让自己的子女留洋求学,而这些早期的学子后来在民族危难之际,成为了民族之栋梁。

洋务运动发生后,于1862年 6月开办了“同文馆”,设英、法、俄文三个班,随后又增加了算学、天文、物理、化学、外国历史、地理、万国公法、医学、生理等课程。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它为中国造就了第一批外语和外交人才,从同文馆毕业的学生中有二十八人后来做了驻外公使一级的外交官。同文算学馆成立后,又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近代科技人才。洋务运动期间,还开办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广州鱼雷学堂、威海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旅顺鱼雷学堂、江南陆军学堂、上海操炮学堂等一批军事学校,至1890年,单为海军就培养了一千三百多名水兵、军官和专业技术人员,还包括为国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严复、邓世昌、刘步蟾等人。1872年,清政府开始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十四年间派出了七批,共二百多人。这些人回国后,在许多领域代替洋工程师工作,如福州船政局的国产军舰都是由他们制成的。新式海军舰艇的管带、大副也大都由留学生担任,中国第一条独立修筑的铁路──京张铁路,也是由留美学生詹天佑设计修筑的。洋务派建立的新的教育体制,如分年排课、按班级授课以及考试、升级等制度,一直沿用至今。(本节的大段史料摘自冀城的《自强·进取·抗争──洋务运动三十年》)

洋务运动留下的家当在后来的民族的灾难中,并没有留下多少,到共和国成立那天,什么也没有剩下了。可是它留下了最重要的东西--它培养和它带动培养的人才,这些人才,从严复等人开始,开启了后来的启蒙运动,领导了中国的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一直到共和国的成立。就是他们,从历次的民族救亡运动中,锤炼出了中华民族的灵魂。

应该带一笔的是,今天右派文人的老祖宗,在这里面作用也非常大,洋务派和保守派进行了长期的激烈斗争,保守派抱着“中国文化独尊”论不放,“洋人以势力胜,中国以礼义胜”,“所恃者,中国数千年礼义廉耻之维”。道义一直是他们的一张王牌啊。

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

当洋务派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而倒台,在整个大清朝里,再也找不到一支成熟的政治力量来领导这个民族了。几个迂腐幼稚的酸秀才和一个少不更事的小皇帝,根本就难堪重任。如果光绪能有半点康熙的才干,中国或许还能走上另一条安康一点的道路,但他没有,他也许有拯救大清朝命运的心思,却无半分领袖的才干和忍耐。对付一个老乞婆,居然要用最终噬己的牛刀。于是随着谭嗣同荒唐地向袁世凯晓以义理,又随着这几个君子头颅落地,百日维新,就这样宣告了中华民族的革新从改良走向革命的道路。

孙中山,虽然信念坚定,却同样迂腐,直到他生命的尽头他才有所觉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当他在黄花岗把自己的精英全部送入虎口时,便已经向中华民族表明,他没有足够的雄才来承担领袖的重任。可是,大清朝已经腐烂不堪,几乎不再需要什么推力,随时都能倒下。在孙中山的努力全告失败的时候,鲜血也让愚钝的中华民族有所清醒,终于一个兵营的混乱就宣告了大清王朝的轰然垮台。

在这些幼稚的革命者面前,老奸巨猾的袁世凯轻松地取得了胜利,如果他也具有孙中山一样的信念,中国从此或许走向新生,但是洋务派的垮台,使得大清朝里只剩下一些自私愚昧,权欲熏心的保守大员。袁世凯的皇帝美梦最终没有敌过舆论、岁月,乃至军事的压力而死去。中国就迎来了一个全新的,与千年古国完全不同的社会--十几年的北洋政府。

也许在今天的自由民主者看来,这个政府完全算不上是自由民主政府,可是它是。它有在他们眼中最先进的宪法,它在名义上有他们所想要的各种自由。它的政府正如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具有各种现代民主政治制度所具有的形式。学生工人可以任意举行罢课罢工,报纸可以刊登任何观点的文章,人们享有现在西方社会的所有自由权。

可是无论有意无意,至今还没有人告诉我们,自由民主的北洋政府这段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处境最为凶险的一段时期。大清王朝的失败,也不象这段时期这样,处境如此险恶。而挽救这个民族的,不是别人,就是那个反复无常、背信弃义,大字不识几个的土匪胡子张作霖。


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和皇姑屯事件

要弄清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和皇姑屯事件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深刻影响,就必须清醒认识北洋政府的性质。北洋政府是由革命者和地方保守势力合作建立的一个共和政府,这一政府具有现代西方政治制度最忠实的形式。在生产力发达程度和政治制度的表面关联中,这种政府应该说,是中国近代以来最理想的政府,它会象西方列强一样,领导中国从此走向民主自由、繁荣富强。但现实是,这样的一种政府,是中国历史上最荒谬最无能的政府,它不仅无法抵抗外辱,连内乱都无法阻止,甚至它本身就是产生内乱的根源之一,使得当时的中国实际处在一种极度无政府状态。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古代的中国,也许不仅对中国没有坏处,甚至能引入民主思想,促进中华民族的进步。但是,当时的国际环境是,中国那位从甲午战争中崛起的近邻正在虎视眈眈地看着这一切,早已准备对中国下手,割取这块肥肉,直至完全吞并。而这时候中国政府却已经无能到极点,根本无法阻止大和民族的这一企图。而保卫这一民族不被吞噬的,正是那个从土匪起家的张作霖。挡住外患的,就是这位自私短见的雄才,他反复无常,背信弃义,一直在西方列强那里周旋,纵横捭阖,极力保证东北的这块肥肉不落入最凶恶的近邻手中。他为了自己的私利,却在他的生涯里,阻止了日本的任何企图,保卫了中华民族的安全。他是北洋政府那个时期唯一的亮点。

不知道为什么,五四运动,至今还有人把它看成是自由民主的运动。可是它的矛头所对准的正是这自由民主的北洋政府。实际上,这个政府的无能早就被中国人民看在眼里,不满一直在中华民族心中累积,外交上的失败仅仅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把五四运动看成是反封建运动完全没有明白这场运动的意义。因为当时舆论环境非常自由,任何人可以合法地发表各种观点,仅在五四运动后的一年中,就出现400多种刊物,反封建根本不需要如此大动干戈。反帝实际上是政府的任务,当反帝成为一场运动的口号,实际表明的是这个政府不合格,需要一个新的反帝政府。五四运动的发生,正是民族情感从民众深处的全面爆发,它是一场民族主义救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从民众那里自发产生的积极民族运动它表明,在民族利益面前,任何政治制度都得让步,这是这个民族的不可予夺的要求。民族意志开始在民众中觉醒,并寻找自己的代言人。

正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中国的民族主义革命从此走向一个全新的阶段。五四运动为民族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一批又一批,前仆后继的民族精英。这种精英在五四运动发生以后,不再是少数人的自觉行为,而是中华民族革命力量的自然源泉。中国的革命,也就在这种源源不绝的力量支撑下,从此走向康庄大道。今天,这五四运动还被说成是自由民主的运动,可是正是它,导致了对自由民主都不感冒的两个民族主义集权政府--蒋介石政权和共产党政权的产生。

从来没有胜利过的孙中山,在苏联的帮助下,终于把他的国民党,建设成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政党。同时,民族意志也把他当作代言人,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力量,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顽强的军队迅速发展起来,开始了一场民族主义革命--蒋介石领导的北伐战争。这场战争势如破竹,迅速让中国走向统一。这时,尽管蒋介石开始无情地清洗着左翼力量,但中国的经济和外交等各方面情况急剧好转,民族似乎要走向振兴的道路。

然而,那一衣带水的邻居,眼看着中国走向统一振兴,再也无法保持耐心。在狡诈的张作霖背信弃义,不愿兑付战前承诺给他们的铁路和招租权,并决定拥蒋;在他说出“胜负事小,引狼入室事大”后,他们伸出了自己的毒手,在皇姑屯结束了他的生命。

中华民族在蜕壳、在换血的时候,一直阻挡虎狼吞噬中原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极为不幸地倒下,巨大的民族灾难马上就要降临到中华民族的头上。可是这张骨牌又如此幸运地没有在北洋政府时期倒下,否则中华民族将万劫不复。

中华民族的新生又要经历一场腥风血雨的洗礼。

西安事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我常常不得不相信,中国的崛起,冥冥之中似有天助。在鸦片战争中一败再败的大清朝,几乎沉沦下去的时候,突兀起来一场太平天国运动,让洋务派成长起来;在最无能的北洋政府执政的时候,张作霖硬是给中华民族顶过最危险的岁月;在民族遭遇最凶狠强暴的势力入侵时,张大帅无能的儿子突然用他的枪口,促成了中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成立。中华民族在逆运中得以不亡,有许许多多这种非常偶然而巧合的事件发挥着转折性的影响。这不是天意是什么?

在那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被推倒后,大和民族的铁骑就随之而来,这次,它不再满足于一点点局部的胜利,它的大陆政策就是征服和侵吞整个中国。这个民族,忘我之心直到今天依然没有死去。在侵华过程中,他们甚至有从整体上消灭我们整个民族的打算。731部队的细菌,就曾在中国的南方吞噬我们的平民。而那些制造者,自由民主人权的美国,为了交换那些拿中国活人做试验的血淋淋的资料,在他们的庇护下,一直是战后日本的医学界的最高级精英。这群日本人和庇护他们的美国人一样,没有任何心灵的内疚,没有任何良心的谴责。

正当决定中国未来的两个对手正要决定最后一刻命运的时候,正当西北的共产党快被消灭的时候,日本侵华的开始,考验着每一个中国人。这时候,民族意志再也等待不下去了,她又一次找到自己的代言人--张学良。如果没有西安事变,中国或许就由此灭亡,如果不是西安事变,那个“引狼入室事大”的雄才的儿子,恐怕永远是个民族的罪人。可是他的民族情感和他的老子一脉相承。于是,他用他的枪口,硬是逼使这两大对手联手,挽救民族的危亡命运。这个民族,最惨烈的一刻从此拉开序幕。

民族意志,在大和民族的铁骑下,在她代言人的枪口下,终于被整体激发出来。在两大生死对头的联手领导下,中华民族形成了有史以来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极度凶残的敌人。她也第一次在外族面前显示了自己最为顽强的力量,八年的抗战最终显示她的不可战胜。

民族的这场胜利,不能不提到五四运动,正是五四运动为这场胜利提供思想和力量源泉。五四运动分流了两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伪善的正义
2002: 抗战究竟是谁打的?究竟是谁领导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