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潜艇兵从头再来侃潜艇
送交者: 佚名 2003年03月04日17:30:01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隔着神秘的面纱,一般人对中国潜艇及驾驭它们的人了解有限,潜艇兵也很少站出来侃谈自己从事的工作,笔者作为一个曾经在潜艇服过役的人,觉得这个事总得有人来做,机缘凑巧,这次这个人又是我。

  潜艇的异与同

  在现代兵器中,潜艇是最含威不露的一种。从外观上看,潜艇没有其他军舰那样到处布满令人感到可畏、复杂的探测装置与杀气腾腾的武器,它光滑、线条优雅的艇身使它看上去并不象是个如此危险的家伙,以致对军事不甚了解的人对它的杀伤威力表示怀疑:它用什么武器作战呢?它真有那么可怕吗?做为一名当年的潜艇兵,这样的问题不止一个人问过我,但依我的经验,对那些为潜艇的威力瞎操心的人好象再怎么费劲解释也是徒劳。

  也是,传统海战中水面舰艇编队发威时炮火连天的壮观景象确实慑人心魄,潜艇可造不出这么大声势——当然,我说的是从前,现在的飞航式导弹核潜艇大打出手时的声势一点也不输水面舰艇,但又有谁见识过呢?水面舰艇总是那样张扬与炫耀:每当出战总是浩浩荡荡、大造声势,现而今“炮舰政策”更多的是靠这种大事张扬的军事行动来给对方造成心理震慑并使对方屈服;潜艇的做派则截然不同,它出航时总是声色不露、千方百计地掩饰自己的行踪,但效果似乎恰恰相反,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马岛海战:浩荡而来的英国水面舰艇编队没能吓退阿根廷海军,但深藏在荒洋之下的英国核潜艇一出手,阿根廷舰队就吓得溜回港口再也没敢露面。如果你对阿根廷海军看不上眼,那么我告诉你,连美国海军的航母编队碰到诸如俄罗斯“奥斯卡”级核潜艇时照样也躲得远远的,若不信,你可以看看美国人自己写的《“尼米兹”号环球航行佚事》(《舰船知识》2000年第7期有载)。潜艇确实有股一声不吭、出手就要拿命来的狠劲儿,着实令人不寒而栗。

  对任何一支象样的海军而言,潜艇也许不是万能的,但没它却是万万不能的。在某种程度上讲,它的作用与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有时甚至是惟一的:想想看,只有谁才能在被冰盖覆盖下的北冰洋执行反潜任务?惟有潜艇。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的出,但,这次就免了吧?

  由于各国技术水平与设计思想不同,各国的潜艇必然存在差异,这是毫无疑问的。就象有的国家汽车方向盘左置、有的右置,动力也有前驱动、后驱动之分一样。潜艇给人感觉最明显的区别是采用单壳结构还是双壳结构、是采用艇体升降舵还是采用舰桥升降舵、舰桥有否观察窗、舰桥是靠前布置还是靠后布置、螺旋桨是单桨还是双桨,等等;另外还有诸如潜望镜有纵列布置与并列布置、鱼雷发射管有前置与中置、发射方式有气动与液压、舱室内部布置的不同……等等,这些差别对熟悉了本国潜艇的潜艇兵来说都会产生异样的感觉。如果说各国潜艇其它舱室的差别是一碗豆腐、豆腐一碗的话,那么潜艇指挥舱的电子化程度的差别则是最令潜艇兵感到震撼的了,这种差别体现了不同国家技术水平的巨大差异。从我们所能看到的影片与图片资料来看,美国的SSN-21“海狼”级电子化程度之高、之复杂确实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对看惯了粗笨的机械式仪表、阀门、手柄的潜艇兵,这种震撼尤其明显。有的国家对本国潜艇兵好象宠爱的有些过份,比如法国就规定他们的潜艇兵干到35岁就可以退休,因而法国潜艇兵看上去个个都挺年轻。与此相反的是美国,美国潜艇上那些挺招眼儿的老军士的年龄足以当法国潜艇兵的大叔。他们代表了世界上潜艇兵的两个极端,这也算是美、法两国间最引人注目的差异吧?不过现代潜艇对潜艇兵的体能要求已不是太高了,要的是思维敏捷、耐力与经验,好象这两个国家各有道理与侧重。有意思的是美国、法国潜艇兵休息时都爱“码长城”、玩“麻将”——当然是洋麻将(多米诺骨牌?)了,这点与中国潜艇兵爱JQK地甩扑克、“敲三家”恰成对照。

  其实各国潜艇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它让当过潜艇兵的人感到熟悉而亲切:白色的通风管路,黄色的液压管路,深灰色的金属仪器罩、铁皮工具箱,褐色的人造革面沙发、折椅,硬梆梆、带塑料贴面的餐桌,用板材隔出来的通道,通道墙壁上挂着、镶着潜艇各种信号含义解释的玻璃镜框,舱室里密密麻麻、乱糟糟的仪器、管路、线缆,明灭闪烁的指示灯,狭小、拥挤的活动空间,潜艇兵爱留的小平头,连现在美国、俄罗斯潜艇兵在舱内工作时所穿工作服深蓝的颜色也与中国潜艇兵商量好似的如出一辙,艇长与译电员也都有一个被隔出来的“单间”,每逢收发报时译电员谁都不理地锁上房门、神秘兮兮地翻弄着密码本译写电文的特有规矩……等等,潜艇这个行当相似之处还是挺多的。

  潜艇的五颜六色

  潜艇里颜色多多而且各有含义与规定:白色的舱壁、深蓝色的高压气管路、浅蓝色的中压气管路、白颜色的通风管路、深绿色的排水管、黄色的液压管路、褐色的燃油管路、红色的高压气阀阀轮;深灰色的仪器罩、铁皮工具箱、褐或黑色的人造革面的沙发、黄唧唧硬梆梆、带塑料贴面的餐桌,用厚板材隔出来的通道;红的、绿的、黄的明暗闪烁的各种灯光信号、亮闪闪的电镀件与铜件,顺便说一句,潜艇上最大的铜件是沉重的螺旋桨。虽然潜艇的内部涂装是在试图使人感到尽可能的敞亮些,但总体而言下到潜艇舱室给人的感觉还是很郁闷、透不过气来,这主要是因为潜艇过于狭窄、拥促所致:在微弱的灯光下,各种林立、盘根错节的管道纠缠不清,大小各异的仪表密密麻麻,数不清的阀门铺天盖地的向你压将过来,成捆的线缆纠结缠绕,各种手柄、开关、阀门到处都是,见缝插针地布置在每一个角落,光这些就已经把人的视觉塞得满满当当了。

  有时难免让人觉得奇怪,潜艇肚子里塞满这么多沉重的铁疙瘩怎么居然还浮得起来,阿基米德搞没搞错?说到颜色大家不妨想想看,如果潜艇舱室涂成黑色或救火车似的红色会怎样?我敢肯定潜艇兵会一个不剩、宁可跳海也不在里面呆着了!所以舱内很少用丧气的大块黑色与令人浑身冒汗、血压上蹿的大面积红色。

  上下左右看舰桥

  欧美国家把潜艇的指挥台围壳称为Sail,Sail有帆及帆状物之意,若溯溯渊源、厘定由头的话,大概潜艇指挥台围壳是因其形状象帆而得Sail之名的,在英文里与水面舰艇的“舰桥”不是一个单词,不过想想倒也挺传神。一直忙着“脱亚入欧”的日本,干脆就用英文的音译“セィル”(音:塞路)称之,只是这路大舌头似的日式发音英语国家的人听了未必买帐,Sail也好、“塞路”也罢,在中国一概称之为舰桥。

  潜艇并不是一离开码头就下潜,它离开码头后有相当一段路程都是处在水上航渡状态的,主要原因是这段水域往往不适于水下航行,潜艇都有专门划定的训练海区,潜艇到那儿才下潜。当然远航或执行作战任务时另说。

  驾驭潜艇(行话叫“操艇”)其实是动嘴不动手的,所以水面航行时艇长、值更官手持通话器动动嘴就行了,潜艇会按他要求的航向、航速行驶。水上航行时艇长、值更官可端坐在舰桥上的一个可翻上折下、覆有橡皮的金属板上,脚下有一个可以搁脚的金属踏板,面前还有一块可放倒的有机玻璃风挡。

  舰桥上部有个类似天井似的开口,四周包着一圈橡胶,人可以靠在上面,但风吹日晒雨淋是免不了的,所以一趟海出下来,舰桥上的值班人员都是一副饱经风霜的面色。操方向舵的舵手就在艇长、值更官前下方的驾驶楼内,舵手按他们的命令给舵。操舵台上有指示航向的罗经、舵角指示器,他可以透过前面与两侧的观察窗观察艇外的情况。由于驾驶楼可遮风挡雨,因而舵手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比艇长、值更官们滋润多了。   在狭窄、空气浑浊的潜艇上,能有机会呆在舰桥可是一种福份:视野开阔、空气新鲜,还能随便抽烟。窄窄的舰桥仅能并排坐上两个人,但侧身坐时也能挤坐三个人。水上航行时政委一般也坐在舰桥上,同志们常说有党在身边大家心里特亮堂。至于副政委,按潜艇部队不成文的规矩,出海时他的岗位主要是在厨房,是“帮厨专业户”,更多的是干点儿削土豆皮、择菜之类的“专业”。所以航行时除了实在内急他才会爬上来上趟厕所外,一般情况下他都在下边厨房外面的过道上跟黄瓜、茄子、芹菜们打交道。凡有过在潜艇上搞政工经历的军官,他们下厨时一般都会个三拳两脚的,厨艺如何咱们暂且不论,但小菜儿一定是择得又快又好。

  你若留意一下各国潜艇,就会发现苏/俄式潜艇的舰桥上一般都有观察窗(阿尔法、阿库拉、V级等艇型除外),而西方国家的新型潜艇基本都取消了观察窗,虽然没观察窗的舰桥看上去平顺光滑、样子挺时髦,但舵手却得陪着栉风沐雨的委屈点了。当看到西方那些体躯伟岸的核潜艇——美国俄亥俄级、英国前卫级、法国凯旋级——高耸的舰桥上一帮艇员跟窝在洞口的田鼠似的挤成一团地东张西望,你一定觉得挺滑稽。当然,型号较老的西方潜艇舰桥上是有观察窗的,至于后来为什么取消,相信自有说法。我只想说一句:迄今有案可查的潜艇最高水下航速(44.7节)是由苏联双舵双桨的P级(661型)核潜艇创造的,它的艇体、舰桥较之某些艇型来说并不流线,它的舰桥带观察窗,但是(!)它创造的记录迄今无人打破,有没有观察窗对潜艇的航行性能无甚影响由此也可略见一斑。

  潜艇的航速是通过通话器告诉指挥舱内的机电长,机电长再拉伡钟给动力舱下命令。通话器是通过一根话线与指挥舱的舱内通话系统相连的。坐在艇长、值更官的位置低头往下看就是象口深井似的升降口,到指挥舱的地板差不多有6-7米,足有两、三层楼高,航行时从忽忽悠悠、摇摇摆摆的舰桥看下去不免眼晕。人员若想来舰桥,上上下下全得爬陡直的梯子。舰桥升降口直径不大,若上面有人挡着路你需要在“井壁”处停一下,只要身体往后靠上去即可,圆形的金属壁就会给你提供坚实的依靠。

  舰桥上还戳着一个了望/信号兵,他负责观察了望、收发灯光或旗语信号。一般潜艇的舰桥上面没有分显示器(美国SSN-21“海狼”例外),所以雷达发现的目标都是从下面的雷达室通过通话器报到舰桥的,各国好象都如此。也看过几部国外摄制的介绍潜艇的专题片,即使是型号很新的国外潜艇,舰桥上的配置也很简单,没发现电子分显示器。我想一定是耐压防水问题不易解决,因为对娇贵的电子设备而言,当潜艇在几百米甚至一千米的深度航行时所承受的水压实在太大了。潜艇雷达是360°的视野,舰桥人员的视野往往受限于潜艇舰桥的突起物阻隔,艇型不一样视野也不同。另外就是潜艇发动机引起的艇体抖动使传统的光学望远镜看目标时也跟着抖,距离远时要看清来船舷号有点费劲,若换了带图像稳定装置的望远镜,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顺便插一句,在海上,观察者到水天线的距离叫视距,航海上有个求视距的公式:D=2.08√ˉe,这里D为视距(单位:海里),e为“眼高”(单位:米)。(我的电脑没有“根号”,请补上!!!!!!!!!!!!!!!)如果处于水上航行的潜艇“眼高”为6米,则视距为5.1海里,约合9.4千米;若潜艇在水下航行,假设潜望镜伸出海面0.5米,那么此时潜艇的视距为1.47海里,折合2.7千米,所以潜艇的视距很有限。另外,海上常用的是“目标能见距”,它的公式为D=2.08(√ˉe+√ˉh),h为目标高度。假设目标高度为25米,如果潜艇“眼高”仍是6米与0.5米,我们可以根据公式很方便地算出此时理论上的目标能见距分别为28.7千米和22千米。实际上目标刚一露头就被发现的可能性不大,往往需要露出一定高度后才能发现它,所以一般情况下实际发现目标的距离比“目标能见距”略小。

  好,打住,我们接着说舰桥。舰桥的天井两边一边一个电罗经的分罗经,它可以显示航向,航海长可用上面的方位仪测量地标方位给潜艇定舰位,下潜时扣上沉重结实的半球形分罗经盖子,并用摇把压紧以保持罗经的水密。

  舰桥上“包藏”了许多东西:潜望镜、雷达及雷达侦察仪、柴油机水下进、排气管、无线电升降天线、无线电导航天线等,除了固定的柴油机水下排气管,这些装置统称为升降装置。除此之外舰桥下部还有水上厕所,推开一扇窄而低矮的金属门就可以到潜艇的上甲板了。

  按规定潜艇航行时任何人都不得到上甲板去,以免落水。只有在如下情况上甲板才允许上人:执行离靠码头部署时、通过狭窄水道抛锚小组随时准备抛锚以制止潜艇可能的冲滩时、执行水上救生部署时以及遇到其它特殊情况时。

  舰桥前面有两个漏斗状的洞,那是气笛、雾号,在水上航行时它很有用,相当于汽车的转向灯和喇叭。在一些新型的潜艇上号笛带有盖板,只有使用时盖板才打开,所以在新型潜艇的舰桥上很难发现号笛。号笛响一声表示“我艇正在向右转向”、二声向左、三声为后退,行话叫“一右二左三倒退”,四声则是在问对方想干什么了;两长声加一短声表示我要从你右舷“超车”、两长声加两短声表示我要从你左舷“超车”、对方若同意则是一长一短拉两遍,其它的用法与含义这里不赘述,免得读者犯晕。这些音响信号国际通用。

  舰桥两边还有航行灯,左红右绿,它们对夜间安全航行非常重要。如果夜航时见到一条舰(船)的航行灯的绿在左、红在右,那你俩一定是在迎头对开,此时两舰(船)应该各自向右转向避让,同时别忘拉一声气笛(记住:就一声!表示我艇正在向右转向)。别看大海如此广阔,撞船的事年年都有,许多都是人为操作失误所致。

  舰桥还有声呐换能器、测冰仪等。潜艇下潜时要放倒鞭状天线、有机玻璃风挡、取下信号灯、收军旗、提醒所有人员下舱。当然关紧升降口的上下盖最要紧,否则潜艇下去就上不来了。潜到水下后舰桥就全都灌满海水了。之所以上完水上厕所后要随手用手摇泵冲掉秽物的道理也就在于此,否则潜艇浮起后舰桥就会很不堪了。

  中国的常规潜艇一般有三个出入口,行话叫升降口,分别位于艇艏、艇艉和舰桥。平时艇员都由艇艏、艇艉升降口出入。由于潜艇干舷非常低,水上航行时这两个升降口严禁打开,所以此时人员一律走舰桥升降口,从舰桥升降口顺着一个陡直的梯子就可以下到指挥舱了。

  刚才说过水上航行时舵信兵在驾驶楼内操舵,那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怎么办呢?在指挥舱还有一个手柄(不是舵轮了),当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方向舵就转由它控制了。另外还有两个不大的手柄,它们分别控制潜艇的艏艉升降舵,上千吨的潜艇就由它俩控制在水下上下机动了,“玩”升降舵可是个技术活儿,能玩好可不易。方向舵、升降舵由两个舵信兵分别操作:方向舵手面艏而坐,升降舵手面右舷而坐,二者肩膀靠肩膀挨得亲密无间,随着舵手一会儿左一会儿右的操纵着手柄,能听到“夸嗒”、“夸嗒”的液压舵机动作时发出的声音。

  其实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均衡非常重要,均衡的目的就是使潜艇的浮力差、力矩差接近零,这样潜艇在水下才有良好的操作性。潜艇上设有浮力调整柜和均衡柜,通过向前者注排水可调整浮力差,而向设在艏艉两端的均衡柜来回调水可消除力矩差,进行这项工作是由机电长组织实施的。所以潜艇在水下航行要想平平稳稳、不前仰后合得几方配合才行。以调整力矩差为例,水下航行时通常是几十立升、几十立升的调水量,所以此时特忌讳人员大距离(比如从艇艏走到艇艉)的来回走动,因为那会使机电长、升降舵手又得一通乱忙乎。

  指挥舱还有好几排几乎把右舷铺满了的密密麻麻的阀盘,那是潜艇的高压气站、中压气站、低压气站、失事排水站……等等。还有一排排平时要上锁的潜艇主水柜注水阀、通风阀的操作手柄。潜艇舱室里有一道道圆形的金属肋骨,行话就叫肋骨,起加强潜艇抗压强度的作用。

  潜艇的舱室位置通常都用从××号肋骨到××号肋骨表示,在潜艇共同科目考试时这是常考的问题之一。不过这些数据记得快忘得也快,本人当年临阵磨枪硬记下来的数据现在都还给潜艇了。

  潜艇失事后的水下逃生

  潜艇是一个金属筒,被金属隔板隔成若干节,隔板分为凹、凸、平三种形式,以R级潜艇为例,它们所能承受的压力分别是20、7、4个大气压。咱们打个比方:若你所在舱室的隔板是凹面朝外的,那么如果你的邻舱不幸破损进水,在水下200米以内你的舱室是不会被压毁进水的,这点与通常理解的凸面更能抗压不同。舰艏鱼雷舱与指挥舱都是凹面朝外的,因而它们最牢固。凸面抗压强度仅为7个大气压,折算为70米水深时的静水压力。不过每个舱室都有舱室失事供气阀,万一水下失事、邻舱破损进水时,可以打开它向本舱供气。

  说到底,刚才讲的20个大气压也好、7个、4个大气压也好,说的都是压力差。只要本舱一供气,那就可以大幅度提高舱室抗压标准了,不过这要受人员耐压的生理限制。此阀一打开会发出“嘭”的一声巨响,喷出的高压气能把潜艇固壳内部的绝热层崩得碎屑横飞,夺路而出的高压气中所含的水份与其一混和,整个舱室白雾腾腾,非常呛人。

  由于潜艇失事时来自己方的救援不会很快到达,所以每个舱室的上部还有涂成白色的失事食品箱与失事淡水箱,水下待援的艇员那时便可以食用了。以前失事食品是由压缩食品、水果罐头之类的构成,压缩食品由压缩肉松、巧克力、饼干等好几层压成一条,它的热量极高,但口感极硬,嚼起来“嘎嘣”、“嘎嘣”作响,而且味道极甜、极咸,就象一把糖再掺上一把盐的味道,不好吃。吃完就会口渴,因为太齁。

  我总觉得若失事时靠吃这个维生,准是还没饿死先得齁死、渴死——显然,吃了它就得拼命喝水,一会儿淡水就会告罄,接下去的情景你自己想吧。这也算是研究、生产与实际脱节的一个例证吧!体制病?也许。

  每个舱室按岗位还配有单人救生装具,它由面具、状似救生圈的呼吸袋、三个高压气瓶(分别装氧、氦氧与氮氦氧)、减压阀、气体深度转换装置及气体交换装置等组成。深度转换装置可根据所在深度自动转换不同气体以供人员呼吸:20米内提供氧气,60米以内是氦氧,超过这个深度就是氮氦氧了,是什么深度就呼吸什么深度该呼吸的气体,这就可以避免氮麻醉、氧中毒之类的潜水病了。

  潜艇失事时有四种方式逃生:乘深潜救生艇、乘潜水钟、进潜艇逃生舱和利用单人救生装具逃生,咱们刚才说的就是第四种——用单人救生装具逃生。在水下逃生时可利用鱼雷发射管、位于升降口的救生闸套(指挥舱、尾舱各一个)逃离失事潜艇,每个发射管一次可以出去4个人。人员离艇前先放出失事救生浮球,然后顺着失事浮标绳爬向海面,只是由于深水压力太大,得一点一点往上爬,每隔2-3米(失事浮标绳上有绳结作为记号)就得停留3-5分钟不等,这叫减压,从最大深度(200米)逃生,减压过程需要近4个小时。万不可快速冲向水面,那样你就可能象一个气充得太足又断了线的、冲向高空的气球,你血管、肺里的气体会恶性膨胀,人非爆不可!

  每个潜艇支队都有潜水塔,可供潜艇兵穿上单人救生装具搞潜水训练。下潜时水压压缩面具里的空气会使潜水者的耳膜极疼,此时应该捏住鼻子使劲鼓气或做吞咽动作以平衡耳膜内外压力,每潜几米就得鼓回气,否则就会发生耳膜穿孔,有些人潜水训练下不到池底,就是因为平衡耳膜内外压力的功夫不到家、疼。虽然潜水装具非常沉重,但下到水里人还是轻飘飘的,所以潜水训练时每个人还要佩带状似56式半自动步枪子弹袋、沉重的压铅,这样人在水下就容易控制自己的行动了,即使这样,要想在池底行走,动作也会慢得象打太极拳,要知道水的密度可比空气大多了。当潜水完毕、顺着潜水扶梯上来回到地面时,你立刻就会感到两个膝盖发软,那是因为水的浮力没了,现在只剩下重力了。入水、出水的体验会使你对不同介质的性质与对人的影响体会良深,甚至会由此作番哲学思考。

  潜与浮

  下潜——当潜艇航行到训练海区时就可准备下潜了。正常下潜时一般分为三步:

  1.海区备潜此时要收回军旗,放倒、固定舰桥鞭状天线,盖好分罗经水密盖,未装雷时鱼雷发射管还要注水,柴油机停车转换成主电机工作,关紧舱室水密门;

  2.由水上状态转入半潜状态潜入半潜状态的目的是以此来检查潜艇舱室的水密性,发现并消除纵、横倾力矩。因为处于半潜状态时艇体已基本淹没,此时可仔细检查固壳水密性是否良好,同时,由于预备浮力减小、吃水增大,如果潜艇有较大的纵、横倾力矩差存在便可发现。潜艇向艏、艉组水柜注水就可以下潜到半潜状态了:当潜艇打开水柜的注水阀、通风阀时,在舱里可以听到水柜内的空气受到海水挤压逸出后的呼啸声;若从旁边看,潜艇就象一条喷着水雾的鲸鱼,并且随着“呼呼”的气流声调渐次降低,潜艇艇体便缓缓浸入水中,最后仅有孤零零的舰桥矗立在水中,这种状态就叫“半潜状态”。此时全体人员已下到舱内、升降口关闭、潜望镜升起,舰桥未装升降舵的艇型艇艏升降舵推出。

  3.由半潜状态潜到预定深度经检查潜艇舱室水密状态良好后,就可以向中间组水柜注水了,一但注水完毕,潜艇就可以下潜了,此时螺旋桨推动潜艇航行,通过转动艏艉升降舵潜艇就可在工作深度上下潜浮机动了。

  速潜则是在所有水柜都注水的基础上向速潜柜注水,这时潜艇就会加速下潜了,当潜艇达到一定深度后速潜柜要适时地排水,这样即保证了一定的下潜速度又不致使高压气消耗过多。速潜柜排完水后,气体要排放到舱室里来,以免外泄暴露潜艇位置,潜艇舱室压力会因此而增高。速潜柜并不大,一边一个,以R级潜艇为例,其容积总计只有12立方米左右。

  潜艇的某些水柜还可以装载燃油,从而可使潜艇航程大增。虽然水柜的补重水阀处于打开状态,但由于油比水轻,所以两者阵线分明,各位不必担心油水会混合影响柴油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潜艇在水下还可潜坐海底,此时发动机可停伡,如果海底周围再有点山峦、礁石群之类的,那将是潜艇非常不错的藏身之处,它们对反潜兵力的声呐形成的反射声波非常杂乱,会使它们的对潜搜索难度大增。不过潜艇必须每隔3—4小时动动地方,否则潜艇容易被海底的泥沙淤住浮不起来。记得有一次某潜艇搞潜坐海底训练时被泥沙淤住了,潜艇又是动伡、又是左右晃动艇身,反正是费了很大劲儿才总算脱身,搞得全艇上下紧张万分,党员都交最后一次党费了。好悬!

  海水的密度跃层叫液体海底,这是一种特殊的海洋现象,碰到这种情况潜艇还可以潜坐液体海底,这时潜艇可以停伡去扮演端坐云端的“大仙儿”了,此时的“云”就是密度跃层,潜艇有项训练就是潜坐液体海底。

  潜艇由造船厂出厂或执行重大任务前还要消磁。海军有专用的消磁场,消磁时那些粗大的电缆横七竖八地布满艇身,此时潜艇极象一种用线绳左捆右扎、叫不上名来的熏肠。不过你可千万别以为那些电缆是随便布放的,拿着专用仪器的消磁兵左测右量的且调整电缆的位置呢。消磁电缆极其沉重,需要调整电缆位置时能把一干精壮汉子压得东倒西歪的,电缆砸在艇身上会发出沉重的闷响。消过磁的潜艇自身磁辐射信号会强度大减,反潜飞机磁异探测仪的狗鼻子会因此而嗅觉大减。

  浮起——潜艇的正常浮起可分为四个阶段:自工作深度浮至安全深度;自安全深度浮至潜望深度;自潜望深度浮至半潜状态;自半潜状态浮至水上状态。当艇长下令:“尾倾×度,浮至深度××米”时,航行的潜艇就在舵力作用下浮起了,在安全深度停留一下的目的是要用声呐搜索海面,以防止与水面航行的舰船发生碰撞。潜艇一般只用被动声呐搜索,各国都如此。千万别以为现代潜艇声呐有多灵光,如果操作不当或不经心很容易与水面航行的舰船“亲密接触”,发生在2001年2月的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格林维尔”号撞沉日本的拖网实习船“爱媛”号就说明了这一点。

  顺便说一句,“洛杉矶”级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核潜艇之一,它一气儿造了62艘创了世界之最,这足以说明挑剔的美国人对它的性能相当满意,它的产量如此之大,几乎可以肯定世界上再也不会有哪种核潜艇敢跟它在产量上比试比试了。

  关闭主机、处于漂泊状态的船只对上浮的潜艇来说尤其危险,所以水面舰艇与潜艇进行对抗训练时严禁水面舰艇停伡,这方面曾有过血的教训:中国的418号潜艇就是在协同训练时因撞上处于停伡系泊状态的“衡阳”舰而沉没的,《兵器知识》2001年第2期曾对此作过披露。这次损失惨重的事故是中国潜艇部队进行安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课。

  当潜艇利用伡、舵航行到潜望深度后,就会打开供气阀排净中间组水柜的水,使艇由潜望状态浮至半潜状态了。向水柜供气的气流声很大,在舱内听上去就象自卸翻斗卡车在卸一车碎石子,随着“哗——”的一声气流排水的声音完了,潜艇就开始摇晃了,因为现在潜艇处于半潜状态了:处在半潜状态的潜艇稳性不佳、机动性较差,舰桥左右摇摆得厉害。随后潜艇要启动柴油机产生低压气或干脆就用废气打入艏艉组水柜排水,用低压气、废气排水的目的是节省气瓶里宝贵的高压气。当水排净后,潜艇就恢复了全部预备浮力、处于水上状态了。柴油机启动前,由舰桥至柴油机舱的升降口、水密门都处于打开状态,柴油机启动后你若身在指挥舱、后蓄电池舱这一趟柴油机工作时所需空气的必经之路上,就能感到扑面而来的气流“呼呼”作响、非常强劲,有若站在供航空研究之用的风洞里。衣服、裤腿儿都被吹的“呼啦”、“呼啦”乱响,在迎风面,衣服都被吹得紧紧地贴在身上。潜艇兵有时开玩笑说:“要是当潜艇兵年头多了,人非得吹成流线型不可”,柴油机工作时耗用的空气之巨由此可见一斑。想想这个地球上还有那么多的发动机在跟人们争夺宝贵的空气,真真令人担忧。

  紧急浮起则是向所有水柜供气,潜艇就会快速浮起了。但快有快的麻烦:由于舰桥与上甲板的透水部分的海水来不及流出,所以此时潜艇重心上移,横稳度减弱,如受横风浪的影响容易倾覆。还有就是紧急浮起时应该停伡,防止浮出水面后螺旋桨打空伡而损坏动力装置。

  从影片资料上看,美国的核潜艇则另有一套:它们会开足马力从水下直冲水面,就象一头发怒的钢铁怪兽一样浑身水淋淋地蹿出水面,然后“啪——”地平着拍在海面上,大片溅起的水花形成白色的水幕,景象颇为壮观。要是没有心理准备,眼前突然冷不丁蹿出个黑咕隆咚的庞然大物,我想谁都会被吓一跳。美国牛仔着实生猛。

  “开饭喽!”

  潜艇出海时开饭也是一景,随着扩音器的喇叭传来“现在开饭,×舱×舱打饭”,被点了名的舱室的值班人员便提桶端盆地穿越狭窄的过道涌到后蓄电池舱去打饭,潜艇厨房就盘踞在此。   艇上厨房用的是电灶,全艇五、六十人(常规潜艇)的一日数餐全都由这间巴掌大的厨房烹制,一顿饭下来几菜一汤的耗电着实可观,之所以说数餐,是因为昼夜航行时夜里还要加“夜宵”。厨师非常辛苦,别人都能换班,就厨师命苦没人接替,因为按编制潜艇只设一名厨师。但他也有几个约定俗成的助手:副政委、军医、译电员,蓄电池舱的弟兄们也会帮厨,若光练他一个人,那大家出海就喝凉水嚼生大米吧!  为使出海时做饭尽可能少花功夫,所以潜艇出海前装艇的鸡鸭鱼肉之类的食品差不多都是过了刀、过了油的半加工品,连馒头、花卷之类的都是提前蒸好的,蔬菜之类能择洗的尽量择洗,因为一旦出海,用水会非常紧张,处理菜皮、菜叶子也非常麻烦,费水、费电不说,闹不好还可能因此使潜艇丧失隐蔽性,这些还是提前处理了好,否则真会麻烦在后头。

  潜艇指挥舱的下层有冷藏库,这些主食、菜们就放在里面。当潜艇远航时就要带很多食品了,由于冷藏库装不下,此时潜艇的某些舱室、过道都会堆满食品:成袋成袋装在麻包里的大米、成箱成箱的水果罐头、成筐的新鲜蔬菜、水果……除非专门在潜艇里腾出一个舱段专门放食品,否则休想把这许多食品装下。

  恕我孤陋寡闻,我还没听说哪个国家的潜艇单设一食品舱段的呢。以美国为例,就凭“洛杉矶”级核潜艇上的水兵平均每3个人只有2张床铺的拥挤劲儿,怎么可能节外生枝地多此一举?不信你去翻翻汤姆.克莱西写的《核潜艇之旅》的“生活空间”一节,美国人也这么干。潜艇就这条件,各国都如此,美国人对此倒也不避讳。

  出海时能有个好胃口真是福分,碰上大浪大涌天气、又长时间处于水面航行时饭菜总剩,因为晕船晕得大家没了胃口,许多潜艇兵都“害口儿”吃不下东西。此时一碗粥加点榨菜丝绝对是佳肴,水果罐头、方便面也还入口,千万别拿大鱼大肉给晕船的同志添恶心,因为此时他们一闻油腥味儿就想“交公粮”!干潜艇这个行当,吃饭确实是一关。不过夜航时牛饮香喷喷、热滚滚的咖啡(速溶的不灵,得是咖啡豆煮的那种)确实来劲,也特提神,不过一般来说只有指挥舱的人员才能享受这份待遇,这也算是一种“特供”吧。若久在燠热难耐的舱室,吃片刚从冷藏库“请”(不用“请”字不足以表示远航时其弥足珍贵与过程的隆重)出来的、冰凉沁人的冰镇西瓜,那滋味、那份享受别提多美了。

  前些年北京人艺曾演过一部在美国非常有名的话剧《哗变》,里面的魁格舰长曾为贪嘴的水兵偷吃了草莓而大发雷霆,并定性为“草莓事件”,他还特别为此召开了一个“全会”追查“小偷”,闹得全舰(扫雷舰)上下鸡飞狗跳、人人自危。许多观众为此哈哈大笑,觉得他老先生脑子进了水、小题大做。其实你要是当过潜艇兵,有过海上生活体验,可能你就会从另外的角度来理解这件事了。“草莓,草莓有什么?这是个原则问题嘛!”——朱旭扮演的魁格舰长如是说。我特能理解。

  晕船的滋味

  在潜艇上会晕船吗?会的。前边说过,潜艇在前往训练海区航渡时是在水面航行的,水面舰艇的水兵们碰到的晕船烦恼潜艇兵一样碰得到,曾有人专门对诱发晕船的原因进行过研究,除了晃动与颠簸外,空间狭小、封闭,空气恶劣还有别人呕吐的气味与“呕呕”狂吐情景的心理暗示……都是造成晕船的因素,水面航行的常规潜艇差不多把这些都占全了。

  “不怕浪就怕涌”潜艇兵都知道这个道理,大涌非常可怕,上下落差有时高达6—8米,汹涌而来、小山似的大涌一下把水面航行的潜艇抛入空中、随后又把潜艇按到谷底(严重时舰桥都会被涌上来的海水“盖帽儿”)。随着潜艇艇首朝下跌入谷底,海水涌进非水密艇体挤压空气时会产生的气韵悠长的“呼——呜”的凄厉呻吟,失重会使艇员的心提到嗓子眼,身子发飘、脑子也发飘;随后潜艇又头朝上地被大涌托起,刚才涌进非水密艇体的海水奔泻而出的“哗——”声便从舱室四周响起,超重会使你的心往下沉。此时你眼前是一个晃动、旋转的世界,没固定好的东西稀里哗啦地响成一片,盆盆罐罐会来回滑动、到处乱滚。我得说晕船的滋味非常难受。如果你虚汗一冒、舌根儿下边与腮帮子两边开始往外滋清口水并且伴以两腿发软、浑身没劲,那你就离呕吐不远了——随后而来的感觉就象有个小猫的毛爪子捅进你的嗓子眼并在你的胃里一通瞎搅和,接着就象有一只无形之手在你的胃部猛然一攥……接下去的感受你自己体验吧,艇员把这个叫“交公粮”。当你把胃里的东西都吐光了后的干呕会更难受,胃的剧烈痉挛与收缩会使从胃部挤压出来的气体在口腔里“库!库!”作响,痛如刀搅。许多人会把黄绿色的胆汁也吐出来并且带着血丝。胃病是潜艇职业病之一。

  晕船也分人,有的人出海就晕。一听要出海就觉得脚底下摇晃的人也不是没有,这种人通常被称为“晕船大王”,这就象喝酒喝伤了的人,数数儿也得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十,避“九”不谈,说“九”必醉。也有那种晃翻了天也不吐的潜艇兵,着实令人羡慕。至于潜艇摇晃时难受不难受别听他们自己说,为了表明自己的与众不同与英雄气概,他们往往言过其实:谁要是在游乐园大幅度悠上荡下的“海盗船”上连着坐上几个、十几个小时楞说没事儿,我劝你对他的话最好别信。

 涌大时大家最盼望的就是快点下潜,只要下潜到一定深度,潜艇就稳稳当当的一点不晃了。对幸福可以有多种理解,对“晕船大王”们来说潜艇下潜航行是最幸福的事了,因为搜肠刮肚照着倒海翻江呕吐的滋味实在难受。

  忙碌的航海长

  现代潜艇潜行万里,它的领路人是航海长。在狭窄的潜艇上,航海长是唯一有“办公室”的军官,他小小办公室的确切名称叫海图室。

  海图室很小,拉开推拉门迎面是潜艇的固壳形成的圆弧形的舱壁,进去后左手是自动航迹绘算仪,右手是海图桌,海图室内还有电罗经的分罗经、测深仪、转速表和计程仪等等各式仪器,这些东西已把小小的海图室塞得满满当当,出海时海图就铺在海图桌上,桌上还有必不可少的航海日志、各种航海文书、画海图用的量角器、平行尺、两脚规、铅笔、橡皮、压海图用的镇纸等。自动航迹绘算仪其实就是一个摆设,根本没用,而且不光是中国,就连美国的“洛杉矶”级这类的新型潜艇也是如此,这个你可以翻翻汤姆.克莱西写的《核潜艇之旅》这本书。这其中有人机工程学方面的因素,就好比电脑、家用电器,它们有许多复杂的功能,其实人们常用的就那么几项,如果某些功能或使用方法太复杂、太劳神,人们宁肯不用,这类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寻常可见,潜艇也不例外。

  出海前航海长要根据所执行的任务和艇长的要求作出航海计划,然后报送上级航海业务部门审批,这是例行程序。海图是航海必不可少的,海图制图所用的投影原理是由荷兰人墨卡托开创的,所以亦称墨卡托海图。

  墨卡托海图的特点是:

  (一)舰船若是在海上直线航行,那么它的航线画在海图上就是一条直线(行话叫等角航线),不会因受地球曲率影响成为一条弧线;

  (二)经度线与纬度线是各自平行的直线,且两者互相垂直。而实际上地球的经度线就象西瓜花纹似的互不平行,摊成平面后也不与纬度线垂直。

  (三)图上的地标、地物与实际形状非常逼近;

  (四)海图上纬度的1′为1海里。墨卡托海图的这些特点使得标绘海图变得方便易行。海图用的纸是特制的,因而质量极佳,耐擦耐磨可反复使用,且沾水不变形。

  舰位的准确与否对潜艇非常重要,因为潜艇在执行任务时一般都处于水下航行状态,此时舰位基本是靠推算,变化的海流、潮汐,变深、变速、变向等频繁的战术机动使得舰位推算变得困难重重,如果推算起点的舰位不准,任务肯定泡汤,自己也会身陷险境。

  潜艇导航方法有如下几种:地文导航、天文导航、惯性导航、无线电导航、卫星导航。前两种是最古老的导航方法,利用的是自然现象,因而最可靠、不受干扰;后两种方法用的是人为的技术手段,因而其战时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存在隐患。地文导航最简单、可靠,用罗经上的方位仪测两条地标(山头、岛礁之类)的方位线,那么两条线的相交点就是所测的舰位,如果测三条更好,这样能发现选取路标时可能产生的辨认错误。不过默记数据特别费脑子,若看到海长从陡直的舰桥扶梯上下来时你千万别跟他说话,此时他脑子里只有地标的名称、两到三个五位数的方位数据以及测量时的准确时间,他钻进海图室后得根据这些数据摆弄着绘图工具画方位线、定舰位,还得填写航海日志,他若一分神又得爬上舰桥重新测量,这讲的是方位定位。此外还有方位—距离定位、方位移线定位、三标两角定位等等,这里恕不赘述。

  当潜艇在远海航行没有地标可测时就要用其它方法导航了,比如天文导航、无线电导航、卫星导航、惯性导航等等。这几种导航方法从原理上说与利用地标定位也差不多,也是由“点”(比如天上的星辰、卫星)引出“线”,而“线”与“线”的交点即是舰位,但它们的计算方法和采用的技术要复杂得多。

  以天文导航来说,它牵涉到球面几何的计算、地球与天体间相对位置的复杂时空变幻,所以人工计算一个天文舰位有时需要30—40分钟,如果再加上用六分仪测量天体所用的时间,那这个过程更长。虽然人们为了简化计算制成了许多相当于《数学用表》之类的表册,但其计算过程还是太冗长、繁复,算一个天文舰位要翻查许多大厚本的表册,如:《航海天文历》、《恒星高度方位表》、《太阳方位表》、《太阳出没方位表》、《北极星方位角表》、《天体位置图》……等等,这堆计算时需要来回翻的表册相信会使许多人晕菜。而且你必须考虑到潜艇出海时的恶劣环境:浑浊的空气造成的头晕脑涨、晕船呕吐造成的体力不支、长时间航行时换班轮值造成的生物钟紊乱……等等。

  潜艇可是个既需要体力又需要脑力和毅力的行当,所以国家给予潜艇兵优厚的待遇也在情在理。

  航海长不光是业务干部,他还是行政干部,他麾下还统管着雷达、声呐、无线电、舵信、航电等在艇上堪称高技术的专业分队。同时他还是潜艇的值更官,对驾驭潜艇还得门儿清。航海长有一个副手叫副航海长,两个人共同负责潜艇的航海保障。

  有福之人:鱼水雷部门长

  一定有读者看过美国作家赫尔曼.沃克写的《战争风云》及其姊妹篇《战争与回忆》这两本小说,里面有个着墨颇多的人物叫拜伦.亨利,他军旅生涯的早期职务就是潜艇鱼水雷部门长。   《战争风云》、《战争与回忆》曾经在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美国还把它改编成了一部当年耗资最巨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许多读者都对这部小说推崇备至,因而拜伦.亨利可能是知名度最高的鱼水雷部门长了。后来这个性格沉稳、战功卓著的美国青年一路官运亨通当了潜艇艇长。许多年轻的中国鱼水雷部门长走的上进之路跟他差不多。

  鱼水雷部门长(一般简称为“部门长”)是海上杀手——鱼雷兵们的“头儿”。他麾下统管鱼雷、“鱼电”(鱼雷射击指挥仪)两个专业。与航海长相比,他统管的专业比较少,出海时的工作也相对清闲,在二级部署(正常航行)时,他是负责指挥潜艇航行的值更官之一。理论上他与副艇长、航海长三班倒,但由于航海长负担太重、忙不过来,所以一般情况下航海长都“让贤”不担任值更官,出海时鱼水雷部门长与副艇长担任值更官。   鱼水雷部门长与航海长在潜艇学院所学专业完全一样,叫做通科部门长专业,只是毕业后他们根据艇上的需要走上了不同的“革命道路”。航海长那摊专业鱼水雷部门长都会。但本职岗位干得年头久了,航海专业自然会有些生疏,若真需要转换岗位那就得再下番功夫啃啃专业书了,一般说来这种再改换行当的情况不太多。

  由于鱼水雷部门长、航海长与艇长在专业上有连续性,所以艇长的职位差不多都是由这两个“长”出身的军官“承包”了,绝少例外。

  如果你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在潜艇上凡只要跟鱼雷沾边儿,活儿都挺清闲,出海时全艇就数鱼雷兵舒坦,值更时找个舒服的地方坐着,每隔半个小时用舱内通话器向指挥舱报告一下舱室情况(其实也就一句话:“×舱情况正常”,完了!),下潜时几个鱼雷兵同心协力摇着摇把做几圈圆周运动打开鱼雷发射管前盖、给发射管注水以便潜艇下潜就算是重活儿了;返航时配合舰务兵把发射管的水排出去,擦擦地板、搞搞舱室卫生,就这点活儿。他们所在的舱室远离轮机舱,既凉快又安静。

  潜艇上还有个不大的弹药库,里面有发射气幕弹用的伪装发射器,还放着冲锋枪、手枪子弹之类的,携带战雷时,里面再存放上鱼雷引信。弹药库由一个枪炮兵管理,他也是鱼雷兵,只不过岗位不同罢了。潜艇用于自卫的冲锋枪都放在舱室过道的枪架上,平时上锁,也是由他管理、保养。轻机枪、手枪放弹药库里,但每艘潜艇情况可能会不太一样,这都是些枝节问题了。

  枪炮兵出海时基本无所事事,一般都是斜靠在舱底弹药库的门框上悠闲地看着别人干活,穷极无聊时擦擦枪大概是他的“重活儿”了;鱼电(指挥仪)兵的情况也大体如此,你若看他拿着绸子布或麂皮擦拭指挥仪什么的,那也是他老人家在活动活动筋骨,他参加潜艇的电工值更。

  鱼雷(电)兵们:恕我自揭老底儿,因为我即当过鱼雷兵,又当过鱼水雷部门长,对这个行当还是有点了解的,对不起了。

  鱼雷兵平时虽然轻松,可有一点:发射鱼水雷时绝对不许掉链子,掉链子就可能给潜艇带来危险。

  在鱼雷装艇前鱼水雷部门长与鱼雷军士长要带领鱼雷兵们到潜艇基地的鱼雷检修所去挨个、逐条地检查鱼雷,检查鱼雷是个技术活儿,要把鱼雷分系统地检查个通通透透。由于现代鱼雷技术复杂加之曾多次作为“操雷”反复使用过,所以鱼雷检查来不得半点马虎。

  鱼雷检查的项目非常多,所以实际检查时鱼雷兵是分号操作的,通常是三个人分为一组互相配合着检查,谁负责那些动作、项目在检查条例上是有明确规定的,而且雷型不同检查条例也不同,这些都需要鱼雷兵熟记在心,说白了:检查条例都得背下来,这是对检查人员的基本要求。检查时做到哪个项目要喊出哪个项目的动作,以便在一旁的部门长清楚,有遗漏的话要及时提醒、补上。如果说鱼雷兵仅负责他自己的两亩自留地的话,那鱼水雷部门长负责的就是“乡亲们”的所有责任田了,所以鱼雷检查非常劳神、费脑子,当过鱼水雷部门长的哥们儿肯定对此深有体会。

  若潜艇担任战备值班需要装足鱼雷时,鱼雷检查的工作量非常大,一天根本完不成,因为有些项目检查起来非常费时间。为什么鱼雷不由基地专职人员检查呢?这个谁也没明说,但我想这就象伞兵的伞具一概都由伞兵自己迭一样,全世界都是这规矩,目的就是使自己放心、别人也少担干系。

  鱼水雷的装卸有两种方式:   一是由上甲板经前升降口装卸,这种方法由于要卸掉升降口的活动肋骨,所以比较麻烦不太常用,但这种方法距水面高,故适用于潜艇在海上补给鱼水雷;

  第二种则是经发射管前盖装卸,这种方法是在管口处架设浮筏,起重机把鱼水雷先吊到浮筏上,舱内人员用绞车把鱼水雷顺着发射管拖进鱼雷舱,潜艇在码头装雷常用这种方法。

  潜艇发射鱼雷时最担心的问题就是鱼雷出管后象个没头苍蝇似的乱转,那是鱼雷方向系统的陀螺仪或舵系出了问题所致,据说二战时曾有过潜艇发射的鱼雷绕本艇转了一圈后一举把自己打沉的例子。

  无庸讳言,携带鱼雷是有危险性的,在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号与美国的SSN-589“蝎子”号核潜艇的沉没事故中,它们携带的鱼雷担的嫌疑最大。自己亲手把自己送进地狱,那才真是倒霉到家呢。

  “鱼雷发射管——放!”

  就常规潜艇而言,它的“枪”就是鱼雷发射器,“弹”则是鱼雷、水雷与潜-舰导弹。   鱼雷发射器是个长长的、焊接与用螺栓接起来的金属管子,上面有许多仪器、设备、阀门、管路,可以设定鱼雷的各种参数:航向、航速、航行深度、转角、散角……等等,有些是需要鱼雷兵手动设定的,有些是由指挥舱的射击指挥仪通过射击数据传递仪带动的设定仪设定的。发射管有上、后止动器、导轨用来固定鱼雷,这样鱼雷就不会在发射管里前后乱撞、左右乱转了。

  发射按钮都是在指挥舱按下的,但鱼雷舱也有发射拉把,发射时,鱼雷兵也得再拉一下,这样发射就双保险了。

  许多人都觉得发射按钮、拉把不得乱动,生怕发射管会因此“发作”。其实各位大可不必担心:在发射管的发射系统没准备好、前盖没打开的情况下,凭你再怎么在发射按钮、拉把上乱鼓捣也没事。而准备系统、打开前盖得需要几个鱼雷兵同心协力、相互配合地经过一番复杂的操作才行,一个外行要想把鱼雷给发射出去几乎不可能。

  在鱼雷舱,鱼雷发射器的发射准备大致有以下几大块:   1.机械准备主要是把发射管的各种阀、手柄、机械仪器由平时状态转换到发射状态并且打开发射管内鱼雷的锁气阀或接通电雷开关。

  2.注水—均压—开前盖发射管与鱼雷之间的空隙叫环形间隙,打开鱼雷发射管前盖前要向管里注水把环形间隙灌满,然后打开通海阀、均压阀均衡发射管内外的压力,此时才能打开发射管前盖。由于在水里深度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加1个,所以发射管前盖承受的海水压力非常大,以标准的533mm发射管为例,它的前盖外径大致在580 mm左右,在10米深度每个洗衣盆大小的前盖承受的海水压力大约是2.6吨,在100米水深就是26吨了,所以不均衡发射管内外压力前盖要想楞开是打不开的。注水是为了使均衡压力的过程快、减少水流冲击并且可控。其实均衡内外压力的过程非常快,在发射管注满水后一打开通海阀、均压阀的瞬间就完成了,这点从压力表的指针变化就能看出来。

  当这一切都准备好后,提起液压开关手柄往前一推,发射管前盖就打开了。发射管有互锁装置,它的用途就是防止前、后盖同时打开,这样潜艇在发射、重装鱼水雷需要分别打开前、后盖时就不会因误动作而前后大贯通了。

  别看发射管500多毫米的口径不算大,若在水下前后大贯通了谁也堵不住,这个,你只要想想电视新闻里外国警察用高压水龙把那些示威者一滋一跟头的镜头你就明白了。这也是为什么现代水面舰艇、反潜飞机装备的反潜自导鱼雷个头都不大的原因:只要把潜艇炸个窟窿,奔涌而入的海水就会使潜艇玩完。

  3.给系统充气气动式发射装置的一个特点就是许多装置是靠气体动作的:发射气瓶的气体为发射系统提供动力,无泡气瓶为无泡装置提供动力,等等。

  由于潜艇所在深度不同,管外海水的背压不同,深度气瓶的作用是根据潜艇所在深度不同自动调节发射气瓶的供气量,以保证鱼雷的出管速度是一个定值。另外还有一个叫调节阀的装置挺重要,它可根据鱼雷在管内运动后其后部空间逐渐加大而增大供气量。

  4.设定鱼雷参数对反舰鱼雷而言主要是设定鱼雷航行深度;鱼雷的航速一般在装管前就提前设定好了,鱼雷航速快则其航程短,航速慢则航程远;前面说过,鱼雷的转角、散角等数据由指挥舱的指挥仪设定。

  当一切都准备好了,鱼雷就随时可以发射了。

  随着艇长在指挥舱发出的“鱼雷发射管——放!”的口令、鱼电兵按下射击指挥仪的发射按钮,发射气瓶的高压气便狂吼着冲入发射管推动鱼雷前行,艇身会因此一震,鱼雷就咆哮着一头冲出发射管杀向目标了。

  其间当鱼雷达到规定的出管速度后,无泡系统随之工作以回收发射气体,以免气泡溢出艇外并回收定量海水以补偿失去的重量进行均衡。

  鱼雷航行时,装在雷头的引信叶轮在水流冲击下开始旋转,航行到规定距离后,引信就进入了待发状态。目标一旦进入引信的作用范围,鱼雷就会大大的“发作”、把目标送入地狱了。   发射时鱼雷舱的噪音很大,有点象嘶嘶作响、到处排气的蒸汽火车车头,舱室压力也会随之骤升,人的耳膜会感到压痛,听声音也会发懵、听不清,这时最好捏紧鼻子使劲鼓一下气以平衡耳膜内外的压力,潜艇在需要打开升降口下盖时往往因舱内压力高于艇外而费点周折。

  潜艇兵的恶作剧

  由于潜艇带有大量的蓄电池会放出氢气,而达到一定浓度的氢气一遇火星就发生爆炸造成艇毁人亡,所以测量、消除氢气也是潜艇兵必须注意的问题,潜艇停靠码头很在意舱内通风问题,目的是把艇内的氢气排出艇外。通常的做法是在艇尾升降口放一台大口径通风机抽风(接码头岸电,出海时再把它放码头边上的库房里去),潜艇共有三个出入口,另一个在舰桥,当艇尾放上抽风机通风时,这两个升降口就是进风口。有一年夏天部队文工团到部队慰问演出,演完了后一帮女演员要求参观潜艇,结果被潜艇兵作弄了一番:值舰务更的伙计把通风机换了个方向,于是抽风机变成了鼓风机,接下来的镜头令在艇首扶手梯旁搀扶那帮小姐们下艇进舱的潜艇兵大开眼界:一大帮靓女排着队从艇首升降口陡直的扶手梯鱼贯而下,女文工团员们的裙子登时被鼓风机鼓起的气流彻底兜了个底儿掉!于是一双双长得有形有款的大白腿便春光乍泄,晃得潜艇兵直眼晕。随着她们呼天抢地、热火朝天地大呼小叫,一串趴在梯子上的小姐们就象撞到蜘蛛网上的扑楞蛾子似的被定了身:要想腾出手来按住裙子,人便会从高处跌入舱底;若想不失足就得当着一帮幸灾乐祸的潜艇兵的面、由着裙子的性子飘啊飘的,进也不是退也不成,那才真是青春的烦恼呢。这回权当她们穿着往上支楞着的裙子,在梯子上给同志们现场表演了一折芭蕾舞小天鹅、当回奥捷塔吧!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因为上帝也曾年轻过。何况,这事儿——算错误吗?

  结语

  有道是隔行如隔山,笔者当年的官运也就到“官拜”鱼水雷部门长为止——一个潜艇的“基层干部”,由于对潜艇的其它行当了解不多,因而不好妄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本文错讹之处肯定是有的,如蒙教正,将感激不尽。言多必失,为避免露怯被人指称为欺世盗名,只好在此罢笔了。(完)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挥动扫荡伪民运的大刀,向民主头颅砍去
2002: 中国人还就欠美国人一句SO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