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潛艇兵從頭再來侃潛艇
送交者: 佚名 2003年03月04日17:30:0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隔着神秘的面紗,一般人對中國潛艇及駕馭它們的人了解有限,潛艇兵也很少站出來侃談自己從事的工作,筆者作為一個曾經在潛艇服過役的人,覺得這個事總得有人來做,機緣湊巧,這次這個人又是我。

  潛艇的異與同

  在現代兵器中,潛艇是最含威不露的一種。從外觀上看,潛艇沒有其他軍艦那樣到處布滿令人感到可畏、複雜的探測裝置與殺氣騰騰的武器,它光滑、線條優雅的艇身使它看上去並不象是個如此危險的傢伙,以致對軍事不甚了解的人對它的殺傷威力表示懷疑:它用什麼武器作戰呢?它真有那麼可怕嗎?做為一名當年的潛艇兵,這樣的問題不止一個人問過我,但依我的經驗,對那些為潛艇的威力瞎操心的人好象再怎麼費勁解釋也是徒勞。

  也是,傳統海戰中水面艦艇編隊發威時炮火連天的壯觀景象確實懾人心魄,潛艇可造不出這麼大聲勢——當然,我說的是從前,現在的飛航式導彈核潛艇大打出手時的聲勢一點也不輸水面艦艇,但又有誰見識過呢?水面艦艇總是那樣張揚與炫耀:每當出戰總是浩浩蕩蕩、大造聲勢,現而今“炮艦政策”更多的是靠這種大事張揚的軍事行動來給對方造成心理震懾並使對方屈服;潛艇的做派則截然不同,它出航時總是聲色不露、千方百計地掩飾自己的行蹤,但效果似乎恰恰相反,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馬島海戰:浩蕩而來的英國水面艦艇編隊沒能嚇退阿根廷海軍,但深藏在荒洋之下的英國核潛艇一出手,阿根廷艦隊就嚇得溜回港口再也沒敢露面。如果你對阿根廷海軍看不上眼,那麼我告訴你,連美國海軍的航母編隊碰到諸如俄羅斯“奧斯卡”級核潛艇時照樣也躲得遠遠的,若不信,你可以看看美國人自己寫的《“尼米茲”號環球航行佚事》(《艦船知識》2000年第7期有載)。潛艇確實有股一聲不吭、出手就要拿命來的狠勁兒,着實令人不寒而慄。

  對任何一支象樣的海軍而言,潛艇也許不是萬能的,但沒它卻是萬萬不能的。在某種程度上講,它的作用與地位是無可替代的,有時甚至是惟一的:想想看,只有誰才能在被冰蓋覆蓋下的北冰洋執行反潛任務?惟有潛艇。類似的例子還可以舉的出,但,這次就免了吧?

  由於各國技術水平與設計思想不同,各國的潛艇必然存在差異,這是毫無疑問的。就象有的國家汽車方向盤左置、有的右置,動力也有前驅動、後驅動之分一樣。潛艇給人感覺最明顯的區別是採用單殼結構還是雙殼結構、是採用艇體升降舵還是採用艦橋升降舵、艦橋有否觀察窗、艦橋是靠前布置還是靠後布置、螺旋槳是單槳還是雙槳,等等;另外還有諸如潛望鏡有縱列布置與並列布置、魚雷發射管有前置與中置、發射方式有氣動與液壓、艙室內部布置的不同……等等,這些差別對熟悉了本國潛艇的潛艇兵來說都會產生異樣的感覺。如果說各國潛艇其它艙室的差別是一碗豆腐、豆腐一碗的話,那麼潛艇指揮艙的電子化程度的差別則是最令潛艇兵感到震撼的了,這種差別體現了不同國家技術水平的巨大差異。從我們所能看到的影片與圖片資料來看,美國的SSN-21“海狼”級電子化程度之高、之複雜確實令人嘆為觀止,尤其是對看慣了粗笨的機械式儀表、閥門、手柄的潛艇兵,這種震撼尤其明顯。有的國家對本國潛艇兵好象寵愛的有些過份,比如法國就規定他們的潛艇兵干到35歲就可以退休,因而法國潛艇兵看上去個個都挺年輕。與此相反的是美國,美國潛艇上那些挺招眼兒的老軍士的年齡足以當法國潛艇兵的大叔。他們代表了世界上潛艇兵的兩個極端,這也算是美、法兩國間最引人注目的差異吧?不過現代潛艇對潛艇兵的體能要求已不是太高了,要的是思維敏捷、耐力與經驗,好象這兩個國家各有道理與側重。有意思的是美國、法國潛艇兵休息時都愛“碼長城”、玩“麻將”——當然是洋麻將(多米諾骨牌?)了,這點與中國潛艇兵愛JQK地甩撲克、“敲三家”恰成對照。

  其實各國潛艇還是有許多相似之處的。它讓當過潛艇兵的人感到熟悉而親切:白色的通風管路,黃色的液壓管路,深灰色的金屬儀器罩、鐵皮工具箱,褐色的人造革面沙發、摺椅,硬梆梆、帶塑料貼面的餐桌,用板材隔出來的通道,通道牆壁上掛着、鑲着潛艇各種信號含義解釋的玻璃鏡框,艙室里密密麻麻、亂糟糟的儀器、管路、線纜,明滅閃爍的指示燈,狹小、擁擠的活動空間,潛艇兵愛留的小平頭,連現在美國、俄羅斯潛艇兵在艙內工作時所穿工作服深藍的顏色也與中國潛艇兵商量好似的如出一轍,艇長與譯電員也都有一個被隔出來的“單間”,每逢收發報時譯電員誰都不理地鎖上房門、神秘兮兮地翻弄着密碼本譯寫電文的特有規矩……等等,潛艇這個行當相似之處還是挺多的。

  潛艇的五顏六色

  潛艇里顏色多多而且各有含義與規定:白色的艙壁、深藍色的高壓氣管路、淺藍色的中壓氣管路、白顏色的通風管路、深綠色的排水管、黃色的液壓管路、褐色的燃油管路、紅色的高壓氣閥閥輪;深灰色的儀器罩、鐵皮工具箱、褐或黑色的人造革面的沙發、黃唧唧硬梆梆、帶塑料貼面的餐桌,用厚板材隔出來的通道;紅的、綠的、黃的明暗閃爍的各種燈光信號、亮閃閃的電鍍件與銅件,順便說一句,潛艇上最大的銅件是沉重的螺旋槳。雖然潛艇的內部塗裝是在試圖使人感到儘可能的敞亮些,但總體而言下到潛艇艙室給人的感覺還是很鬱悶、透不過氣來,這主要是因為潛艇過於狹窄、擁促所致:在微弱的燈光下,各種林立、盤根錯節的管道糾纏不清,大小各異的儀表密密麻麻,數不清的閥門鋪天蓋地的向你壓將過來,成捆的線纜糾結纏繞,各種手柄、開關、閥門到處都是,見縫插針地布置在每一個角落,光這些就已經把人的視覺塞得滿滿當當了。

  有時難免讓人覺得奇怪,潛艇肚子裡塞滿這麼多沉重的鐵疙瘩怎麼居然還浮得起來,阿基米德搞沒搞錯?說到顏色大家不妨想想看,如果潛艇艙室塗成黑色或救火車似的紅色會怎樣?我敢肯定潛艇兵會一個不剩、寧可跳海也不在裡面呆着了!所以艙內很少用喪氣的大塊黑色與令人渾身冒汗、血壓上躥的大面積紅色。

  上下左右看艦橋

  歐美國家把潛艇的指揮台圍殼稱為Sail,Sail有帆及帆狀物之意,若溯溯淵源、厘定由頭的話,大概潛艇指揮台圍殼是因其形狀象帆而得Sail之名的,在英文裡與水面艦艇的“艦橋”不是一個單詞,不過想想倒也挺傳神。一直忙着“脫亞入歐”的日本,乾脆就用英文的音譯“セィル”(音:塞路)稱之,只是這路大舌頭似的日式發音英語國家的人聽了未必買帳,Sail也好、“塞路”也罷,在中國一概稱之為艦橋。

  潛艇並不是一離開碼頭就下潛,它離開碼頭後有相當一段路程都是處在水上航渡狀態的,主要原因是這段水域往往不適於水下航行,潛艇都有專門劃定的訓練海區,潛艇到那兒才下潛。當然遠航或執行作戰任務時另說。

  駕馭潛艇(行話叫“操艇”)其實是動嘴不動手的,所以水面航行時艇長、值更官手持通話器動動嘴就行了,潛艇會按他要求的航向、航速行駛。水上航行時艇長、值更官可端坐在艦橋上的一個可翻上折下、覆有橡皮的金屬板上,腳下有一個可以擱腳的金屬踏板,面前還有一塊可放倒的有機玻璃風擋。

  艦橋上部有個類似天井似的開口,四周包着一圈橡膠,人可以靠在上面,但風吹日曬雨淋是免不了的,所以一趟海出下來,艦橋上的值班人員都是一副飽經風霜的面色。操方向舵的舵手就在艇長、值更官前下方的駕駛樓內,舵手按他們的命令給舵。操舵台上有指示航向的羅經、舵角指示器,他可以透過前面與兩側的觀察窗觀察艇外的情況。由於駕駛樓可遮風擋雨,因而舵手風吹不着、雨淋不着的,比艇長、值更官們滋潤多了。   在狹窄、空氣渾濁的潛艇上,能有機會呆在艦橋可是一種福份:視野開闊、空氣新鮮,還能隨便抽煙。窄窄的艦橋僅能並排坐上兩個人,但側身坐時也能擠坐三個人。水上航行時政委一般也坐在艦橋上,同志們常說有黨在身邊大家心裡特亮堂。至於副政委,按潛艇部隊不成文的規矩,出海時他的崗位主要是在廚房,是“幫廚專業戶”,更多的是干點兒削土豆皮、擇菜之類的“專業”。所以航行時除了實在內急他才會爬上來上趟廁所外,一般情況下他都在下邊廚房外面的過道上跟黃瓜、茄子、芹菜們打交道。凡有過在潛艇上搞政工經歷的軍官,他們下廚時一般都會個三拳兩腳的,廚藝如何咱們暫且不論,但小菜兒一定是擇得又快又好。

  你若留意一下各國潛艇,就會發現蘇/俄式潛艇的艦橋上一般都有觀察窗(阿爾法、阿庫拉、V級等艇型除外),而西方國家的新型潛艇基本都取消了觀察窗,雖然沒觀察窗的艦橋看上去平順光滑、樣子挺時髦,但舵手卻得陪着櫛風沐雨的委屈點了。當看到西方那些體軀偉岸的核潛艇——美國俄亥俄級、英國前衛級、法國凱旋級——高聳的艦橋上一幫艇員跟窩在洞口的田鼠似的擠成一團地東張西望,你一定覺得挺滑稽。當然,型號較老的西方潛艇艦橋上是有觀察窗的,至於後來為什麼取消,相信自有說法。我只想說一句:迄今有案可查的潛艇最高水下航速(44.7節)是由蘇聯雙舵雙槳的P級(661型)核潛艇創造的,它的艇體、艦橋較之某些艇型來說並不流線,它的艦橋帶觀察窗,但是(!)它創造的記錄迄今無人打破,有沒有觀察窗對潛艇的航行性能無甚影響由此也可略見一斑。

  潛艇的航速是通過通話器告訴指揮艙內的機電長,機電長再拉俥鍾給動力艙下命令。通話器是通過一根話線與指揮艙的艙內通話系統相連的。坐在艇長、值更官的位置低頭往下看就是象口深井似的升降口,到指揮艙的地板差不多有6-7米,足有兩、三層樓高,航行時從忽忽悠悠、搖搖擺擺的艦橋看下去不免眼暈。人員若想來艦橋,上上下下全得爬陡直的梯子。艦橋升降口直徑不大,若上面有人擋着路你需要在“井壁”處停一下,只要身體往後靠上去即可,圓形的金屬壁就會給你提供堅實的依靠。

  艦橋上還戳着一個了望/信號兵,他負責觀察了望、收發燈光或旗語信號。一般潛艇的艦橋上面沒有分顯示器(美國SSN-21“海狼”例外),所以雷達發現的目標都是從下面的雷達室通過通話器報到艦橋的,各國好象都如此。也看過幾部國外攝製的介紹潛艇的專題片,即使是型號很新的國外潛艇,艦橋上的配置也很簡單,沒發現電子分顯示器。我想一定是耐壓防水問題不易解決,因為對嬌貴的電子設備而言,當潛艇在幾百米甚至一千米的深度航行時所承受的水壓實在太大了。潛艇雷達是360°的視野,艦橋人員的視野往往受限於潛艇艦橋的突起物阻隔,艇型不一樣視野也不同。另外就是潛艇發動機引起的艇體抖動使傳統的光學望遠鏡看目標時也跟着抖,距離遠時要看清來船舷號有點費勁,若換了帶圖像穩定裝置的望遠鏡,這個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順便插一句,在海上,觀察者到水天線的距離叫視距,航海上有個求視距的公式:D=2.08√ˉe,這裡D為視距(單位:海里),e為“眼高”(單位:米)。(我的電腦沒有“根號”,請補上!!!!!!!!!!!!!!!)如果處於水上航行的潛艇“眼高”為6米,則視距為5.1海里,約合9.4千米;若潛艇在水下航行,假設潛望鏡伸出海面0.5米,那麼此時潛艇的視距為1.47海里,折合2.7千米,所以潛艇的視距很有限。另外,海上常用的是“目標能見距”,它的公式為D=2.08(√ˉe+√ˉh),h為目標高度。假設目標高度為25米,如果潛艇“眼高”仍是6米與0.5米,我們可以根據公式很方便地算出此時理論上的目標能見距分別為28.7千米和22千米。實際上目標剛一露頭就被發現的可能性不大,往往需要露出一定高度後才能發現它,所以一般情況下實際發現目標的距離比“目標能見距”略小。

  好,打住,我們接着說艦橋。艦橋的天井兩邊一邊一個電羅經的分羅經,它可以顯示航向,航海長可用上面的方位儀測量地標方位給潛艇定艦位,下潛時扣上沉重結實的半球形分羅經蓋子,並用搖把壓緊以保持羅經的水密。

  艦橋上“包藏”了許多東西:潛望鏡、雷達及雷達偵察儀、柴油機水下進、排氣管、無線電升降天線、無線電導航天線等,除了固定的柴油機水下排氣管,這些裝置統稱為升降裝置。除此之外艦橋下部還有水上廁所,推開一扇窄而低矮的金屬門就可以到潛艇的上甲板了。

  按規定潛艇航行時任何人都不得到上甲板去,以免落水。只有在如下情況上甲板才允許上人:執行離靠碼頭部署時、通過狹窄水道拋錨小組隨時準備拋錨以制止潛艇可能的沖灘時、執行水上救生部署時以及遇到其它特殊情況時。

  艦橋前面有兩個漏斗狀的洞,那是氣笛、霧號,在水上航行時它很有用,相當於汽車的轉向燈和喇叭。在一些新型的潛艇上號笛帶有蓋板,只有使用時蓋板才打開,所以在新型潛艇的艦橋上很難發現號笛。號笛響一聲表示“我艇正在向右轉向”、二聲向左、三聲為後退,行話叫“一右二左三倒退”,四聲則是在問對方想幹什麼了;兩長聲加一短聲表示我要從你右舷“超車”、兩長聲加兩短聲表示我要從你左舷“超車”、對方若同意則是一長一短拉兩遍,其它的用法與含義這裡不贅述,免得讀者犯暈。這些音響信號國際通用。

  艦橋兩邊還有航行燈,左紅右綠,它們對夜間安全航行非常重要。如果夜航時見到一條艦(船)的航行燈的綠在左、紅在右,那你倆一定是在迎頭對開,此時兩艦(船)應該各自向右轉向避讓,同時別忘拉一聲氣笛(記住:就一聲!表示我艇正在向右轉向)。別看大海如此廣闊,撞船的事年年都有,許多都是人為操作失誤所致。

  艦橋還有聲吶換能器、測冰儀等。潛艇下潛時要放倒鞭狀天線、有機玻璃風擋、取下信號燈、收軍旗、提醒所有人員下艙。當然關緊升降口的上下蓋最要緊,否則潛艇下去就上不來了。潛到水下後艦橋就全都灌滿海水了。之所以上完水上廁所後要隨手用手搖泵衝掉穢物的道理也就在於此,否則潛艇浮起後艦橋就會很不堪了。

  中國的常規潛艇一般有三個出入口,行話叫升降口,分別位於艇艏、艇艉和艦橋。平時艇員都由艇艏、艇艉升降口出入。由於潛艇干舷非常低,水上航行時這兩個升降口嚴禁打開,所以此時人員一律走艦橋升降口,從艦橋升降口順着一個陡直的梯子就可以下到指揮艙了。

  剛才說過水上航行時舵信兵在駕駛樓內操舵,那潛艇在水下航行時怎麼辦呢?在指揮艙還有一個手柄(不是舵輪了),當潛艇在水下航行時,方向舵就轉由它控制了。另外還有兩個不大的手柄,它們分別控制潛艇的艏艉升降舵,上千噸的潛艇就由它倆控制在水下上下機動了,“玩”升降舵可是個技術活兒,能玩好可不易。方向舵、升降舵由兩個舵信兵分別操作:方向舵手面艏而坐,升降舵手面右舷而坐,二者肩膀靠肩膀挨得親密無間,隨着舵手一會兒左一會兒右的操縱着手柄,能聽到“夸嗒”、“夸嗒”的液壓舵機動作時發出的聲音。

  其實潛艇在水下航行時均衡非常重要,均衡的目的就是使潛艇的浮力差、力矩差接近零,這樣潛艇在水下才有良好的操作性。潛艇上設有浮力調整櫃和均衡櫃,通過向前者注排水可調整浮力差,而向設在艏艉兩端的均衡櫃來回調水可消除力矩差,進行這項工作是由機電長組織實施的。所以潛艇在水下航行要想平平穩穩、不前仰後合得幾方配合才行。以調整力矩差為例,水下航行時通常是幾十立升、幾十立升的調水量,所以此時特忌諱人員大距離(比如從艇艏走到艇艉)的來回走動,因為那會使機電長、升降舵手又得一通亂忙乎。

  指揮艙還有好幾排幾乎把右舷鋪滿了的密密麻麻的閥盤,那是潛艇的高壓氣站、中壓氣站、低壓氣站、失事排水站……等等。還有一排排平時要上鎖的潛艇主水櫃注水閥、通風閥的操作手柄。潛艇艙室里有一道道圓形的金屬肋骨,行話就叫肋骨,起加強潛艇抗壓強度的作用。

  潛艇的艙室位置通常都用從××號肋骨到××號肋骨表示,在潛艇共同科目考試時這是常考的問題之一。不過這些數據記得快忘得也快,本人當年臨陣磨槍硬記下來的數據現在都還給潛艇了。

  潛艇失事後的水下逃生

  潛艇是一個金屬筒,被金屬隔板隔成若干節,隔板分為凹、凸、平三種形式,以R級潛艇為例,它們所能承受的壓力分別是20、7、4個大氣壓。咱們打個比方:若你所在艙室的隔板是凹面朝外的,那麼如果你的鄰艙不幸破損進水,在水下200米以內你的艙室是不會被壓毀進水的,這點與通常理解的凸面更能抗壓不同。艦艏魚雷艙與指揮艙都是凹面朝外的,因而它們最牢固。凸面抗壓強度僅為7個大氣壓,折算為70米水深時的靜水壓力。不過每個艙室都有艙室失事供氣閥,萬一水下失事、鄰艙破損進水時,可以打開它向本艙供氣。

  說到底,剛才講的20個大氣壓也好、7個、4個大氣壓也好,說的都是壓力差。只要本艙一供氣,那就可以大幅度提高艙室抗壓標準了,不過這要受人員耐壓的生理限制。此閥一打開會發出“嘭”的一聲巨響,噴出的高壓氣能把潛艇固殼內部的絕熱層崩得碎屑橫飛,奪路而出的高壓氣中所含的水份與其一混和,整個艙室白霧騰騰,非常嗆人。

  由於潛艇失事時來自己方的救援不會很快到達,所以每個艙室的上部還有塗成白色的失事食品箱與失事淡水箱,水下待援的艇員那時便可以食用了。以前失事食品是由壓縮食品、水果罐頭之類的構成,壓縮食品由壓縮肉鬆、巧克力、餅乾等好幾層壓成一條,它的熱量極高,但口感極硬,嚼起來“嘎嘣”、“嘎嘣”作響,而且味道極甜、極咸,就象一把糖再摻上一把鹽的味道,不好吃。吃完就會口渴,因為太齁。

  我總覺得若失事時靠吃這個維生,準是還沒餓死先得齁死、渴死——顯然,吃了它就得拼命喝水,一會兒淡水就會告罄,接下去的情景你自己想吧。這也算是研究、生產與實際脫節的一個例證吧!體制病?也許。

  每個艙室按崗位還配有單人救生裝具,它由面具、狀似救生圈的呼吸袋、三個高壓氣瓶(分別裝氧、氦氧與氮氦氧)、減壓閥、氣體深度轉換裝置及氣體交換裝置等組成。深度轉換裝置可根據所在深度自動轉換不同氣體以供人員呼吸:20米內提供氧氣,60米以內是氦氧,超過這個深度就是氮氦氧了,是什麼深度就呼吸什麼深度該呼吸的氣體,這就可以避免氮麻醉、氧中毒之類的潛水病了。

  潛艇失事時有四種方式逃生:乘深潛救生艇、乘潛水鐘、進潛艇逃生艙和利用單人救生裝具逃生,咱們剛才說的就是第四種——用單人救生裝具逃生。在水下逃生時可利用魚雷發射管、位於升降口的救生閘套(指揮艙、尾艙各一個)逃離失事潛艇,每個發射管一次可以出去4個人。人員離艇前先放出失事救生浮球,然後順着失事浮標繩爬向海面,只是由於深水壓力太大,得一點一點往上爬,每隔2-3米(失事浮標繩上有繩結作為記號)就得停留3-5分鐘不等,這叫減壓,從最大深度(200米)逃生,減壓過程需要近4個小時。萬不可快速沖向水面,那樣你就可能象一個氣充得太足又斷了線的、沖向高空的氣球,你血管、肺里的氣體會惡性膨脹,人非爆不可!

  每個潛艇支隊都有潛水塔,可供潛艇兵穿上單人救生裝具搞潛水訓練。下潛時水壓壓縮面具里的空氣會使潛水者的耳膜極疼,此時應該捏住鼻子使勁鼓氣或做吞咽動作以平衡耳膜內外壓力,每潛幾米就得鼓回氣,否則就會發生耳膜穿孔,有些人潛水訓練下不到池底,就是因為平衡耳膜內外壓力的功夫不到家、疼。雖然潛水裝具非常沉重,但下到水裡人還是輕飄飄的,所以潛水訓練時每個人還要佩帶狀似56式半自動步槍子彈袋、沉重的壓鉛,這樣人在水下就容易控制自己的行動了,即使這樣,要想在池底行走,動作也會慢得象打太極拳,要知道水的密度可比空氣大多了。當潛水完畢、順着潛水扶梯上來回到地面時,你立刻就會感到兩個膝蓋發軟,那是因為水的浮力沒了,現在只剩下重力了。入水、出水的體驗會使你對不同介質的性質與對人的影響體會良深,甚至會由此作番哲學思考。

  潛與浮

  下潛——當潛艇航行到訓練海區時就可準備下潛了。正常下潛時一般分為三步:

  1.海區備潛此時要收回軍旗,放倒、固定艦橋鞭狀天線,蓋好分羅經水密蓋,未裝雷時魚雷發射管還要注水,柴油機停車轉換成主電機工作,關緊艙室水密門;

  2.由水上狀態轉入半潛狀態潛入半潛狀態的目的是以此來檢查潛艇艙室的水密性,發現並消除縱、橫傾力矩。因為處於半潛狀態時艇體已基本淹沒,此時可仔細檢查固殼水密性是否良好,同時,由於預備浮力減小、吃水增大,如果潛艇有較大的縱、橫傾力矩差存在便可發現。潛艇向艏、艉組水櫃注水就可以下潛到半潛狀態了:當潛艇打開水櫃的注水閥、通風閥時,在艙里可以聽到水櫃內的空氣受到海水擠壓逸出後的呼嘯聲;若從旁邊看,潛艇就象一條噴着水霧的鯨魚,並且隨着“呼呼”的氣流聲調漸次降低,潛艇艇體便緩緩浸入水中,最後僅有孤零零的艦橋矗立在水中,這種狀態就叫“半潛狀態”。此時全體人員已下到艙內、升降口關閉、潛望鏡升起,艦橋未裝升降舵的艇型艇艏升降舵推出。

  3.由半潛狀態潛到預定深度經檢查潛艇艙室水密狀態良好後,就可以向中間組水櫃注水了,一但注水完畢,潛艇就可以下潛了,此時螺旋槳推動潛艇航行,通過轉動艏艉升降舵潛艇就可在工作深度上下潛浮機動了。

  速潛則是在所有水櫃都注水的基礎上向速潛櫃注水,這時潛艇就會加速下潛了,當潛艇達到一定深度後速潛櫃要適時地排水,這樣即保證了一定的下潛速度又不致使高壓氣消耗過多。速潛櫃排完水後,氣體要排放到艙室里來,以免外泄暴露潛艇位置,潛艇艙室壓力會因此而增高。速潛櫃並不大,一邊一個,以R級潛艇為例,其容積總計只有12立方米左右。

  潛艇的某些水櫃還可以裝載燃油,從而可使潛艇航程大增。雖然水櫃的補重水閥處於打開狀態,但由於油比水輕,所以兩者陣線分明,各位不必擔心油水會混合影響柴油發動機的正常工作。

  潛艇在水下還可潛坐海底,此時發動機可停俥,如果海底周圍再有點山巒、礁石群之類的,那將是潛艇非常不錯的藏身之處,它們對反潛兵力的聲吶形成的反射聲波非常雜亂,會使它們的對潛搜索難度大增。不過潛艇必須每隔3—4小時動動地方,否則潛艇容易被海底的泥沙淤住浮不起來。記得有一次某潛艇搞潛坐海底訓練時被泥沙淤住了,潛艇又是動俥、又是左右晃動艇身,反正是費了很大勁兒才總算脫身,搞得全艇上下緊張萬分,黨員都交最後一次黨費了。好懸!

  海水的密度躍層叫液體海底,這是一種特殊的海洋現象,碰到這種情況潛艇還可以潛坐液體海底,這時潛艇可以停俥去扮演端坐雲端的“大仙兒”了,此時的“雲”就是密度躍層,潛艇有項訓練就是潛坐液體海底。

  潛艇由造船廠出廠或執行重大任務前還要消磁。海軍有專用的消磁場,消磁時那些粗大的電纜橫七豎八地布滿艇身,此時潛艇極象一種用線繩左捆右扎、叫不上名來的熏腸。不過你可千萬別以為那些電纜是隨便布放的,拿着專用儀器的消磁兵左測右量的且調整電纜的位置呢。消磁電纜極其沉重,需要調整電纜位置時能把一干精壯漢子壓得東倒西歪的,電纜砸在艇身上會發出沉重的悶響。消過磁的潛艇自身磁輻射信號會強度大減,反潛飛機磁異探測儀的狗鼻子會因此而嗅覺大減。

  浮起——潛艇的正常浮起可分為四個階段:自工作深度浮至安全深度;自安全深度浮至潛望深度;自潛望深度浮至半潛狀態;自半潛狀態浮至水上狀態。當艇長下令:“尾傾×度,浮至深度××米”時,航行的潛艇就在舵力作用下浮起了,在安全深度停留一下的目的是要用聲吶搜索海面,以防止與水面航行的艦船發生碰撞。潛艇一般只用被動聲吶搜索,各國都如此。千萬別以為現代潛艇聲吶有多靈光,如果操作不當或不經心很容易與水面航行的艦船“親密接觸”,發生在2001年2月的美國洛杉磯級核潛艇“格林維爾”號撞沉日本的拖網實習船“愛媛”號就說明了這一點。

  順便說一句,“洛杉磯”級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核潛艇之一,它一氣兒造了62艘創了世界之最,這足以說明挑剔的美國人對它的性能相當滿意,它的產量如此之大,幾乎可以肯定世界上再也不會有哪種核潛艇敢跟它在產量上比試比試了。

  關閉主機、處於漂泊狀態的船隻對上浮的潛艇來說尤其危險,所以水面艦艇與潛艇進行對抗訓練時嚴禁水面艦艇停俥,這方面曾有過血的教訓:中國的418號潛艇就是在協同訓練時因撞上處於停俥系泊狀態的“衡陽”艦而沉沒的,《兵器知識》2001年第2期曾對此作過披露。這次損失慘重的事故是中國潛艇部隊進行安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課。

  當潛艇利用俥、舵航行到潛望深度後,就會打開供氣閥排淨中間組水櫃的水,使艇由潛望狀態浮至半潛狀態了。向水櫃供氣的氣流聲很大,在艙內聽上去就象自卸翻斗卡車在卸一車碎石子,隨着“嘩——”的一聲氣流排水的聲音完了,潛艇就開始搖晃了,因為現在潛艇處於半潛狀態了:處在半潛狀態的潛艇穩性不佳、機動性較差,艦橋左右搖擺得厲害。隨後潛艇要啟動柴油機產生低壓氣或乾脆就用廢氣打入艏艉組水櫃排水,用低壓氣、廢氣排水的目的是節省氣瓶里寶貴的高壓氣。當水排淨後,潛艇就恢復了全部預備浮力、處於水上狀態了。柴油機啟動前,由艦橋至柴油機艙的升降口、水密門都處於打開狀態,柴油機啟動後你若身在指揮艙、後蓄電池艙這一趟柴油機工作時所需空氣的必經之路上,就能感到撲面而來的氣流“呼呼”作響、非常強勁,有若站在供航空研究之用的風洞裡。衣服、褲腿兒都被吹的“呼啦”、“呼啦”亂響,在迎風面,衣服都被吹得緊緊地貼在身上。潛艇兵有時開玩笑說:“要是當潛艇兵年頭多了,人非得吹成流線型不可”,柴油機工作時耗用的空氣之巨由此可見一斑。想想這個地球上還有那麼多的發動機在跟人們爭奪寶貴的空氣,真真令人擔憂。

  緊急浮起則是向所有水櫃供氣,潛艇就會快速浮起了。但快有快的麻煩:由於艦橋與上甲板的透水部分的海水來不及流出,所以此時潛艇重心上移,橫穩度減弱,如受橫風浪的影響容易傾覆。還有就是緊急浮起時應該停俥,防止浮出水面後螺旋槳打空俥而損壞動力裝置。

  從影片資料上看,美國的核潛艇則另有一套:它們會開足馬力從水下直衝水面,就象一頭髮怒的鋼鐵怪獸一樣渾身水淋淋地躥出水面,然後“啪——”地平着拍在海面上,大片濺起的水花形成白色的水幕,景象頗為壯觀。要是沒有心理準備,眼前突然冷不丁躥出個黑咕隆咚的龐然大物,我想誰都會被嚇一跳。美國牛仔着實生猛。

  “開飯嘍!”

  潛艇出海時開飯也是一景,隨着擴音器的喇叭傳來“現在開飯,×艙×艙打飯”,被點了名的艙室的值班人員便提桶端盆地穿越狹窄的過道涌到後蓄電池艙去打飯,潛艇廚房就盤踞在此。   艇上廚房用的是電灶,全艇五、六十人(常規潛艇)的一日數餐全都由這間巴掌大的廚房烹製,一頓飯下來幾菜一湯的耗電着實可觀,之所以說數餐,是因為晝夜航行時夜裡還要加“夜宵”。廚師非常辛苦,別人都能換班,就廚師命苦沒人接替,因為按編制潛艇只設一名廚師。但他也有幾個約定俗成的助手:副政委、軍醫、譯電員,蓄電池艙的弟兄們也會幫廚,若光練他一個人,那大家出海就喝涼水嚼生大米吧!  為使出海時做飯儘可能少花功夫,所以潛艇出海前裝艇的雞鴨魚肉之類的食品差不多都是過了刀、過了油的半加工品,連饅頭、花卷之類的都是提前蒸好的,蔬菜之類能擇洗的儘量擇洗,因為一旦出海,用水會非常緊張,處理菜皮、菜葉子也非常麻煩,費水、費電不說,鬧不好還可能因此使潛艇喪失隱蔽性,這些還是提前處理了好,否則真會麻煩在後頭。

  潛艇指揮艙的下層有冷藏庫,這些主食、菜們就放在裡面。當潛艇遠航時就要帶很多食品了,由於冷藏庫裝不下,此時潛艇的某些艙室、過道都會堆滿食品:成袋成袋裝在麻包里的大米、成箱成箱的水果罐頭、成筐的新鮮蔬菜、水果……除非專門在潛艇里騰出一個艙段專門放食品,否則休想把這許多食品裝下。

  恕我孤陋寡聞,我還沒聽說哪個國家的潛艇單設一食品艙段的呢。以美國為例,就憑“洛杉磯”級核潛艇上的水兵平均每3個人只有2張床鋪的擁擠勁兒,怎麼可能節外生枝地多此一舉?不信你去翻翻湯姆.克萊西寫的《核潛艇之旅》的“生活空間”一節,美國人也這麼幹。潛艇就這條件,各國都如此,美國人對此倒也不避諱。

  出海時能有個好胃口真是福分,碰上大浪大涌天氣、又長時間處於水面航行時飯菜總剩,因為暈船暈得大家沒了胃口,許多潛艇兵都“害口兒”吃不下東西。此時一碗粥加點榨菜絲絕對是佳餚,水果罐頭、方便麵也還入口,千萬別拿大魚大肉給暈船的同志添噁心,因為此時他們一聞油腥味兒就想“交公糧”!干潛艇這個行當,吃飯確實是一關。不過夜航時牛飲香噴噴、熱滾滾的咖啡(速溶的不靈,得是咖啡豆煮的那種)確實來勁,也特提神,不過一般來說只有指揮艙的人員才能享受這份待遇,這也算是一種“特供”吧。若久在燠熱難耐的艙室,吃片剛從冷藏庫“請”(不用“請”字不足以表示遠航時其彌足珍貴與過程的隆重)出來的、冰涼沁人的冰鎮西瓜,那滋味、那份享受別提多美了。

  前些年北京人藝曾演過一部在美國非常有名的話劇《譁變》,裡面的魁格艦長曾為貪嘴的水兵偷吃了草莓而大發雷霆,並定性為“草莓事件”,他還特別為此召開了一個“全會”追查“小偷”,鬧得全艦(掃雷艦)上下雞飛狗跳、人人自危。許多觀眾為此哈哈大笑,覺得他老先生腦子進了水、小題大做。其實你要是當過潛艇兵,有過海上生活體驗,可能你就會從另外的角度來理解這件事了。“草莓,草莓有什麼?這是個原則問題嘛!”——朱旭扮演的魁格艦長如是說。我特能理解。

  暈船的滋味

  在潛艇上會暈船嗎?會的。前邊說過,潛艇在前往訓練海區航渡時是在水面航行的,水面艦艇的水兵們碰到的暈船煩惱潛艇兵一樣碰得到,曾有人專門對誘發暈船的原因進行過研究,除了晃動與顛簸外,空間狹小、封閉,空氣惡劣還有別人嘔吐的氣味與“嘔嘔”狂吐情景的心理暗示……都是造成暈船的因素,水面航行的常規潛艇差不多把這些都占全了。

  “不怕浪就怕涌”潛艇兵都知道這個道理,大涌非常可怕,上下落差有時高達6—8米,洶湧而來、小山似的大涌一下把水面航行的潛艇拋入空中、隨後又把潛艇按到谷底(嚴重時艦橋都會被湧上來的海水“蓋帽兒”)。隨着潛艇艇首朝下跌入谷底,海水湧進非水密艇體擠壓空氣時會產生的氣韻悠長的“呼——嗚”的悽厲呻吟,失重會使艇員的心提到嗓子眼,身子發飄、腦子也發飄;隨後潛艇又頭朝上地被大涌托起,剛才湧進非水密艇體的海水奔瀉而出的“嘩——”聲便從艙室四周響起,超重會使你的心往下沉。此時你眼前是一個晃動、旋轉的世界,沒固定好的東西稀里嘩啦地響成一片,盆盆罐罐會來回滑動、到處亂滾。我得說暈船的滋味非常難受。如果你虛汗一冒、舌根兒下邊與腮幫子兩邊開始往外滋清口水並且伴以兩腿發軟、渾身沒勁,那你就離嘔吐不遠了——隨後而來的感覺就象有個小貓的毛爪子捅進你的嗓子眼並在你的胃裡一通瞎攪和,接着就象有一隻無形之手在你的胃部猛然一攥……接下去的感受你自己體驗吧,艇員把這個叫“交公糧”。當你把胃裡的東西都吐光了後的乾嘔會更難受,胃的劇烈痙攣與收縮會使從胃部擠壓出來的氣體在口腔里“庫!庫!”作響,痛如刀攪。許多人會把黃綠色的膽汁也吐出來並且帶着血絲。胃病是潛艇職業病之一。

  暈船也分人,有的人出海就暈。一聽要出海就覺得腳底下搖晃的人也不是沒有,這種人通常被稱為“暈船大王”,這就象喝酒喝傷了的人,數數兒也得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十,避“九”不談,說“九”必醉。也有那種晃翻了天也不吐的潛艇兵,着實令人羨慕。至於潛艇搖晃時難受不難受別聽他們自己說,為了表明自己的與眾不同與英雄氣概,他們往往言過其實:誰要是在遊樂園大幅度悠上盪下的“海盜船”上連着坐上幾個、十幾個小時楞說沒事兒,我勸你對他的話最好別信。

 涌大時大家最盼望的就是快點下潛,只要下潛到一定深度,潛艇就穩穩噹噹的一點不晃了。對幸福可以有多種理解,對“暈船大王”們來說潛艇下潛航行是最幸福的事了,因為搜腸刮肚照着倒海翻江嘔吐的滋味實在難受。

  忙碌的航海長

  現代潛艇潛行萬里,它的領路人是航海長。在狹窄的潛艇上,航海長是唯一有“辦公室”的軍官,他小小辦公室的確切名稱叫海圖室。

  海圖室很小,拉開推拉門迎面是潛艇的固殼形成的圓弧形的艙壁,進去後左手是自動航跡繪算儀,右手是海圖桌,海圖室內還有電羅經的分羅經、測深儀、轉速表和計程儀等等各式儀器,這些東西已把小小的海圖室塞得滿滿當當,出海時海圖就鋪在海圖桌上,桌上還有必不可少的航海日誌、各種航海文書、畫海圖用的量角器、平行尺、兩腳規、鉛筆、橡皮、壓海圖用的鎮紙等。自動航跡繪算儀其實就是一個擺設,根本沒用,而且不光是中國,就連美國的“洛杉磯”級這類的新型潛艇也是如此,這個你可以翻翻湯姆.克萊西寫的《核潛艇之旅》這本書。這其中有人機工程學方面的因素,就好比電腦、家用電器,它們有許多複雜的功能,其實人們常用的就那麼幾項,如果某些功能或使用方法太複雜、太勞神,人們寧肯不用,這類事在我們的生活中尋常可見,潛艇也不例外。

  出海前航海長要根據所執行的任務和艇長的要求作出航海計劃,然後報送上級航海業務部門審批,這是例行程序。海圖是航海必不可少的,海圖製圖所用的投影原理是由荷蘭人墨卡托開創的,所以亦稱墨卡托海圖。

  墨卡托海圖的特點是:

  (一)艦船若是在海上直線航行,那麼它的航線畫在海圖上就是一條直線(行話叫等角航線),不會因受地球曲率影響成為一條弧線;

  (二)經度線與緯度線是各自平行的直線,且兩者互相垂直。而實際上地球的經度線就象西瓜花紋似的互不平行,攤成平面後也不與緯度線垂直。

  (三)圖上的地標、地物與實際形狀非常逼近;

  (四)海圖上緯度的1′為1海里。墨卡托海圖的這些特點使得標繪海圖變得方便易行。海圖用的紙是特製的,因而質量極佳,耐擦耐磨可反覆使用,且沾水不變形。

  艦位的準確與否對潛艇非常重要,因為潛艇在執行任務時一般都處於水下航行狀態,此時艦位基本是靠推算,變化的海流、潮汐,變深、變速、變向等頻繁的戰術機動使得艦位推算變得困難重重,如果推算起點的艦位不准,任務肯定泡湯,自己也會身陷險境。

  潛艇導航方法有如下幾種:地文導航、天文導航、慣性導航、無線電導航、衛星導航。前兩種是最古老的導航方法,利用的是自然現象,因而最可靠、不受干擾;後兩種方法用的是人為的技術手段,因而其戰時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存在隱患。地文導航最簡單、可靠,用羅經上的方位儀測兩條地標(山頭、島礁之類)的方位線,那麼兩條線的相交點就是所測的艦位,如果測三條更好,這樣能發現選取路標時可能產生的辨認錯誤。不過默記數據特別費腦子,若看到海長從陡直的艦橋扶梯上下來時你千萬別跟他說話,此時他腦子裡只有地標的名稱、兩到三個五位數的方位數據以及測量時的準確時間,他鑽進海圖室後得根據這些數據擺弄着繪圖工具畫方位線、定艦位,還得填寫航海日誌,他若一分神又得爬上艦橋重新測量,這講的是方位定位。此外還有方位—距離定位、方位移線定位、三標兩角定位等等,這裡恕不贅述。

  當潛艇在遠海航行沒有地標可測時就要用其它方法導航了,比如天文導航、無線電導航、衛星導航、慣性導航等等。這幾種導航方法從原理上說與利用地標定位也差不多,也是由“點”(比如天上的星辰、衛星)引出“線”,而“線”與“線”的交點即是艦位,但它們的計算方法和採用的技術要複雜得多。

  以天文導航來說,它牽涉到球面幾何的計算、地球與天體間相對位置的複雜時空變幻,所以人工計算一個天文艦位有時需要30—40分鐘,如果再加上用六分儀測量天體所用的時間,那這個過程更長。雖然人們為了簡化計算製成了許多相當於《數學用表》之類的表冊,但其計算過程還是太冗長、繁複,算一個天文艦位要翻查許多大厚本的表冊,如:《航海天文歷》、《恆星高度方位表》、《太陽方位表》、《太陽出沒方位表》、《北極星方位角表》、《天體位置圖》……等等,這堆計算時需要來回翻的表冊相信會使許多人暈菜。而且你必須考慮到潛艇出海時的惡劣環境:渾濁的空氣造成的頭暈腦漲、暈船嘔吐造成的體力不支、長時間航行時換班輪值造成的生物鐘紊亂……等等。

  潛艇可是個既需要體力又需要腦力和毅力的行當,所以國家給予潛艇兵優厚的待遇也在情在理。

  航海長不光是業務幹部,他還是行政幹部,他麾下還統管着雷達、聲吶、無線電、舵信、航電等在艇上堪稱高技術的專業分隊。同時他還是潛艇的值更官,對駕馭潛艇還得門兒清。航海長有一個副手叫副航海長,兩個人共同負責潛艇的航海保障。

  有福之人:魚水雷部門長

  一定有讀者看過美國作家赫爾曼.沃克寫的《戰爭風雲》及其姊妹篇《戰爭與回憶》這兩本小說,裡面有個着墨頗多的人物叫拜倫.亨利,他軍旅生涯的早期職務就是潛艇魚水雷部門長。   《戰爭風雲》、《戰爭與回憶》曾經在八十年代風靡一時,美國還把它改編成了一部當年耗資最巨的同名電視連續劇,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許多讀者都對這部小說推崇備至,因而拜倫.亨利可能是知名度最高的魚水雷部門長了。後來這個性格沉穩、戰功卓著的美國青年一路官運亨通當了潛艇艇長。許多年輕的中國魚水雷部門長走的上進之路跟他差不多。

  魚水雷部門長(一般簡稱為“部門長”)是海上殺手——魚雷兵們的“頭兒”。他麾下統管魚雷、“魚電”(魚雷射擊指揮儀)兩個專業。與航海長相比,他統管的專業比較少,出海時的工作也相對清閒,在二級部署(正常航行)時,他是負責指揮潛艇航行的值更官之一。理論上他與副艇長、航海長三班倒,但由於航海長負擔太重、忙不過來,所以一般情況下航海長都“讓賢”不擔任值更官,出海時魚水雷部門長與副艇長擔任值更官。   魚水雷部門長與航海長在潛艇學院所學專業完全一樣,叫做通科部門長專業,只是畢業後他們根據艇上的需要走上了不同的“革命道路”。航海長那攤專業魚水雷部門長都會。但本職崗位幹得年頭久了,航海專業自然會有些生疏,若真需要轉換崗位那就得再下番功夫啃啃專業書了,一般說來這種再改換行當的情況不太多。

  由於魚水雷部門長、航海長與艇長在專業上有連續性,所以艇長的職位差不多都是由這兩個“長”出身的軍官“承包”了,絕少例外。

  如果你留意一下就會發現,在潛艇上凡只要跟魚雷沾邊兒,活兒都挺清閒,出海時全艇就數魚雷兵舒坦,值更時找個舒服的地方坐着,每隔半個小時用艙內通話器向指揮艙報告一下艙室情況(其實也就一句話:“×艙情況正常”,完了!),下潛時幾個魚雷兵同心協力搖着搖把做幾圈圓周運動打開魚雷發射管前蓋、給發射管注水以便潛艇下潛就算是重活兒了;返航時配合艦務兵把發射管的水排出去,擦擦地板、搞搞艙室衛生,就這點活兒。他們所在的艙室遠離輪機艙,既涼快又安靜。

  潛艇上還有個不大的彈藥庫,裡面有發射氣幕彈用的偽裝發射器,還放着衝鋒鎗、手槍子彈之類的,攜帶戰雷時,裡面再存放上魚雷引信。彈藥庫由一個槍炮兵管理,他也是魚雷兵,只不過崗位不同罷了。潛艇用於自衛的衝鋒鎗都放在艙室過道的槍架上,平時上鎖,也是由他管理、保養。輕機槍、手槍放彈藥庫里,但每艘潛艇情況可能會不太一樣,這都是些枝節問題了。

  槍炮兵出海時基本無所事事,一般都是斜靠在艙底彈藥庫的門框上悠閒地看着別人幹活,窮極無聊時擦擦槍大概是他的“重活兒”了;魚電(指揮儀)兵的情況也大體如此,你若看他拿着綢子布或麂皮擦拭指揮儀什麼的,那也是他老人家在活動活動筋骨,他參加潛艇的電工值更。

  魚雷(電)兵們:恕我自揭老底兒,因為我即當過魚雷兵,又當過魚水雷部門長,對這個行當還是有點了解的,對不起了。

  魚雷兵平時雖然輕鬆,可有一點:發射魚水雷時絕對不許掉鏈子,掉鏈子就可能給潛艇帶來危險。

  在魚雷裝艇前魚水雷部門長與魚雷軍士長要帶領魚雷兵們到潛艇基地的魚雷檢修所去挨個、逐條地檢查魚雷,檢查魚雷是個技術活兒,要把魚雷分系統地檢查個通通透透。由於現代魚雷技術複雜加之曾多次作為“操雷”反覆使用過,所以魚雷檢查來不得半點馬虎。

  魚雷檢查的項目非常多,所以實際檢查時魚雷兵是分號操作的,通常是三個人分為一組互相配合着檢查,誰負責那些動作、項目在檢查條例上是有明確規定的,而且雷型不同檢查條例也不同,這些都需要魚雷兵熟記在心,說白了:檢查條例都得背下來,這是對檢查人員的基本要求。檢查時做到哪個項目要喊出哪個項目的動作,以便在一旁的部門長清楚,有遺漏的話要及時提醒、補上。如果說魚雷兵僅負責他自己的兩畝自留地的話,那魚水雷部門長負責的就是“鄉親們”的所有責任田了,所以魚雷檢查非常勞神、費腦子,當過魚水雷部門長的哥們兒肯定對此深有體會。

  若潛艇擔任戰備值班需要裝足魚雷時,魚雷檢查的工作量非常大,一天根本完不成,因為有些項目檢查起來非常費時間。為什麼魚雷不由基地專職人員檢查呢?這個誰也沒明說,但我想這就象傘兵的傘具一概都由傘兵自己迭一樣,全世界都是這規矩,目的就是使自己放心、別人也少擔干係。

  魚水雷的裝卸有兩種方式:   一是由上甲板經前升降口裝卸,這種方法由於要卸掉升降口的活動肋骨,所以比較麻煩不太常用,但這種方法距水面高,故適用於潛艇在海上補給魚水雷;

  第二種則是經發射管前蓋裝卸,這種方法是在管口處架設浮筏,起重機把魚水雷先吊到浮筏上,艙內人員用絞車把魚水雷順着發射管拖進魚雷艙,潛艇在碼頭裝雷常用這種方法。

  潛艇發射魚雷時最擔心的問題就是魚雷出管後象個沒頭蒼蠅似的亂轉,那是魚雷方向系統的陀螺儀或舵系出了問題所致,據說二戰時曾有過潛艇發射的魚雷繞本艇轉了一圈後一舉把自己打沉的例子。

  無庸諱言,攜帶魚雷是有危險性的,在俄羅斯的“庫爾斯克”號與美國的SSN-589“蠍子”號核潛艇的沉沒事故中,它們攜帶的魚雷擔的嫌疑最大。自己親手把自己送進地獄,那才真是倒霉到家呢。

  “魚雷發射管——放!”

  就常規潛艇而言,它的“槍”就是魚雷發射器,“彈”則是魚雷、水雷與潛-艦導彈。   魚雷發射器是個長長的、焊接與用螺栓接起來的金屬管子,上面有許多儀器、設備、閥門、管路,可以設定魚雷的各種參數:航向、航速、航行深度、轉角、散角……等等,有些是需要魚雷兵手動設定的,有些是由指揮艙的射擊指揮儀通過射擊數據傳遞儀帶動的設定儀設定的。發射管有上、後止動器、導軌用來固定魚雷,這樣魚雷就不會在發射管里前後亂撞、左右亂轉了。

  發射按鈕都是在指揮艙按下的,但魚雷艙也有發射拉把,發射時,魚雷兵也得再拉一下,這樣發射就雙保險了。

  許多人都覺得發射按鈕、拉把不得亂動,生怕發射管會因此“發作”。其實各位大可不必擔心:在發射管的發射系統沒準備好、前蓋沒打開的情況下,憑你再怎麼在發射按鈕、拉把上亂鼓搗也沒事。而準備系統、打開前蓋得需要幾個魚雷兵同心協力、相互配合地經過一番複雜的操作才行,一個外行要想把魚雷給發射出去幾乎不可能。

  在魚雷艙,魚雷發射器的發射準備大致有以下幾大塊:   1.機械準備主要是把發射管的各種閥、手柄、機械儀器由平時狀態轉換到發射狀態並且打開發射管內魚雷的鎖氣閥或接通電雷開關。

  2.注水—均壓—開前蓋發射管與魚雷之間的空隙叫環形間隙,打開魚雷發射管前蓋前要向管里注水把環形間隙灌滿,然後打開通海閥、均壓閥均衡發射管內外的壓力,此時才能打開發射管前蓋。由於在水裡深度每增加10米壓力就增加1個,所以發射管前蓋承受的海水壓力非常大,以標準的533mm發射管為例,它的前蓋外徑大致在580 mm左右,在10米深度每個洗衣盆大小的前蓋承受的海水壓力大約是2.6噸,在100米水深就是26噸了,所以不均衡發射管內外壓力前蓋要想楞開是打不開的。注水是為了使均衡壓力的過程快、減少水流衝擊並且可控。其實均衡內外壓力的過程非常快,在發射管注滿水後一打開通海閥、均壓閥的瞬間就完成了,這點從壓力表的指針變化就能看出來。

  當這一切都準備好後,提起液壓開關手柄往前一推,發射管前蓋就打開了。發射管有互鎖裝置,它的用途就是防止前、後蓋同時打開,這樣潛艇在發射、重裝魚水雷需要分別打開前、後蓋時就不會因誤動作而前後大貫通了。

  別看發射管500多毫米的口徑不算大,若在水下前後大貫通了誰也堵不住,這個,你只要想想電視新聞里外國警察用高壓水龍把那些示威者一滋一跟頭的鏡頭你就明白了。這也是為什麼現代水面艦艇、反潛飛機裝備的反潛自導魚雷個頭都不大的原因:只要把潛艇炸個窟窿,奔涌而入的海水就會使潛艇玩完。

  3.給系統充氣氣動式發射裝置的一個特點就是許多裝置是靠氣體動作的:發射氣瓶的氣體為發射系統提供動力,無泡氣瓶為無泡裝置提供動力,等等。

  由於潛艇所在深度不同,管外海水的背壓不同,深度氣瓶的作用是根據潛艇所在深度不同自動調節發射氣瓶的供氣量,以保證魚雷的出管速度是一個定值。另外還有一個叫調節閥的裝置挺重要,它可根據魚雷在管內運動後其後部空間逐漸加大而增大供氣量。

  4.設定魚雷參數對反艦魚雷而言主要是設定魚雷航行深度;魚雷的航速一般在裝管前就提前設定好了,魚雷航速快則其航程短,航速慢則航程遠;前面說過,魚雷的轉角、散角等數據由指揮艙的指揮儀設定。

  當一切都準備好了,魚雷就隨時可以發射了。

  隨着艇長在指揮艙發出的“魚雷發射管——放!”的口令、魚電兵按下射擊指揮儀的發射按鈕,發射氣瓶的高壓氣便狂吼着沖入發射管推動魚雷前行,艇身會因此一震,魚雷就咆哮着一頭衝出發射管殺向目標了。

  其間當魚雷達到規定的出管速度後,無泡系統隨之工作以回收發射氣體,以免氣泡溢出艇外並回收定量海水以補償失去的重量進行均衡。

  魚雷航行時,裝在雷頭的引信葉輪在水流衝擊下開始旋轉,航行到規定距離後,引信就進入了待發狀態。目標一旦進入引信的作用範圍,魚雷就會大大的“發作”、把目標送入地獄了。   發射時魚雷艙的噪音很大,有點象嘶嘶作響、到處排氣的蒸汽火車車頭,艙室壓力也會隨之驟升,人的耳膜會感到壓痛,聽聲音也會發懵、聽不清,這時最好捏緊鼻子使勁鼓一下氣以平衡耳膜內外的壓力,潛艇在需要打開升降口下蓋時往往因艙內壓力高於艇外而費點周折。

  潛艇兵的惡作劇

  由於潛艇帶有大量的蓄電池會放出氫氣,而達到一定濃度的氫氣一遇火星就發生爆炸造成艇毀人亡,所以測量、消除氫氣也是潛艇兵必須注意的問題,潛艇停靠碼頭很在意艙內通風問題,目的是把艇內的氫氣排出艇外。通常的做法是在艇尾升降口放一台大口徑通風機抽風(接碼頭岸電,出海時再把它放碼頭邊上的庫房裡去),潛艇共有三個出入口,另一個在艦橋,當艇尾放上抽風機通風時,這兩個升降口就是進風口。有一年夏天部隊文工團到部隊慰問演出,演完了後一幫女演員要求參觀潛艇,結果被潛艇兵作弄了一番:值艦務更的夥計把通風機換了個方向,於是抽風機變成了鼓風機,接下來的鏡頭令在艇首扶手梯旁攙扶那幫小姐們下艇進艙的潛艇兵大開眼界:一大幫靚女排着隊從艇首升降口陡直的扶手梯魚貫而下,女文工團員們的裙子登時被鼓風機鼓起的氣流徹底兜了個底兒掉!於是一雙雙長得有形有款的大白腿便春光乍泄,晃得潛艇兵直眼暈。隨着她們呼天搶地、熱火朝天地大呼小叫,一串趴在梯子上的小姐們就象撞到蜘蛛網上的撲楞蛾子似的被定了身:要想騰出手來按住裙子,人便會從高處跌入艙底;若想不失足就得當着一幫幸災樂禍的潛艇兵的面、由着裙子的性子飄啊飄的,進也不是退也不成,那才真是青春的煩惱呢。這回權當她們穿着往上支楞着的裙子,在梯子上給同志們現場表演了一折芭蕾舞小天鵝、當回奧捷塔吧!年輕人犯錯誤,上帝也會原諒——因為上帝也曾年輕過。何況,這事兒——算錯誤嗎?

  結語

  有道是隔行如隔山,筆者當年的官運也就到“官拜”魚水雷部門長為止——一個潛艇的“基層幹部”,由於對潛艇的其它行當了解不多,因而不好妄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本文錯訛之處肯定是有的,如蒙教正,將感激不盡。言多必失,為避免露怯被人指稱為欺世盜名,只好在此罷筆了。(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揮動掃蕩偽民運的大刀,向民主頭顱砍去
2002: 中國人還就欠美國人一句SO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