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9月25日 11:29 AM
日本放人并不等于中国赢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丁果
在中国总理温家宝参加纽约联合国会议,发出钓鱼岛风波以来中国高层公开谴责日本的呼声,以及拒绝会见日相菅直人之后,日方态度突然转弯,日本那霸地方检察厅24日决定放还被其非法扣押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放还的理由是:“考虑到了对日本国民的影响以及今后的日中关系”,不过,为了掩饰突然转弯的尴尬,那霸地方检察厅称,将以“保留处分”的形式放还詹其雄。
为何放人?很简单,中方政府的“间接施压”发生了直接效果,主要体现在:停止了人员交流,不顾损失展开了经贸“制裁”,甚至于逮捕了“违法的日本公民”等,这些举措导致日本国内“举国一致”的舆论发生了变化。但从国际舆论的角度来看,日本软化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事件激起了中国民众的极大愤怒,虽然两岸三地的保钓活动在政府的约束之下,难以大规模展开,但海外华人全球规模的保钓活动已经风起云涌,这对日本产生的国际压力难以估计,更为严重的是,在美国副总统拜登发言相挺日本,称中美关系必须经过东京之后,让北京猛醒,认识到要使钓鱼台风波解开死结,中国需走华盛顿的“门路”,温家宝奥巴马会谈就是开始,日本体认到,如果中国不计代价,与美国修好,让美国在钓鱼台风波上改变立场,那日本的“钓鱼台领土之说”便可能土崩瓦解,事实上,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罕见撰文,称从日本古地图来看,钓鱼岛就是中国领土,美国不会为几个荒岛,与中国展开核战争,这样的呼声,比中国外交部的照会更加管用,日本无法充耳不闻。
问题是,日本宣布放人,是否就是中国的胜利?恐怕不是。
首先,宣布放人的是那霸地方检察厅,是原来准备“司法起诉”中国船长的单位,而非日本政府,这印证了日本政府的一贯主张,一切听从国内法的行事。不仅如此,从国际公关的角度来看,一个地方的司法机构,尚可考虑对日本国民的影响和中日关系大局,显示的是日本的司法文明。
第二,日本通过这次扣留,已经启动国内法,彰显钓鱼台主权,放人之际,也没有承认非法扣留,钓鱼台领土主权的争议,没有丝毫让步,唯一就是给了中国政府“最后的面子”。
第三,日本民主党通过此次风波,扭转了日美关系,转移了冲绳驻军问题上日本民众对民主党政府的压力,更为自卫队的扩军找到了充分理由。而民主党的 “明日之星”——外长前原诚司一举成名,宛如小泉时代的安倍晋三在对待朝鲜绑架日本人问题上持强硬姿态而获得后来成为首相的资本。
如果钓鱼岛风波就此落幕,中国沾沾自喜,以为打了大胜仗,随后回到常态,一方面压制民间保钓,一方面放任日本实际控制钓鱼岛管辖权,那么,这一场风波的结果,中国还是输家。因为谁都知道,中国船长总会回来,“无条件释放”其实是一句空话,而钓鱼岛并没有回来。中国为了一个船长,大动干戈,而钓鱼岛领土则视而不见,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国际社会认为“中国不理性”的印象,中国威胁论难以消除。
中国应该怎么办?
包机接回船长,这其实只是第一步,如果中国认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船长是被非法扣押,那么,应该允许船长在中国法院打官司,控告日本非法扣押期间对他和家人造成的损害,要求日本进行赔偿,中国的司法系统敢不敢接这个案子,考验中国对钓鱼台领土主权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司法之战,也是国际社会喜闻乐见的解决争端的最好的途径、最理性的途径,因而最符合普世价值。以一场司法战开启中国拿回钓鱼岛主权的契机,才可以让中国从“输”走向“赢”,也让国际社会感受中国“以法治国”的诚意,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