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細柳營,中東革命和對中國的影響
送交者: xiliuying 2011年02月20日10:16:1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細柳營,中東革命和對中國的影響

繼突尼斯首發,到現在導致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下台的穆斯林世界反獨裁政府的浪潮此起彼伏,大有在中東大地的燎原之勢。這也是緣由於盛產石油的中東穆斯林國家王公貴族的超級暴富,而人民大眾始終處於貧窮的兩極分化所致,矛盾的不可調和必然導致如此的風暴會席捲大地。這種形勢對於當今的美國大為不利,這也是因為多年以來美國為了中東的石油利益,在人權和人民大眾共同切實利益上大搞雙重標準,導致中東各國國內矛盾加劇,而使得這些親美的獨裁者如今紛紛倒台,而美國在該地區的政治戰略受到嚴重威脅,或者至少也很是前途未卜。而這對中國是大為有利的。不談中東也是中國的能源安全生命線所在,就說中國的全球戰略大格局,是中國橫貫中東產油帶地區的戰略地位的大形成。我們知道當年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翻過六盤山後進入一個甘肅的回民地區休整。受到當地穆斯林群眾的歡迎。毛澤東的隊伍通過長征已經精疲力盡,長久未有足夠的糧食和補給,但是長征隊伍帶了巨大數量的銀元,用這些銀元購買穆斯林群眾的糧食和肉類,紅軍戰士吃飽了肚子,而且還得到了足夠的營養。而回族民眾也因此獲得大量銀元,促進了當地的經濟。從那時起,毛澤東就認定了回族民眾是中國共產黨的天然朋友。建國以後也是首先從穆斯林的巴基斯坦打破了西方對新中國的封鎖,從而也不必只依靠前蘇聯一家。文革中所有的宗教設施均被砸爛,唯獨留下的是伊斯蘭的清真寺。當時唯一的國際朋友,幫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的阿爾巴尼亞,也是穆斯林國家。(老細一直疑惑當時身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中華民國為什麼不投否決票?要知聯合國憲章138條規定即便是聯合國大會2/3會員國贊同,但這2/3國家中如不包括全部5個常任理事國,這個聯合國決議也還是不可以生效的。周恩來就清楚這點,因此對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在短時期內不抱很大希望,不知聯合國居然恢復了中國的席位也使他大吃一驚。)

言歸正傳,如今的世界形勢就是意味着從中國的三大穆斯林流派,以阿拉伯人為基礎的回族,以土耳其為基本的新疆各族人民,以及比較少的波斯語系什葉派穆斯林的塔吉克族。連上巴基斯坦,阿富汗,中亞各國,伊朗,伊拉克,沙特,敘利亞和約旦,埃及和蘇丹,利比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到毛利塔尼亞;加上土耳其以及像阿爾巴尼亞,波黑這類歐洲的穆斯林國家;以及向東的孟加拉國,馬來西亞,印尼,這個一長條可謂是中國的友好戰略紐帶,徹底割斷的是俄羅斯與印度的聯繫,同時也是扼緊印度阿三的絞索,美國從此也是鞭長莫及而無能為力。這種全球戰略格局難道不是中國最好的全球利益所在?

中東的革命浪潮,是蘇東波的翻版,至少是有部分中國人認為這會影響到中國的國內政治,這是會的,因為中國至今還存在着一系列的問題,最為嚴重的就是國內兩極分化,少數富有階層和廣大貧困民眾間的矛盾不可調和。老細過去一直很贊同胡錦濤主席的關於建立“和諧社會”的觀念,雖然胡錦濤為首的黨中央和1989年鎮壓人民的鄧賊中共不能等同而言,但是現在老細看到除去和諧中國人民不能忘記的是鬥爭,是與鄧賊集團那些人民敵人的鬥爭。中國的事情不必如中東這樣進行革命,而是只要現在聯合美國,瑞士,或者加上加拿大,對鄧賊家族的財產總數來個審計,將這個巨額不法資產盡數曝光在全國人民面前,就能揭開鄧賊這個反動派的本來面目,揭露他及其整個特權集團的滔天罪行。審判惡貫滿盈罪惡滔天鄧賊家族,就能帶動對整個特權階層以權謀私特權階層的全面司法清算,中國的民主進程的新世紀陽光就會來臨。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民主化是伴隨着中國強國地位的形成是一起到來的,這就意味着中國的民主比起其它任何國家來說,會是更加地堅如磐石,牢不可摧。

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偉大的中國人民民主萬歲!萬萬歲!!

另外。老細建議,聯合國的改革是必須要進行的,所有想當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國家都應該如願,但是只能是所謂G2的中美兩國才能繼續保持擁有否決權就可以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ZT: 中國人為何為朝鮮戰爭感到自豪
2010: 國共相爭的實質:東斯拉夫的特工技術與
2009: 毛爺時代的河南書記害死多少人!! 只
2009: 如果是美國擊沉了“新星”號
2008: 為了台灣統一,中國人民願付出多大代價
2008: 台灣只有“台獨”才有“尊嚴”?
2007: 從“漢城”到“首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