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启示 |
送交者: 韦弦 2003年08月14日19:51:35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政府承受了来自各方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些压力来自美国、日本的一些政界人士,也来自许多国家的媒体,让中国政府在瞬间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洪流。但经过再三权衡,中国终于表明了至少在目前还不会让人民币升值的态度。事态的发展似乎告一段落,但留下的启示却值得再三思忖。 企图转嫁危机 在一些西方政要大谈人民币需要升值的同时,也有不少冷静、理性的经济界人士对人民币升值持保留态度。他们一方面认为,西方不应该把自己国内的通货紧缩归咎于人民币汇率与美元的挂钩和币值被低估;另一方面也认为,即使人民币升值也解决不了西方通货紧缩的问题,却反而可能引发新的金融市场动荡。 更重要的是,一些论者甚至指出了西方国家敦促人民币升值背后的动机,那就是转嫁自身的经济危机。8月1日《联合早报》的社论就指出,“以美、日为首的发达国家之所以希望看到人民币升值,归根结底,主要还是因为中国的出口竞争力锐不可当,许多经济竞争对手都期望能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扭转逆势,争回一点日渐衰弱的竞争力”。 其实,再往深处想,通货紧缩的阴影最近几年一直徘徊在美日等发达国家上空,日本的利率早就降到无可再降,美国的利率也曾经过轮番滑降(仅2001年就下调了11次),但通货紧缩依然如影随形,成为挥之难去的梦魇。 于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使得美日一些政要把人民币当成替罪羊,企望通过敦促人民币升值来转嫁自身的压力。如果他们知道即使人民币升值了也难以扭转自身经济的颓势,那他们就是在做秀,在为自己经济政策的失败找借口与托词。如果他们认定人民币的升值能使自身的经济颓势喘口气,那么他们事实上是在转嫁危机。所以,准备在全球经济和市场经济中练习游泳的中国,应该意识到国际金融领域的风波无定,旋涡很多,陷阱也很多。 国际地位的提高 人民币升值问题的确给中国政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映射出两个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其一就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鼓噪至少从直观上反映出,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人民币汇率,对国际金融系统影响力提升的双重结果。放在几十年前,中国国力孱弱,国门尚未洞开,那时人民币汇率何去何从根本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今不同了,中国的经济总量上升到全球第六,人民币在中国周边一些地区已经成了硬通货。尤其是经过东亚金融危机的洗礼,人民币某种程度上几乎成了东亚经济稳定的“定海神针”。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人民币最近几年日渐引起西方学界与政界的关注和兴趣。与之相映,这次西方国家敦促人民币升值的态度与口气是相对缓和的。他们也多次提到人民币升值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需要中国政府自己抉择。这也反映出中国的国际地位已经足以让西方人尊重。 但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也是一把双刃剑,有时也会给自己平添许多意想不到的压力。中国崛起面对的不仅仅是赞赏与叫好,同样还有疑虑与猜忌的目光。即如对人民币的态度,看好者有之,认为人民币会成为继美、日、欧货币之后的世界第四货币;唱衰者也有之,认为中国经济早晚会崩溃,人民币的前景因之黯淡。所以,中国应该清醒、全面地认识到,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将给自己带来多方面影响,要学会如何从容化解各种意想不到的压力。 国家利益的拓展 其二就是中国国家利益的拓展。中国实力的增强与国门的洞开,使得国家利益随着全球化的步伐延伸到世界许多领域与角落,中国的国际利益与世界整体利益日渐交融,这就是共同安全的概念。这在几十年前同样是难以想像的。 国际金融领域的风吹草动会在中国经济领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不大不小的国际事件也会给中国政府提出各种不同的课题。反之,中国政府的一些重大决策对地区和全球的一些重大问题具有难以忽视的影响力。 于是,国家利益在不断拓展和延伸中的中国逐渐意识到国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尤其是国际金融领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1997年东亚金融风暴期间,中国宁愿自己承受不小的苦果,也坚持住人民币不贬值的底线。事实证明,这一决策不仅是东亚乃至全球金融界的福音,也给中国长远的国际形象加了不少分。 反观之,中国不应该仅仅考虑到国际义务,也要充分认识到各种可能的国际风险,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国际影响力。随着国家利益的拓展与延伸,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一场遥远区域的战争,可能影响中国的石油通道安全;一个遥远区域的动乱,可能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如此等等。 中国应该在崛起中逐渐适应大国的角色,学会做一个大国,要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在重要国际规则的制定上施加自己的影响力,并拿出自己的方案。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