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从火力系统看中国新一代主战坦克的性能
送交者: 一条大河 2003年11月06日17:34:58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近期网上有一些网友们谈论98式坦克的文章,从中我看到了中国武器装备发展的速度是飞快的,同时也为我国能研制出一种性能先进的中型坦克而感到自豪。98式坦克是集中外几家之长研制而成的,它代表着当代中国陆军重型武器装备研制的发展方向。然而,一些文章中也流露出对98式坦克的不满和不公的评论,再此我不想累述网友们的不实评判,去一一的反驳,在这里我只想从98坦克的火力系统(工程代号一二三)入手,向大家展示我国新一代中型主战坦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以点代面的介绍一下新型98式坦克的先进战技性能。为中国骄傲吧!

  一二三工程是我国“八五”、“九五”期间国防重点型号研制项目之一。火力系统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分系统。火力系统研制取得了重大的成绩和可贵的经验,也有挫折与教训。

  火力系统研制历史的简单回顾

  1984年6月,国防科工委正式宣布了研制一二三工程的重大决策。

  1985年10月在包头447厂召开了第一次火力系统工作会议,并部署了火力系统的研制工作。原报批的49项战技指标是火力系统研制的原始依据。

  1987年,装甲兵部根据世界装甲武器的发展趋势,提出修改火力研制指标的建议。总师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决策火力系统研制工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达到已批复的49项战技指标,满足对火力系统的基本要求;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威力、扩展功能实现21世纪初能与世界装备的新型主战坦克火力相抗衡的目标。

  1989年,在南京召开火力系统工作会议,研讨了《火力系统第一步研制工作任务书》,部署了第一步研制工厂签定试验事宜,并且预测了21世纪初世界装甲武器的发展,规划了第二步研制工作的目标。这次会议成为第二步研制起步工作的前奏。

  1989年兵器工作业总公司下发《关于明确一二三工程火力系统第一步研制任务战技指标要求》,这是正式考核之依据。1989年10月,在包头447厂靶场进行了火力系统第一步指标研制联合工厂签定试验。125mm坦克炮、穿甲弹、杀爆弹分别通过试验考核。1990年通过部级签定。此后,一步研制成果逐步转化为外贸产品,成为北方公司对外合作一揽子计划(85-Ⅱ坦克、90-Ⅱ坦克)的主要技术支柱。

  1990年,召开火力系统工作会议,一二三工程总师办转发了《一二三工程系统第二步指标实施方案工作布置会议纪要》。第二步研制指标在一步研制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威力,火炮在既定的总体约束条件下实现身管前抽。

  第二步指标的研制意味着向世界坦克火力最高性能水平的攻坚与冲刺。由于指标要求很高,技术基础却相对薄弱,研制工作不得不在各专业领域中进行高难度的尝试与探索。方案研制和技术攻关曾相当艰苦,各子系统研制进度不一,存在问题各异。

  穿甲弹及其装药结构系统的研制,采用91-93钨复合棒材作弹芯,以大幅度增加飞行部分长度、长细比,增加发射药能量为方案基点。1990年底,在弹道炮上对第二步装药结构进行摸底试验时出现胀膛事故。为此,组织了火力系统强大的力量、耗费了近两年的时间对事故进行分析,终于查明原因,最终将安全措施落实于研制方案中。后续研制又曾为达到威力及密集度指标组织攻关,均获得满意结果。1994年5月,通过方案评审,1997年初具备工厂鉴定试验条件。

  杀伤爆破弹以采用新弹钢50SiMnVB代替58SiMn,以高能炸药(钝黑铝)代替TNT,调整装药结构,改善压药工艺,同时提高触发引信瞬发度,实现系统合理匹配,达到了高精度和高综合杀伤爆破威力效果。1995年10月达到工厂鉴定前技术状态。

  破甲弹在总结一步研制未能通过鉴定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以高瞬发度机电引信取代原压电引信,以高能炸药8701取代原H-T-50炸药,选取主副药柱加隔板、双锥(36/62)药形罩,并以GPS-2硅胶作填充的优化装药结构。研制中,为首次使用8701炸药于后膛炮高速破甲弹的发射安全性问题作了充分的基础研究,曾花大量精力攻克破甲威力稳定性、引信作用可靠性等技术难关。1995年底达到工厂鉴定前技术状态。

  火炮子系统二步研制要求在既定的总体约束条件下实现身管前抽,同时确保满足三弹提高威力性能、发射安全性和发射精度要求。火炮研制以前抽身管结构火炮的发射强度和发射精度为核心完成技术攻关,经过了总计8门初样炮研制,1995年1月通过设计评审,1995年9月批准进入工厂鉴定试验状态。

  1995年10月-12月,火炮、穿甲弹(高氮单基装药方案)、杀爆弹、破甲弹工厂鉴定试验在包头447厂靶场完成。1997年1月进入完成穿甲弹大根药装药方案的工厂鉴定试验。

  1997年6月,总参兵种部批复一二三工程火力系统战术技术指标。

  1997年6月至1998年10月,火力系统在31试验基地通过设计定型试验,同时参加全车行驶使用及特殊环境地区适应性试验。

  1998年11月至1999年1月,杀爆弹与破甲弹、穿甲弹、火炮分别通过设计定型审查。

  对火力系统研制工作的基本评价

  火力系统研制,历时约13年。80年代初,即一二三工程火力系统研制开始之前,我国现役装甲火力装备为59式坦克100mm坦克炮及69-3和80式坦克的105mm坦克炮,然而西方已于70件代相继装备了代表世界第三代主战坦克的大口径坦克炮,并处于火力装备更新的快速发展时代。欧美国家装备了RH120坦克炮和DM-13,DM-13型钨合金脱壳穿甲弹,而前苏联已装备了2A46型125mm坦克炮及БM-12、БM-15型钨芯穿甲弹。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受命开始研制的一二三工程火力系统曾明确:产品性能应以在2000年前后与世界装备的新型装甲火力相抗衡为目标。由于指标跨度较大,技术基础不足,研制中不得不同时开展某些型号研制需求的基础应用研究及材料、工艺性试验研究。研制工作在探索中前进,难免走过弯路、受过挫折。值得自豪的是,火力系统在上级总师领导下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全部研制工作,全面满足指标要求,通过定型审查,设计定型之后又很快形成批生产能力,具备了大量装备的技术基础。

  虽然,在这13年时间中,西方及俄罗斯等军事发达国家在装甲装备火力技术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但毕竟目前我国装甲火力技术已跻身于世界第三代坦克火力先进行列。

  火力系统研制成功,使我军装甲装备火力口径第一次跃升至125mm,从而成为我军装甲装备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火力系统技术性能终于使我军具备能在21世纪初期与西方现装备的新型装甲装备火力相抗衡的装备条件。125mm坦克火力技术的装备应用,必将为我军装甲装备建设和装备改造开拓日臻现代化的美好前景。

  火力系统走的是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研制道路,无论从材料技术、结构设计、制造工艺、乃至关键问题的技术处理上,都依靠着自己的力量,根据目前国内现状,遵循独立设计思想,走出了自己发展的道路。一二三工程火力系统研制为我国兵器工业独立设计、发展中国自己特色的装甲装备做了许多有益的开创性的工作。

  火力系统研制为后继型主战坦克火力系统研制,在役坦克火力系统改造及下一代主战坦克火力系统研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3年的研制经历,摸清了我国装甲装备火力技术的现状,曾经拥有的技术基础和面临的发展需求,积累了独立研制一代产品的经验,也记录了足以警示和激励他人的挫折与教训。

  火力系统的研制带动了各相关专业领域基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提示了基础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后继型号研制又蕴藏了新的潜力。火力系统的应用还促进了坦克总体技术的深化,促进了与之相关技术的发展。故一二三工程火力系统研制为装甲火力技术及火力装备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兵端不难屡兴! - 三评美国的“严重关
2002: 金正日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