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丰 日本新华侨报总编
《日本沉没》,早在1973年,也就是中日恢复邦交的第二年,日本作家小松佐京就推出了这本科幻小说。此后,这部小说,不仅多次获得各种奖项,还被投入巨资拍摄成为具有震撼力、冲击力的大片,至今仍屡屡被人提及。面对这样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出作家的想象力与洞察力,还可以看出作家内心中的一份忧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作家真的不希望日本沉没啊!
其实,不仅仅是这位作家,胸怀理想和责任的日本政治家也不希望“日本沉没”。自从中国GDP超过日本让其由世界第二大国降为第三大经济体以后,一种焦虑感就在不断地弥漫。最近,有消息说,今年日本可能“百尺竿头再退一步”,因为又有一个国家的GDP要超过日本了,它因此可能降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尽管GDP不能够说明一个国家真正的强盛,但GDP毕竟是衡量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性的指数之一。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民主党政权的第三任首相野田佳彦不搞“萧规曹随”,摒弃前任首相菅直人热心“内战”——与前党首小泽一郎“死掐”的战略战术,改为“一致对外”,强化日美军事同盟,调整亚太战略,在谋略布局“遏制中国”方面花了很大的功夫,显示一种“强势外交”。
刻意凸显“强势”,当然不是始自野田佳彦政权的做法。问题是,这种刻意凸显出来的“强势”,到底还能维持多久?
今年1月,笔者到日本福岛会津采风。夜晚之际,那里皑雪覆盖的街头只能看到星星点点的灯火,往昔繁华的小镇如今只居住着些许人家。6月,笔者前往北海道第四大城市,参加当地日中友好协会成立仪式,途中被拉去参加招商引资活动,得知一平方米工商用地最低价格为170日元(约合人民币13.6元)。究其原因,是因为辽阔的北海道人口骤减。9月,笔者前往日本岛根县和鸟取县采放,在岛根县得知这里是一个日本人都很少知道的县境,当地最高行政长官——沟口善兵卫知事在媒体面前毫不掩饰为如何提高知名度而有的苦恼;在鸟取县得知该县是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人口最少的一个县,他们干脆在东京羽田机场推出大型荧屏广告,把“人口最少”当作一个“卖点”,打出“不到这里来过乡村生活吗”的诱人口号。所有这些,凸显出日本社会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现象——人口减少——高龄化和少子化。
这个问题,绝非凭一时之策可以解决。据日本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测算,目前日本每年的出生人口为110万人,2030年将下降为69万5千人,2055年将减少到45万7000人。日本农林水产省不久前发表了2010年《农林业统计数据》,与5年前的调查相比,农业从业人员减少了74万7千人,约261万人。从业人员比5年前下降了22.3%。1990年,日本的农业从业人员为482万人,这20年间居然减少了一半。另据日本政府的统计,如果有劳动意愿的女性人口和高龄人口不能顺利就业,今后20年劳动人口将减少1000万人左右。到2050年,劳动人口将会减少到现在的三分之二。日本《产经新闻》的忧虑最为深切,近日在一篇报道中大声疾呼:“如果不能保证必要人口规模,各种社会组织就无法发挥正常功能,国防和治安将面临严重挑战,最终将导致整个日本社会崩溃。日本必须认识到,‘少子高龄化’问题和日本的安全保障与治安密切相关。”该报认为,日本很可能因为人口减少出现自卫队与警察“后继无人”的现象。
日本不愿意“沉没”,几番挣显“强势”。尽管有经济上“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但还是要对中国说“不是我们的发展不幸,是你们的发展太快了”。面对此情此景,一位中国战略家指出:“对日本的事情不要着急,要看到十年、二十年日本人口减少后的中日关系。”
是的,当一个国家的军队和警察都“后继无人”的时候,他还有精力和能力去“包围”别国吗?这些,日本应该认真考虑。中国呢,则应该考虑如何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真正地和平崛起。包括中日关系在内的所有外交关系,都是依托经济而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