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生唯不懼死,善戰方能言和——對於台海策略的一點思考
送交者: 劉明遠 2003年11月26日16:18:0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近日陳水扁拋出“公投說”引起了軒然大波,大陸官方作出了強烈反應。從99年李登輝的“兩國論”到如今陳水扁的所謂“一邊一國”,勿庸置疑,台灣問題已經是我國政府和人民的一塊心病,台獨勢力日益囂張,某些外部勢力也屢屢藉此大做文章,我國政府的精力在被大量消耗。那麼,面對複雜局面,究竟當用何種策略?台灣究竟是可以割捨的局部利益還是生死攸關的一國之命脈;當用何種方式解決,戰爭還是和平?本文將立足於戰略選擇角度簡要分析對台策略。

台海矛盾的核心就在於它是中美兩國利益碰撞的焦點。解決問題的關鍵其實在於中美關係。必須明確台灣對於我國的根本意義:延伸安全邊界即利益邊界,一方面保衛國民經濟安全發展,一方面獲得更大生存空間。其背後是一個崛起中的大國對原有秩序的衝擊。客觀的看,一個大國的發展必然要給周邊帶來動盪,因為其要求更大的空間,正如一個孩子的生長。而對美國來說,新崛起一個競爭對手終究不是什麼好消息,美國向來是根據別國的實力而不是意圖來選擇潛在敵人的,儘管中國一再向美國表示中國不以美國為敵,但美國還是根據中國的實力和發展潛力把中國定性為美國的敵人,況且還有西方人心中固有的“黃禍論”根深蒂固的影響,再加上心理文化積澱的差異,相互理解是困難的,西方文化進攻性相當強,在他們無法理解明代的中國為何自動退出海洋霸權,留下廣闊的海洋任由西方坐大,同時他們也很難理解中國文化中的“仁義”,相信暴力的西方人不可能認同“以德服人”的觀念,一個不熟悉的大國的崛起,給他們帶來的是恐慌,必欲除之而後快。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多次強調說他過去經商所得的經驗是,在對手還沒有崛起的時候,打倒他所用的力氣最小。其包藏之心昭然若揭。這是所謂“鷹派”的看法了,那我們看看溫和的“鴿派”,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對此闡述得相當清楚,他主張,美國並不應支持台灣獨立,但他希望中國明白,中國若武力進攻台灣是不可以的,因為這將侵犯到美國利益,動搖西太平洋的既有格局,對於他們來說,維持現狀是最優選擇,還可以利用台灣大量消耗中國精力。當雙方矛盾難以調和的時候,戰爭的腳步就臨近了。尼克松曾說,談判桌上的勝利是在戰場上取得的。可見美國人絕不諱言戰爭。更何況,美國將“同時應付兩起地區衝突”的戰略修正為“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用意已經很明顯。而且,從歷史上看,美國並非沒有動過大規模入侵的念頭,1949年的“韓美同盟”草案第7條就說:“ 雙方承認並成立諒解:如果解放戰爭(按指美國的侵略戰爭)一定要在滿洲領土上繼續進行,以答覆中國共產黨對朝鮮的侵略,美利堅合眾國總統閣下將幫助大韓民國總統閣下把解放戰爭進行到勝利的結束。作為這種幫助的酬答,大韓民國總統除了復興大韓民國主要利益所在的北朝鮮以外,保證將滿洲與中國東部其他部分之天然資源的開發移交美國和韓國共同管理”。

那麼,從戰略上講,最優選擇是什麼呢?筆者認為,可能得到的最優結果在於,中國能使美國(也應包括日本)接受台灣是中國生死攸關的利益,卻不是美國日本的生死攸關利益的事實;同時更重要的是說服美國,中國不會也無意作為其根本威脅,一方面,中國在幾十年內最多仍只能作為一個地區性大國,另一方面中國文化心理上是內斂的,缺乏海洋國家的傳統,不會與其爭奪全球交通線,而且中國“霸王道雜之”的傳統思想決定了中國不可能貪得無厭地四處擴張,不僅如此,兩國在一些地區事務上還有合作的基礎。最終使美國默認中國收復台灣。並且互相諒解,互相給予“戰略安全保證”這對兩國來說未嘗不是最優的選擇。然而,從目前情況來看,他們從根本上拒絕接受,而且他們習慣了不是盟友便是敵人的慣常思維,很難給一個潛在競爭對手以戰略安全保證,因此在這一點上衝突幾乎是必然的。從事實來看,現在所能達到的任何戰略理解都是脆弱的。因此目前我們採取先禮後兵的“以牙還牙”應是相對比較好的選擇。但長遠看來戰爭恐怕在所難免了。

從歷史上可以看出美國軍方的狂熱遠超過平常的想象,讀一下羅伯特·肯尼迪回憶古巴導彈危機的《十三日》就可以看出,當時美國軍方有近乎歇斯底里的狂熱,多次不顧總統禁令發出挑釁信號,當時世界與核大戰擦身而過,讓大多數人都出了一身冷汗,最可笑的是美國軍方竟曾認為他們的打擊過後蘇聯人不會反擊,這種心態是極其危險的,最容易導致擦槍走火,若不是那時的文官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頭腦清醒,後果不堪設想,再看看現在的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費爾德實在讓人難以放心。還好美國政界溫和派還有不小勢力,在美國政治多個利益集團互相制約下,一些人全面戰爭的設計恐怕很難實現。如果能達成某種妥協自然代價較小。布熱津斯基認為中美可以作為盟友,因為勞力密集和技術密集是互利的,筆者倒想,如果我們用多元化媒介和多元化議政去影響美國,多多開展民間對話,加強溝通理解,力圖達成諒解,對雙方來說,代價要小得多。能夠利用一次手術式的政治方案解決,不失為好的結果(儘管本人是傾向於戰爭解決的,因為那樣比較“乾淨徹底”,而且一舉多得)。這幾年來美國一再利用台灣問題騷擾中國,而我們也確實忍氣吞聲,一退再退(再聯想一下單單為了“一個中國”的承諾我們前前後後向多少國家付出了多大代價!)。可是和很多人的直覺相悖的是事實上面對強硬政策的一味退讓,反而會讓那些鷹派在對方內部不同集團爭論中占據更有利位置。政治是多個利益集團妥協的產物,到戰爭爆發時會採取怎樣的對策尚難預料,但總體來看不容樂觀,畢竟台海問題和美國亞太利益緊密相連,而且從歷史上看其絕不憚於動用武力。

具體到戰術方面,美國會採用何種方式進行戰爭呢?戰爭尤其是全面戰爭須依靠日韓的基地支持,日韓真的會心甘情願的提供基地嗎?畢竟日韓作為同盟中的“前線國家”(frontline state),其面臨的報復打擊相比美國要嚴重得多,恐怕他們還是要仔細斟酌的,可見對日韓保持足夠強的威懾是必需的,促使他們三思可能的惡劣後果。同時,美國在短時間內集結起全面戰爭所需的龐大打擊力量的能力也值得懷疑。因此美國最可能採取的方式是通過局部戰爭奪取台海周邊的制空權和制海權,空襲我沿海的部隊和艦艇、機場,使我軍無法達成登陸的目的,迫使停戰,然後由於戰爭的失敗,動搖我國政權,達到美國的政治目的。這是美國比較容易做到的方式,也是最可能的方式。  但由於台灣對於中國戰略的極端重要性,中方很可能傾盡全力進行一次“全民戰爭”,而若美軍僅以局部戰爭作為出發點投入戰爭資源,很可能會不體面的敗退或者投入更多資源升級為全面戰爭。全民戰爭異常慘烈,尤其對於中國來說一旦戰敗後果是災難性的,惟有全力爭勝。

可以想象,中美全面戰爭對我們來說無論勝敗都將代價慘重。因此,在戰前我們應儘量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發生後則拋棄幻想全力作戰,以免瞻前顧後為人宰割。在這場博弈中,先期威懾很可能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戰爭爆發前可以充分顯示我們的戰爭決心,迫使美方仔細掂量可能要付出的代價,若能有效嚇阻自然最佳,如果不能則只有一戰,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們必須有足夠強的戰爭意志,敢於流血才能少流血。而如果美國以核武器要挾,則必須讓他們明白,沒有全面的核戰爭,只有同歸於盡的核戰爭,只有讓他們看到我們玉石俱焚的勇氣與決心,才能阻止核戰爭。

從全球戰略格局上來看,目前我國的形勢很不樂觀。美國正在一步步收緊對中國的絞索,打開地圖就會發現,我們的海上交通線受着對馬海峽,巴士海峽,巴林塘海峽,馬六甲海峽的緊緊制約,出海被日本列島,沖繩群島,台灣,棉蘭老島鎖住(可見攻下台灣的重要性),而且周邊武裝力量多為不友好的勢力。美軍基地更是星羅棋布:韓國釜山,日本嘉手納,吳港,沖繩那壩,新加坡樟宜等等等,且不排除其未來重返菲律賓蘇比克灣和越南金蘭灣的可能。這幾年來,美國正在力圖從東,南,西三個方向上包圍中國,於是我們東有美韓聯軍,日美安保,南有東盟,其中越南,菲律賓等都和我們有南海爭端,遠處還有印尼與澳大利亞的潛在同盟,西南的印度賊心不死,中亞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甚囂塵上…再加上公開的藏獨疆獨以及潛在的朝鮮族,蒙古族分裂勢力蠢蠢欲動,恐怕我們難以安然高臥。現在看起來,911事件真的是給中國一個不可多得的喘息機會,去年美國步步進逼,中國地緣政治形勢已經極其惡劣,手中籌碼已所剩無幾,突然發生的911延緩了美國包圍中國的布署,但是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我們必須做最壞的打算。尤其應謹防美國在新疆採用“科索沃手法”,挑動分裂勢力,再次充當“穆斯林的保護人”,那使我們可真的要國無寧日了。有學者指出,其實我國的戰略態勢是“東急西重”,西線若出問題可能代價更為慘重。由此可見,我國還應進一步加強對巴基斯坦的援助支持,無論是對付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還是鉗制印度,都需要一個強大穩定的巴基斯坦,如果巴基斯坦崩潰,或徹底背離我國,那對我們的西線地緣政治的影響將是災難性的。從長遠看,還應加強援助緬甸,若能將滇緬鐵路築成則幾乎等於獲得了一個西南出海口,一旦東部起戰事,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同時亦可充當印度與中國的緩衝。寫到這一點,心情頗為沉重,我國的戰略安全問題不僅僅在於一個台灣,雖然它吸引了大多數人的眼球,但恐怕還要從全局一盤棋來着眼,因為台灣不僅僅是一個台灣的問題,它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未來緊密相關。而且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它將成為兩種勢力碰撞的焦點,風雲際會的中心(如果這兩股勢力都沒有提前崩潰的話)。縱觀歷史,一股新勢力的崛起,幾乎必然伴隨着戰爭,而戰爭往往決定了之後一段時間裡這個民族的命運。

竊以為美國的全球戰略與其說是單邊主義,毋寧說是一種新的大陸均衡戰略,在歐亞大陸東西兩端扶植橋頭堡,進行新形式的“勢力均衡”,以此控制傳統地緣政治學中強調的“歐亞核心區”。目前來看是相當有效的戰略,可以預見,美國為遏制中國這一潛在競爭對手,勢必繼續在中國周邊扶植與中國對抗的勢力,將來還有可能打一場代理人的戰爭,到處放火,使中國首尾不能相顧。畢竟由於實力的差距,美國的戰略選擇自由度要大得多。這樣看來,若中國能在台海之戰獲勝,美國戰略鏈條被打開缺口,很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整個棋局形勢將大為改觀,堪稱“生死劫”。

結語:強大的敵人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自己猶疑不決,首鼠兩端,即無異於自掘墳墓。因此一個清晰完整的戰略計劃是必需的。必須指出一點:面對戰爭危險絕不能消極避戰,綏靖姑息,歷史上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這只能加速戰爭的到來,一廂情願的和平願望永遠不能作為和平的基礎,惟有事實上的戰略平衡才能做到。我們必須丟掉幻想,認清事實,認真做好準備應付各種不測,顯示出頑強不屈,眾志成城的戰鬥意志,方能懾服侵略者。也需要積極宣傳,加強民眾心理承受力,民族虛無的恐懼症和盲目的民族主義都是不可取的。當然,從雙方角度看,若能達成有效妥協,可以達到雙贏結局,然而,從現狀看局勢實在不容樂觀。無論怎樣,我們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最後,需闡明一點:若爆發戰爭,則應丟掉一切幻想,集中所有資源,傾盡全力投入戰爭,死拚到底,決不可重蹈19世紀幾場對外戰爭覆轍,總在“戰”“和”之間徘徊,把希望寄托在“調停”和敵人仁慈上,這必將導致失敗,而一旦戰敗,建立在朝鮮戰爭平局基礎上的一點民族自信心與些微的心理優勢將徹底崩潰,如同1900年義和團失敗,中華民族的心理將會受到一次沉重打擊,剛剛抬頭的民族主義受此打擊後將有難以撫平的創傷,我們的國家與民族將陷入萬劫難復的境地,這絕對是一次沉重的災難。勿忘:求生唯不懼死,善戰方能言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中國最新武器大掃描
2002: 中國的中東特使外交之旅的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