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核潛艇兩代記:094性能世界最差 但很成功
送交者: 智商128 2014年04月20日23:51:0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中國在發展核潛艇時切記不要與國外核潛艇進行過多橫向比較,否則很容易陷入“印度式軍備發展模式”,不顧實際需求,盲目追求裝備高性能。        


  初級但實用的中國兩代核潛艇

  導語:

   中國歷來都是一個陸軍為主的國家,海軍建設尤其是海軍裝備的研發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不被重視。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冷戰高峰 期,中國開始了以核潛艇為代表的尖端海軍裝備研發。儘管中國至今發展的兩代核潛艇與世界同類核潛艇相比顯得有些初級,但從勝任實際任務的角度上講,這兩代 核潛艇都是相當成功的裝備。

  一卵雙生的中國核潛艇

  在中國的核潛艇發展規劃中,彈 道導彈核潛艇的研製是優先於攻擊型核潛艇的。1958年,聶榮臻元帥向中央秘密呈報的《關於開展研製導彈原子潛艇的報告》中,提出的意見就是發展導彈潛 艇,即“研製搭載彈道導彈的核潛艇”,作為中國的水下“核盾牌”。當時中國做出這種選擇,除受蘇聯影響外,主要原因從政治上講,是在當時冷戰高峰時期,面 對國際社會的廣泛封鎖,中國迫切需要具有高生存能力的核反擊力量。而從技術上講,彈道導彈核潛艇相比攻擊型核潛艇技術難度更高,需要更多的技術與時間投 入。

  儘管中國研發核潛艇的時間比美蘇英法晚,但採用的研發模式卻並不落後,如果相比這些國家研發本國第一代核潛艇的模式,中國甚至要領 先於蘇聯與法國。中國採用了同期研發攻擊型核潛艇與彈道導彈核潛艇核潛艇的方式,後者在技術上採取在前者基礎上加裝導彈艙的模式研發,從而使整體研發與日 後維護難度較低。相比之下,蘇聯首款攻擊型核潛艇“十一月”級(627型)與首款彈道導彈核潛艇“旅館”級(H級)之間毫無技術借鑑可言(H級核潛艇基本 可視作G級常規導彈潛艇的核動力版本)。而Y級彈道導彈核潛艇(667A型)作為蘇聯首款綜合性能可與西方同期核潛艇相比的裝備,對蘇聯攻擊型核潛艇的研 發也沒什麼促進。與蘇聯類似,法國的首款彈道導彈核潛艇“可畏/不屈”級與首款攻擊型核潛艇“普羅旺斯/紅寶石”級之間也沒什麼血緣關係。

  中國在發展核潛艇時切記不要與國外核潛艇進行過多橫向比較,否則很容易陷入“印度式軍備發展模式”,不顧實際需求,盲目追求裝備高性能。         

   有別於蘇聯、法國,中國採用了與美國、英國類似的研發模式。英國直接在其首款攻擊型核潛艇“無畏”級的基礎上通過加裝導彈艙研發了“決心”級彈道導彈核 潛艇。相比之下,美國的做法更為直接,為儘早研發彈道導彈核潛艇,“華盛頓”級彈道導彈核潛艇首艇“華盛頓”號直接是在“鰹魚”及攻擊型核潛艇2號艇“蠍 子”號的基礎上,直接插入了長度39.6米,包含16枚“北極星”潛射彈道導彈的導彈艙。儘管中國的彈道導彈核潛艇研發優先於攻擊型核潛艇,但兩款核潛艇 的研發進度卻基本相同,甚至攻擊型核潛艇還要領先一些,因此採用了與091型攻擊型核潛艇相同反應堆、汽輪機組的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動力研發方面並 沒有費太多周折,核潛艇動力系統的主要技術難關在研製091型攻擊型核潛艇時就已解決,此時只需要對螺旋槳和推進軸系統進行相應改進,以匹配092型彈道 導彈核潛艇較大的艇身。兩款核潛艇採用的均為壓水堆型核反應堆。此型堆的設計較為成功,是世界各國研製的第一代艇用核反應堆中最為經典的一款型號。反應堆 的堆芯、迴路可靠性高,從而使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服役四十餘年來從未發生過嚴重事故,至今仍然在役。這種成績無疑使與當時中國採用的先進研發模式分不 開的。

  “短打”091與“長拳”093

  “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這句 1959年毛主席說出的名言,不僅體現了當時中國發展核潛艇(這裡很大程度上說的是攻擊型核潛艇)的堅定決心,也顯示了核潛艇對於當時的中國是多麼重要。 或許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美、蘇、英、法四國作為在中國之前裝備核潛艇的國家,他們都是在具備了大型海軍艦隊與大範圍遠洋作戰的需求之後,才積極謀求發展 核潛艇。相比之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海軍還只是一支最大作戰艦艇僅裝備驅逐艦的近海防禦性海軍,強調遠洋作戰能力的核潛艇似乎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但即使是這樣,中國不僅造出了自己的核潛艇,而且還發展了兩代。如果說彈道導彈核潛艇是為了使中國有一根能威懾周邊強敵的“打狗棒”,那麼主要作為戰術武 器使用的攻擊型核潛艇更有可能成為“雞肋”。但事實上,無論是第一代091型還是第二代093型攻擊型核潛艇,都是適應當時中國海軍實際需要的優秀裝備。

   091型攻擊型核潛艇1號艇“長征1號”1968年在葫蘆島造船廠開工,1970年下水,1971年8月15日開始海試,1974年8月7日交付部 隊,1980年開始服役。該型核潛艇共建造5艘,從3號艇開始進行改良,主要措施包括艇體長度增加8米,更換新型聲吶與消音瓦,同時推測加裝了“鷹擊”系 類反艦導彈(或為“鷹擊”81即C-801)的潛射型號。

  相比091型攻擊型核潛艇,在冷戰高峰期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蘇、英、 法裝備的攻擊型核潛艇不僅裝備了射程達到50千米的重型魚雷(美制MK-48系列重型魚雷),還普遍裝備了射程超過100千米的潛射反艦導彈與射程超過 2000千米的潛射對陸打擊巡航導彈。因此,受制於自身性能與當時中國海軍的近海作戰性質,091型攻擊型核潛艇不僅無法開赴遠洋(“腿短”),自身武器 系統打擊範圍甚至不及當時裝備了先進彈藥的國外常規潛艇(“手短”)。因此,091型攻擊型核潛艇的“武功”僅限於“短打”。但對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 中國海軍而言,需要的正是“短打”。

  正如前文所言,中國海軍自建立之日至上世紀末一直都是一支近海作戰的海軍。這種防禦為主的海軍的主 要任務就是通過近海作戰保證本國的海岸安全,捍衛領海主權。但在技術戰術高速發展的冷戰時期,僅依仗類似驅護艦與常規潛艇這類傳統裝備,即使完成近海作戰 這種看似初級的作戰任務都變得越來越艱難。面對當時美國等國圍堵中國使用的頂級航母、巡洋艦與驅逐艦等艦艇,中國需要裝備以攻擊型核潛艇為代表的新型艦 艇,並以其為中心,至少在有限的作戰範圍內縮短與對方的艦艇技術差距,甚至對其類似航母的核心艦艇構成戰術威懾,從而提升本國近海作戰的綜合實力。在這種 環境中,攻擊型核潛艇無需奔赴遠洋,只要在獲得充足補給、維護與護航的情況下,在本國領海範圍內做到“全到達”即可,武備滿足可對敵主戰艦艇(巡洋艦、驅 逐艦)進行有效打擊即可,無需具備太強的遠程打擊能力。因此,當時中國海軍就是立足於“短打”,此時出現091型攻擊型核潛艇這種“短打”型核潛艇無疑是 相當合適的。

  當時間到了世紀之交,儘管此時中國海軍仍未擺脫近海作戰這一主要任務,但由“近海防禦”向“遠洋攻防”的轉變已日益明顯。 此時,中國開始努力組建一定規模的遠洋作戰力量。此時,中國需要具有一定的遠洋作戰力量,而此時此種力量的建設,也是為日後更高端的遠洋艦隊(航母特混編 隊與兩棲作戰編隊)作準備。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對攻擊型核潛艇的定位某種程度上,就是在更遠的海域,完成類似之前091型攻擊型核潛艇在近海完成的任務。 因此,新型核潛艇需要更好的航速、更好的水下靜音性能,搭載更強的水下探測與武備,以便在對方更強大的海空反潛體系中生存,並完成較之091型核潛艇更加 具有實質性的打擊。按照中國海軍1980年11月下達的研製新型核潛艇計劃,當時要求新型攻擊型核潛艇(093型)達到蘇聯第3代攻擊型核潛艇(蘇聯“塞 拉”級、“阿庫拉”級)的技術指標。在093型攻擊型核潛艇的早期設想中,該型核潛艇可發射533毫米與650毫米重型魚雷,同時能攜帶12枚“戰術導 彈”(即類似美制潛射陸攻“戰斧”的潛射遠程巡航導彈)。在裝備本國研發的新型高溫氣冷反應堆後,整體性能基本達到了蘇聯“阿庫拉”及攻擊型核潛艇早期型 號的水平。相比091型攻擊型核潛艇,093型核潛艇通過裝備射程更遠的“鷹擊”系列反艦導彈(射程超過200千米)以及國產新型潛射巡航導彈,遠程打擊 力量更強,以“長拳”取代了“短打”,不僅有能力對敵海上目標(巡洋艦、驅護艦為主)進行有效打擊,具備反制對方常規與核潛艇的能力,還能對敵陸上目標進 行遠程精確打擊。

  最差與最好的彈道導彈核潛艇

  如果僅僅對比技術性能,中國的092與094都難以與世界同期,甚至更早的核潛艇相比。以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為例,其與20世紀90年代美(“俄亥俄”級)、蘇(“德爾塔”IV)、英(“前衛”級)、法(“凱旋”級)的最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相比,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排水量較小(滿載7000噸,美、蘇、英、法同類彈道導彈核潛艇均超過10000噸),導彈搭載量只有12枚(“俄亥俄”級24枚,“德爾塔”IV、“前衛”級、“凱旋”級均為16枚),與其它國家同類核潛艇載彈量相比存在明顯差距。

   其次,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搭載的“巨浪”-1型潛射彈道導彈核潛艇性能有限,儘管該型導彈採用了較為先進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儘管彈道導彈的“固 液之爭”由來已久,但對於空間狹小的核潛艇而言,體積更小的固體燃料導彈無疑更為優越),但射程僅為2200千米(1959年服役的美國“華盛頓”級彈道 導彈核潛艇裝備的“北極星”潛射彈道導彈射程4600千米),且為單彈頭戰鬥部。“巨浪”-1型潛射彈道導彈2200千米的射程使092型核潛艇缺乏戰略 部署的價值,該型核潛艇如在中國周邊較安全的海域執行戰備巡航任務,只能攻擊日本及美國駐日軍事設施、俄羅斯遠東地區部分目標,而且不具備對主要對手的戰 略威懾能力。

  此外,092型核潛艇的設計、建造時間較早,所有的材料、元器件大部分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國內產品,造成核潛艇的戰術性能有限,尤其是航行噪音較高,不利於戰備巡航時核潛艇的生存能力。

   相比之下,094型彈道導彈核潛艇儘管換裝了採用兩級固體燃料火箭,射程超過8000千米的“巨浪”-2型潛射彈道導彈,但該型導彈只能攜帶3枚分導彈 頭,國外同類導彈差距明顯。西方曾估計,094型彈道導彈核潛艇可攜帶16枚潛射彈道導彈,但考慮到該型核潛艇的艇體並不大,這種說法無疑經不住推敲。隨 後披露的094型核潛艇照片證實了西方的猜測過於誇張。從導彈艙蓋打開時的狀態分析,094型核潛艇的載彈量與092型核潛艇相同,同為12枚。如果 094型核潛艇批量建造並投入實用,該型核潛艇攜帶的12枚潛射彈道導彈、36枚反導彈頭在戰略威懾方面不僅無法與美國“俄亥俄”及核潛艇相比,即使與其 它國家裝備16枚潛射彈道導彈的核潛艇相比,也只是保證了最低限度的核威懾能力而已(“三叉戟”ⅡD5潛射彈道導彈可攜帶10枚分導彈頭,“俄亥俄”級彈 道導彈核潛艇單艇彈頭數240枚;英國“前衛”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單艇彈頭數160枚;P-29M潛射彈道導彈可攜帶4枚分導彈頭,蘇聯“德爾塔”Ⅳ級彈道 導彈核潛艇單艇彈頭數64枚;M-51型潛射彈道導彈可攜帶6枚分導彈頭,法國“凱旋”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單艇彈頭數96枚)。可見,與世界同類核潛艇相 比,無論是092型還是094型在性能上都是最差的。但如果從更高的角度分析,中國的這兩款彈道導彈核潛艇不僅是成功的,在本國的意義堪與美、蘇核潛艇相 比且高於英、法同類核潛艇。

  眾所周知,彈道導彈核潛艇誕生與全盛均在冷戰時期,此時以美蘇為代表的東西方兩大陣營迫切需要彈道導彈核潛 艇核潛艇這種目前已知在核戰爭中生存概率最大的戰略武器平台。因此,美、蘇彈道導彈核潛艇核潛艇不僅載彈量大,而且要滿足在全球範圍內的有效部署移機對全 球目標的有效打擊。相比美、蘇,英、法的彈道導彈核潛艇核潛艇雖然性能要求並不如前兩者強,但作為身處冷戰漩渦內部的兩國,其彈道導彈核潛艇也必須具備相 對較強的全球部署與作戰能力,而這種能力對於當時身處蘇聯核陰雲下的兩國而言或許是必要的,但對於這樣兩個早已被從世界中心邊緣化的地區強國而言,從長遠 看,這種力量無疑是過剩的。相比之下,儘管中國在冷戰時期也收到了來自多方的巨大壓力,但作為並不完全從屬於東西方陣營任何一方的地區性的、強大的、始終 居於守勢的“中間力量”,中國不需要在全球範圍內保證自身的核力量存在,只需要對周邊的潛在敵人保持有效威懾,對遠方的戰略對手保證最低限度的核威懾即 可。從這一角度上講,即使是初期主要完成“從無到有”任務的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也很好的完成了前一種任務,而性能活的系統提升的094型彈道導彈核潛 艇則滿足了中國對海基核力量的全部性能期望。因此,如果從裝備是否適應需求這一更高原則來看,看似“最差”的兩代中國彈道導彈核潛艇核潛艇無疑是相當成功 的裝備。

  在共和國的歷史中,“兩彈一艇”(原子彈、導彈、核潛艇)的研製,標誌着中國進入了具備完整核能力大國的行列。經過第一代 (091型攻擊型核潛艇、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與第二代(093型攻擊型核潛艇、094型彈道導彈核潛艇)的發展,中國核潛艇技術已具備了初步自行研 發高性能核潛艇的能力,但距建造世界頂尖核潛艇(例如俄“雅森”級攻擊型核潛艇、“北風之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還有不小的距離。中國在發展核潛艇時切記 不要與國外核潛艇進行過多橫向比較,否則很容易陷入“印度式軍備發展模式”,不顧實際需求,盲目追求裝備高性能,最終導致裝備研發計劃頻頻受挫。中國核潛 艇必須是適應本國需求的裝備,在後冷戰時代要不斷適應中國海軍在不同時期的技術需求,在這方面,中國的兩代核潛艇已做出了優秀表率。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哈哈。上次汶川地震後,我就設想過一種
2013: 馬拉松炸彈主謀為啥搶劫小店?
2012: 藏南要象黑瞎子島一樣中印各一半?!zt
2012: 俄大兵是怎樣踢正步的(組圖) zt
2011: 中國研發高端武器無意威脅國際社會安全
2011: 美國圍追堵截戰略包圍中國圈不戰自破?
2010: 美國對外戰略首要目標不是自身安全,而
2010: 二戰實際上是由斯大林和希特勒勾結,簽
2009: 又一份長樂村戰鬥資料
2009: 解放戰爭中的蘇軍陣亡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