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江泽民希拉克上海宴会侧记
希拉克访华结束,媒体密集报道,详情不必赘述。这里写一点官方报道看不到的题外话。
上海西郊宾馆在西部虹桥路上, 遗世独立 ,静谧幽深 ,美丽、宁静的环境堪称沪上之最。
和北京诸多大宾馆比起来,西郊宾馆还是个小弟弟 。但因为上海的特别地位和气候,成为‘上峰’南下最好的落脚点。从60年代起的毛泽东,到80年代的邓小平和新世纪的江泽民, 无不视此地为休养生息,审时度势的好地方。除了领袖级的人物,另外一些中央退休老人、军界巨头如陈云、朱熔基...等也喜欢这个远离闹市,万木葱郁,花香鸟语的所在。
外国元首特别是那些畏惧高楼,不大喜欢锦江饭店和后来的金茂的老人,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日本明仁天皇等都被安排在这里住过。
2004年10月11日,秋色如画,红树疏黄之际,希拉克下了专机,车队就近顺着机场路,直奔西郊宾馆 。
前几天刚刚退掉军委主席职务的江泽民 ,早已经等候在这里。 希拉克是现在西方和中国三代领导人都有交情唯一元首,熟读中国历史,深通的中国的传统遗风,知道即使一个没有头衔的退位老人,余威尚在,照样会用另外的方式影响着最高决策,这一点和西方“人一走, 茶就凉”的方式绝然不同。
希拉克用了句地道的中国格言和手下解释这次拜会 :“不听老人言, 吃亏在眼前 。”
两人见面寒暄 ,亲切握手。〔 其实, 如果更法国式些,拥抱一下也没什么。〕
坐下之后, 话题当然离不开以及刚刚结束的北京之行和将在上海的要签的一系列合同 ,可是江泽民显然志不在此, 也许是不想给客人留下清朝宁寿宫里的“十全老人”印象。
北京的会谈 ,希拉克对胡锦涛的个人能力的留下深刻印象。 特别是是胡锦涛的惊人的记忆力 ,整个主谈期间,胡锦涛从历史到今天, 从历次中法领袖讲话的主要精神到商业合作的各种数据 ,随手掂来, 准确无误。全部过程没有没有带片纸只字, 没看任何备忘录, 成熟于胸 ,掌握着会谈的气氛。 有记者称:胡的会谈准备非常充分, 好像一个不需要备课的数学老师。
最现实的证据是这次访问法国并没有达到预想目标 ,很多势在必得项目:如北京上海的高速列车等...还在艰苦的谈判中。希拉克有信心和中国是要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但北京之行他也明白:任何伙伴要想同事就必须拿出真金白银来入股,靠高调是没用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不免费的原因除了商业竞争外,法国内部对中国发展的调子并不像普通中国人想象的那样和谐 ,上次胡锦涛访问法国,在巴黎市政府遭到冷遇 ,社会党市长德拉诺有意回避, 就明显的说明了这点 。中法关系总体讲还是一道“夹生饭”,中国好整以暇, 从容不迫是个踏实的态度。
当不可避免地谈到从军队退休一事 ,江泽民有些情绪的。可以看出江泽民半退休期间,对新闻还是非常关心。 他对国际媒体大量报道他退休是因为失势一事显然是有些恼火 。和希拉克间断地讲述他从年轻时参加革命的各种历程,也讲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 ,以及刚刚释下的千钧重负的轻松感 ,真是酒逢知己,百感丛生。
希拉克见缝插针 ,赶紧附合地说: “一个制度一定要适应这个世界的现实性。”
最后的菜上来时,两人又很随意闲扯谈到中美关系, 这是这顿饭吃得最开心的一刻。因为中文、法文有相当足够的词汇,调侃他们的同事小布什和他做出种种不合时宜的举动。
事出有因 :在他到达北京之前 ,美国总统小布什特意打电话给胡锦涛, 唧唧呱呱不知唠叨什么。
据后来传出席外的意思:“布什电话只是回顾了他们上次见面时留下的美好回忆 。”
其实美国人看到了中法稍稍靠近就开始有些紧张 。 这个插曲反而让希拉克显示了在国际事务中的份量 。
实际上这是美国国务院的书生出的馊注意, 布什的角色好像一个挑拨离间,打小报告的中学生。
〔老巴巴评 :咳 ...这还没完 ,过了几天,俄国总统普金又来中国访问, 十月的北京,要说是“八方风雨会中州”也不算过分。〕
酒足饭饱, 大家尽量谈着私人性的话题, 最后江泽民还乘兴横笛 ,来了段陆春龄先生的名曲《渔舟晚唱》。
分手在即,江泽民很动感情,总结式地说:“ 我以后只会会见很少的人, 但是对于您, 您随时可以来, 我的大门将永远为您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