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初我進上音,是一個歷史的機會,幾乎是白丁。從頭到底大概學了三年, 是我的全部學琴歷史。是的,那時候的奮發,幾乎是拿命去拼的。手指關節都腫大,常靠扎金針維持。
2, 國外學作曲,基本學現代技術,如12音體系,理論是古典的,寫作是現代的。國內的寫作和中國文化相連,理論都偏於古典傳統。現在的音樂學院作曲專業學生,都追求西方的現代技術,越離奇古怪越好。基本和西方的很接近了。
3, 音樂學院一般不學歌曲寫作的。美國基本沒有,國內當一門課帶過,叫做“歌曲寫作”或旋律寫作,但在作曲系不是一門主流的課。作曲系要學四大件:和聲,曲式,復調,和配器。學寫歌曲是被人忽略的,一般都寫器樂,交響樂。所以,你能看到幾位作曲系學生出來後,可以出一系列好歌的? 其實,社會的需求,歌曲是最大的,學非實用,這是很大的問題。有幾個學生畢業後能有機會寫交響樂的?大部分是根據社會需要,去搞群眾文藝。所以,希望引起很多學生的注意。
4,我在美國學的是現代作曲。我在卡內基音樂廳的作品音樂會,都是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樂隊作品。如果歌曲,當然兩國的配器相差很大,但是流行歌曲的配器,兩國相當接近了。我在美國的大學裡寫歌,是給美國人唱,當然是英文感強。 現在,我不是以作曲為職業,對象也不必要是美國人。寫歌是作為自己愛好的精神事業,完全可以用我喜愛的旋律,填補我自己的感情。而特定的聽眾對象,又是我無法割捨的中華文化以及她的兒女,所以我寫的風格手法,比身在中國的作曲人還要更傳統一些。比如,抗震救災專輯,在國內的作曲家都寫得很流行。一看我的專輯,無法相信這是個在外20年的海外遊子所寫。除非這個人有不解的中國情。
5,對中國的歌曲作曲家, 施光南,徐沛東,印青是我喜歡的。他們基本都是專業畢業的,施光南(天津音樂學院), 谷建芬(瀋陽院), 王立平(中央院), 王酩(上音院), 呂遠(東北大學音樂系),徐沛東(中央院),印青(業餘自學,部隊文工團小提琴手)等等。
我忠實地回答了你的問題。還有個別,另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