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匆匆完成,根本沒注意到趙老師要嫡臨高山的最新指示。也就錯過了及時向趙老師請教的機會,很遺憾。趙老師的話有些聽不清楚,只好根據聽清楚的部分來學習了。
晚上回到家,再聽伴奏,覺得樂器的相對音量沒有調整好,鼓的音色也不好,就又修改了一下,放上了更新後的版本。
象趙老師指出的,這首歌的旋律基本上是以模進發展而成的,寫作手法的確很單一。只好自我解嘲說,手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主要看效果吧。
我主要是以旋律的流暢優美為出發點,寫作時旋律是自然流淌出來的。寫出來後一分析,當然是模進。不過也許象哥倫布立雞蛋的故事吧。不管模進也好,其他手法也罷,最基礎的樂思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最開始的樂思,有再高明的技巧也是無源之水。
有樂感的人聽了頭兩句會大概猜出下一句的進行,不過只要旋律本身好聽也許就是‘好貓’吧?因為即使你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妙句,大家只會在聽頭幾遍時驚艷,聽熟了也就成為‘意料之中’了。好旋律是可遇不可求的。俺也噹噹阿Q吧,嘿嘿。
關於歌詞,確實有很多見仁見智的地方。藝術講究百花齊放,而且藝術來源於生活,卻要高於生活。生活化、口語化的確能平易近人,但歌詞文雅一些,也還是有相應的聽眾群的。沒辦法,腦子裡面文縐縐的詞彙多收藏了一些,不找機會曬曬太陽怕長霉。俺也噹噹孔乙己吧,嘿嘿。
下回挑一首口語化的歌曲再向趙老師請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