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真的不重要了!
唱腔優美,三對唱尤絕, 古戲少之。
原標題:京劇《沙家浜》的台前幕後
在當今中國,即便是普通民眾,他可能不知道作家汪曾祺,但一定知道現代京劇《沙家浜》;而汪曾祺就是《沙家浜》一劇的主要執筆者。
我有幸與汪曾祺同為高郵人,且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後期與汪曾祺的同父異母的弟弟汪曾慶高中同班,因為這層關係,在汪曾祺名氣還沒有像今天這樣響亮的時候,我就知道汪曾祺的名字,當然,也比別人早了很多年知道汪曾祺寫戲,尤其是他寫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沙家浜》。毫不誇大地說,30年前,我就想寫一本揭示汪曾祺與《沙家浜》史實真相的書,但這本書直到2013年才寫成,並於今年9月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寫這本書,最大的難度是寫出汪曾祺在參加“樣板戲”創作過程中的真實心態和行動軌跡,特別是他與江青的關係。不把這些關鍵問題想明白,是不好動筆的。我在反覆思考以後,確定了兩個原則:第一,對他與江青的關係,據實寫來,不迴避,不諱言,不縮小。例如,江青欣賞他寫唱詞的才華,“文革”中是江青下令“解放”了汪曾祺,是江青直接指示讓汪曾祺在1970年5月20日首都百萬軍民在天安門的廣場集會中,登上天安門觀禮台……汪曾祺自己也承認,江青對他是有“知遇之恩”的,所以在“解放”他時的表態中,他才會說:“如果江青同志還允許我在‘樣板戲’上盡一點力,我願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長期以來,有一種觀點認為“樣板戲”是群眾創作的,江青只是剽竊了群眾的創作成果,汪曾祺對此明確反對,他說,這樣說不是實事求是的,江青在“樣板戲”上還是花了心血,下了工夫的。汪曾祺認為,“樣板戲”有值得借鑑的地方,一個是重視質量,“十年磨一戲”;再一個是唱腔、音樂,有創新、突破,把京劇音樂發展了。
但是,江青雖然看中汪曾祺的才華,也只是看中他那枝筆,在政治上她是明確與汪曾祺保持着距離的,從一開始,她就多次指示“此人控制使用”。這在北京京劇團是公開的秘密,汪曾祺本人也知道。所以,第二,我必須努力寫出汪曾祺在特殊時期、面對別人看來是巨大的恩寵面前,依然保持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的美德:寵辱不驚,淡泊名利等等。
汪曾祺說江青“對任何幹部,都是‘見官大一級’,用‘一朝國母’的語氣說話。”江青說話的神情,完全是一副“白相人面孔”。但江青有時說話不僅在理,而且直白率真。有一件事很有意思。最初北京京劇團在接受江青布置的將滬劇《蘆盪火種》改編為京劇的任務時,成立了一個四人改編創作小組,分別是:劇團黨委書記薛恩厚,副團長肖甲,編劇兼藝術室主任楊毓敏,汪曾祺。汪曾祺排名最後,但實際執筆的是汪曾祺。“文革”前,京劇《沙家浜》正式出版過一次,署名卻只有兩人:汪曾祺、楊毓毓,而且汪曾祺排在前面。這是江青的指示。
在確定寫《汪曾祺與〈沙家浜〉》後,我從動筆開始就明確要求自己:要以嚴肅的寫作態度對待每一件事,每一個細節的敘說,力戒虛浮,絕不戲說,盡我最大的努力,拂去時光的塵埃,還原事實真相,寫一本符合客觀實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書。
陸建華
京劇《沙家浜》的台前幕後|汪曾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