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很高興你的分析,謝謝你特別花的時間。
在我創作中,常忌諱去用以前寫過的作品用到後來的作品。“寒冷的冬夜”和“一首心中的歌‘在創作時,沒有任何互相借鑑的願望。但在內在的創作規律上,不能不說沒有聯繫。通常,副歌,旋律和前面有節奏上的對比,並走向高潮。在”冬夜“中,55 32 31. 61 321 25 心中的歌呢,5 3 35 6 3332 1765 5, 可能第二句的 5 3 35 61 有點像,但這是巧合。現在,你知道嗎?創作者的悲哀是:越往後,歌曲越難寫。凡是用過得旋律,別人寫過的素材就不能再重複,而且要儘量避開。但是,即是用電腦來排列,1234567 排列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我的體會是,不怕那一句像哪一首歌中的,只要這一句在這首歌中是必不可少的,是和這首歌自成一體,就可以。
要把一首歌的素材搬到另一首,常常適得其反。因為每首歌要自成一體。一句旋律,放在“冬夜”中好聽,放到“心中的歌”就不一定好聽,要看前面怎麼寫的。
關於配器,我們還是用學院派的風格較多。較多的是常規的配器法。確實,“心中的歌” 用了吉他。 心中的歌一曲,我個人最喜歡的是中間段,突然上了節奏,伴奏用了堅定感,副歌再拉寬節奏,對比上有了層次感。我的個人喜好是把歌寫得大氣。儘管是為青少年而寫,還是用了“大氣”的手法。 上述,供你參考,不到之處,可以提出。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