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龙璨:从“一首心中的歌”谈起--和Wtang谈创作体会(1 |
送交者: songofsongs1 2008月07月29日12:12:15 于 [高山流水] 发送悄悄话 |
回 答: 【原创歌曲※一首心中的歌※蓓蓓词§董龙璨曲§红卡演唱 由 redtruck2 于 2008-07-26 11:47:42 |
你好!Wtang:
--你说:“感到董老师的歌旋律性挺强的,高山的另一位原创者我爱微风的和弦/声较强,提到过旋律是表象,和声是本质。 我更倾向“旋律是骨架,和声是血肉,节奏是灵魂”的说法。 想听董老师的看法:是先有灵感出了旋律,还是有了大致的框架(节奏,和弦)再找旋律。那种情形多些?董老师是用什么软件做的伴奏? 好想“携起双手,风雨同行”是真乐队演奏的。那首曲子非常棒。” 回答如下: 除非是做流行乐队的人写作,先设计和声。如此,和声的设计基于什么基础呢?我想,1,听觉-即兴性,2,传统规律?-不可能。而我觉得:旋律是灵,节奏是魂,和声是体-三位一体结合。如果是先设计和声,再有旋律--这是现代人的做法--等于先有曲,再有歌词。但是,曲是表现词义的,音乐是表现文学构思的。当你在欣赏纯音乐时,你心里会想,这里是描述什么。这时心里想的,就是一种文学。 我的写作,首先是寻找旋律来表现歌词,暂不考虑和声。节奏,是指伴奏节奏呢,还是旋律本身有节奏。我觉得,旋律的塑造包含了旋律本身的内在节奏。当然,不会先设计好,往往是根据词义,抒发当时的感觉,产生旋律和节奏。当然,有些流行歌曲,是根据舞曲或特定的伴奏节奏来写。但是我以为,要写出动听的旋律,感人的旋律,难以出自事先设计好的什么。旋律上下起伏,千变万化,不能把它首先放在一个特定的框架内。除非有些歌,是以节奏为主,旋律为辅,那就另当别论。此类歌是渲染一种情绪,气氛!很难用“好听,感人”来衡量! 短短字句,很难包括各种情形,不同人有不同创造习惯。所以不到之处请包涵。仅仅是个人风格所局限下的观点。 我的伴奏,用的是Cuba.软件 附件:董龙璨和Wtang 从一首“心中的歌”谈起 Wtang;你好! 很高兴你的分析,谢谢你特别花的时间。 -----你说:“董老师这歌的旋律和配器与‘寒冷的冬夜’有相似之处。 转副歌处“朗朗的歌唱在心里边,祖国的爱。。。”旋律与‘寒冷的冬夜’副歌是一样的!!抒完情后旋律再急速下行。。 很好奇不知董老师是有意再次使用过去的得意的手笔,还是无意的。 配器与过去相似(弦乐,钢琴), 没有鼓,好像第一次听到董老师用吉他(在间奏几小节中极不明显)。第一段接弦乐齐奏处(深深的爱。。)稍显突兀,不知是唱的还是配器的原故。期盼董老师更多的作品”。 回答: 1,不同歌曲中旋律的碰撞属于正常。不可能全部出新。说白了,音乐是上帝创造的,我们现在都属于编曲,都是在曾闻耳熟的旋律中寻找各种组合而已。 在我创作中,常忌讳去用以前写过的作品用到后来的作品。“寒冷的冬夜”和“一首心中 的歌‘在创作时,没有任何互相借鉴的愿望。但在内在的创作规律上,不能不说没有联系。通常,副歌,旋律和前面有节奏上的对比,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并走向高潮。 在”冬夜“副歌中的第二句,, 5 3 35 63 16 3.2 2 你发现了和“心中的歌”副歌的头两句相似:5 3 35 6 -3332 1765 5- 可能第二句更像: 5 3 35 61. 有点像,但这是巧合。现在,你知道吗?创作者的悲哀是:越往后,歌曲越难写。凡是用过得旋律,别人写过的素材就不能再重复,而且要尽量避开。但是,即是用 电脑来排列,1234567 排列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我的体会是,不怕那一句像哪一首歌中的,只要这一句在这首歌中是必不可少的,是和这首歌自成一体,就可以。 要把一首歌的素材搬到另一首,常常适得其反。因为每首歌要自成一体。一句旋律,放在“冬夜”中好听,放到“心中的歌”就不一定好听,要看前面怎么写的。 关于配器,我们还是用学院派的风格较多。较多的是常规的配器法。确实,“心中的歌” 用了吉他。“心中的歌”一曲,我个人最喜欢的是中间段,突然上了节奏,伴奏用了坚定感,副歌再拉宽节奏,对比上有了层次感。我的个人喜好是把歌写得大气。尽管是为青少年而写,还是用了“大气”的手法。 上述,供你参考,不到之处,可以提出。谢谢!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6: | 星湖月:历史录音-经典回顾-云南民歌 | |
2006: | feiyang:西贝柳斯的《D 小调小提琴协奏 | |
2005: | 音叉:老鹰之歌 | |
2005: | 忘名合唱团的第一首英文歌--My Lov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