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桑鎮》京劇名。改編自清代古典名著《三俠五義》第二回、第四十六回、四十七回、四十八回,與原著皆不同。原著里包公的侄子叫包世榮,戲曲里改編叫包勉;原著里是龐太師設計陷害包公,戲曲里的包勉果真違法;原著里是此段放在五鼠鬧東京的時候,戲曲里是陳州放糧的時候;原著里包三公子是被冒名冤枉的最後洗清了罪名,戲曲里為突出包公的大公無私被鍘,才有的這段赤桑鎮包公賠情。是一出花臉(淨角)和老旦的對戲,也是裘盛戎、李多奎兩位藝術家的代表作,唱工繁重,板式豐富多變。
1961年,北京京劇團重新整理改編,將《鍘包勉》和《赤桑鎮》兩劇相連,但有時也單獨演出。 裘盛戎、李多奎兩位藝術家的代表作,後成為保留下來的優秀劇目之一,也是李派、裘派的傳統劇目之一。 這齣戲唱工繁重,板式豐富多變。
劇情
包拯年幼失去父母,由嫂吳妙貞撫養成人。侄子包勉任蕭山縣令,貪贓枉法,包拯秉公將其鍘死。吳妙貞趕到赤桑鎮,哭鬧不休,責包拯忘恩負義,包拯婉言相勸,曉以大義,吳妙貞感悟,叔嫂和睦如初。
唱詞〔二黃二六轉快三眼〕
自幼兒蒙嫂娘訓教撫養,金石言永不忘銘記心旁。
前輩的忠良臣人人敬仰,哪有個徇私情賣法貪贓。
到如今我坐開封國法執掌,殺贓官除惡霸伸雪冤枉。
未正人先正己人己一樣,責己寬責人嚴怎算得國家棟梁。
小包勉犯王法豈能輕放,弟若徇私上欺君下壓民敗壞紀綱我難對嫂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