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說 中國戲劇藝術簡史】 |
送交者: arrowing 2016年07月24日11:56:33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
楔子 現代歌曲 歌劇是 先寫詞,再譜曲配曲; 古代是 先有規範的曲調,再往裡 填,填詞。大區別! ----------
戲劇,戲曲,起源於原始歌舞, 好幾個千年了。 細說,興於宋末元初,盛於元。 唐詩宋詞 元曲雜劇。 元雜劇主要代表作家有,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白樸、王實甫等。主要代表作有,《竇娥冤》、《漢宮秋》、《倩女離魂》、《趙氏孤兒》、《梧桐雨》、《西廂記》等。 關漢卿(1219-1301年), 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 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朴,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也有資料顯示可能是山西曲沃縣,在河曲縣為他修有白樸塔。後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 馬致遠(約1250-約1321至1324間), 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名不詳,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元代著名雜劇家、散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 王實甫(1260年-1336年), 名德信,字實甫,以字行。大都(今北京)人。 鄭光祖生於元世祖至元初年(即公元1264年), 字德輝,漢族,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市襄汾縣)人。 ---------- 《西廂記》是中國《六才子書》之一,流傳深廣,家喻戶曉的愛情小說。最早取材於唐代詩人元稹所寫的傳奇《會真記》(又名《鶯鶯傳》),後被元代王實甫改編為雜劇(此前有宋人趙令畤以此題材作商調蝶戀花鼓子詞,金人董解元作《西廂記諸宮調》,然影響力均遠不如雜劇《西廂記》),被稱為“元雜劇的壓卷之作”,對中國的語言、文化等各個方面皆頗有影響。 --------- 湯顯祖《牡丹亭.遊園》摘句原文: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閒尋遍,在幽閨自憐.---
牡丹亭 - 明 湯顯祖 湯顯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 字義仍,號海若、清遠道人,晚年號海若士,一作若士。繭翁,齋名玉茗堂,江西臨川人,漢族江右民系。明代末期戲曲劇作家及文學家,被譽為與莎士比亞同期及影響力相等的偉大文學家。
------------
京劇歷史2百來年,豫劇4百來年,別的劇種 也大概左右上下。 戲劇 多是三國以來的內容,春秋戰國 秦末漢中 也有幾個。 內容多少根據古籍典故而派生(改編,編寫)出來的劇本,原創性不高, 而且,寫手基本沒什麼高手, 如 元大家那樣的原創高手,個個是大文學家。 近代 大文人 又對戲劇 有造詣的 當屬 張伯駒先生,無出其右者。 戲劇演員 舊時被稱作 戲子 actor, actoress, 真正飽學的文人沒有, 儘管現在 大師 藝術家的名冠滿天飛。基本上 這些表演藝術家 對歷史典故等 不是專家 甚至乾脆不懂,我就是唱,哪管得了那許多~。 --------
《蘇三起解》中唱道:“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好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到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說蘇三把命斷,來生變犬馬我當報還。”其中那兩句台詞,“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主席說,意思不通。蘇三既然離開了洪洞縣,怎麼還在大街前?應當是“蘇三離了洪洞監,將身來在大街前”,或者是“蘇三要離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才通。主席說得是完全對的。可是至今這兩句台詞仍然還是那樣唱的。------ 老毛說老毛的, 我行我素。他一句話 連半句話也不頂,何談一萬句~ :) 主席最愛聽老生戲,尤其是言、馬、譚、高四大派的戲,他是常聽不厭。如言菊朋的《臥龍諸葛弔孝》,馬連良的《借東風》,譚富美的《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高慶奎的《逍遙津》,他都能一字不漏地背出來。 主席不僅愛聽京戲,還懂戲,對京戲有不少研究,特別是對京戲人物上場下場鑼鼓點子時間太長很有意見。他說上場就那麼幾個動作,按按帽子,捋捋鬍子,擺擺水袖,用那麼長時間?下場呢,連抬轎子的轎夫都下場了,他還一步一擺地慢慢走下去。而且武官騎馬也是那個台步,文官走路也是那個台步。
-------
毛澤東一生對戲曲特別是京劇情有獨鍾,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毛澤東看戲很動感情,但他同時又很認真地思考,凡是不合情理的或違背歷史的都逃不過他的耳朵。 一次,毛澤東看譚富英與裘盛戎合演的《捉放宿店》。陳宮有一段流水板的唱腔:“休流淚來免悲傷,忠孝二字掛心旁,同心協力把業創,凌煙閣上美名揚。”戲後,毛澤東問譚、裘兩位知不知道凌煙閣的典故,兩人都答不上來。毛澤東告訴他們:“凌煙閣建於唐太宗時期,是紀念開國功臣的地方。問題是漢朝的陳宮怎麼唱出幾百年後才有的凌煙閣呢?”兩人一時語塞。毛澤東建議他們只要修改唱詞的末一句,問題就解決了。此後,譚、裘兩人按毛澤東的意見進行了修改,把最後一句改為“匡扶漢室美名揚”。 毛澤東不但對劇情、唱詞很注意,對服裝道具也看得很仔細。一次,他看完譚富英演的《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問起他在扮演諸葛亮時胸前佩戴朝珠的來歷。譚富英向毛澤東介紹,他的祖父譚鑫培進宮演戲,扮演諸葛亮,由於天氣炎熱,額頭沁出了汗珠。慈禧把一串檀香木佛珠賞賜給了他,說炎熱季節聞到檀香木香氣,能消暑辟邪。從此譚鑫培每飾演諸葛亮必戴朝珠。別的藝人也紛紛仿效,朝珠便成了扮演諸葛亮的必有飾物。 毛澤東聽後點了點頭說:“朝珠是清代的叫法,明朝稱佛珠。明朝皇帝信佛,拜佛時多把佛珠垂掛胸前。到了清朝,皇帝常把佛珠賞給有功之臣。因為是皇帝所賜,獲賞的大臣都把佛珠佩在胸前,所以又稱為朝珠。”毛澤東講完後,又以商討的口吻說:“諸葛亮是三國時的大丞相,當時佛教還沒有傳入中國,他怎麼能戴佛珠呢?當年令祖演戲佩戴,是表示對慈禧的感念,並不是劇中人物諸葛亮應該佩戴。前人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後人也如法炮製,是不是於理不通?” 毛澤東的一席話,使譚富英佩服得五體投地,此後演諸葛亮他便不再佩戴佛珠了。 毛澤東特別喜歡京劇,但他並不排斥和輕視地方劇種。在他的遺物中有種類繁多的地方戲唱腔資料,包括湘劇、晉劇、越劇、崑曲、豫劇、秦腔等等,甚至還有廣東潮劇、江西採茶戲、閩南高甲戲等很小的劇種。這反映了毛澤東偏於京劇、不廢百家的戲劇審美觀。 毛澤東對地方戲的喜愛和重視促進了許多劇種的發展,甚至挽救了一些劇種。崑曲是很古老的劇種,解放前已瀕臨滅絕。上世紀50年代初,崑曲團排演了《十五貫》進京演出,毛澤東和周恩來看後大加讚揚,從而引發了“滿城皆說《十五貫》”的盛況。由此,崑曲的命運發生轉機。 上世紀60年代,毛澤東看了晉劇《打金枝》後很喜歡,曾幾次同中央領導談論這個戲,說郭子儀的兒子與皇帝的女兒結婚後鬧矛盾,兩人都各自批評自己的孩子,矛盾很快解決了,這很好啊。後來《打金枝》拍成電影在全國放映,很受歡迎,也促進了晉劇的發展。 毛澤東希望地方戲保持自己的特色,越有濃郁的鄉土風味他越喜歡。一次在湖北視察工作,他主動提出要看已經流傳不廣的原始黃梅戲。他看了當時被一些人認為有黃色之嫌的傳統戲《張二女推車》,認為這種土裡土氣的戲讓人看了有親切感,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本色,而不是黃色。1969年秋,毛澤東在杭州看了經過改革的革命越劇《紅燈記》,不甚感興趣,說:“我不贊成把越劇改得不像越劇。各地方劇種應有自己的特點,不然要那麼多地方戲幹什麼,一個劇種就夠了嘛。” 1963-12-31 夜 毛澤東 朱德等 觀看 豫劇 朝陽溝後與 演職員合影
--------- 王實甫《西廂記》摘句: 看《詩》《書》經傳,蠹魚似不出費鑽研。將棘圍守暖,把鐵硯磨穿。 投至得雲路鵬程九萬里,先受了雪窗螢火二十年。 才高難入俗人機,時乖不遂男兒願。怕你不雕蟲篆刻,綴斷簡殘編。 ---------- 毛擇東痴愛《西廂記》,親筆手書過王實甫《西廂記》裡的【油葫蘆】句:“九曲風濤何處顯,則除是此地偏。這河帶齊梁,分秦晉,隘幽燕;雪浪拍長空,天際秋雲卷;竹索纜浮橋,水上蒼龍偃;東西潰九州,南北串百川。歸舟緊不緊如何見?卻便似駑箭乍離弦。”這聯手書據說是毛澤東默寫而成,所以與原文略有出入。 蘆荻曾感嘆毛澤東記憶力驚人,知識極為淵博。他記得一次毛澤東說到“溢”的解釋,一口氣把《西廂記》“長亭送別”一節中從“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一直背誦到“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長達數百字。讓蘆獲非常吃驚,佩服得五體投地。能做到如此者,一般淺嘗輒止的讀者絕對做不到,能對其中詞句背誦得滾瓜爛熟者,絕對不一般。
有道是: 京劇 雅,地方戲 俗 其實,京劇只是 相對雅,雅俗共賞 真雅起來,八九十來個人懂,三四五六個人看, 甭吃飯了~! 雅不雅 不以劇種分 看寫劇本的水平 近百十年的不說,其前,高水平的劇作家,無蓋元明的 表演者 高文化的幾乎沒有 手藝 演技的, 賣油老叟 與 趙剪子 另比 表演家 自創 自編 自演的幾無 (提高推新的每個表演藝術家皆是)
實話實說,得罪了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5: | jiazhouximi:京劇《監酒令》選段:微 | |
2015: | 微雨 - 再唱 -《夢裡水鄉》- | |
2014: | 金台西曬:學一小段海島冰輪 | |
2014: | Jetcome:倡議; | |
2013: | 《地雷》 歌自海上來 《Danny Boy》 | |
2013: | 【踩地雷情歌會】《橋》by happy_singe | |
2012: | 【送別】(亮歌和唱版) | |
2012: | dswii:送別 | |
2011: | 聽紅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 |
2011: | 意大利歌曲 "Nella Fantasi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