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珍 演唱
洪湖赤衛隊 湖北話劇-歌劇,是中華歌劇的一個嶄新創舉,創於1958年冬,1959年首演於武漢,大受歡迎,隨即到各地巡迴演出。周恩來對之傾注了心血和關懷。梅少山,歐陽謙叔 等創作者,也真不易。
但,將洪湖水唱紅中國的是 王玉珍,那種帶着土味兒方言特色的歌唱,無出其右者!
1961年,謝添 等導演將其排成同名電影,春節起在全國放映。
還在話劇-歌劇時(1961年)我有幸親臨現場,那帶信飛鏢甩到木柱子上的寒光和“咚”的一聲;那張副官中彈受傷的槍聲,真的火光和“砰嗙”聲,伴着冒起的藍煙裊裊,真箇逼真,身臨其境,驚心動魄!韓英的唱,唱詞,寫的真好,那麼感人!銘刻於少小的心靈,至今難忘。
1960 和 1970年代,我用手搖式播聲機,播放唱片,黑膠唱片(當時沒有別的唱片),歌曲,歌劇,戲劇,相聲,器樂,雜藝等聽了,放了不少。那時學校的課間操廣播也是用黑膠唱片。
我用黑膠唱片,惹了兩場禍:
一是, 1966冬~1967春,在學校廣播室,放了馬玉濤的“馬兒啊,你快些跑”等,好在是晚間7-8點播放的,大喇叭一傳,嚇得幾位老師趕快跑來廣播室,好意地對我說:你怎麼能放這個!(那時,這些都是“毒草”)。
二是,1970年代初(‘72,或‘73年初)我在家裡用手搖式留聲機放 洪湖水幾個唱段,被當年四醫大到我院實習的帶隊的教導員反映到我院,院裡問我是否放了洪湖水,我說是的,咋啦?!
《洪湖水》被說成是歌唱賀英(韓英的原型),賀英是賀龍的姐姐。因此成了大忌。1973-2 毛澤東曾說:賀龍沒問題,“我有缺點,聽一面之詞。” 1974-9-29,中央發文,為賀龍平反。1975-6-9,中央為賀龍舉行追悼會,周恩來等出席,周恩來連着向賀龍遺像7鞠躬致歉。1982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為賀龍同志徹底平反的決定》。
電影 洪湖赤衛隊 是1977-1-1 重新開放上映的。
============
留聲機(phonograph)亦稱 唱機(gramophone)。
是播放聲音的機器,不是錄音機。
留聲機,是訛名,應為 播聲機 或 放聲機。
第一個留聲機最早於1877年由美國發明家愛迪生發明,而
第一個使用唱片的留聲機於1888年由德裔美國發明家貝利納首先演示。
唱片後來逐漸取代了筒式留聲機,因為唱片能比較方便地大量複製,播放時間也比大多數筒形錄音介質長。
手搖式 播唱機器,自帶喇叭
黑膠唱片,又稱 電木唱片(phonograph record),Vinyl-LP-Record, 指轉速每分鐘78轉、聲槽寬度0.10—0.16毫米、聲槽密度每厘米30—50條的留聲機唱片。黑膠唱片是一般人對過往使用唱盤機播放的唱片的稱呼。這種唱片是一種黑色圓盤形的膠片,早期為石墨材質,之後使用蟲膠(後期再改用聚氯乙烯,即PVC)壓制,上面刻有凹凸的坑紋以記錄聲音。
早期的黑膠唱片只有單聲道,到後來發展成為雙軌的雙聲道音軌。
黑膠唱片必須用唱針 才能出聲。唱針是一種鋼針。一般一小盒50或100支。
唱片很費唱針,一般聽2-3片唱片,就需要換一根針。否則 針尖太鈍了,不能切入唱片的“槽溝”里,發聲就失真了。
唱片機,初為手搖彈簧-發條機械式,後手搖生電式,搖上2-3分鐘,可以播放10-15分鐘,因此,便攜,到了哪裡,沒有電線也能播放。
後來的電唱機,先前也用鋼針,後來改成人造鑽石或人造藍寶石為針頭(tip),經久耐磨。
留聲機 有三個主要轉速格式:33-1/3, 45, 78 rpm,即每分鐘的轉速。
1970年代,塑料薄膜唱片興起,便宜,小巧;但是音質比不上電木黑膠唱片,一般人聽不出來。
予下 黑膠和薄膜唱片,都用過。
唱片後來改成 卡帶或卡盒 即 cassette,初起一塊磚,後來小型化,40歲左右的人都熟悉了,不贅。
再後,隨身聽 Walkman,,,,,,手機播放音樂,不贅。
塑料薄膜唱片 是以5型聚氯乙烯樹脂製成的塑料薄膜為原材料的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