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萬維讀者網 > 高山流水 > 帖子
大紅花啦:馬來亞反殖獨立史詩(三) 推動巨輪向前進
送交者: 大紅花啦 2013年01月17日21:46:40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反殖獨立運動是時代的潮流,是正義的,所以這段朗誦詞非常容易寫,所謂義正詞就嚴,事實上中國完全脫離殖民統治是在1997,那就是香港回歸中國的日子,但一般民眾對“反殖”的意識並不強,但在我們這裡,“英殖民地”的氣氛還相當濃烈,甚至有人稱現在星馬兩地還在“後殖民年代”。


朗誦詞(18/01/2013 修):

(推動巨輪向前進音樂)二戰以後,經歷反法西斯戰爭鍛煉的人民,覺悟提高了,民族意識增強了,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的巨輪, 滾滾向前!看:東方曙光漸露,聽:民主的歌聲振動了全球。亞洲,非洲,拉丁美洲,許許多多被壓迫的民族先後展開了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激烈鬥爭,革命運動風起雲湧,殖民主義者重返其屬地的過程困難重重,帝國主義殖民體系逐漸走向瓦解。


試頌用:

(3)推動巨輪向前進 王凌作

雄偉的時代巨輪
碾碎了黑暗的枷鎖
革命先烈的鮮血
灑遍了大地通紅
看!東方已呈魚白色的光
聽!民主歌聲振動了全球
夥伴們!光明已在照
同志們!民主在前頭
趕上前去呀趕上前去
迎接上那鬥爭前潮
為着民主,為着自由
英勇地向前鬥爭
這是新時代賦予
我們光榮的任務
努力呀!從東西到南北
努力呀!從高山到平原
循着自由民主的大道
向前推進向前進

馬來亞反殖獨立史詩(二)在旗下

參考資料:

網易讀書 > 書庫 > 歷史館 > 歷史 > 世界總史 > 大國衰落之鑑 > 殖民帝國土崩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民族解放運動成為時代潮流,空前高漲,英屬殖民地紛紛獨立,帝國迅速土崩瓦解,殖民大廈轟然坍塌。當代研究者認為,促使殖民地產生對英離心傾向的因素還包括:二戰初期英軍的潰退,表明英帝國已相當脆弱,難以為殖民地帶來安全保護,削弱了帝國的凝聚力。英國為爭取殖民地人民參戰,曾許下種種諾言,戰後需要兌現。而戰爭中盟國提出了民族自決原則,有利於殖民地人民覺醒。戰爭還使殖民地不少人士成長為民族主義領袖,他們領導了戰後的獨立運動。此外,戰後美蘇等大國對殖民主義沒有好感,也造成了不利於殖民帝國延續的國際環境。

誰宰了英帝國?

曾有西方學者在《誰宰了英帝國》一書中,稱以人而論,印度的甘地是第一人。那麼以國家而論,印度獨立是對英帝國的第一致命打擊,印度是第一個瓦解英帝國的國家了。

印度是英國最大的殖民地。早在1600年,英國成立了東印度公司,主要從事以印度為重點的東方貿易活動。英國人在印度的殖民擴張異常活躍,18世紀中期,在長期較量之後,英國人將法國人徹底趕出印度。經過近一個世紀侵略,英國人完成了對印度全境的征服。1857年印度爆發全民族大起義,至1859年被鎮壓。起義迫使英國人開始改變統治手法。以英國在印度的區區十幾萬人,去控制一個幾億人口的大國,用赤裸裸的暴力統治和掠奪政治肯定是行不通的,起義爆發加快了英國統治集團在這一問題上的轉變。1858年,英國取消東印度公司,由女王實行直接統治,印度總督代表女王進行管理。同時,女王聲稱要尊重印度各土邦王公的權力與榮譽,這就促使王公貴族們心甘情願地窩在英國人卵翼之下。後來英國又允許一部分印度人參與立法,籠絡那些具有較強民族意識的知識分子。1877年,英國女王稱印度女皇,正式成為這個直屬殖民地的國家元首。印度被稱為英帝國 王冠上的明珠 。英國對印度的掠奪,有人曾這樣形容: 像海綿一樣,從恆河邊上吸取財富,又擠出來倒在泰晤士河裡 。

印度人民的反抗一天也沒停止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將印度民族解放鬥爭推向了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將印度帶入戰爭,引起了印度人民不滿;而英國又拒絕印度人民的獨立要求,更激起了印度人民的憤怒。戰爭中印度反英情緒濃厚,許多人不願為英帝國打仗,甚至站在日本侵略者一邊反對英國統治。1942年,甘地提出了英國立即 退出印度 的口號,並要求英國交出政權。

二戰結束後,印度經濟困難,物價飛漲,饑荒蔓延,人民生活極其困苦,反英情緒更為強烈。而殖民當局又驅使印度軍隊參與鎮壓東南亞的民族解放運動,更激起了印度人民的反感。全國到處是罷工、遊行示威,士兵們甚至發動了武裝起義。這時候英國政府感覺到,印度的獨立運動已經具有全民性,英國 不能把過去的公式應用於目前的形勢 。但英國當局又蓄意製造混亂,挑起矛盾,致使1946至1947年間印度的局勢極為動盪,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之間紛爭殘殺,使英國殖民當局已無法控制局勢。在這種情況下,新任英國印度總督蒙巴頓不得已拋出了 印巴分治方案 。按照這一方案,印度按居民宗教信仰,分成印度教的印度斯坦國家和伊斯蘭教的巴基斯坦國家。1947年8月14日和15日兩國分別獨立,英國從此結束了對印度的直接統治。印度仍留在英聯邦內,巴基斯坦則於1972年退出英聯邦,割斷了與英國的任何聯繫。

印巴分獲獨立,對英屬殖民地的獨立鬥爭是一大鼓舞,從而加速了英帝國的衰落和英國殖民體系的瓦解。如果把英帝國殖民體系的瓦解比作多米諾骨牌倒下的話,那麼印度就是那第一塊倒下的骨牌 。

東南亞和西亞獨立

緊隨印度,是東南亞英屬殖民地掀起的民族獨立浪潮。英國為避免更大的損失,不得不放棄對緬甸和馬來亞的殖民統治。

緬甸全境於1886年被英國人征服,淪為英國完全的殖民地,由其直接統治。二戰期間,緬甸被日軍占領。1945年5月,緬甸人民武裝配合盟軍,將日軍趕出了國土。而英國則企圖重新恢復對緬甸的統治,誘使緬甸抗日軍隊交出武裝,其殖民統治反而得到加強。緬甸人民當然不甘心重新淪為殖民地,各地爆發了空前的反英運動,緬甸上空到處迴蕩着 撤出英國占領軍 的口號。在這種局勢之下,英國統治集團開始反思對緬甸的統治政策,感到可能要對緬甸做出比對印度更大的讓步。但在與緬甸民族力量談判的過程中,英國當局又出爾反爾,甚至使出了卑劣手段,策劃暗殺了緬甸臨時政府的官員,並增調軍隊開赴緬甸。這種行徑更激化了緬甸人民的反抗情緒。在巨大壓力下,英國政府與緬甸新政府簽訂英緬條約,同意緬甸獨立。當時《泰晤士報》的記者披露了英國官員當時那種 無可奈何花落去 的心情,哀嘆允許緬甸獨立是英國的唯一選擇。1948年初,緬甸宣告成立,並退出英聯邦。

馬來亞在1824年後逐漸淪為英國人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軍在馬來亞全面潰退。1945年馬來亞人民武裝力量趕走了日本人,在各地建立了人民政權。9月,英軍25萬人重返馬來半島。馬來亞生產錫和橡膠,英國自然不願意放棄這樣一塊寶地。英軍登陸後,誘使馬來亞共產黨交出武裝,解散政權和軍隊。1946年1月,英國宣布將新加坡分出作為直轄殖民地。新、馬分治,目的顯然是要切斷馬來亞各地區間反英鬥爭的聯繫。1948年2月,英國宣布成立馬來亞聯合邦。此後,英軍與馬共游擊隊的戰爭進行了10年之久。1957年,英國同意 馬來亞聯合邦 在英聯邦內獨立。1963年,馬來亞與新加坡、沙撈越、沙巴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成為獨立共和國。

西亞以及印度洋上的英屬殖民地,也在戰後紛紛獨立,但延續的時間比較長,較早的如約旦,獨立於戰後初期,較晚的則有巴林、卡塔爾和阿聯酋等,直到70年代初才湧現為民族國家。

英屬黑非洲覺醒

在19世紀西方列強瓜分非洲的狂潮中,英國實現了 二C計劃 ,將其控制的殖民地從非洲北部的開羅(Cairo)一直延伸到非洲最南端的開普敦(CapeTown)。與其他列強相比,英國占領的非洲殖民地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二戰結束後,英國的亞洲殖民地很快喪失,因而決心維持其非洲殖民帝國。英國報紙稱 非洲是一個無盡的寶藏 , 廣泛開發非洲的資源提供了英國克服經濟困難的可能性 。在英國人看來,非洲人的開化程度比亞洲人低,不大容易掀起對殖民主義統治的強烈反抗。這是英國又一次錯誤的估計,因為非洲人民經歷了二戰戰火洗禮,民族主義意識已大為增強,並湧現了一批民族領導人和政治領袖。在他們領導下,黑非洲的民族獨立浪潮,最終摧毀了大英殖民帝國。

最先開展獨立鬥爭的是黃金海岸,即今天的加納。1947年底,黃金海岸民族主義政黨統一大會黨成立,要求黃金海岸 自治 。1949年,著名黑人領袖恩克魯瑪建立人民大會黨。1951年人民大會黨在選舉中獲勝,由恩克魯瑪負責組織責任政府。1957年,黃金海岸宣布在英聯邦內獨立,並以加納為新國名。加納成為戰後第一個獨立的黑非洲國家。

尼日利亞資源豐富,人口眾多,戰略地位重要,也是英國重要的殖民地,二戰結束也促使尼日利亞的反英鬥爭進入新階段。1947年,英國將尼日利亞劃為三個區,分而治之;並在各區間挑撥離間,阻撓獨立。1949年後,尼日利亞工人多次大罷工。1953年舉行全國性示威遊行,要求自治。1957年,三個區聯合起來爭取民族獨立。1960年10月1日,尼日利亞在英聯邦內獨立。

肯尼亞的反英鬥爭相當激烈。肯尼亞1895年淪為英國的保護國 ,1920年成為英屬殖民地。幾十年裡,肯尼亞人民一直堅持爭取獨立的鬥爭。1952年,肯尼亞開始了武裝反抗的 茅茅 運動,與英國殖民者頑強鬥爭,終於迫使殖民當局宣布加速非殖民化進程。1962年,以 茅茅 領袖肯雅塔為首組成非洲人聯合政府。1963年6月,肯尼亞實行 內部自治 ,12月宣告獨立。

非洲中南部英屬殖民地的獨立進程,則因英政府統治手腕的施展而頗為曲折。1953年,英國丘吉爾內閣強行將南北羅得西亞和尼亞薩蘭拼湊為 中非聯邦 ,企圖利用白人種族主義分子來控制,並使羅得西亞的豐富礦藏與尼亞薩蘭 過剩 勞動力相結合,加強經濟掠奪。這種做法,遭到了三國人民的堅決反對。1958年後,這種反對發展為暴力抵抗。英國殖民當局在進行血腥鎮壓後,又施放 民選 煙幕,提出 新憲法 並舉行公民投票,非洲人進行抵制。1963年, 中非聯邦 解散。1964年7月,尼亞薩蘭獨立,取新國名馬拉維。10月,北羅得西亞獨立,取名贊比亞。

贊比亞宣告獨立的當天,南羅得西亞的白人種族主義政權也宣布將國名改為 羅得西亞 。他們擔心英國會同意占人口多數的羅得西亞黑人獨立,因而又於1965年宣布獨立,並強行推行種族歧視政策。津巴布韋人民為反對白人種族政權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英國政府也審時度勢,採取了比較靈活的態度,對羅得西亞白人種族政權實行經濟制裁。1979年,英國在倫敦主持召開解決羅得西亞問題的會議。1980年,羅得西亞進行議會選舉,代表非洲人多數的新政府成立。4月,正式成立津巴布韋共和國。

從50年代後期起,先後獲得獨立的英屬非洲殖民地還有蘇丹、英屬索馬里、塞拉利昂、英屬喀麥隆、烏干達、坦桑尼亞、岡比亞、博茨瓦納、萊索托、毛里求斯、斯威士蘭和塞舌爾等,英國的非洲殖民體系徹底瓦解。

香港回歸中國

19世紀以來英國的對外侵略擴張中,中國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直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中英之間的歷史舊賬才得以最後了結。

英國是西方列強中入侵中國的罪魁和元兇。1793年,當英國使節馬嘎爾尼到中國晉見乾隆皇帝時,懷揣着與中國通商的希望,夾雜着割取中國土地的野心,而乾隆 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不需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的答覆,正式將通商的大門關了起來。英國人靠商品進不了中國市場,轉而搬來了鴉片。鴉片給中國帶來了兩大危害:一是使中國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英國人的荷包;二是極大地毒害了中國人身體。魏源曾稱鴉片流毒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禍。林則徐奉命禁煙,英國人以此為藉口發動了侵略戰爭,用大炮轟開中國國門。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從此中國變成了西方列強的刀下之魚肉。英國是第一個闖進中國大門的西方強盜,也是獲得利益最多的國家。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它割去了中國香港、九龍、新界等大塊土地。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英國搶劫了中國無數的財富珍寶。英國還在中國廣建租界,侵害中國主權。英國商品在中國市場上傾銷,損害了中國的傳統產業和民族工業。在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英國所控制的勢力範圍最大、最富裕。一戰結束後,由於英國勢力下落等原因,它在中國的頭號地位逐漸被美國取代。

二戰結束後,英國的影響基本淡出了中國。只有香港在日軍投降後,英國再度恢復了殖民統治,並且拒絕了蔣介石把香港歸還給中國的要求。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明確表示,香港是中國的領土,中國將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收回香港。出於某種戰略考慮,中國政府並未把香港回歸問題提上具體日程,但中國始終處在主動方,英國人心中卻沒有底。

30年過去了,英國人有點發急。1979年後,新任首相撒切爾夫人相繼派出幾位特使來到北京,試探中國方面對香港問題的政府意向。鄧小平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們在香港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1982年,撒切爾首相第一次訪問中國,香港問題是主要議題。中國領導人明確地表達了將在1997年全面收回香港的決心,指出主權問題不是可以討論的,中國政府沒有迴旋餘地。撒切爾夫人心有不甘,在會談中針鋒相對,但已不能改變中國的決心。儘管日後英國政府以及港督當局為香港回歸中國設置了許多障礙,儘管它們為未來的香港發展留下了不少難題,但1997年7月1日這個日子對他們來說是不得不接受的。

在香港回歸中國的儀式上,米字旗緩緩降落。從電視畫面不難看出,作為新生派的工黨新首相布萊爾心情尚屬平靜,而那位舊殖民時代的代表、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始終垂頭不語,這正是大英帝國大勢去矣的絕妙表現!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茉莉花開】-- 中國狼
2012: 周小燕:終身教授干終身
2011: 《前門情思大碗茶》--夢萍韻
2011: 【今日,藍天 ~ - Today, Blue Sky ~
2010: 【沙 漏】
2010: 四部混聲合唱《掀起你的蓋頭來》by 疊
2009: 你那裡下雪了嗎--哈哈珠子
2009: 青春日記 by 石頭
2008: 春妮兒 相見恨晚
2008: 詩朗誦《鄉愁》寒夜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