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昭胞弟---文學大師彭恩華(上) |
送交者: 文廟 2013年05月25日05:37:06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
日本人對中國文學的研究已有了上千年的歷史。儘管一個世紀以來,有那麼多的中國人東渡日本,但國人對日本的研究則相對落後,直到三十年前,還留下了很多空白。在二十世紀中葉,一個飽受社會和家庭悲劇折磨的年輕人在上海悄悄地構建了他的世界: 日本文學史的研究。這個年輕人叫彭恩華 (Edward Peng)。半個世紀過去,彭恩華的名字已經被許多文學愛好者所了解和探求,可是圍繞着他身邊的迷霧卻至今未散。 2012年4月28日,中國社會科學基金重大研究項目 結果“彭恩華其人與《日本俳句史》”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發表。 其摘要如下:“彭恩華的《日本俳句史》是中國學術史上第一本日本文學的文體史, 此書在學術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視。彭恩華的個人生涯是一個政治悲劇, 他的政治悲劇是由姐姐林昭的政治悲劇所引起。血腥殘忍的政治悲劇給彭恩華帶來的是去政治化的人生, 也給他開啟了學術研究的道路。《日本俳句史》初撰於政治悲劇的時代, 也是他抗爭政治悲劇的產品。”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ryxxyyj201201016.aspx
今天林昭的名字,對許多國人來說已不陌生。她被稱為中華聖女, 曾在《普羅米修士受難的一日》寫到: (照片來自網絡)
彭家姐弟倆像在黑夜中划過的流星,那麼奪目,那麼燦爛,卻又那麼短暫。 一個文學工作者在其博客中有如下的發現: http://zhongf928.blog.sohu.com/51976303.html 很久以前在書店裡看到彭恩華的《日本俳句史》和《日本和歌史》(學林出版社,2004年版)的時候,真是愛不釋手。兩書全是“小冊子”,評職稱根本不能算數的那種。兩書文字簡練順暢,通俗易懂,論述全面,亦不乏獨到的分析,作者的功力決非葉渭渠(此人的貢獻我已經在博客的其他文章說過,代表作是《日本文學簡史》)等學者可比。
《日本和歌史》扉頁介紹說:這是我國第一部研究日本和歌史的專著。彭恩華何許人也?在哪裡拿到的博士學位,現在在哪個大學任教,有專著幾部?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了幾十篇文章?該書對作者的“重要生平”隻字未提,連生於哪年都沒寫。《日本和歌史》沒有名人作序,也沒有後記。自序的落款是: 彭恩華 一九八四年十月於上海 從這裡大致可以判斷出:該書寫於上海,作者可能是上海人。從年齡上說,作者屬於老一代學者。 可是還有問題解釋不了,老一代學者、那些為日本文學翻譯和研究做出過貢獻的老人,我也都熟悉他們的書,比如劉振瀛、李芒等。怎麼突然間又冒出來一個新的“老人”。更奇怪的是,你翻閱中國各版本的日本文學史、中國學者寫的所有關於日本文學的“研究綜述”,幾乎找不到彭恩華的名字?我的第一個聯想:這個人是1957年的“右派”,才華橫溢的邊緣人,不被人了解太正常了。
我的猜測只對了一半,求助於網絡,我輕鬆地解開了彭恩華之謎:他不是“右派”,可他是“右派”的弟弟。他的姐姐就是我的精神偶像之一、北京大學校友林昭(彭令昭)女士(照片上的人)。
林昭女士無兒無女,文革期間遇害。她的弟弟在1966年就寫完了這部書。林昭的故事,現在在大學校園裡也是不允許公開談論的。林昭生於1936年,按這個推算,彭恩華也應該近70歲了。
我今天才明白,林昭還有一個必須被寫進“中國人的日本文學研究史”的弟弟。
海外的一篇文章寫到 (失敗者的飛翔):
彭恩華是林昭的親弟弟,我們研究和紀念林昭,不應該讓林昭的弟弟在「林昭史」上變成一個透明的人。遺憾的是,現存所有回憶林昭的文章中關於彭恩華的記錄幾乎是空白的,僅有的幾個提到的也只是寥寥數語,而且似乎都欲言又止的感覺,這更讓我迷惑不已。 彭恩華比林昭小12歲,1944年出生於蘇州,後在華東師範大學就讀。他從小聰明好學,通英語,是上海某年度英語考試的第一名外,還通曉日文、法文、俄文、拉丁文、蒙古文等多種語言。彭恩華一生中譯著豐富(光出版的譯著就有數十冊之多),八十年代許多小說,包括《道林格萊的畫像》大概有數十種譯作,都是他的作品。彭恩華的研究方向爲比較文學、比較詩歌、中國和日本文學。他對日本詩歌的研究有高深的造詣,學術著作有1983年出版的《日本俳句史》和1986年出版《日本和歌史》,獲得過日本西部詩人聯合會的獎勵,其中《日本俳句史》還被日本收入俳句協會珍藏的書庫之中。除了這兩部專著外,他後來也一直在日本刊物上發表詩歌和關於詩歌的評論文章。彭恩華的書著多是八十年代中後期在國內出版的,在這期間堂舅許覺民幫了他不少忙。80年代末,彭來到美國,離過一次婚,後又再婚。1989年和1993年分別在楊伯翰大學和加州大學Irvine分校獲得比較文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從1994年開始,彭來到猶他州,先後在猶他大學和楊伯翰大學教授比較文學和哲學。彭在猶他州的華人圈子相當有聲望,他生前曾擔任中國旅美科技協會總會副秘書長和副會長、長期擔任總會和猶他分會理事,多年來一直負責主編總會和猶他分會的通訊。2004年8月3日,彭恩華因心臟病突發逝世。 這是一篇彭恩華先生友人的回憶書信,我轉錄如下: 懷念彭恩華先生——與友人書 W兄: 今日偶爾上網看見您寫的有關“林昭”的文章,看到你們對於“林昭案件”的關注與同情,很是感動。“林昭”的遭遇已經夠清楚地說明,那個時代是一個什麼樣的性質。
讀後有所感觸,不由寫信想告訴您的是:“林昭案件”,我在22年前,大約1983年便已經知道了。因為我認識她的親生弟弟——彭恩華先生。介紹我認識他的是我社科院的同事老前輩韓老先生,事先我便知道有這麼傳奇性極強的一家子:有一位民國狀元——彭先生的父親,還有一位跟繆斌作鬥爭的傳奇母親許憲民,繆斌作為大漢奸是中國政府第一個槍斃的人。彭先生自己的學問好,那是出名的。記得王元化先生對他便很欽佩。我自己喜歡外語,我身邊也有不少好外文的人,但我知道最出色的便是彭先生啦,懂得語種又多。且勤於翻譯,八十年代許多小說,包括《道林格萊的畫像》大概有數十種譯作,都是他的作品。學術著作,翻譯過日本《文心雕龍》專家興膳宏的文章,有專著;他自己的代表作品,看來便是我常提到的《日本俳句史》、《日本和歌史》了。還有一位便是他的親姐姐,今日被追尊為烈士的林昭女士了。在一個淅瀝的雨夜,韓先生的大公子曾經詳細跟我談過林昭女士一生的遭遇——那於我簡直是一場最恐怖的惡夢!記得當年,從瑞金路韓宅出來,騎自行車冒雨回家,我住在復興中路、思南路的轉彎角上,只要一拐彎便到,竟覺得寒風淒雨、驚恐莫名,自己亦有行走在鬼蜮世界中的感覺.
在東京時,我跟在美國的彭先生常通電話,也曾聊起他的一家,主要是關於他父親生前的事情。我跟他談起行前曾去拜會鄭逸梅老先生,當時老人已經是九四高齡了,尚日撰一文,我很是感佩。他便跟我說,我正好去信鄭逸老處,向他打聽父親的事跡,可惜老人已經作古了。關於他的姐姐,林昭的事情,在我跟他交往的有限過程中,我既未打聽過,他也從未主動跟我說起。自然在我覺得,那對家人來說是一段傷心史,他本人不說,我絕對不應該去打聽的。此外清官難斷家務事,他們家庭里是不是有什麼難言之隱的情況,就不得而知了。
還有關於他們一家的事情,馮英子先生(他跟許憲民是老友、好友)有過一個很完整的敘述,關於兩老去世的說法,固然很慘烈,但細節處似乎跟你們網上所說的情況有所不同。剛才我尋翻那本書籍,可惜沒有找到,不能把那些資料抄錄給您作為參考了,很遺憾!
讀了你們紀念林昭女士的文章,我也觸動很大。因為彭恩華先生亦於去年去世了,我竟然一直不知道,直到最近有位朋友,他過去的學生告訴我,我非常吃驚,當下回信給那位朋友,其實便是我懷念他的文章,信寫完後,又加了一個標題:《懷念彭恩華先生》。我隨信附送給您一閱!
此外,我最近節日期間去深圳一行,應朋友邀請去做有關現代心理學的講座。海報上介紹我的近況,稱我為《零度寫作》的專欄作者。我很慚愧,不過為《零度》的聲名遠播,覺得高興。記得以前我曾為零度的成長做過預測,想不到才沒幾年,已經名揚四海了。只是這幾年來我的貢獻甚微,頗感慚愧也。這次的深圳之行借了零度的光不少,那是我無論如何要向您——這位為零度默默耕耘的播種者、護持者,道一聲感謝的。
最後,我忘了介紹,彭恩華先生最後是美國猶太州揚伯翰大學的終身教授,1944年出生,2004年8月4日去世,享年正好六十。記得他當年的專業便是比較文學,最後的學位自然也是博士。
祝好! 沫來敬上2005-5-1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3549fb0100vlh0.html
一個命運的安排,我和彭先生相識於1993年。按先生的話說,我是他晚年最親近的幾個朋友之一。他在我那裡留下了大量的書信,相片和禮物,還有他那永不消失的笑容。彭兄,安息吧!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2: | 晚來風: 相逢是首歌 | |
2011: | 五月的歌五月唱 First of May | |
2011: | KF跟着《阿佤人民唱新歌》迎接紅門 | |
2010: | 歡迎兩位新班長,此貼無歌:) | |
2010: | 《曬月亮》送老班長 | |
2009: | 《中國的月亮》學唱:一號/長哥;制貼 | |
2009: | 碗叮噹:【套馬杆】 | |
2008: | 《生死不離》鷹版 By 老鷹號 | |
2008: | 心繫災區:未曾開言淚滿腮 ( by kdw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