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韻英風:現代京劇 紅雲崗 點着了爐中火紅光閃亮 (重錄) |
送交者: 譚韻英風 2014年08月05日22:04:13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
問候各位山友,激動人心的時刻,山上又熱鬧起來了, 大腕們紛紛雲遊歸來, 好不熱鬧。 於是也忍不住要來再來獻一丑。這段唱前些時候唱了, 沒有用視頻伴奏。 今天再試試,結尾處還是難以勝任。 將就了。謝謝!
伴奏取自張春秋大師主演的紅雲崗一劇。
紅雲崗(京劇)編劇:山東省京劇團《紅雲崗》劇組 主要演員:
張春秋 -----英 嫂
劇情介紹:
紅雲崗 點着了爐中火紅光閃亮 唱詞
紅嫂:【二黃二眼】
點着了爐中火紅光閃亮,一樣的家務事非同往常。 --------------------------------------------------------------------------------------------------------------------------- 發現一篇不錯的文章。 文章的一些觀點和提法有似乎有些過時, 但有關樣板戲有不錯的背景介紹, 可以一讀。
革命現代京劇與革命樣板戲 湘江潮 藝術來源於生活,革命現代京劇來源於中國人民火熱的革命和建設這一生活,它更能激發中國人民投身到火熱的革命和建設,向帝修反進行堅決鬥爭並取得勝利。這就是毛主席鍾情於革命文藝特別是革命現代京劇的緣故所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京劇被正式列為國粹當時為了宣傳新生的人民共和國所以採取了這種人民大眾在當時都比較喜聞樂見的藝術表演形式。 文化大革命期間,黨提出,舞台不能都交給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要展示革命題材以及工農大眾、革命人民的現實生活,首先排出了《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京劇,稱為樣板戲,以後又排演了出了《杜鵑山》、《海港》等一大批到現在都有深刻影響的劇目,各地方劇團、文工團、京劇院也根據“樣板”排演,這些京劇統稱為革命現代京劇。 這批樣板戲在繼承傳統京劇藝術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創新,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1967年6月,《人民日報》率先號召“普及革命樣板戲,推動文藝革命的發展”,直到文革晚期媒體上仍在號召“進一步掀起普及革命樣板戲的熱潮”。革命樣板戲是“文化大革命”中一個特殊的詞語,是江青等人把當時一批文藝作品視為開無產階級文藝新紀元的代表所賜的封號。“樣板戲”一詞源於《紅旗》雜誌第6期社論《歡呼京劇革命的偉大勝利》。隨後,《人民日報》社論《革命文藝的優秀樣板》,第一次開列了“八個革命樣板戲”名單,它們是京劇《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交響音樂《沙家濱》。後來陸續出現的京劇《平原作戰》、《龍江頌》等9部作品,不在“樣板戲”之列,而被稱為“樣板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樣板戲在成為樣板之前,有的作品已有“前身”。如《沙家浜》的前身是滬劇《蘆盪火種》,《紅燈記》的前身是電影《革命自有後來人》,《海港》的前身是淮劇《海港的早晨》等。就是說,如果我們把收藏的視線和觸角延伸到樣板戲產生的歷史背景上,那麼可以追溯到上世紀40年代延安“戲改”(戲劇改革)運動(歌劇《白毛女》即為延安時期首創)和上世紀50年代的全國性現代戲創作,直至樣板戲產生、傳播的全過程。包括京劇《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奇襲白虎團》、《海港》、《龍江頌》、《紅色娘子軍》、《平原作戰》、《杜鵑山》、《磐石灣》、《紅雲崗》,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草原兒女》、《沂蒙頌》等大戲,京劇《審椅子》、《戰海浪》、《江津渡》等小戲,以及“革命交響音樂”(是交響樂伴唱,或是名為戲的清唱劇,實屬於聲樂套曲)《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鋼琴伴唱《紅燈記》和鋼琴協奏曲《黃河》等音樂作品。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京劇《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杜鵑山》,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或者再加上京劇《龍江頌》等六七個劇目。此外當時(主要是文革後期)公演的戲劇作品還有京劇非樣板戲的很多劇目(《鐵流戰士》、《蘆花淀》、《瑤山春》、《苗嶺風雷》、《草原銀河》、《紅色少年》、《三斤化肥》等等)、各種地方戲劇目和話劇劇目等等。 1967年5、6月間,已有的八個樣板作品,即京劇《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奇襲白虎團》、《海港》和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等七個戲劇,及“交響音樂”《沙家浜》,在首都集中上演,並被高度讚譽和宣傳。這時報紙上有一篇著名的評論文章,即《人民日報》社論《革命文藝的優秀樣板》,其中五次出現了“(這)八個革命樣板戲”的字樣。 別有用心的人說文革時期八個片子來回倒,八個片子是革命樣板,絕不是全部!那個時期的戲劇及電影可以說是浩如煙海!那個 時期,深受歡迎的現代京劇《龍江頌》就沒有被列為樣板戲。但《龍江頌》思想性藝術性是相當棒的!那時的革命文藝真可謂欣欣向榮、蒸蒸日上啊!什麼是“文化 強國”?那時才是真正的“文化強國”,今天的中國是不是?人民心裡最清楚! 《智取威虎山》是文化大革命中拍攝的第一部“樣板戲”電影。毛主席曾先後兩次觀看。當年毛主席看得很仔細,對唱詞一字一句進行反覆品味,他曾兩次接見演出人員。他用探討的口氣向編 導人員提議,把劇中第五場唱詞“迎來春天換人間”一句改為:“迎來春色換人間”,因為“春色”比春天更具革命浪漫主義;把第九場“小分隊整戎裝飛速前進” 中的“戎裝”改為“行裝”,因為“行裝”更大眾化。 工人題材的淮劇《海港的早晨》改編為現代京劇《海港》。1967年春,該劇赴京參加《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25周年紀念演出。毛主席於6月看後說:“《海港》可以成為樣板戲,但要突出敵我矛盾。” 毛主席看了《奇襲白虎團》後很高興,他用濃重的湖南口音對人說:“好。玲瓏剔透,聲情並茂。” 是什麼使那個時代的革命文藝欣欣向榮、蒸蒸日上?我們以革命現代京劇為例。第一,從內容方面,它是符合毛主席關於文藝 是為人民大眾、為工農兵服務的宗旨的。樣板戲中歌頌的主人公都是工農兵典型,樣板戲的劇情都取材於革命鬥爭和生產建設,人物的形象相當大眾化,極易為廣大 工農兵群眾所理解所接受,增強了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自豪感;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第二,從藝術形式方面,革命現代京劇對傳統京劇進行 了改革,同時對西洋樂器進行了借鑑,做到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第三,樣板戲也是毛主席文藝普及與提高方針深入宣傳貫徹的產物。一個戲劇,一本小說, 質量如何,社會效果如何,評判的最終發言人應該是人民大眾。
----------------------------------------------------------------------------------------------------------- 從《紅嫂》到《紅雲崗》 2010-05-12 12:11:00 作者: 來源:大眾網—齊魯晚報
“續一把蒙山柴爐紅火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長。”5月8日晚,現代京劇《紅雲崗》在山東省梨園大劇院上演。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電影版英嫂的飾演者 85歲的張春秋,與電影版刁鬼的飾演者75歲的王玉瑾,共同演出了《紅雲崗》第四場,再現了“為親人熬雞湯”的感人故事。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3: | 《木棉道》D調二重唱 BY 雨霽初虹/中國 | |
2013: | 【踩地雷情歌會】露露學E歌《一曲銷魂 | |
2012: | 我也來問問:《風,告訴我》- 中國狼 | |
2012: | 輕舟情萬縷 學唱: 佩儀 | |
2011: | 學唱 曲蔓地 by listenmusic | |
2011: | 《今天是你的生日》 喜看潮哥回家-聽他 | |
2010: | 【送小紅】: 《你是我的海》by 玉蘭 | |
2010: | 【送小紅】《夢江南》by 逍遙樂 | |
2009: | 送一唱迎糊班:一首舊唱【朋友】 by 劍 | |
2009: | 男聲小合唱《萬丈豪情向前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