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故事(五)崇礼:孔子论“礼”
孔子在家中闲居,子张、子贡和子游陪伴着他。他们在闲谈中说到了礼。子贡问:“请问先生,礼该怎样呢?”
孔子说:“诚敬而不合乎礼叫粗野,恭顺而不合乎礼叫谄媚;勇敢而不合乎礼叫逆乱。”孔子强调说:“谄媚,往往会和仁慈混淆。”
子游问道:“请问礼是不是抛弃恶行保全美德呢?”孔子说:“是的。”子游又问:“那该怎么做呢?”
孔子说:“郊社祭祀的礼仪,是对鬼神表示仁爱;褅祭祀的礼仪,是对祖先表示仁爱;馈奠祭祀的礼仪,是对死者表示仁爱;举行射礼和乡饮酒礼,是对乡里表示仁爱;举行食礼和飨礼,是对宾客表示仁爱。”
孔子接着说:“理解了郊社祭祀和褅祭祀礼仪的作用,治理国家就会了如指掌;日常起居有了礼,长幼次序就分清了;家族之内有了礼,三族亲人就能和睦共处了;朝廷上有了礼,官职爵位就井然有序了;田猎有了礼,军事行动就娴熟了;军队中有了礼,战斗就能成功了。因此,宫室都要符合尺度,量具祭器都要符合样式,五味合乎时节,奏乐合乎节拍,车辆合乎规范,鬼神能得到供奉,百官各掌其职,政事也就能顺利推行了。用礼来指导自己处理一切事物,都能做的恰到好处。”
孔子还说:“礼是什么呢?礼就是做事的方法。君子做事都要懂的方法。治理国家没有礼,就象盲人没有人引导,茫茫然不知走向何方。没有礼,退揖让都没有了规矩。这样一来,就不能领导民众协调一致的行动了。”
孔子说:“礼就是理,乐就是节。君子无理无节就不能行动。如果道德浅薄,礼就只剩下空洞的形式。一切制度都是礼所规定的。仪式的行为方式,也是礼所规定的。实行起来,还要靠人来做。”
孔子说:“其实,诺言能够实现,就是礼;做事让人愉快,就是乐。君子努力做到这两项,又处于统治者的地位,天下也就太平了。礼乐兴起,天下大治;礼乐败坏,天下就会大乱。”
孔子又说:“你看那设计巧妙的房屋堂奥和台阶都很分明,排列坐席都分上下,乘车要分左右,走路要分先后,站立讲究次序,这都是古代就有的道理。从前的圣王和诸侯,都要分辨贵贱、长幼、亲疏、男女、内外的界限,不能相互逾越,都是根据这个道理而来的。”
(出自《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