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元愷教授湾区讲座:“在文明更替的斷層中,中國音樂的再生”
老中笔记节选
鲍元恺教授送给喜爱音乐人的四句话:
自以为是 :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音乐的人上台前,得到鼓励上场可以发挥百分之九十九,如果没有鼓励只能发挥百分之三十
举例:“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煞有介事地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说这些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并再三嘱咐教师对此“保密”。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智能测验的结果。但八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被列人此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借用希腊神话中一个王子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迹呢?由于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都是著名心理学家,教师对他们提供的名单深信不疑,于是在教育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即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尽管名单对学生是保密的,但教师们掩饰不住的深情还是通过语言、笑貌、眼神等表现出来。在这种深情厚爱的滋润下,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们有了显著进步。“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尽量把别人往好处想,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寄以期望,对方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也就是说你总把别人往好处想,别人真的会越变越好的,和你期望的一样。
求同存异
司马迁《史记》:“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音乐是传神的,我们可以从任何一部作品中感受作者的精神气质。所以作曲一定要求同存异。
不求甚解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以盛情赞颂的笔调,生动地描述了五柳先生读书的态度与方法:“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美谈。
得意忘形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出自《老子》《道德经》,是老子对“道”的阐释,应解释为“最美的声音就是听起来无声响,最美的形象就是看不见行迹”。大音若无声,大象若无形,至美的乐音、至美的形象已经到了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反倒给人以无音、无形的感觉。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代表一种将美融入生活的智慧;情感热烈深沉而 , 不矫饰喧嚣,智慧隽永明快而不邀宠于形。拥有这种智慧的人不用刻意地去想什么、做什么,便自然无形地把情感使用到最值得、最有意义的地方去!
欣赏:鲍元恺第三交响曲《京剧》部分录像
鲍元恺的第三交响曲《京剧》,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四乐章交响乐作品。以典型京剧音乐为素材与背景,生旦净丑各成一章,打击乐,弦乐,铜管乐,木管乐分别表现其特色意境。立意巧妙,素材丰盈,结构严谨,旋律舒通,技法娴熟,配器天成,细节精到,气势恢弘。
第一乐章。悲壮的行板。净。昆腔。以铜管乐为主,展现净行的气派。豪迈浪漫,苍凉悲壮,从远古走来,奔向远方。英雄气概,侠胆柔肠。大写意,好宽广,丰厚凝重,激昂高亢,悠扬婉转,荡气回肠。
第二乐章。诙谐的急版。丑。曲牌。以木管乐为主,捕捉丑行的意韵。诙谐乖巧,风趣幽默,看人间世事,哀乐几多。悠然行走,憨态活脱。时智趣,时呆傻,插科打诨,冒失搅和,逡巡四顾,洋洋自得。
第三乐章。深沉的慢板。旦。二黄。独用弦乐担纲,描绘青衣之情致。凄楚哀怨,悱恻缠绵,听衷肠倾诉,真情尽现。意气贤淑,仪态万般。可清丽,可端庄,秋波晶莹,玉体翩翩,水袖轻摇,韵致嫣然。
第四乐章。辉煌的快板。生。西皮。以打击乐为主,高扬生行之神采。煌煌大度,气魄绝凡,能纵横捭阖,傲立世间。挥洒自如,镇定坦然。亦睿智,亦果敢,踌躇满志,谈笑阵前,纵论人生,立地顶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