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國學大師張岱年痛陳中國傳統文化的弊端 (圖文)
送交者: 范學德2 2024年05月23日19:27:01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國學大師張岱年痛陳中國傳統文化的弊端

                                    范學德


今天是恩師張岱年先生誕辰115周年,逝世20周年。近年來中國一再推崇張先生的弘揚中華文化的觀點,但卻抹殺或者弱化張先生對中華文化、中國哲學弊端的批評。這實際上閹割了張先生的文化觀點。

張岱年先生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他認為:“中國近代落後的主要原因是中國近古時代的君王專制制度及其遏制學術自由的文化專制主義政策。”

1986年4月28日,張先生為我們中央黨校哲學研究生講課,我和范鵬根據他的講課錄音整理成文字,經張先生審閱修改後,發表在中央黨校的理論刊物——《理論月刊》1986年第7期上。(見《張岱年全集》第6卷130—140頁)八年後,張岱年先生在為自己的《文化論》一書寫的自序寫到:“1986年我在中央黨校研究(生)班作’中國傳統文化的分析‘的學術報告時,曾對聽講的同學說:’我的主張可以叫做綜合創造論‘。後來亦稱為’綜合創新論‘”。(見《張岱年全集》第8卷302—303頁)

1957年被打成右派的張先生,被剝奪了學術研究的權利長達二十年之久。到了1986年4月,張先生選擇在中央黨校發布自己對文化問題的主張,這絕對不是隨意的。

在這次講演中,張先生指出,“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兩個最大的缺點:一個是缺乏實證科學……另一個缺點是缺乏民主傳統。” (見《張岱年全集》第6卷138頁)

張先生在講課中說,不贊成國民劣根性的概念,認為那些不是天生的根性,而是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養成的陳規陋習。這主要表現為三點:“一是講親親,講究親屬關係,這是宗法社會的反映;二是尊官敬長的風氣。戰國時期的商鞅就講‘貴貴而尊官‘。從秦漢到明清,尊官的風氣一直很嚴重,直到現在也仍有其遺風……第三個不良習慣是家長作風。在家庭中家長一個人獨斷一切,這一點滲透到了各個方面。”(同上引,第136頁)請注意最後一句話,“滲透到了各個方面”。

後來張先生在和我聊天中說:一個人一旦當上了官,他就成了你的父母,縣太爺就是“父母官“,比他高一級的太守,就成了”公祖“,老百姓的祖宗了。說到” 老百姓的祖宗”這句話時,張先生笑了,接着又說,要是換了一個太守,老百姓就換了一個祖宗!他說,太守,也就是相當於省長省委書記吧,他就成了你的祖宗,那比他更高的皇帝該稱呼什麼啊?沒法稱呼了,就是“天子”了,你要喊“萬歲萬歲萬萬歲!”

張先生自己又笑了。

1986年11月10日,由劉宏章老師再次邀請,張岱年先生又一次到中央黨校作學術報告,又是我和范鵬整理了報告。張先生在講演中又指出,中國傳統哲學中,“主要有四個方面應該徹底否定”:(1)封建等級思想,即‘三綱‘……(2)家族本位傳統……(3)直覺神秘主義……(4) 籠統思維方式……。” (見《張岱年全集》第6卷217—218頁)

1986年4月24日,張岱年在北京師大的學術報告中說,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建設的衝突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第一,尊官貴長的陳舊傳統與民主精神的衝突。”“第二,因循守舊的陳舊傳統與革新精神的衝突。”“第三,家庭本位與個性自由的衝突。” “第四,悠閒散漫習慣與重視紀律、效率的衝突。” (同上引,第238—239頁)

他後來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文章又寫到,中國傳統文化有四個嚴重的偏差:“(一)重理想而輕效用……這在倫理觀上表現為重義輕利,在職業觀上表現為重農輕商。……(二)重協同而輕競爭……孔子宣稱‘君子無所爭‘,老子更強調’不爭之德’。……(三)重繼承而輕創新,孔子自稱’述而不作’,社會上更以‘標新立異’為詬病。” (四) 重直覺而輕知解(即鄙視知識)……” (同上引,第149頁)

張岱年先生的這些觀點是一貫的,早在1942年前後,他就在思想札記中寫道:“中華文化弊端:1. 尊古保守;2. 輕視事務;3. 菲薄知識;4. 不重變革。”(第一卷,480頁)

他在札記中又寫到:“中華國運自宋已衰……中國文化之大厄有三:一、秦代燒諸侯史記,二、漢武帝罷黜百家,三、隋唐佛教隆盛。”對了,那時還沒有反右與文革。(第一卷,467頁)

當年,我在借閱張岱年先生寫於四十年代末期的《認識·實在·理想》(除了抄寫者外,我是第一個閱讀的人)中還看到了一段話:“事實上盤踞社會人心者並非孔學,而乃功名富貴升官發財等世俗思想。……一般人的世俗思想實為中國社會病痛所在。以福祿壽為最高價值,以升官發財求福避禍為生活原則,迷信鬼神術數因果報應,講究人情世故,此等思想態度實最有害。此等思想有其社會基礎,然不可不予以嚴格的批判。” (同上引)

四十多年後,張岱年先生再一次可以談論中華文化時,除了弘揚“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中華精神之外,他一再批判這種世俗的價值觀和社會文化心理,他說:“這種心理在遠古時代久已發生了,春秋戰國以後的兩千多年一直綿延不絕。”(第6卷,第503頁)而荀子則早就把這種世俗價值觀概括為“民德”:“以從俗為善,以貨財為寶,以養生為己至道,是民德也。(《荀子·儒效》)”這段話,張先生曾多次引用。

          這些思想觀點,絕不應該被淹沒。

 

2024.5.23 於美國

 







 


0%(0)
0%(0)
  中國就是奴婢社會,主子當道。  /無內容 - gskhgd 06/05/24 (13)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大同宣言》【標準版本】
2023: Google ,你該不該賠償人家精神損失費
2022: 關於世界華人基督教福音聯誼會
2022: 仁本主義宣言
2021: 對罪惡的仁慈就是對善良的犯罪----東海
2019: 儒家文化的影響
2019: 關於美元本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