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台灣解密檔案《大潰敗1949》
送交者: 弓長貝占郎 2024年11月18日19:04:37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2024-10-27 11:24·公子無用


台灣史政機構解密檔案《大潰敗1949》,講述了 1949年至1961年,分別從大陸、越南、緬北,成建制撤回台灣的國民黨殘軍,各支部隊的番號、人數,以及將領結局……

2017年1月,台灣最高史政機構全新改版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後,其最新公開的26萬餘件解密資料面向社會開放,任何人都可以通過該系統隨時查閱。

這其中,就包括了台“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的解密資料《大潰敗1949》。


根據該資料顯示:

1945年8月抗戰勝利時,國民黨擁兵120個軍計354個師,加上獨立旅(團),保安旅(團)及收編的偽軍,總兵力達500餘萬。

1945年10月10日,重慶談判簽定“雙十協定”,國民黨軍隊通過編練和裁撤冗餘員額,計劃裁減至430萬。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政權通過4年時間的強征強擄,前後又抓了200餘萬壯丁補入部隊。

但是,到了1950年末,前後逃到台灣的國民黨殘軍,加上原駐台灣部隊、東南沿海駐島部隊、被法軍扣押在越南富國島的部隊、流竄於緬北地區的李彌殘部等,國民黨剩下的殘軍全部加起來,就只剩下60餘萬人馬了。

這些部隊包括——

從上海經舟山群島,最後撤往台灣的部隊(7個軍約9.2萬人)

1949年5月,上海戰役後,總計7個軍約9.2萬人,從上海撤至舟山,再先後撤往台灣。

第21軍:軍長王克俊,殘部約3000人


1949年5月26日,軍長王克俊率第21軍殘部3000餘人從上海撤往舟山,之後撤往台灣。

王克俊本人到台後,被強令飛赴四川成都重建21軍。

1949年12月,王克俊追隨第22兵團司令官郭汝瑰在四川宜賓起義。

第52軍:軍長劉玉章,殘部約20000人


1949年5月23日,劉玉章率兩萬殘部在吳淞口登船逃往舟山群島,後轉運台灣。

1967年,劉玉章官至台偽“警備總司令”。

1970年,晉“一級上將”銜。

第54軍:軍長闕漢騫,殘部約10000人


1949年5月26日,闕漢騫率殘部萬餘人從上海撤住舟山。

5月29日,從舟山撤往台灣。

1952年,闕漢騫出任台偽“澎湖防衛司令官”,之後請辭,終日居家習文,潛心念佛。

第75軍:軍長吳仲直,殘部約15000人


1949年5月26日,吳仲直率該部15000餘人從上海撤往舟山。

1950年5月20日,從舟山撤至台灣。

吳仲直到台灣後仍任第75軍軍長,後於台偽“總統府”戰略顧問任內退役。

第87軍:軍長段沄,殘部約18000人


1949年5月26日,第87軍從上海撤往舟山,改隸舟山防衛司令部指揮,之後擔負登步島等諸島的防禦任務。

1952年8月,段沄在台灣被保密局秘密逮捕。

1954年2月,蔣介石以“知匪不報”的罪名將段沄秘密處決。

第99軍:軍長胡長青,殘部約6000人


1949年5月26日,第99軍從上海撤往舟山。

5月29日,第99軍從舟山撤至台灣。

胡長青之前在渡江戰役時受傷,未參加上海戰役。傷愈後被蔣介石委任為第5兵團司令官兼川康游擊縱隊總指揮。

1950年3月31日,胡長青在越雋孟獲嶺被解放軍擊斃。

暫編第1軍:軍長董繼陶,約20000人


1949年5月,該軍一部在崇明島起義後,餘部20000人當即被撤往舟山群島。

1950年,暫編第1軍從舟山撤至台灣後被裁撤,餘部縮編為第93師。

從舟山群島直接撤往台灣的部隊(1個軍約6000人)

第45軍:軍長陳沛,殘部約6000人


1948年8月,在南京成立整編第31師,下轄第97、第102旅。

同年9月,整編第31師改番號為第45軍。

渡江戰役中,第45軍大部被殲,餘部退往舟山群島。

1949年6月,第45軍番號撤銷,部隊縮編為第102師。

1950年5月,該部6000餘人隨第21軍殘部,從舟山群島撤回台灣。

軍長陳沛,抵台後被閒置,只保留了一個中將參議的虛銜。

從福建撤往台灣的部隊(9個軍約4萬餘人)


1949年10月,國民黨軍相繼在福州戰役、平潭戰役、廈門戰役連遭敗績,在福建的國民黨殘軍陸續撤往金門、馬祖、澎湖列島進行整補。

這些撤下來的部隊共有9個軍的番號,包括第5軍、第9軍、第25軍、第55軍、第68軍、第73軍,第74軍、第96軍、第121軍,總計只有4萬餘人。

由於各軍均是殘部,在隨後的整補中,第25軍、第55軍、第68軍、第73軍、第74軍這幾個雜牌軍都被撤銷了番號。

上述5個軍的人員和裝備分別補入第5軍、第9軍、第96軍、第121軍。

第5軍:軍長熊笑三,整補後約10000餘人


這個號稱“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第5軍,在一年前的淮海戰役被全殲,之後在福建重建,由熊笑三出任軍長。

該軍第200師被派往浙南地區募兵時,師長葉芳率部在溫州起義。

這樣一來,第5軍就只剩下了由福建保安團編成的第45師和第50師,且均不滿員。只得從福建退往金門島,長期駐守小金門。

此後,熊笑三被解職,在台偽“國防部”混了一個中將部員的閒職。

第96軍:軍長於兆龍,整補後約10000餘人


第96軍也是一支被打殘了兩次的重建部隊。

1948年4月,第96軍在濰縣戰役中全軍被殲,軍長陳金城被俘。

同年10月重建後,第96軍投入淮海戰役,在救援黃維兵團失利後,調赴長江擔負江防任務。

1949年6月,在渡江戰役中該軍再次被打殘,隨後逃至福建,再撤至澎湖列島。

軍長於兆龍,後來升任台偽“澎湖中部防衛區司令”,1954年退役。

第9軍:軍長徐志勖,整補後約10000餘人


淮海戰役中,第9軍在河南永城陳官莊被全殲,軍長黃淑被俘。

1949年2月,第9軍在上海重建,徐志勖繼任軍長。

渡江戰役後,第9軍撤往福建。

其中兩個師10000餘人從廈門撤退到金門。

另一個師被調往雲南,隨後被解放軍殲滅。

軍長徐志勖,1983年2月21日,因心臟病逝於台北三軍總醫院。

第121軍:軍長沈向奎,整補後約10000餘人


1949年1月,第121軍以福建保安部隊為基礎編成,沈向奎任軍長。

同年8月中旬,該軍一部起義,沈向奎率餘部撤往金門。

退守金門後,軍長沈向奎改任第5軍軍長,同年11月升任第12兵團副司令官。

1957年,沈向奎由金門調回台北,出任台偽“國防部”聯合作戰研究委員會中將委員。

從廣東撤往台灣的部隊(4個軍約9.1萬人)

從廣東撤往台灣的部隊,是第18軍、第19軍、第23軍、第67軍。除第23軍外,其他3個軍的建制都比較完整。

第18軍:軍長高魁元,約30000餘人


第18軍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淮海戰役中,在雙堆集被全殲後在江西重建,由高魁元繼任軍長。

渡江戰役中,第18軍一路潰逃撤至廣東汕頭地區。

1949年10月22至24日,第18軍由潮汕地區登船出發,準備經金門海運台灣。

10月25日,該軍航運到金門島登陸時,適逢解放軍發起金門戰役,遂全軍投入反登陸作戰。

戰後,第18軍長期駐防金門島。

軍長高魁元,歷任台偽“總統府”參軍長、“國防部長”、“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

第19軍:軍長劉雲瀚,約28000人


第19軍原為晉系部隊,早前在上黨戰役中被晉冀魯豫解放軍全殲,軍長史澤波被俘。

重建後的第19軍,由軍長曹國忠率領在太原戰役中起義。

1949年10月,第19軍在廣東汕頭再次重建,由劉雲瀚出任軍長。

1949年10月22至24日,第19軍由潮汕地區登船出發,準備經金門海運台灣。

10月25日,該軍航運到金門島登陸時,適逢解放軍發起金門戰役,遂全軍投入反登陸作戰。

軍長劉雲瀚,歷任台偽工兵學校校長、工程署署長、工兵署署長、陸軍供應司令部中將副司令等職。

第23軍:軍長劉仲荻,殘部約5000人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曾多次出現第23軍的番號,但多為雜牌部隊使用,如川軍劉存厚部第23軍、劉湘部第23軍、晉綏軍第23軍等,本節所述為中央軍第23軍。

1948年9月,該軍在濟南戰役中被全殲。

1948年11月,在江西吉安、泰和重建第23軍。

1949年7月,第23軍由吉安、泰和一路南撤。8月下旬,進入廣東。

同年10月,第23軍在陽春、陽江地區大部被殲滅,12月1日,在廉江又被殲滅一部。

1949年12月18日,第23軍殘部5000餘人由湛江海運台灣。

軍長劉仲荻,曾任台偽“南部防守區中將副司令官”,1954年7月退役。

第67軍:軍長劉廉一,約28000人


第67軍最早是東北軍的番號,於1938年1月撤銷。

同年2月,這個番號給了川軍,劉湘部編為第67軍,於1943年被撤銷番號。

1943年9月,中央軍一部在綏遠編成第67軍,於1946年取消番號。

1949年2月,第67軍在江西上饒第4次重建。

渡江戰役中,第67軍逃至廣東汕頭,後轉調浙江定海,於1950年5月16日撤往台灣。

軍長劉廉一,歷任台偽“國防部”第三廳廳長、“國防部”第三參謀次長室次長等職。

從海南島撤往台灣的部隊(6個軍約5.8萬人)

第4軍:軍長薛仲述,殘部約1000人


在國民革命軍編制序列中,出現過多個第4軍,其中最為出名的,當屬在北伐戰爭中贏得“鐵軍”美譽的粵軍第4軍。

但是,本節所述的第4軍,與“北伐鐵軍”第4軍並沒有太多的血脈關係。

1948年,整編第4師恢復軍級建制,改稱第4軍。隨後,該軍在渡江戰役中被全殲。

第4軍在廣東重建後,調防海南島擔負防衛任務。

1950年5月,第4軍在海南島戰役中大部被殲,餘部1000餘人撤回台灣後,第4軍番號被撤銷,縮編為第4師

軍長薛仲述,隨着該軍縮編降職為第4師師長,兩年後升任第5軍軍長,之後在台偽“三軍聯大戰術系主任”職務上退役。

第32軍:軍長李玉堂,殘部約25000人


第32軍前身,是1947年7月在巨野戰役中被殲滅的整編第32師。

1948年3月,重建後的整編第32師,又在膠濟西段的張店、周村、淄川,再次被全殲。

同年4月,整編第32師在山東青島再次重建。9月,恢復軍級編制,改稱第32軍。

1949年6月,第32軍由青島南撤海南島,擔任海南島東部瓊山、文昌、瓊東、樂會、萬寧、瓊中地區防務。

1950年5月3日,眼看守島無望,建制還算完整的第32軍25000餘人,從海南島榆林逃往台灣基隆。

軍長李玉堂,1951年2月5日被台灣當局殺害於台北碧潭。

第50軍:軍長胡家驥,殘部約5000人


1948年9月,整編第54師恢復軍級建制,番號改為第50軍。

1949年6月,第50軍南撤海南島,不久調赴廣州。

同年10月,第50軍在陽春、陽江地區大部被殲滅,殘部由陽江以南海陵島海運海南榆林。

1950年5月,第50軍從海南榆林撤回台灣,縮編為第36師。

軍長胡家驥則辭去軍職,赴香港定居。

第62軍:軍長李鐵軍,殘部約800人


第62軍,是1937年7月,以第151、第152師合編組成的。

1946年5月,第62軍改為整編第62師。

1947年3月,整編第62師恢復第62軍番號。

1948年12月,第62軍在天津戰役中被全殲。

1949年2月,第62軍在廣東湛江重建。

1950年3月,第62軍在海南島戰役中,被解放軍全殲,殘部800餘人經海運逃往台灣。

軍長李鐵軍,抵台後即被閒置,只混了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的閒職,後辭職赴美定居。

第63軍:軍長莫福如,殘部約2.5萬人


第63軍,於1948年淮海戰役中在邳縣窯灣鎮被全殲,軍長陳章陣亡。

1949年1月,第63軍在粵北曲江重建,由莫福如出任軍長。

同年12月,第63軍移駐海南島,擔負陵水、崖縣、保亭等地的防禦任務。

1950年4月,第63軍在海南島戰役中被殲滅一部,餘部由榆林海運台灣高雄基隆,後縮編為獨立第63師。

軍長莫福如,去台後擔任台偽“國防部”基礎教育視察組組長,1976年退役後定居美國紐約。

第64軍:軍長容有略,殘部約1000人


1948年11月22日,第64軍在碾莊戰役中被殲滅,軍長劉鎮湘被俘。

同年12月,以第7兵團殘部重建的第64軍,又在陳官莊被全殲。

1949年1月,第64軍在海南島以4個保安團為基礎第3次重建,容有略出任軍長。

1950年4月,在海南島戰役中,第64軍再次被全殲,餘部1000餘人撤往台灣後,被縮編為獨立第64師。

軍長容有略,抵台後被閒置,只得了一個中將參議的閒職。

從越南撤回台灣的部隊(2個軍約1萬人)


1949年11月,廣西戰役中潰逃的國民黨第1兵團所轄第10軍、第14軍殘部,以及第17兵團部直屬部隊,共計10000餘人逃入越南。

該部進入越南後既被法國殖民當局繳械,扣押在富國島。

1954年,台灣當局經過交涉,上述部隊才被允許撤回台灣。

第10軍軍長:張世光


張世光比較幸運,在廣西戰役發起前便被召回了台灣,抵台後出任台偽“金門防衛副司令官”。不久後,選擇退役從商。

第14軍軍長:張際鵬


廣西戰役發起前,張際鵬稱病留在湖南長沙,未隨部隊南下廣西。

1949年8月,長沙和平解放後,張際鵬移居香港。

1955年6月,張際鵬偕全家移居台灣。

從緬北撤回台灣的部隊(2個軍1.1萬人)


1950年2月,在滇南蒙自戰役中潰敗的國民黨第8軍第237師709團、第26軍93師278團,約1500人逃到緬北後,3年時間竟然發展到17000人。

1953年,緬北國民黨殘軍7000餘人空運撤回台灣。

1961年,又有4200人空運撤回台灣。

之後,剩下的6000餘人就此流落在緬北、老撾、泰國。這批人就是後來美斯樂殘軍以及金三角販毒武裝的前身。

第8軍:軍長曹天戈(兼)


曹天戈,第8兵團副司令兼第8軍軍長,1950年1月23日,在滇南戰役中被俘。

第26軍:軍長余程萬


1950年1月初,蔣介石命余程萬回台灣述職,余程萬由飛赴海南三亞,換乘“美齡”號專機抵達台北。

10餘天后,余程萬奉命回雲南率部進山打游擊,卻於途中悄悄轉赴香港定居。

1955年8月27日,余程萬在香港遭遇匪徒搶劫,中槍身亡。

從大陸、越南、緬北撤回台灣的國民黨陸軍番號及人數總計


綜上所述,1949年至1961年,從大陸、越南、緬北撤回台灣的國民黨殘軍,總計有31個軍的番號,總兵力約31萬人。

其中——

從上海經舟山撤回台灣的部隊,計7個軍番號,約92000人。

從舟山群島直接撤回台灣的部隊,計1個軍番號,約6000人。

從福建撤回台灣部隊,計9個軍番號,約40000餘人。

從廣東撤回台灣的部隊,計4個軍番號,約91000餘人。

從海南島撤回台灣的部隊,計6個軍番號,約58000餘。

從越南撤回台灣的部隊,計2個軍番號,約10000餘人。

從緬北撤回台灣的部隊,計2個軍番號,約11000餘人。

1949年從大陸撤回台灣的海軍、空軍部隊,總計約12萬人


從1949年5月到1949年10月,國民黨海軍、空軍陸續從大陸撤往台灣。

空軍,包括飛行員、地勤人員、航校、機場警衛部隊等,撤回台灣的部隊總計85000餘人,各型作戰飛機約400餘架。

海軍,撤回台灣的部隊約35000餘人,大小作戰艦艇52艘。

國民黨空軍、海軍撤回台灣的部隊,總計約12萬人。

總部機關,總計6萬餘人撤回台灣

從1949年1月至1949年10月,國民黨“國防部”本部、聯勤總部機關、憲兵司令部、各軍兵種機關、各兵團部機關,總計約6萬餘人從大陸撤往台灣。

補充:不成建制,零零散散逃回台灣的散兵游勇,總計約10萬人


從1949年5月至1950年2月,前後總計約10萬國民黨各部隊散兵游勇逃入台灣。

其中——

1946年4月被“軍事委員會編遣會議”裁撤的編餘軍官約3萬餘人,因一直未被國民政府分配和安置,於1949年末,先後通過各種途徑湧入台灣。

另有不成建制的各部隊敗兵、散兵約6萬餘人,自行搭乘民船逃到台灣。

以上兩類人,經過甄別後,大部分被台偽“陸軍總部編練司令部”接納並進行編練,隨後補入部隊。

結語

以上所有數據統計,從1949年至1961年,總計約60萬國民黨殘軍,成建制或不成建制,按計劃批次或是零零散散,先後逃往台灣。

短短四年的解放戰爭,曾經擁兵500餘萬的國民黨軍隊,就此成為了零零碎碎!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習近平與泰國總理聊起中國足球:「我不
2023: 1277(圖文)我看到了耶穌看到的加利利
2019: 瑪麗克的安樂往生是對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