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要兴旺发达,须儒家保驾护航-----儒佛道微论
余东海
【警钟】要谈论儒佛道耶伊及马主义自由主义,无论赞肯批判,首先都要了解她们。不一定都要登堂入室,至少要入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不了解的东西,尽量少谈或不谈为佳。这是为学为师的基本态度。不知而谈,门外乱谈,轻则浮言空语,泛泛而论,无的放矢;重则是非混淆,正邪颠倒,自误误人,无一利而有百害。别的不说,浪费自己和读者的时间精力是必然的。
【儒佛】佛法传入中土两千余年,旺盛程度超过其本土,要因是中土有儒家在上,为之保驾护航。历代儒家王朝为佛教的发展兴旺提供了一定的社会秩序、自由环境和安全保障。这是佛教国家难以提供的。佛教主导的国家,往往无力建设良制良法良好的社会秩序,面对外敌,亦无力维护人民、国家和佛教自身的安全。
【儒眼】儒家在上,佛道根本不用担心受到耶伊的欺凌和迫害。儒家在上,政治王道,佛道作为辅统,自有其尊贵和自由。不仅佛道,所有学派宗派包括耶伊两教的言论信仰自由,都不允许受到侵犯。当然,佛道耶伊都得遵守礼法,各受本分,不能干政,不能欺凌其它学派宗派。
【态度】吾对于佛道两家,既颇为欣赏尊重又有所批评异议,两者都极真诚。曾多次借用《中庸》一句话评判两家:高明而不能道中庸。因为高明,容易迷人,故历代儒生中儒佛道兼修者众,程朱亦曾浸淫迷恋之。因为不能道中庸,理论虽高明,不能极高明,实践更是问题重重流弊无穷,故历代大儒常有批评。程朱的批评非常严厉,有其时代必要性。而今异端邪说泛滥,马列耶伊纵横。比较而言,佛道离儒家最近而弊端最小。若再过于严厉,便不合时宜了。
【最优】儒佛道和西方人本主义,各有各的好。但最好的文化体系,非儒家莫属。唯有儒家文化,立足于人道,上达于天道,内可以致良知、立圣德,外可致良制、建王道。唯中华王道可以赶超西方霸道,唯中道大国可以赶超自由大国,唯中华文明可以赶超西方文明,唯中道教育可以优于西方教育,唯君子人可以优于自由人。一句话,唯吾仁本主义可以全面吸收美西人本主义的价值精髓和文明精华而超越之。吾对佛道和自由主义三家的基本态度,就像孔子对隐士们一样,既有赞肯尊重,又有批评异议。
【最优】儒佛道都可以安身立命,儒家可以为安身立命提供最好的保障。安身于仁宅,身与道俱,随遇而安;立命于义路,从心所欲,与时偕宜。任凭天翻地覆,我自岿然不动;无论贫富贵贱,一样笑傲自如。而且,儒之大者,仁之大者,自有相应的智勇,纵不能实行王道济民救世,也不难自保身家自得其乐。
【最正】电影《我不是药神》有一句著名的台词: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特学舌曰,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邪病。非正确、非正常、非正义都是邪,世界上一切罪恶都是邪引起和导出的。如果人心不邪,自然天下无贼,天下无恶,天下太平。何以驱邪?正知正见。所有正确的思想、正义的学说都有驱邪的作用。正确性正义性越高,作用越大。人世间四大正学是仁学、佛学、道学和人学,又以仁学为最,即仁学的驱邪作用最大。三正性越高,越难以被不良势力利用。古今各种邪派,有利用佛道和自由民主者,唯独罕见利用儒家者。特别是极权主义,其崛起、成长和成功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反孔反儒和焚书坑儒。君不见,暴秦的君本极权,洪杨的神本极权,马帮的党本极权,都是以儒为敌的。
【儒学】东海曾造《儒学,最智慧的哲学》一文,侧重儒学之内圣学、形而上学和哲学发微,阐明儒学是最智慧的哲学,阐明科学的尽头、西哲的尽头、宗教的尽头、佛道的尽头都有儒学在等着,同时将儒学与佛学、道学、西学和马学进行比较。欢迎旧雨新朋批评和儒学爱好者研习。
【三家】非中道,即外道。外道又有正邪之别。对于邪道,当然以破为主;对于正道,则应有破有收,批判其错误思想而肯定其某些正确观点。对于其中贤者,更应友好或敬重之。例如,佛道和自由主义三家中,贤德和豪杰之士就很多。吾儒可以辯异求同,可以存异求同,可以并行不悖。无论如何,都应以礼相待。
【三家】自由主义昧于天道,不如佛道两家;佛道两家疏离人道,不如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可以治一国,不足以平天下;佛道两家既不能治国更不能平天下。即使释尊老子为王,也建不起霸道,遑论王道。佛道两家于天道未能圆证,道德之学偏颇多多,于人道之政治和制度更是一窍不通。
【阴道】《二程粹言》:“子曰:阴之道,非小人也。其害阳,则小人也;其助阳成物,则君子也。利非不善也,其害义则不善也,其和义则非不善也。”佛道两家得乎坤道,皆阴之道,亦皆正道,非小人也。其反孔诬儒,则小人也;其助儒成物,则君子也。权非不善也,其害义则不善也,其和义则非不善也,其秉义弘道则大善也。
【答客】六郎厅友言:“玉性之明,璞石、美玉何異?既無異,琢之磨之,使溫潤於貴人之手,铿锵於士子之腰,失山林晏臥之樂,承損形去骸之痛,增憑人把玩之辱,其可乎。孰若棄山林而無用,與天地久長,而保玉性之明為勝也矣。”又言:“玉因琢而毀,何若璞石依山林之下?人因學而偽,何若無所用其心甘其甘、美其美?石煉為金,徒入火獄之苦,金性無增,斯有何樂?噫,徒增機巧煩惱,而無所得矣。”东海答:执性废修,非正论也。圣贤不失赤子之心即童心,但不是停留于孩童阶段而不修。不学不修,童心易失。天地之性人为贵,人焉能等同于物。即比喻而言,亦一偏之见。玉因琢而毁,固然不可。但玉逢妙手,因琢而成器,如人向正学,因學而知义,而成德成圣,岂不美哉。另复须知,佛道正宗亦不废修,只是各有法门、与儒不同耳。六郎或亦自知非正论,游戏文字而已。然戏言巧言容易误人,亦伤己德,不可不慎也。
【妄语】有佛徒言:“我成佛则一切成佛”云。东海曰:佛徒有所不知,此乃大妄语。盖佛教只知万法归一,不知一归万法,不知人人一太极,物物一太极,故有此言。大妄而不自知也。
【答客】郁波厅友言:“事事物物上皆有人性至善之不易之理,这就是一物一太极。颜子闻一以知十,就是一物一太极,”东海曰:这么说没错,只是浅。万物一太极,物物一太极,另有深义。太极论的核心是本体论。太极者,天性也,于宇宙具有唯一性,是一;于人类和万物则具有无数性,是多。太极乾坤并建,复以乾元为代表。乾元具有超越性,超越万物,为一;同时具有潜在性,潜在万物,为多。故太极是一是多,非一非多,一多相即,超绝言诠。
【答客】六郎厅友言:“佛性亦如太極,區別僅在毫厘間。太極生生、佛性無生。僅此而已”云。东海答:此见不错,抓住了儒佛两家最根本的差异。一字之差,天地悬殊,从此殊途,焉能同归。天下无二道,两家都有得乎道,但道体观不同,必有一家得之不全。换言之,必有一家更加全面准确如理如实,更加普适于人类。
【释疑】有人以六祖“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之言,试图证明佛性也生生的,不成立也。其一、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自性能生之说,就是佛教中国化的要旨。不过,这不影响禅宗原则上的佛教属性。六祖说:“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自性能生是自性清净和不生的下位法。清净不生即空寂涅槃,这才是佛教自性的根本义。六郎厅友言:“儒之生生,是實生。自性生萬法之生,是幻生。并不一樣。”然哉。佛教不敢说一归万法,以此。2023-5-27余东海集于青秀山下独乐斋
首发于东海客厅二号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