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在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了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另據央視新聞報道,截至12月19日6時,此次地震已造成111人遇難、96人受傷,震中及周邊民房和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不同程度損壞。
目前各方正在全力進行地震搶險救援,全方位安置受災群眾。雖然此次震級只有6.2級,但破壞力足以可見非常大,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影響地震破壞力的主要因素
地震的破壞力受多種因素影響,一般情況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地震震級和震源深度:地震震級越大,釋放的能量也越大,可能造成的災害當然也就越大。在震級相同的情況下,震源深度越淺,震中烈度越高,破壞也就越重。一些震源深度特別淺的地震,即使震級不太大,也可能造成出乎意料的破壞。
二是場地條件:場地條件主要包括土質、地形、地下水位和是否有斷裂帶通過等。一般來說,土質鬆軟、覆蓋土層厚、地下水位高,地形起伏大、有斷裂帶通過,都可能使地震災害加重。所以,在進行工程建設時,應當儘量避開那些不利地段,選擇有利地段。
三是人口密度和經濟發展程度:如果地震發生在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社會財富集中的地區,特別是在大城市,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災害。相反,如果地震發生在沒有人煙的高山、沙漠或者海底,即使震級再大,也不會造成傷亡或損失。
四是建築物的質量:地震時房屋等建築物的倒塌和嚴重破壞,是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最重要的直接原因之一。房屋等建築物的質量好壞、抗震性能如何,直接影響到受災的程度。因此,必須做好建築物的抗震設防。
五是地震發生的時間:破壞性地震如果發生在夜間,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可能比白天更大,平均可達3至5倍。有不少人以為,大地震往往發生在夜間,其實這是一種錯覺。統計資料表明,破壞性地震發生在白天和晚上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二者並沒有顯著的差別。
六是對地震的防禦狀況:破壞性地震發生之前,人們對地震有沒有防禦,防禦工作做得好與否將會大大影響到經濟損失的大小和人員傷亡的多少。防禦工作做得好,就可以有效地減輕地震的災害損失。
甘肅所處地震帶
甘肅境內有多個地震帶,其中包括:
天水地震帶:該地震帶包括天水、隴南、臨夏等地。
民勤地震帶:該地震帶包括民勤、古浪等地。
河西走廊地震帶:該地震帶包括張掖、武威、酒泉等地。
祁連山地震帶:該地震帶包括張掖、武威、酒泉、嘉峪關等地。
這些地震帶都是我國地震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之一,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破壞性地震。此次發生6.2級地震的臨夏州,就處在天水地震帶上。
天水地震帶是我國主要地震帶之一,也是我國最大的一個地震區,具有地震活動最強烈、大地震頻繁發生的特點。
甘肅臨夏地震破壞力大的主要原因
12月18日甘肅發生的6.2級地震,震級雖然不算特別大,但仍造成了較大的破壞力,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震源深度較淺:據初步測定,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較淺,地震波傳播的距離相對較短,能量也較為集中,因此容易導致地表建築物和設施的破壞。
二是震中附近人口密集:甘肅地區人口分布較為密集,尤其是農村地區,許多房屋和設施抗震能力較差。因此,即使震級不算特別高,也可能造成較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三是地質構造複雜:甘肅地區位於多個地震帶的交匯處,地質構造複雜,地殼應力積累較大。這種複雜的地質條件可能導致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產生複雜的效應,增加了破壞力。
四是建築物抗震能力不足:一些建築物和設施在設計、施工和使用過程中存在抗震能力不足的問題。在地震發生時,這些建築物和設施容易發生倒塌、損壞等情況,從而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雖然這次地震的震級不算特別高,但由於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已經造成了較大的破壞力。為了減少地震帶來的損失,我們一方面需要加強地震監測和預防工作,同時也亟需提高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在自然災害的陰霾中,我們也會看到希望的曙光。讓我們用正能量,驅散災難帶來的陰霾,共同迎接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