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特別市,英文名Seoul,是韓國首都,也是世界第十大城市,作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繁華地帶,可以說是的非常繁華了。但是首爾曾經可不叫這個名字,漢城是首爾的舊稱,為什麼非得改個名字呢?這可是有一段歷史淵源的。
其實"漢城"改"首爾"是韓國重建文化自尊心的過程,一個國家沒有自己的文化確實有點可悲,世宗大王為了國家能夠有自己的文字在六百多年前就苦心鑽研怎麼把漢字改變成現在的韓國字,所以韓國非要改名字也無可厚非。"漢城"這個名字也來來歷匪淺,公元1392年,李成桂,也就是世宗大王的祖爺爺,建立了李氏王朝。
建國之後,他覺得前朝的首都王京,已經破敗不堪,而且新的朝代理應有新的首都,於是他就選擇了漢水之北作為首都。因為水北為陽,所以首都就叫漢陽。同時為了表達對當時明朝的敬仰,首都又可以叫漢城。
其實早在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時候,現在的朝鮮地區就已經在中華大地的國土中了,後來因為距離疏遠,商朝的貴族箕子來到了朝鮮半島,占據這個地方,開始了自己的統治,所以早先的"箕子王朝",說的就是周朝來到朝鮮的中國人建立的王朝。
到了我國漢朝一統天下的時候,曾經的燕國王室後代,一個名叫衛滿的人,帶着千人的軍隊殺到了朝鮮半島,很快就推翻了這個搖搖欲墜的"箕子王朝",建立了新的衛氏王朝。
這之後韓國的歷史大家也應該有所耳聞,比如類比我國魏晉三國的局面,朝鮮半島也出現了百濟、高句麗和新羅三國鼎立的時代,那大概是在我國唐代的時候。唐朝強大的國力和包容的文化,使得周邊小國非常熱衷依附於大唐帝國的庇護。
新羅的統治者非常聰明,他藉助唐朝的勢力,滅掉了百濟和高句麗,又把在北部的唐朝勢力逐漸排出朝鮮半島,最後實現了對朝鮮半島的統一。但是千算萬算,內亂無法算,在後期的時候新羅內部分裂,又形成了個"後三國"的局面,最後新羅歸順高麗,開啟了高麗時代。
從唐朝開始,我國就已經失去對朝鮮半島的統治了,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韓國人對自己的文化保護這麼執着。文化涉及到一個國家的尊嚴,現在的韓國雖然南北分裂,地方不大,但經濟強大,國力繁盛,已經位列發達國家,自然也就不想自己在文化上輸給一個發展中國家。
所以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韓準備建交的時候,韓國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們希望中方不要再叫"漢城"這個名字,在發音上和字形上都處處透露着中國文化的痕跡,而且在寓意上也是李氏王朝為了依附明朝做出的跪舔動作,所以在韓國人心中希望自己是個獨立的國家,而不是作為中華民族的附屬國而存在。
這個理由讓我國的談判代表非常哭笑不得,首都的名字可是見證了多少年歷史的,包含多少意蘊的,怎麼能說不叫就不叫呢?而且還是只針對中國。但韓國人就是很執着,最後為了讓中國人不再叫漢城,就乾脆改名為"首爾"。其實Seoul是一個音譯的表達方式,韓語的發音元,意思上其實就是首都。
最後在2005年的時候,李明博作為當時Seoul的市長說:中文"漢城"的發音是與實際是首都發音的"Seoul",發音相差太大,所以就將首都的名字定為"首爾"。可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其實1945年,李承晚建立大韓民國的時候就廢除了帶有殖民色彩的"京都",當時也不想叫和中國的"漢"同名的"漢城"(暫時不叫這個名字,但沒有廢除),直接就叫首都為"Seoul"(首都)。這種相似的歷史也曾經在李氏王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出現過,所以不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韓國的去漢化過程都不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