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那些在泥土裡埋了成百上千的老物件,本來就脆弱,為了讓它們“重新復活”,不僅需要巧手和慧眼,更需要熱愛與匠心…
文物修復工作者到底有多牛?看完下面這些修復前後的對比圖,不僅令人感嘆:這也太神奇了!
比如說,1978年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側挖出的兩輛青銅戰車,被譽為“青銅之冠”,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曾到陝西參觀秦俑博物館時,對着銅車馬驚嘆道:“銅車馬比我們宮廷的馬車還要好!”
而在剛剛出土的時候,它們完全不是我現在看到的樣子…
由於木槨腐朽,上部的填土塌陷,銅車馬出土時均已被壓碎,一號車碎成了一千三百餘塊,二號車碎成了一千六百多塊,幾乎是“粉身碎骨”的狀態,經過8年時間才得以恢復原貌。
春秋雲紋銅禁,首批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之一,在地下埋了2500多年後,這件“神器”出土時已碎成十餘塊,附獸、座獸全部脫落,且殘損嚴重,修復前的老照片,可以看到很多的碎銅件。
三星堆的青銅神壇,在復原之前碎成了100多塊,在二號祭祀坑出土的三件青銅神壇殘件,無一例外全部成了碎片,文物修復工作者歷時兩年,才將神壇成功修復。
商青銅鼎,在出土時碎成了渣渣,修復後幾乎認不出裂痕…那個時代的青銅器完全是由手工製造,所以沒有任何兩件是一模一樣的,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所以復原起來更加困難。
明成化素三彩鴨型香薰,1988年在景德鎮一處工地發現時,已經碎成了45塊大小不一的碎片,但修復後的樣子堪稱天衣無縫。那個時候的皇家瓷廠燒成瓷器後只選精品送入宮中,其餘大多打碎掩埋避免流入民間,這就是其中之一。
三星堆的金面銅人頭像,在最開始這件“神器”是碎片的狀態,很難想象具體是啥樣…所以,三星堆很多文物都是邊挖邊修復,沒修完的是因為有的殘片還沒找到。
清代安南大司馬行書條修復前後對比圖,即使是古籍紙張碎片,在文物修復人員的手裡,也能重回“顏值巔峰”!
陝西西安唐李倕墓出土發現的頭冠,唐代女子頭冠能夠完整流傳下來的本就不多,這麼精緻完整的就顯得尤為珍貴,但因為埋藏的時間太久,在泥土的重壓下,剛出土的冠冕層層纏繞在一起,難以分辨各個部件的正確位置。
最後在中德兩國專家合作,利用CT斷層掃描、激光定位等各種先進科技手段,歷時兩年時間,才終於讓這尊冠冕恢復昔日的精緻。
隋煬帝蕭后冠,當前考古發現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冠,但因為揚州酸性土壤不適合金屬質文物的保存,蕭后冠飾保存狀況極差,花了兩年時間,專家一點點清理掉了上面的泥土,用X光掃描結構,才復原出了仿製品…
被譽為“中華第一燈”的“長信宮燈”,在墓中被發現時,侍女頭部、燈盤、燈罩等零部件散落一地,後經專家們的修復才得以恢復原本的容貌。
收藏於宜昌博物館的我國唯一春秋戰國時期的漆木鼓,在出土的時候其實是一地的碎片,而且還是泡水的狀態,經過清洗、脫水、胎骨修復等等一系列操作後,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真是化腐朽為神奇啊…
大同出土的北魏藍玻璃殘片,竟然給最大限度地恢復到1500年前的模樣,如獲重生,那些把考古跟盜墓混為一談的,就跟把警察和殺人犯混為一談一樣,不是蠢就是壞。
《唐韓滉五牛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現存最古老的紙本中國畫,1900年八國聯軍洗劫紫禁城,《五牛圖》被劫出國外,1950年代雖然歸國,但因為顛沛流離,傷痕累累,大小洞蝕數百處,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故宮博物院字畫修復專家孫承枝先生修復後的樣子,老先生在故宮所藏舊紙中反覆篩選,才選出和畫作紙張年代相同、質地相似的紙張修補,接筆處不露絲毫痕跡。
《趙城金藏》,宋代大藏經《開寶藏》的復刻本,在1949年為顛沛流離,保存不善,經卷潮爛斷缺,粘連成塊,幾乎成了一根“木棒”,4位裝裱老師傅花了16年時間,才將這根“木棒”展開成了一卷經書…
劉備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也就是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在剛剛出土時,因為木質棺槨已經朽爛倒塌,所以玉衣也就呈扁平狀攤在地上,部分玉片因為金絲折斷而散亂。
剛出土時的金縷玉衣頭部,被朽塌的棺槨壓變形…劉勝的屍骨就在玉衣裡面,只不過幾乎所剩無幾,已經腐爛成灰。
其實上面保存的算是相當好的了,獅子山楚王金縷玉衣是目前發現的玉質最好、玉片數量最多、工藝最精的一件,但在出土時,說是玉衣,其實就是一地玉片。
因為被盜嚴重,“金縷”被完全抽走,原本四千多塊的玉衣只剩下了兩千多塊。幸好,有下面這件在徐州火山西漢劉和墓中發現的完整金縷玉衣作為參考,上面的國寶才得以修復。
真是化腐朽為神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