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能源領域拋出了一顆重磅炸彈:中核集團組建了中國聚變公司,並且決定將可控核聚變視為未來能源唯一發展方向。
這意味着中國已經下定決心,要在可控核聚變能源領域殺出一條血路,將集中中國可用資源,包括技術、人才、資金和市場去攻克可控核聚變的難題。
中國已經在可控核聚變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如今又將大踏步向前進,這一切都表明中國對可控核聚變技術的高度重視和實現技術突破的自信。
我們可以充分相信,中國有很大希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建成商用可控核聚變發電站的國家,拿下這一屬於未來的能源鑰匙。
1
中國如何飛速突破?
中國的可控核聚變技術起步比較晚,但是我們得益於高效的研發模式,相關技術進步很大。
最新的“中國環流三號”試驗性聚變反應堆,實現了100萬安培等離子體電流的高約束模式運行,並於2023年12月宣布面向全球對外開放。
中國的可控核聚變技術能夠取得這麼快的進步,主要原因我認為有三個:
第一個是較為恰當的技術路線選擇,在眾多可控核聚變路線當中,中國選擇的是“托卡馬克”裝置技術路線。
這一路線的缺點是設備重量大,設備較為複雜昂貴,但優點在於較為容易形成穩定的可控核聚變環境,這對於突破技術瓶頸很有利。
我們並沒有一上來就搞那些高大上的技術路線,我們打算先實現了可控核聚變,再去討論精簡設備和提高效率的問題。
先解決有無問題,再解決好壞問題,況且“托卡馬克”技術路線的理論前景也不差。
第二個則是相當高的研發效率。國際上大多數可控核聚變研發項目都伴隨着各種談判、爭端、拖欠經費等等人為問題,特別是在多個國際合作項目中,這些問題更加明顯。
我們核聚變研發領域就幾乎沒有這些問題,在國家統一協調指揮下,各個研究組根據不同的技術領域展開技術攻關,從而取得一個又一個進步。
第三個是我們國家對於可控核聚變研究的大力支持,像這一次成立中國聚變公司就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力支持。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雖然西方國家的口號喊得一個比一個響,但他們受限於現實原因不得不在研究上妥協。
當中國建起一個又一個新的實驗堆時,西方國家建造實驗堆的速度卻在不斷放緩。
2
總攻號角吹響
中國這一次明確核聚變為未來發展方向,是一個相當明確的信號。
能源是人類文明的三大支柱,我們國家和社會要發展,未來對於能源的需求就會越來越大。沒有可靠的能源供應,日常生活無法保障,工業農業生產無法保障,科研和國防也缺乏安全性。
我們出於政治上和環境上的考慮,正在逐步淘汰化石能源,以風光電等清潔能源代替。但是這些新能源有共同的問題,那就是發電功率並不算高,需要用規模來保障發電量。
傳統核電站則面臨裂變反應堆複雜、昂貴而且危險的問題,而且對於選址用地也有比較高的要求,只能作為全國能源的補充,但不能占據主力位置。
我們畢竟是一個大國,國土面積遼闊而且對能源需求極高,不能學習某些國家搞全核電(指核裂變反應堆)。
那麼面對未來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需要進行能源結構的升級和換代。
短期之內,風光電等新能源將在很大程度上替代傳統化石能源。但把目光放到長期去看,放到20年、50年、100年之後去看,可控核聚變才是我們最終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所以對於中國而言,想要在未來世界能源格局上占有一席之地,我們就必須擁有一種強大、可控,而且牢牢掌握在我們手中的能源。
這樣才能支撐我們整個國家的發展,最終實現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目標。
在過去,可控核聚變以科研為主,我們主要集中力量攻關各種關鍵技術。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大量關鍵技術的成熟度已經到了一個相當關鍵的節點,這時候就差臨門一腳。
我們能夠邁出這一步,那麼可控核聚變的大門就將向我們打開。如果邁不出去,那麼我們可能就將錯過下一次能源革命。
所以中國選擇在這個時候集中資源,加大力度,準備向可控核聚變技術發起最後的總攻。
這一次成立中國聚變公司,可以理解為總攻的號角已經吹響,中國將調集各方資源,畢其功於一役。
3
構築中國能源盾牌
可控核聚變污染程度低,聚變燃料來源廣泛,擁有相當廣闊的發展前景。
可以預見的未來是,誰率先掌握了可控核聚變,誰就能在未來世界能源競爭中擁有絕對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能源是現代社會的根基。各位朋友,如果想一下就會發現,二戰之後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衝突和局部戰爭,都圍繞着中東地區展開。
除了中東地區的地理位置以外,中東地區對世界石油市場的掌控能力,才是各個域外大國在中東布局的核心原因。
除了中東地區的石油以外,俄羅斯的天然氣資源、美國的油氣資源等等,我們會發現大宗能源貿易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世界局勢發展,這正是因為能源是現代社會的根基。
因此我們要想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擁有主動進退的自主權,那麼就必須牢牢掌握能源的主動權。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主動升級換代能源結構體系,用我們率先突破掌握的可控核聚變技術,為中國打造一面強有力的能源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