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8日,蒙古國正式頒布了一項關於語言改革的政策,其中決定從2025年1月1日起,官方正式恢復使用傳統蒙文,也就是所謂的“回鶻蒙文”。
要知道蒙古國在被分裂出去之前,與我國內蒙古一直使用着同樣的文字,“回鶻蒙文”。這一沿用,時間長達700餘年,直到1945年獨立出去之後,才放棄了回鶻文。
回鶻文對於蒙古國來說,有着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要知道古時候的蒙古國,歷史文獻記載無一例外使用的都是回鶻文,蒙古國獨立後的放棄,使其一度無法研究其過往歷史。
蒙古國之所以此前放棄了回鶻文,與蘇聯的介入有着直接關係。當年其聽信了蘇聯的承諾,不顧國人勸阻,執意要選擇獨立,如今看來也是一段屈辱的歷史。
在我國華夏歷史文明的進程中,與中原文明平行發展的,是被稱為“游牧民族”的部落文明。
它們從先秦時期就與中原文明平行發展,如我國商周時期,它們叫作“匈奴”和“東胡”;我國漢朝時期,它們稱為“匈奴”;我國晉、南北朝時期,他們稱作“鮮卑”和“烏桓”。
隋唐時期,它們成為“突厥”;宋朝時期,它們稱作“女真”;明朝時,又叫作“瓦剌”等。
關於游牧民族的文明演變,文史君在文章《“匈奴、鮮卑、柔然、突厥、蒙古”游牧民族的興衰史,比華夏還精彩》中進行了簡述,有興趣的讀者可點擊以上文章標題進行閱讀。
以上游牧民族的歷史演變,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前,都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
13世紀初期,公元1204年鐵木真征伐游牧民族各部落,俘獲了“乃蠻部落”的掌印官塔塔統阿。
乃蠻部落是草原上曾經的四大部落之一,與西遼接壤,從西遼學習到了很多先進的技術和文化。在草原上,乃蠻部落一直以來也被譽為“先進”的代表。
由此,成吉思汗在俘獲了塔塔統阿後,就令其為蒙古制定一套可以記載和傳承的文字。於是,塔塔統阿就採用回鶻的字母為蒙古創造了蒙古文。
在清朝之前,甚至包括清朝前期,蒙古的概念都是一體的大蒙古,沒有內、外蒙古之分,所使用的文字都是回鶻蒙文。
到了清朝中期,為了統治管理之便,逐漸有了內、外蒙古的概念,但所使用的文字都是回鶻文,內外蒙古的外貿交流仍是有機的一體。
文獻記載,成吉思汗創立了“回鶻蒙文”後,有力地推動了蒙古國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尤其是,到了16世紀,隨着回鶻文的佛教經典在蒙古廣泛傳播後,回鶻文得到了大規模的普及,其文字形態也開始定型。
到了清朝中期,原本一體的蒙古國在統治管理的需求下,逐漸分化出了內、外蒙古的概念。雖然當時所用的文字都是回鶻文,但外蒙古在沙俄的忽悠下,內部有了一定的分化和鬆動。
外蒙接壤沙俄的西伯利亞地區,沙俄領土地廣人稀,為了地緣戰略緩衝的要求,沙俄一直想讓外蒙古從中國獨立出來,以緩解西伯利亞地區的地緣風險。
1912年,清朝滅亡,我國進入民國時期。民國初年,我國內部軍閥混戰無暇東顧,外蒙古在沙俄的支持和鼓吹下,逐步有了強烈的獨立意向。
1921年,外蒙古在沙俄的支持下“宣布獨立”。當時民國政府雖然表示不同意,或多方面譴責,但終究無濟於事。
外蒙古宣布獨立後,在沙俄的糖衣炮彈下,外蒙古的實際大權完全落入到了沙俄之手,沙俄開始在外蒙古駐紮軍隊,牢牢控制住了外蒙古的內政外交大權。
俄國十月革命之後,1922年蘇聯取代沙俄成立了新的政權,但依然繼承了沙俄的政策。
而我國內蒙古地區,依然使用的是“回鶻蒙文”。
1946年,在蘇聯的干預下,外蒙古以投票的形式得到了絕大多數人贊同獨立,於是正式宣布獨立。同時也得到了聯合國的認可,在此情形下,我國也不得不承認外蒙的獨立主權。
外蒙古獨立後,隨機也正式將官方文字改為西里爾蒙文,停止使用回鶻蒙文,並一直沿用至今。
所謂“西里爾蒙文”,是由斯拉夫民族使用的西里爾字母演化出文字,雖然帶有一個“蒙”字,確是實打實的俄文。如今的俄語、烏克蘭語、白羅斯語等都使用的是西里爾字母。
外蒙古在使用了西里爾蒙文後,可以說是斯拉夫文化的入侵。如今外蒙古人看自己的文化典籍都需要依靠翻譯,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1991年蘇聯解體後,外蒙脫離了蘇聯的控制,此時起,他們也意識到了文字的重要性。自1992年起,國內就有學者呼籲恢復使用回鶻式蒙文。
2008年,更是出台了加強使用回鶻蒙文的政策;2014年外蒙法律規定,將在2020年廢除西里爾蒙文。
為此,外蒙政府還特意給出了兩個具體時間點:
1、到2024年蒙古新聞必須同時雙文發布,所有國家公務人員必須參加傳統蒙文培訓。
2、從2025年起在國家公務中必須同時使用西里爾蒙古文和回鶻式蒙古文,為接下來全面使用回鶻式蒙古文做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在外蒙重新學習回鶻蒙文的時候,內蒙古給予了他們相當大的幫助。
內蒙古對於回鶻蒙文的當代應用達到了很高的標準,無論是回鶻蒙文的印刷技術,還是回鶻蒙文的輸入法均讓外蒙學者大為震驚。
從外蒙全面恢復回鶻蒙文可以看出,他們一方面是為了文化追溯和與內蒙的文化認同,另一方面也是以積極的態度想要融入到中華文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