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一生堪称传奇,他是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还是晚清第一名臣,与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三人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曾国藩是嘉庆年间生人,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耕读家庭,家中有9个孩子,他排行老大,父亲曾麟书是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私塾老师。
孩童时代的曾国藩聪慧,活泼,颇有慧根,有一回,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做饭煮好了五个鸡蛋放在桌子上,便到里屋去忙别的事情去了,待忙完手中的事情,曾麟书来到外屋,便惊讶的发现桌上煮好的五个鸡蛋只剩下四个了。
曾麟书为此很生气,便将作为家中长子的曾国藩叫到了面前,然后对其说道:我和你母亲煮了5个鸡蛋,准备分给你们吃,但是放在外屋的桌上后却不知被谁偷吃,少了一个,你快帮为父查一查,看看到底是谁偷吃了鸡蛋。
曾国藩这边听后,则是胸有成竹地对父亲说道:父亲,这个事情很容易,孩儿自有办法,将这个偷吃鸡蛋之人查出来。
曾国藩说罢,便来到里屋,从里屋搬出来一个木盆,然后再在桌子上摆了几杯茶水,待一切准备妥当后,便将家里的所有人全部叫到了外屋,让每个人喝一口茶水,再吐到木盆里,而曾国藩则是木盆旁边默不作声地观察着。
过了片刻后,轮到家中的一个雇工了,只见他拿起茶杯,喝一口后,往木盆里一吐,吐出的茶水里夹有鸡蛋黄粉,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一看,便知道家里的雇工就是偷吃鸡蛋的那个人,随即对这个雇工进行了言语批评。
这件事情,让作为父亲的曾麟书越发的喜爱长子曾国藩,对其寄予厚望,希望他长大成人能够出仕为官,光宗耀祖。
但是,令曾麟书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被他寄予厚望的长子曾国藩,出仕之路可谓是十分艰辛和心酸。
曾国藩长大成人之后,参加了湖南的乡试,虽考中了举人,但成绩很是一般,在后续两年的恩科会试中落第不中,令曾国藩一度一蹶不振,准备放弃科考,呆在长沙老家读书,论述写作为生。
与此同时,考中进士的曾国藩得到了军机大臣穆彰阿的赏识,穆彰阿见曾国藩做事认真,稳重,便将其招至府中,成为了自己的门生。
常言道,背靠大树好乘凉,随后,在军机大臣穆彰阿的提携和保举之下,曾国藩被清廷钦命为翰林院庶吉士,正式开启了仕途之路。
而在随后十多年间,在京城为官的曾国藩勤勉做事,谨慎说话,受到了道光皇帝的青睐,道光皇帝便对曾国藩委以要职,提拔其为二品官位的署工部左侍郎,以示重用。
1852年,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半个中国,洪秀全带领太平军在各个战场上击溃了以八旗军、绿营官兵为主的清军主力,清廷的统治者为此十分忧心,只能够在一些清廷大臣的建议之下,在各地组织团练,以此来对抗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军。
当时正在湖南老家守丧的曾国藩在接到清廷鼓励地方组织团练的命令后,便在湖南老家组建了一支以湘人为主的地方团练,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湘军。
而接连吃下败仗后的曾国藩并没有就此灰心和沉沦,反而是痛定思痛,吸取教训,总结战斗经验,经过一番的探索,最终制定了一套对太平军形成有效的战术,那就是“结硬寨,打呆战”。
这个战术虽然看上去很呆板,没有什么精妙之处,但这种修墙挖壕、安营扎寨、步步为营的“笨”方法却令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等人无可奈何,头疼不已,令这些太平军名将一提到在曾国藩和他手下的湘军部队,就恨得牙痒痒。
1864年,曾国藩率领湘军围困天京,洪秀全在内外交困中死去,而太平天国就此失去主心骨,被曾国藩率领湘军一举攻破,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宣告终结,就此失败。
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后,又率军督师剿捻,成为晚清的大功臣,声望达到了顶峰,因而被清廷赐予一等“毅勇”侯封号。
然而好景不长,1870年的“天津教案”,作为处理此案的清廷官员,却没有处理好,使得朝廷官员和民众对其进行了指责和抨击,曾国藩为了平息众怒,只能够自引其咎。
晚年时期的曾国藩虽被重新启用,担任两江总督一职,但身体的状况却不容乐观,不仅顽疾缠身,连正常的走路和散步都需要有人搀扶。
1872年3月的一天,曾国藩在家中散步赏花,走了一阵后,突然感到两脚发麻无力,其子曾纪泽见此情形,赶忙将其搀扶回书房休息。
结果,曾国藩在木椅上坐了没有多久,便因突发疾病而逝,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曾国藩病逝后,清廷为其辍朝三日,追赠其为太傅,谥号“文正”,并在各省建立专祠,祭奠这位晚清的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