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零六九年,王安石任參知政事,拉開了變法的序幕,王安石變法是封建王朝歷史上最後一次自救的機會,經過八年的反覆波折,最終以失敗告終,從此文明開始衰退,直到清末的百年恥辱。
一、宋朝的尷尬是什麼?
宋朝不同於以往朝代有兩個根本性的區別:
一是宋朝實行科舉制度,便再也沒有了門閥貴族,和士大夫共治天下雖然取得了天下讀書人的支持,但是農民階級的天然局限性就是短視,而且隨着競爭的加劇,“千里當官只為吃穿”,“當官好,當官妙,當官出門坐花轎”等思想價值觀迅速普及。
宋真宗為了激勵老百姓不要造反,好好讀書就能享受榮華富貴,更是親自下海作詩: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二是趙匡胤經歷了五代十國毫無信義的攻伐動亂,坐上江山以後,徹底開啟了重文輕武的政策,文官集團的地位非常重,宋朝的武將出名的幾乎沒有特別好的下場。
北宋的狄青,險些被文彥博所害,南宋的岳飛,主要不是因為是“收復失地,迎回二聖”的口號所害,要知道迎回靖康二聖的口號,正是趙構提出來的,岳飛遇害歸根結底是由於岳飛的地位和才能嚴重威脅到了統治和文官集團的地位。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岳飛被害的時候,文官集團沒有任何一個人出來求情。
因為趙宋王朝把士大夫引為執政同盟,共同抑制武將篡位,共同抑制農民起義,這一政策非常成功,宋朝一朝之內雖然農民起義頻繁,但是沒有讀書人的支持和出謀劃策,是不可能成氣候的。
為什麼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危害這麼大,因為王安石以富國強兵為目的的各項變法是公開讓士大夫文官集團利益向上向下同時輸送讓步的一次機會,而且是最後一次機會。
不出意外遭受到了文官集團的共同抵制,司馬光一眼看穿了王安石變法的本質,所以竭力反對,因為農民階級出身的文官集團一旦掌權,如同貓頭鷹抱腐肉,不可能放棄任何利益。
因此在文官集團的沆瀣一氣之下,百姓也深受變法之害,最終在忘恩負義的小人鄭俠的策劃下,上流民圖,變法被廢。
但是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武將和農民起義都不能打擊文官集團的利益,那就上蒙古鐵騎的馬刀來解決,最終崖山之戰,才得以暫時割除這些毒瘤。
朱元璋驅逐韃虜成功後,明朝的文官集團更為強大。第一猛人張居正鐵血手段改革也僅僅是持續了十年,張居正死後被掘屍,文官集團的集大成者正是東林黨,最終被大清的鐵騎和馬刀解決。
而且文官集團迅速轉變嘴臉,以范文程、張廷玉、紀曉嵐、曾國藩為首的漢人文臣迅速化身為滿清走狗,共同壓制低層民眾。
為什麼王安石變法的失敗有如此殘酷的預示性,因為從此以後,文官集團和帝王所做的一切都是以維護利益,壓榨民眾為出發點,因此雖有曠世名將(岳飛),雖有資本主義萌芽(萬曆),雖有與文藝復興同步的偉大思想(李摯、黃宗羲),雖有先進工藝的流入(乾隆),但是好言難勸該死鬼,苦口良藥也無法化解千年頑固不化的毒瘤。
一個普通的壞人,只能禍害一時,一群讀了書的壞人(文官集團),卻可以貽害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