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大智慧:“情有所寄”
范學德
數日前重讀《袁中郎小品》,打開書就是第36頁,我在他的信上已經劃上了紅道,袁宏道(1558—1610)說,“人情必有所寄,然後能樂,故有以弈為寄,有以色為寄,有以藝為寄,有以文為寄。古之達人,高人一層,只是他情有所寄,不肯浮泛,虛度光景。”
合上書,思量,有愛下棋的,有愛畫畫的,有愛唱歌跳舞玩太極二次元的,皆是“情有所寄”,所寄之事之物,給他帶來了快樂。至於這位寄情於此,那位寄情於彼,也許,與個人的天性、興趣有關,愛山,愛水,非關仁與智,只是天性及生長環境不同而已。
進一步,比如,以花草為寄,它如何能帶來持久的喜樂,春花秋月,那亡國之君想到的是一個了字,於是,短暫的喜悅之後帶來的是長久的悲哀。若是真喜樂,就要看到花草之後之上之中,是造物主創造了它們又持續地照顧它們,無論花開還是花落,都彰顯了上帝的榮耀。
這樣,令人所樂之物,感受到喜樂之人,才不會落入悲與空。他深知,他與它,有聲與無聲,都在讚美主。
也許,這就是《詩篇》最後五首“哈利路亞”詩一再重複的主題,萬物都要讚美主。“日頭、月亮,你們要讚美他!放光的星宿,你們都要讚美他!天上的天和天上的水,你們都要讚美他!願這些都讚美耶和華的名,因他一吩咐便都造成。”
如是,人之情與天地之情相通,融貫為一,讚美主,哈利路亞,無邊的喜樂,永不落空。
202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