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組圖片出自美國衛斯理公會的《美以美中國相冊》,反映的是民國時期四川成都的舊時風貌,通過這些老照片,可以讓我們更加真切地了解蓉城成都的歷史過往。
民國初年的成都,青石鋪成的馬路上人來人往,路邊豎着燒煤油的歐式路燈。街道一邊是店鋪,另一半是成都教會女子學校的圍牆。
走出教會女子學校的隊伍,她們是利用禮拜天來上教會主日學校的女學生,穿着統一的白色長袍,很吸引過路人的眼光。那時候的女孩子基本都裹着小腳。
坐在學校樓下石台階上的一名丁姓女士,穿着藍色的絲綢衣服,神態嫻靜。她曾是成都教會女子學校的一名學生,此時已經結婚,丈夫是 一名牧師。
從教會女子學校看存仁醫院的主樓。存仁醫院創辦於1894年,為三層丁字形樓房,主樓上有一這四面形鐘樓,高出樓頂六米左右。
為顧及舊時民間“男女授受不親”的風俗習慣,存仁醫院的在大門處便設置了“男賓入口”和“女賓入口”,以示男女有別。
存仁醫院內的三名小患者, 有兩個拄着雙拐,一看就知道是爬高上低掉下來的結果。其中一個腦袋上還裹着紗布。有了這身行頭,他的童年算是圓滿了。
神父飛利浦騎着摩托車的載着他的妻子從一座大門內駛出,轟轟烈烈的馬達聲吸引了路邊人們的目光。
成都啟明電燈公司的總部大樓。啟明電燈是成都最早的電業公司,位置在今天的錦江區北新街,1906年由陳雍伯籌創, 1909年正式發電開燈運營。
成都街頭的一家裁縫店,裁剪布料和縫紉都是男子操刀。此時店內已經使用上了腳踏式縫紉機,大大提升了工作的效率。
一個賣竹編物品的小販,所挑着的扁擔上掛着各式各樣的竹籃。其中圓形的籃子製作特別精緻,這種籃子配有蓋子,主要是用來盛放食物。
一座寺廟前的牆壁上掛滿了“有求必應”、“叩之則靈”的牌匾,牌匾下坐着一名光頭的男子,很像一位僧人,其實是一名醫師。他把攤子紮營在這裡,是巧妙地利用這些牌匾給自己打廣告。
寺廟大殿內的一尊玉佛,神態莊嚴,刻畫細膩,栩栩如生,幾乎可以和北京北海團城內的玉佛相媲美。供台上擺放着香爐蠟台,都十分精美。
一名布販子將獨輪車停放在馬路邊的樹蔭下,拿起一匹布向購買者展示。購買者是一名穿着碎花旗袍的女子,穿着半長的絲襪。
在成都郊外春遊的小學生,此時正排着隊聽老師的安排。畫面右側兩個男孩手裡拎着的手提袋顯然是媽媽的用品。可惜,現在的小學生已經沒有這種集體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了。
一所幼兒園的小朋友正排隊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為了安全,彼此挨着很近。注意看這些孩子身上的衣服,已經非常多樣化了,其中還有一個男孩歪扣着船形帽,一身童子軍裝,很另類也很可愛。
陽光下,站在街邊的幾個成都小女孩,面對鏡頭神態各異,有的茫然、有的好奇,也有的警惕。
母親一手搭着大女兒的肩膀,一手指着書上的文字,正在給兩個女兒講解,中間的小女孩顯然有些心不在焉。兩名女孩衣着完整,但都光着腳,說明家裡的經濟條件也不是太好。
位於今天府廣場的“為國求賢”牌坊,高大的石柱,精美的雕刻,莊嚴肅穆。中間的為國求賢”四字為康熙皇帝御筆。牌坊後面,是國立成都大學的校門。
1926年,成都高等師範學校一分為二, 重建國立成都大學和國立成都師範大學。1931年11月9日,國立成都大學、國立成都師範大學和公立四川大學三校合併為國立四川大學。
國立成都大學的校內建築,完全是中式的,數級石階通向一座牌樓式的大門,四周綠樹成蔭,是一座花園式的學校。
華西聯合大學女子學院運動會開幕式上的節目表演,所有參演人員都穿着白色的連衣裙,留着大波浪的披肩發,非常時尚。那時候沒有音樂播放設備,都是用腳踏琴現場伴奏。
女學生們的接力比賽。運動員有的穿着長褲,有的穿着短裙,還有的穿着短褲。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內還流傳着“男不露臍、女不露皮”的說法,這些女孩子真可謂是領風氣之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