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秘訣,僅僅做這一點就夠了 (圖文) |
送交者: 范學德2 2024年07月07日16:37:12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
養生秘訣,僅僅做這一點就夠了 范學德 著名的心理學大師榮格曾深刻地反思聖經中的一段著名經文,耶穌說:“於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里,你們來看我義人就回答說,主阿,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什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什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里,來看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榮格分析說:“自我接納是整個道德問題的本質,也是健全人生觀的典型。我奉基督的名餵飽飢餓的人,饒恕侮辱的行為,去愛我的仇敵——這些絕對都是良好的美德。我做在最小的兄弟身上的,就是做在基督身上。但如果我發現最小的兄弟,最窮的乞丐,最無禮的冒犯者,仇敵本身——這些都在我的裡面,我需要的是向我自己施恩——我自己就是我必須要愛的仇敵時——那又該如何?一般而言,基督徒的態度便一百八十度翻轉,不再考慮愛和忍耐;我們對裡面的弟兄罵他是廢物,定罪,斥責自己。我們向全世界隱藏:拒絕承認在自己裡面我遇見了這位最卑微的人。” 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候,也要像希爾生(Etty Hillesum)說的那樣:“保守我們裡面屬於上帝的那一小部分。” 十三世紀的神秘主義者聖嘉德琳(Catherine of Siena)在禱告生活中敏銳地覺察到上帝的內在後,有很長一段時間她覺察不到上帝了,她的思想里充滿了不潔的意念。一天,她突然深深地經歷到了耶穌的同在,她生氣的抱怨說:“主啊,當那些污穢的念頭折磨我時,你到底去了哪裡?”主回答說:“嘉德琳,在你受試探的過程中,我一直待在你內心深處。不然的話,你是不可能勝過試探的。” 榮格問:“要是你發現那個最小的弟兄,也就是那個最需要你愛的人,是你可以用愛來幫助的那個人,是那位讓你的愛成為最有意義的人——要是你發現這位耶穌的最小的弟兄……正是你自己,你該怎麼辦?” 答案:把你作在別人身上的,作在你自己身上。羅耀拉的聖伊納爵說:“直接對上帝的體驗確實是恩典;基本上,對於上帝來說,沒有任何一個人是被拒絕的。” 曼寧一再重複:此時此刻,“耶穌愛我們,是照我們的本相,而非照我們應有的樣子,因為沒有人符合應有的樣子。”“我們不可能做任何事來增加上帝對我們的愛,我們莪也不可能做任何事來減少他對我們的愛。” 這是卡斯帕(Walter Kasper)的總結:“在耶穌基督里體驗上帝的大愛,意味着這個人毫無保留地被接納,被認可,永無休止地被愛,人可以且應該接納自己,以及接納自己的鄰舍。” 當我們接納了這個破碎的自我,我們的創傷就會成為我們的力量。在《攪動池水的天使》這個獨幕劇中,天使對一個渴望醫治的醫生說:“沒有創傷,你的能力從哪裡來呢?是你憂鬱使你低沉的聲音撼動了人們的內心。一個生命破碎的人,比天使更能說服地上那些苦命的跌撞的孩子。在愛的職事中,唯有受傷的士兵能服事,” 這樣的話,我們也就能夠像艾根(John Eagan)一樣,饒恕自己的不可愛,不穩定,能力不足,壞脾氣,啤酒肚。我們要把假我帶到十字架前,讓耶穌基督赦免它。正如牟敦所說的:“上帝要我——一個‘不配’的人——忘記我和兄弟們的不配,敢於在愛中前進,這愛救贖了我們,以上帝的樣式更新我們;上帝要我對‘功德’這個荒謬想法一笑置之。” 我們不但要看到自己的假我,更要看到自己的“真我”。我是誰?對這個人生的第一個問題也是最基本的問題,牟敦回答說:“我是基督所愛的人。”這就是我的真我。 艾根的屬靈導師對他說,“艾根,信息的核心是,讓主和他對你的大愛構成你的個人價值。把自己定位為一個被上帝所鍾愛的人。上帝對你的愛和揀選構成了你的價值,接受這一點,並讓它成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實。” 盧雲寫給朋友的信中說:“我唯一的渴望就是在你自己的心靈的每一個角落迴響着一個聲音:‘我是一個蒙愛的人’。”當我們每一天在靈魂深處聽到耶穌對我說,孩子,我愛你,你是我的愛子,這,就足夠了。 生命中最根本的選擇,就是信賴上帝愛你,直到千秋萬代。這個選擇是冒險。生命本身就是冒險。“活着而不冒險,正是冒着沒有活着的風險。” 我們要在靜默禱告中聽到這個聲音,微小的聲音,你是我的愛子。我們應當像牟敦那樣,不斷地覺察到意識到我們已經與上帝聯合了,去意識到已經存在的。或者說,從意識上去覺察到上帝那無條件的愛已經住在我裡面了。憑信心抓住上帝不放,或者說被上帝的大愛緊緊抓住不放。 在這個覺察的過程中,我們變得像拉納所說的那樣,學會“漸漸以上帝看我們的方式看自己——承受無盡大愛與無窮熱愛的對象。”讓我們從祈禱開始,“讓上帝看到自己的真我,並願意讓他愛那真正的我。” 上帝的確就是這樣看我們的: 詩人大衛宣告:“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 先知說:“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嗎?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 保羅說:“因為凡被神的靈引導的,都是神的兒子。你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仍舊害怕。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 當我們呼叫阿爸,父,並確信我的阿爸很喜歡我,我們就真的是天父的孩子了。 法瑞爾(Edward Farrell)問慶祝80大壽的舅舅:舅舅,你看來很快樂。舅舅回答,是的,孩子。外甥問,想告訴我為什麼呢?舅舅回答時,流淚了,好哇,你知道嗎?我的阿爸很喜歡我。啊,我的阿爸真的很喜歡我。 當我們誠實地說出,是的,我的阿爸很喜歡我,我們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活出我——上帝心中的我。牟敦在度過多年的修道院生活之後看到,最高的靈性發展就是成為一個“常人”,普通人。“完全成為一個人,那麼單純地自然地作他們自己(這是極少數人才能做到的)……他們若非被社會的貪婪,野心,情慾和窮乏的扭曲,是有可能做到的。” 從哈佛大學走到黎明之家去為智障人士服務的盧雲神父,也看到了同樣的問題,他說:“我所需要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蒙愛的人,然後逐漸使我所認識的自我,和日常生活中無數的具體事實之間的鴻溝愈來愈小。做個蒙愛的人,就是將那些啟示在我心中的真理,從上頭拉下來,進入平凡的我每時每刻思想,談論,以及所要做的事上。” 曼寧說,這也是他每一天選擇走的路,我也是如此。 圖片攝於芝加哥植物園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