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新 大 陆 > 帖子
1972年的人间烟火
送交者: 弓长贝占郎 2024年07月15日18:53:25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2024-06-22 18:26·历史图馆

70年代是那么的遥远,又那么的熟悉。

那么,上世纪70年代,人们都在干什么?是不是过着和我们不一样的生活呢?

在此收集了32张老照片,都是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这些带着胶片颗粒感的老照片,坐在父亲自行车后座上的画面,让很多70后潸然泪下,更饱含了几代人的深切回忆。


1972年,北京八达岭长城上,站满了游客。当时的人们,穿时装的人很少。大部分人穿的都是一身帅气的56式军装,还有成熟稳重的蓝色中山装。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不到长城非好汉。70年代的人们也不例外,很多人都以能登上长城为荣。

1971年,北京市百货大楼前景象。六层高的百货大楼,位于王府井大街,规模宏大。大楼前停着很多汽车,人来人往十分热闹。1955年,北京市百货大楼开业。它是北京第一座大型百货零售商店,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店",以经营日用百货为主。1970年,又扩建附属业务楼和仓库楼。

这是当时的百货大楼内部商场,一个卖鞋子的柜台前景象。货架上摆着各种款式的皮鞋、布鞋和棉鞋。牌子上写着“便鞋”字样。两名身穿工装的男售货员,站在玻璃柜台后面。他们服务热情,为顾客挑选称心如意的鞋子。

1971年,一个外国代表团访问中国。在此期间,他们专程到达延安。三名年轻的导游站在延河边合影留念。远处,是延河大桥和宝塔山上的宝塔。延安,是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座城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中国革命的圣地。这片热土地上,流传着感天动地的红色故事。

1971年,一位全国劳动模范,在大寨大队部前,为社员们讲述先进事迹。发自内心的言语,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60年代,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大寨成为自力更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样板。如今的大寨,已经成为一个优美的公园山村。

1971年,南京市。几十名民兵训练之余,坐在操场上休息。他们身上背着子弹带和步枪。

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人民群众的武装组织。他们带头完成生产和其他各项任务。担负战备勤务、保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随时准备参军参战,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1972年,上海凤凰工人村。一户姓鲍的工人家庭,两个女儿正坐餐桌前吃饭。桌上摆了四个碗,每个碗里盛着一样菜。配着香喷喷的米饭,这样的伙食在当时还是不错的。

凤凰工人村,建造于50年代。有2000幢房屋,可供2万户家庭居住。每幢房有两个公用厨房和两个公用厕所,上下两层各5间房,住10户人家。能住在凤凰工人村,让很多人羡慕。

1972年,唐山工人文化宫前景象。大门口的广场上,人们正排着队进场。广场上,一名女子正推着小车卖小吃。

道路两侧立有红色的标语牌子,文化宫大楼上“唐山市工人文化宫”几个大字十分醒目。工人文化宫是唐山市民们工作之余休闲学习的地方。

1972年,农闲季节,劳动动员令一下,十里八乡的社员们聚集到大堤上,积极投入到筑堤劳动中去。大堤上几千名群众劳动场面,令人震撼。人虽然很多,但分工明确,工作起来有条不紊。工地边上,矗立着巨大的标语口号牌子。

1971年,河北遵化。一群女学生,正在排练节目。她们头上戴着柳条编织的帽子,身上穿着显眼的的确良衬衫,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一招一式,给人以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这样的表演,能起到很好的鼓舞和激励作用。

1972年,在江苏无锡。有一支外国代表团前来参观,吸引了当地很多人围观。

现场有工作人员维持秩序,让人们保持距离。人群聚集在街道上,以至于一辆路过的公共汽车,也被堵在了当场。

1972年,北京东风市场大门前景象。上年纪的人都记得,东风市场是1966年至1988年的产物。东风市场在王府井大街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带动了王府井大街的兴建和繁荣。照片里,东风市场大门前十分热闹。

1972年,河北沙石峪村。一名村干部急匆匆喊来一名女青年。她立即背上小药箱赶往田间地头。原来,她是当地的一名“赤脚医生”。在过去六七十年代,赤脚医生指的是,乡村中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

1971年,码头上两名搬运工,正扛着沉重的货物往船上运。他们身强力壮,按搬运货物的数量或重量获得一定的报酬。这项工作非常辛苦,他们的生活真是不容易。如今,在一些码头上,还能看到搬运工的身影。

1971年,在北京郊区一个纺织厂里,就是几个保育员正在照看一群小朋友。原来,这是纺织厂里的日托班。带孩子的女工上班前,将孩子托管在这里。下班后再领回家。不得不说,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1971年,在中国北方一个农村,村民们正在修建一条水利工程。当时,已经用上了机械化的推土机,节省了人力物力,工作效率大为提升。

1971年,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课间休息时间,学生们三五成群地走出教室。当时的学生们,并没有统一的校服,大部分是白衬衣深蓝裤子。几名女生胳膊上还戴着红袖章。画面很有年代感。

1972年,山东济南趵突泉公园里,游客一家人坐在石头台阶上合影。而拿着相机拍照的,是公园里的专职摄影师。从照片上看,当时的趵突泉公园,和现在不太一样。

1972年,在北京一个公园里。一位老奶奶推着竹制的车婴儿车,车上坐着她的小孙子。北京的风沙多,孩子的脸上戴着透明的纱巾。祖孙两代人的快乐,溢出画面。

1971年,在南方一个农村公社猪圈前,社员们看到新出生的一群小猪,都觉得很开心。这座大型猪圈,修建得很专业。猪圈外面,是大片的农田。

1972年,北大的操场上,学生们正在上体育课。学生们都穿着56式军服,看上去英姿飒爽。体育老师正在教授他们打排球。在他们身后有排球网和篮球架。当时的北大校园,看上古朴、干净、整洁。

1972年,中国北方一户人家,全家人站在房前拍合影照。照片里,人们穿着深蓝色的棉衣和棉裤。两个孩子活泼可爱。这样的全家福照片,很有年代感。

1972年,在北京郊区一个十字路口。一位老大爷正在卖冰棍。他推着的四轮车,其实是一个木制的保温箱。白色的箱子上写着“为人民服务”和“冰棍”等字样。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是否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花两分钱就能买一块冰棍。

1972年,在北京明十三陵。一对情侣正坐在景区休息区的椅子上休息。男友穿着蓝色中山装,脖子上挂着一台相机。女子长得活泼可爱,手里拿着一瓶汽水。这在当时时最时髦的饮料了。

1972年,一所中学课间时间,女生们在操场上跳皮筋。还有的在做广播操、跳绳。这样的画面,很以后年代感。在上世纪80年代,在一些学校,还能看到学生们跳皮筋的场面。操场边上。矗立着巨大的红色标语牌。

1971年,一位农业技术员深入到农田,检查公社玉米作物的生长状况。当他剥开玉米穗,看到玉米籽粒饱满,生长状况良好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过去,农业技术员很吃香。

1972年,在一处打谷场上,铺满了丰收的粮食,社员们正拿着木锨,将谷物推开方便晾晒。从农村出生的70后,这样的画面,你是否还记得呢。

1972年,一所中学的课堂上,正在上英语课。老师将两名女生叫起来,朗读课文里的对话部分。从照片上看,当时学生上课,是两个人一张课桌,坐的都是木板凳。黑板也是在墙上刷的黑漆。在那样的条件下,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一点也不差。

1972年,北京十三陵,古树参天,环境幽静。一队父子兵站在广场上合影。父亲是一名老兵,儿子也是一个兵。当时的十三陵,是人们主要的休闲之地,游客也不少。1960年左右,十三陵对外开放,一开始是免费的,后来才开始收费。

1972年,河北沙石峪村,社员们集体组织起来,为村里的学校开辟和建造新的操场。人们将石头、树根等挖出,将操场修葺平整。给孩子们一个舒适平坦的活动场所。从照片看,沙石峪村的村民几乎都到场参加了劳动。

1972年,在一座火车站上,乘客们正在进入火车站。铁路线上,建有宽大的风雨棚。在70年代,绿皮火车是人们长途出远门乘坐的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