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居委會也喜歡管閒事? |
送交者: 佚名 2004年11月26日16:43:40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
國內來的張莉女士在美國打拼幾年後,去年終於實現了自己的住房夢。她在馬里蘭州的羅克維爾市買了一座兩層小樓。搬進去的時候正好臨近春節,為了收看春節聯歡晚會,張莉急急忙忙買了一個“大鍋”式的衛星接收天線,把它裝在了自家房頂上。沒想到,安上去的第二天,有人打電話給她說,為了保證社區的整齊和美觀,這裡的房子不允許安裝這種天線,必須拆下來。張莉打開自己買房時簽的一大摞合同,在密密麻麻的幾十頁紙里,果發現有一處寫着這樣的條款。為了不惹麻煩,張莉只好把“大鍋”拆下來退了。是誰這麼“愛管閒事”呢?是美國當地的“居委會”。在英文中,它叫“Community Association”,直譯是社區協會。因為其管理形式類似於中國的居委會,我們就稱它為居委會。 誰都得聽居委會的話 記得在國內時,
房子售出後,居委會負責監督執行。米歇爾家所在的社區很大,周圍綠化得非常好,許多家的院子裡都有樹,所以總有鳥兒來做客。為了保持那裡優美的環境,買房子時,開發商讓大家簽協議承諾不砍這些樹。可後來搬來的一戶人家卻打起了樹的主意。為了擴大自己院子的空間,他把樹砍了。沒想到,樹不偏不倚正好砸在自家的房子上,壓塌了房頂。禍不單行,他還被告上法庭,法官判他要在原地重新種上兩棵樹。 細緻工作為居民謀福利 資料顯示,全美國共有23萬多個居委會。大部分社區,無論是別墅還是公寓樓,都有居委會。與國內戲稱的“小腳偵緝隊”不同,美國的居委會成員構成比較廣泛,只要是社區成員都可以參加居委會。居委會定期選舉,選出工作人員和領導者。當然,居委會沒錢也辦不了事,所以社區成員要交服務費。像米歇爾·埃利斯先生住的獨棟房子,每月要交給社區500美元服務費。公寓裡的住戶,因為房子小,服務費一般是幾十美元。 西雅圖市埃克斯頓社區的居委會每月第一個星期三晚上7點舉行例會。不久前的一次會議討論了以下議題:是否允許一家叫做“第三地”的連鎖書店在該社區開設分店;是否要向西雅圖市機場委員會提出意見,因為一條新開的航線剛好經過該社區的上空,造成了一定的噪音和污染;是否要向政府部門提出建議,修改附近的第65街的停車限時,因為最近許多住戶抱怨說,客人來訪時兩小時的停車限時造成了很大的不便;等等。 這些細緻的工作很好地保護了社區居民的利益。除定期開會外,有的居委會還設立網頁,社區內的住戶可以隨時反映自己的困難和問題,並可相互溝通和交流。一位華人朋友親身經歷了這樣的事:他所住的街區一段時間以來通過的車輛不斷增加,車速也過快,搞得大家不得安寧。於是,居委會代表社區居民跟政府交通部門進行了交涉。不久,就有施工人員在街道的十字路口築起小小的街心花園,沿街兩側建起了水泥隔離帶,路口則豎起了限速標誌。居住環境一下子改善了許多。 創造融洽的社區氣氛
另外,居委會還努力增強社區的凝聚力。“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許多居委會挨家挨戶發送慰問信,以及能貼在門窗上的星條旗,對穩定民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張莉女士所在的社區不久前還搞了一次募捐活動,由居委會組織了一場社區內的演唱會。每一位觀眾都要花50美元買門票,這個錢不是給演員的,而是捐給了美國乳腺癌研究協會。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