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斯坦福女MBA網戀記
送交者: 撞運氣 2004年12月14日09:58:03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海歸遇到了逆向文化震驚,又找不到老公,轉了一圈兒又回到了硅谷。回硅谷之後,一切要從零開始。頭等大事是找工作找老公。硅谷這個地方象鄉下,天一黑開車到哪都是黑鼓隆冬的,文化生活單調,也沒什麼夜生活,很適合結婚生孩子,不適合單身貴族。所以覺得找老公要比找工作重要得多。

回來之前,女朋友就對我說,Match交友網站現在最火,一定要上Match網找男朋友。並向我列舉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在Match網上找到如意郎君的成功故事。回來之後,在朋友的一再勸說和鼓勵下,花了一個周末,把自己的簡歷和照片放在Match上,想想瞎貓碰死耗子,撞撞運氣吧。

加入Match的第一個星期,郵箱暴漲,每天都收到很多郵件,讓我忙得不亦樂乎。幸好沒有工作,可以專職在家交友。找朋友跟找工作一樣,第一步是resume screening,簡歷篩選。收到Match網友的郵件後,先看看他的profile. Match 上的profile包括年齡,身高,胖瘦,種族,教育背景,婚史,收入情況 (收入分幾類,比如年收入在七萬五到十萬美元之間,十萬到十五萬美元之間,以及十五萬美元以上) ,郵編 (通過郵編可以知道住得遠近) ,以及個人興趣愛好等。我心裡有一些大致條件,所以很容易篩選。通常每個人的profile上都附近照,這樣長相這道篩選也很容易,看着不順眼就不回對方的email好了。Profile 篩選 之後,就可以進入下一步email 篩選了。大家先通信,看看是否談得來,如果email談得來,就可以考慮是否通電話或是見面了。

從email到見面是一個實質性的突破,最好做好失望的心裡準備。因為通常本人沒有照片好看 (貼在Match上的照片都是精挑細選的,恨不得把明星照都貼上去了) ,面對面交談也不一定比email交談好。寫email可以花很多心思字斟句酌,而面對面說話就要看即時發揮了。比如說我在Match上認識一個美國人,年紀和我差不多大,每次都給我寫很長的email,寫得也很有趣, 一看就是用了很多心思的。個人背景很有趣,是個律師 (法學博士),又讀了計算機碩士,還在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工作過,我都不知道他年紀輕輕怎麼拿了這麼多學位,又幹過各種各樣毫不相幹的事。他對我說因為他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所以什麼都試試,看看哪一行最合適自己。當時我覺得這個人挺有意思的,所以同意和他見面。我們約好周六在一家西餐館吃中飯. 我覺得第一次見面吃中飯比吃晚飯好,吃晚飯太正式,中飯比較隨便一些,時間也短一些,(當然對男士來說花銷也小些) ,如果不合適可以及時抽身。說到及時抽身這點其實喝咖啡最好,省錢省時間,經濟實惠,不合適十分鐘就可以走人了,不用等到把一頓飯吃完。如果滿懷希望等到的卻是失望,還要硬着頭皮和一個沒話說的人吃完一頓飯其實是件挺痛苦的事。和這個老美還好,不至於絞盡腦汁找話題,可是一頓飯下來,還是很失落,在把個人背景經歷都介紹完了之後就不知道下次見面還能說什麼了,看來email和現實還有挺大的差距,想想還是不再見為妙。

我在Match上算是很運氣的,把自己的Profile貼出去後第一個星期喬就給我回email了. 對喬感興趣的原因很簡單,他的經歷和我太相似了,喬也是北京人,大學比我高兩屆,一樣也是到美國來先讀碩士,工作幾年後又讀MBA, 我腦子裡理想對象的條條框框,比如身高啦,學歷啦,年齡啦, 喬都符合,從profile 篩選到email 篩選到電話篩選,每一步都很順利,見面成了很自然的事。

喬也是個謹慎的人, 第一次見面提議吃中飯, 時間是周五,地點在聖馬刁的小四川,離喬當時就職的公司很近。小四川是灣區赫赫有名的正宗川菜館,正宗得能辣得你流鼻涕流眼淚的。中餐館從來不是浪漫的去處,川菜就更不用說了,又是星期五吃中飯,感覺象是工作午餐,如果不合適起碼能交個朋友,畢竟硅谷中國人MBA的圈子很小,不用六度分離, 隔三個人肯定能找到共同的朋友。喬已經不是我在Match網上認識的第一個名校的MBA了,前面認識了兩個哈佛和沃頓的MBA, 覺得用Match網社交找工作倒也不錯。既然雙方都沒什麼思想負擔,見面之後交談就很自然,一聊天兒才發現我商學院的三個同學還曾經是喬的同事,原來我們倆之間只有一度分離, 世界就是這麼小。最有趣的是和喬認識的第二天,是我商學院一個好朋友在斯坦福教堂的婚禮,而我和喬不約而同都被邀請參加這個婚禮,因為我的好友也是喬過去的同事。生活有時候真象戲劇,所有意想不到的巧合都會在同時發生。既然都要去參加明天的婚禮,我住的地方對喬來說又正好順道兒,我就對喬提議,不如一塊去吧。

這樣喬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在婚禮上的護花使者,本來在婚宴上我和喬是被安排在不同桌的,喬和領班小姐說了點好話,把我調到了他坐的那桌。同一桌的都是喬的同事,成雙成對的,不知大家怎麼猜想喬和我的關係。其實當時我都不知道怎麼定義我和喬的關係,這是我們倆認識第二天,見面第二次。宴會上碰到我商學院的眾多好友,大家開玩笑問我說喬是不是我的男朋友,我連忙否認,於是大家就問那你怎麼不和我們坐一桌,一個人坐到喬那桌去了呢?我就無言以對了,是啊,喬是這桌我唯一認識的人,讓我不免覺得有些落寞。好在喬對我照顧還算周到,他在和同事寒暄之餘,總不忘給我斟酒。喬還算懂得一點倒葡萄酒的規矩,酒不能斟滿,小半杯就好了,倒完之後,他還不忘了手握着酒瓶,很藝術性地在杯口上方旋轉一周,目的是確保瓶口不再滴酒。不知為什麼,喬給我倒酒這個小小的動作,讓我對他產生了一種莫名的好感,這種好感不知不覺把我和喬的距離拉近了。從高中的時候我就喜歡北京男孩,喜歡北京男孩的爽氣,喜歡北京男孩的調侃,但是我對北京男孩最大的擔心是通常北方男人不如南方男人細心體貼,懂得疼老婆。從喬倒酒這個小小的的動作,女人的直覺告訴我說,喬是一個細心的北京男人。這讓我覺得心裡踏實了很多。和喬好了之後,我把這個倒酒的的細節告訴他,他笑着說,原來你就這麼好騙啊。

第三次和喬見面,約好一起去登山。 加州冬天的雨季剛剛過去,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每天都是陽光明媚的,桃花、梨花、櫻花玉蘭花都爭相怒放。喬提議去離他住的地方不遠的Chabot湖。沒想到在遠離舊金山的東灣也有這麼大的湖,春天的陽光盡情地撒在一望無際的湖水上,波光鱗鱗,象是小孩子調皮的眼睛。湖面上很多人在劃電動船,或是獨木舟,一副很愜意的樣子。我和喬在環繞 Chabot湖的山上漫步。我覺得和喬在一起最大的感覺就是自然,也許是因為我們之間有太多的相同之處吧,我們能夠真正理解對方,彼此之間有一種心靈深處的默契。我問喬,你覺得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呢?他的回答很簡單,他說,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平常的人,只想找一個我喜歡也喜歡我的人,一起過一個平常的生活。二十歲的時候,聽到這樣的回答,可能會很不以為然,還可能覺得這個男人胸無大志。三十歲的時候,在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終於明白了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道理後,聽到喬這句話,覺得意味深長。是啊,這不就是我想要的麼?

和喬的戀愛就這樣開始了。如果高中的單相思也算戀愛的話,那麼談戀愛已經談了十幾年了,曾經傷過男人的心,也曾為男人傷心過,愛情對我來說不算陌生,可我覺得在人生每一個階段的愛情,都有每一個階段不同的風景。十六七歲的初戀,象一顆青蘋果,等不到成熟的季節,就情不自禁地摘下來吃,所以甜蜜之中總揮不去那絲淡淡的苦澀和淡淡的傷感。長大了之後不再想吃青蘋果了,可是那種第一次拉男孩子手的觸電的感覺,卻是終生難忘,也是永遠不會再有的。二十多歲的愛情,象是乾柴碰烈火,真心去愛了,就會不顧一切地去付出,甚至愛到忘記了自己,任憑激情在熊熊烈火中燃燒。這種感情,成則好,如果不成,烈火燒過之後,激情化為灰燼,留在心中的,卻是久久不能癒合的創傷。三十歲的愛情,則象是嚴冬之後的第一場春雨,悄無聲息地滲入身體裡的每一個角落,輕輕地撫平心中所有的創傷。沒有狂風暴雨,也沒有大起大落,有的是一份和諧、平靜的幸福,這種幸福是持久的,經得起歲月的磨鍊的。心裡知道,這場春雨過後,等待着自己的,將是一片璀燦的生機。

在商學院的一位印度好朋友K,畢業加入麥肯錫舊金山分公司,因為工作簽證要到期了,所以申請去麥肯錫悉尼分公司工作一年。中間回來度假,大家周末在舊金山的一家中餐館吃早茶。飯後我送他去機場,路上和他說起來我和喬的感情,我對他說,“我和喬在一起覺得很自然,我們進展很快,因為覺得我們倆沒有什麼理由不會在一起。” “我和你有同感,” K對我說,“我現在和Sharon在一起也覺得很自然。我覺得兩個人在一起,如果真能百分之百都適合,感覺就很自然,在一起也會很輕鬆很幸福。最怕的是80/20的感情,那百分之八十好的地方讓你割捨不下,而偏偏就有那百分之二十不好的地方又讓你不能終生相許。那種感情實在是一種折磨。” 他接着說道,“比如我和Catherine,我們的感情百分之八十都是很好的,可就有那百分之二十讓我不能完全接受,比如說我受不了她生起氣來就對我破口大罵。我們雖然深愛對方,可最後還是免不了要分手。” K讀書的時候一直和Catherine在一起,畢業沒多久就分手了,分手的時候,K對我說,他哭了整整一個星期。象K這樣外表這麼堅強的男人,可以為一個女人這麼傷心,我就知道他曾經愛得有多深了。

麥肯錫方法那本書裡提到過一條很著名的80/20理論,意思是說在研究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通常花百分之二十的時間和精力,就能抓住問題的百分之八十,而為了完善那餘下的百分之二十,卻往往要花百分之八十的時間和精力。所以看問題要抓主要矛盾,抓住百分之八十就夠了,這樣工作效率最高,沒必要盡善盡美,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我覺得談戀愛恰恰相反,80/20的理論偏偏行不通。自己曾幾次陷在80/20的感情里,痛苦得不能自拔。那百分之八十美好的感情總是會讓我捨不得分手,或是乾脆做不到分手,可那缺少的百分之二十,卻始終讓我不能邁出婚姻的關鍵一步。想想當初選擇回國,除了那份讓我魂牽夢縈的中國情結和父母情結之外,是不是自己在潛意識裡,想要逃避那份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呢?在孤獨絕望的時候,常常捫心自問,是不是自己要求太高了呢?也許生活本身就沒有完美,也許童話里那完美的幸福根本就不存在,她只不過是小說家給渴望幸福的人們編織的一個美好幻想而已。想想父母那輩兒,談戀愛要向組織匯報徵得組織批准,能有百分之五十的感情就不錯了,再想想爺爺奶奶那輩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能百分之十的感情都沒有,不也照樣結婚生子?百分之八十總比零強吧?

和喬在一起之後,才明白了什麼是幸福,明白了什麼是童話里說的”Live happily ever after” 。眾里尋他千百度,找了十幾年,終於找到了不是百分之八十而是百分之百的幸福,現在明白童話里完美的幸福是存在的,只是自己過去一直沒有找到罷了。也明白了為什麼百分之九十九的美國人都會說家庭比事業更重要了。在事業上追求的每一個目標,比如說考大學,出國讀博,改行讀MBA,回國加入麥肯錫,在達到目標之前,心中存着萬分的渴望,想象着理想實現之後自己將會多麼幸福。可真正達到目標之後,那種幸福的感覺持續的時間很短,少則幾天,多則幾個月,成功的喜悅褪色之後,感覺的卻是一種淡淡的失落,仿佛失去了一些生活的意義,所以會忙不迭地去尋找下一個能夠占據自己生活的目標。而婚姻的幸福,卻是持久的,這種幸福的感覺浸透在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里, 這種幸福將伴隨你一生。幸福給了我留在美國的勇氣和找工作的動力。所以很順利地找到了工作。每天早晨開車上班的路上,心裡總是有一種莫名的喜悅,覺得天是藍藍的,山是青青的,草是綠綠的,桃花是永遠盛開的,生活是美好的充滿希望的。在麥肯錫北京工作的時候,經常每天干到半夜,即使不需要工作,也會和同事朋友出去吃晚飯,泡酒吧,玩到睡覺的時候才回家,反正晚上一個人呆在家裡看電視也沒什麼意思。和喬在一起後,每天晚上六點過後在辦公室就呆不下去了,惦記着回家做飯。家對我來說有了一個全新的定義,家不再是冰冷的四壁,家是一個溫暖的小窩,因為家裡有一個愛我的人,等着我回家。

之後遇見單身的男女朋友,總是勸他(她) 們上Match網找朋友。我這個人不信命,總覺得自己一生的幸福要靠自己努力去尋找,不能守株待兔,等着天上掉餡兒餅。我覺得網上交友至少有兩大優點:

其一,機會多,範圍廣,“廣撒網,捕大魚。” 走出校門之後,交友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多半只限於公司和朋友圈子。三十而立之後,周圍的朋友都結婚生子了,每次聚會都是托家帶口的,這時候就更難認識年紀相當,背景相似的單身族了。在斯坦福讀書的時候,我的一個單身的日本女同學,給我講了她的停車場理論。她說我們班的男生象停車場,如果你比別人來遲一步,那麼好的停車位早已被別人捷足先占了,剩下的只有殘疾人停車位了。如果想找到好位子只好耐心等待別人出來了。此話刻薄了一點,可我覺得還是蠻有道理的。對女孩子來說,年紀越大,交友選擇的範圍就越小,眼看着目標市場越變越小,這時候只有走出自己有限的生活空間,開拓新的市場。Match網站則是最好的開拓新市場的媒介。連家門兒都不用出,只要把自己的profile貼在網上,就可以衝出亞洲,走向世界了。選擇空間不僅大了很多,而且diversity大大增加。比如說我在Match網上認識的那個白人律師,如果僅僅局限於我的朋友圈子,那是絕對碰不到象他這樣和我背景截然不同的人的。

其二,目標明確,免得浪費時間。找工作時簡歷上第一行就是Objective (求職目的) ,在Match網上大家在profile上通常也明確目標。有些人說想找終身伴侶,有些人說只想找個朋友,“只要曾經擁有,不管天長地久”。雙方都明確目標,以免在志不同道不合的人身上浪費時間,白白受傷。在社交場合偶爾認識感興趣的男士,要轉彎抹角搞清楚對方的背景經歷,是否單身,是否有女朋友,是否想找女朋友,是想找女朋友結婚呢還是想找女朋友隨便玩玩,或是乾脆找一夜情。通常初次見面不好意思問太多,免得讓人覺得自己desperate,要想把以上問題都搞清楚,至少要見上好幾次面,每次見面還要審時度勢,策略性地逐步深入打探對方底細。我的一個好朋友,喜歡公司里的一個美國同事,感覺他也是喜歡自己的,在那種總是滿懷期待的,卻又總是朦朧的似是而非的感情里憧憬了大半年,最後突然哭着告訴我說原來那個男孩子早有未婚妻,剛剛宣布要結婚了。當時我真想對她說,單相思這種傻事兒,還是留給二十出頭還在做夢的小姑娘吧。女人過了三十,找對象開始進入倒計時,這時候真可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了。還是不要在單相思上浪費時間吧。在Match網上找朋友,即使對方在profile上不寫明目標,見面也可以開門見山,問清楚再談,不用擔心對方覺得自己象查戶口的,因為大家見面都抱着同一個目標 − 找朋友。

既然Match網有這樣的好處,北谷鼓勵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試。北谷總結了三條網上交友的tip, 與讀者分享。希望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Tip之一,不要害羞,把照片貼上。在Match網上瀏覽搜索結果時,第一眼看的就是對方的照片。如果沒貼照片,通常會被pass. 很多時候機會就這樣和你擦肩而過了。

Tip之二,增加回頭率。剛上Match的頭一兩個星期收到的郵件最多,每天至少幾封。兩個星期之後,郵件明顯減少,一個星期零零星星只有幾封。好比海歸的困惑之一剛剛貼在文學城的時候,每天都有好幾個回貼,一個星期之後,就很少有人回貼了。我的一個好朋友對我說,在Match網上註冊,不要時間太長,比如只繳一個月月費,註冊的頭一星期肯定會收到很多回信,一個月之後,換一個用戶名重新註冊,又能有第一個星期的回頭率,所謂投資回報率最大化也。我因為很快就認識喬了,所以沒用上這招兒,不過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試。

Tip之三,謹防上當受騙。網上交友,最擔心的就是對方不誠實。Match網上的profile都是一面之詞,網上吹牛不上稅,受騙上當也沒處投訴,後果一切自負。女人判斷男人是否真心,是否撒謊,通常靠直覺。我覺得女人的直覺多半是對的,不過再聰明的女人如果被愛情沖昏了頭腦,也難免智商降低。我覺得在關係有實質性的進展之前,最好認識對方的朋友,從他的朋友口中可以間接地了解他的廬山真面目。好比說找工作的時候,公司給offer之後通常會雇一個第三方背景調查公司,核實你的學歷、工作經歷等,同時還要求reference check。談戀愛不能請背景調查公司,只能從他的朋友那兒做reference check。認識喬之前,在Match網上還認識過一個法國人,在硅谷一家高科技公司做工程師,他在profile上登的年齡是三十七歲。和他見面是一個周末,反正也閒着沒事兒,禁不住他在電話里一再勸說,同意和他還有他的好朋友一起去舊金山泡吧。一兩杯雞尾酒後,大家開始海闊天空隨便侃。他的好朋友興致勃勃地說起來他們倆很有緣,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我隨口就問,你今年多大了?他的好友說,四十一歲了。我扭頭便問這位法國老兄,你不是在Match網上說你只有三十七歲嗎,怎麼現在變成四十一了?法國老兄一看謊言被朋友不小心戳穿了,只好承認在Match上撒謊,並且很委屈地說,我覺得自己只有三十七歲呀。我想認識二十七八三十出頭的女性,如果我寫自己的真實年齡,我想要找的人多半不會理我,給我回信的人都是三十七八的女性,可我對她們又不感興趣。我也是萬般無奈啊。法國老兄還算坦誠,道出他進退兩難的苦衷。在Match網上有各種各樣的謊言,謊言的背後,也有各種各樣的理由,比如說男人脆弱的虛榮心啦,找不到女朋友啦,或是想騙女孩子隨便玩玩啦,所以認識他的朋友,有個reference check會放心很多。

我算是運氣的,上Match兩個星期之後就認識了喬。我也有一些朋友,在Match網上找了一年半載也沒有找到歸宿。每個人在尋找幸福的道路上機遇都會不同,但我覺得只要堅持不懈,用心去找,最後總能找到幸福。如果真的放棄找尋,那得到幸福的希望就真的要變成零了。我覺得幸福就象是在漫漫長夜裡遙遠的地方那一盞飄忽不定的燈光,如果你是一個長途跋涉的遊子,如果你相信遠方那一線微弱的希望,如果你不停下腳步,你總是能找到那個屬於自己的溫暖的小屋,你總是能找到那份屬於自己的完美的幸福。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1: 當我吃着熱湯麵的時候
2001: 中國的飲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