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清心上地,才敢憶梅花 --- 漫談對待中國傳統的態度
(上)
東方人與西方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西方二元論是解構的分解的,東方則反之,是整合的互補的,比如《易經》裡面的陰和陽兩個抽象概念,不是割裂、對立的,而是互補轉換的,而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種“纏繞”關係。再比如君臣、夫婦、父子、長幼這些關係,本質而言也都不是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而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互動的關係。
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歷來受到的無妄非議最多,曰等級、曰愚忠、愚孝云云,滿滿的負能量和封口費,讓人無話可說。然而父子有親,親是父子關係的靈魂;君臣有義,義是君臣關係的靈魂;夫婦有別,禮是夫婦關係的靈魂。。。如果有意無視這些一一對應關係的偶合靈魂,那便屬於妄議中央的惹事生非。
另外與西方平等觀念不一樣的地方,是中國文化尊從自然法則,而大自然的和諧之中,並非萬事萬物都是整齊劃一的,比如山高水深、晝明夜暗、綠肥紅瘦、冬暖夏涼,不對,反了。。。等等等等,總之在自然法則中,差異是絕對的,同一是相對的,只要不是人為的去製造和擴大差異,差異本身就是和諧的條件,比如夫妻一定是要男配女,否則肯定不工作。所以平等應該是“差等”,而不是“均等”,均等的概念,解構看着不錯,整合起來不行,比如五個手指不可能一般齊,團隊一定要有老闆和員工。。。等等。均等意識的平等主義在中國歷史中老早就冒過頭,墨子講兼愛,可是按照他的理念,家國天下,只能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梁山寨、水滸邦。另外還有人提出過統一商品價格,孟子反對說,那還有誰願意做大鞋子?
當然大自然法則也有大致平齊的一面,比如西紅柿都長得差不多大,西瓜也是一樣,但不能指望西紅柿長得像西瓜大,那是過分要求,反之也是一樣,屬於不夠努力。總之從自然法則來講,差異或者均齊,本身並不包含任何意義,只有同自然的緣起條件和環境結合起來,才能論說對還是不對,差異與均齊,都應該以自然為標尺,而不是人類自搞一套,且無所不用其極。
可見有等級的社會制度與平等的社會制度,本身無所謂好壞,好壞僅僅在於,人是根據什麼和如何實現有等級的差別,或者無差別的平等,我們沒有理由說等級這道菜肯定不好吃、平等這道菜肯定好吃。也就是說,差別之大大到令人眩目,這並非等級本身之過失;同樣的道理,平等之平平到智愚不分,這也並非平等本身的問題。任何一種社會制度,都不可能解決人自身的問題,不合理的差別與不合理的均等一樣,都是人對人的剝奪。
對於中國歷史傳統,我們有太多的妄議和誤解,比如說孔夫子是女權主義者,肯定沒有人相信。不過他老人家確實常常小事講清楚,大事裝糊塗,所以顏回才說瞻之在前,忽焉在後。。。云云。其實夫子對女性明貶暗褒,講孝道暗藏玄機,父母並稱。由於女性壽命綿長,所以按照自然法則,人生峰迴路轉,話語大權旁落,母權終歸是會戰勝男權的。母權最大,這是中國歷史的基本生態,自天子至於庶人,莫不如是。兼又依家庭世代而論,男權更是受到母權的節制,淒悽惶惶,終日苟活於母權的光影之下。子曰知我者其天乎,大抵如是。可見西方除了科學之外,向無發明,所謂權力監督、權力制約的建制構想,哪裡是出自孟德斯鳩?分明是來自中國人祖母老太太的口袋,而且是有機的原生態。
既然講到太太,我們順便再複習一下太太這個稱謂,這對理解什麼是真正的中國文化,也是很有意義的。太太的本意,比先生尊貴好幾重天。太太源自“周朝三太”,周代開國,以仁德治天下,除了太王、季歷、文王、武王、周公等聖人,還有三位女聖人,即太姜、太任、太姒,她們分別是太王、季歷、文王的妻子,世稱“三太興周”。“三太”母儀天下,施化家國,後世以“太太”作已婚女性的尊稱,代表賢德直追三太。所以今天的男同學,在喊自己的太太的時候應該保持一個什麼姿勢,需不需要面北,這是應該認真研討的,子曰:不知禮,無以立也。
現在先休息十分鐘,大家請準時回來。
(下)
近人有兩句梅花詩,可以稱得上中國歷史上詠梅詩的最後絕響 ------ “先清心上地,才敢憶梅花。”。
宋人愛梅,於是有林和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以及陸游的“冷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入明,又有高啟的“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至此可謂梅花三弄,狀寫梅花意態神韻竟。近人二句空谷遺音,或可歸入寫梅詩之教外別傳,我今天忽然想起,是因為幾乎不為人知的半個多世紀前的這兩句詩,冥冥之中,它的對境似乎正是當下的時代,是對當今中國文化的一個啟示性的箴言。借這兩句詩,我們最後來談談中國文化回歸傳統的社會現狀。
回歸華夏文明的歷史傳統,應該從哪裡入手,這是一個很深的理論問題,當代中國文化還沒有ready,我們先避開不談,只談談對待歷史傳統的應有心態。當然這個問題其實也不好談,可是談不好,那麼回歸傳統又成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熱情一把而已,燒完了什麼也沒留下。所以我今天選擇了一個視角,即孔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來幫助理解這個問題。簡單來講,我們中國人當初是怎麼樣學習西方文化的,今天就那樣來學習歷史傳統,解鈴還須繫鈴人,要求先不要設得太高。
那麼中國人當初是以什麼樣的心態、怎麼樣的態度來學習西方文化的呢?第一是對西方文化的真理信仰和盲目崇拜,第二是對中國文化的無情唾棄。老實說,學習就得有這種態度,心上人只能有一個,不能有兩個三個,否則二奶小三一塌糊塗。再說盲目崇拜,這也是必須的,就像娶太太,你怎麼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呢?愛屋及烏,好歹香臭一口價,臭的也是香的,這樣才是真心,這樣才能安生,才有利於安定團結。所以一言以蔽之,對文化不能有三心二意和挑挑揀揀。子曰溫故而知新,我們今天回歸文化的歷史傳統,正是要尊守同樣的心態,同樣的道理。文化的遷變走勢,本質上就是模糊數學,雖不中,不遠矣。
所以今天對待文化的歷史傳統,就是要盲目崇拜,所謂的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傾人、傾城、傾國。而對待西方文化就得要說白白了,咫尺宮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我這樣講絕對不是走極端,而是指出一種必然的歷史過程,正、反、合的辨證法,矯枉過正的回扳力度要大,最後才有可能回到中道。
前天明誠講到人生重大決定都是感情用事,其實這正是人類生命的奧秘和心靈的本質,人類的生命和心靈存在,本質上是情感存在而不是理性存在,希臘傳統,剛好把這兩者的關係搞顛倒了。理性清明的最深處,其實是一種情感的執着,稱之為富於激情的理性精神、理性沉思也可以,因為任何一種持之以恆的執着,它的原動力只能是人的情感、人的激情,而激情可以是冰冷的固態、流浪的液態或者噴薄的氣態。。。在人類深邃理性的遙遠的另一端,是人類情感的神秘的引力場,它可能測不出,專注的思者、哲人也可能體驗不到它,但這不等於它不的存在,也許這正是它存在的一種特殊的狀態。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柏拉圖也在《會飲篇》中說:這時他憑臨美的汪洋大海,凝神觀照,心中起無限欣喜。。。他們在這裡描述的,正是與理性相伴的快樂或者窺見理性彼岸時的喜悅激情。再比如我們熟知的辯論,它可能是機智冷靜的、幽默的,也可能是熱情洋溢的或者激情噴發的,後者就是情感與理性的混燃。而人類歷史上那些偉大的史詩般的演說辭,沒有情感的助燃,就不會產生智慧的光芒。由此可見,希臘的理性精神需要重新審視,人類確實是有理性的,也確實是需要理性的,但對待人類理性,不能夠一念單提,用二分法,把它與人類情感完全隔離開來。人的情感狀態,可以像鏡子一樣明淨,天光雲影共徘徊。我們甚至可以說,情感的諸狀態是理性之母,理性的清明來自於情感的明淨狀態,而不是情感的清零,認識不到這一點,那就是原始社會。《中庸》雲,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那麼誠是個什麼東西呢?誠是人的一種心理狀態,但我們不能說誠屬於理性,也不能說誠屬於感性,可是人除了理性和感性這二端,還有什麼漏掉了呢?實在想不出來。所以二元論是讓人抓狂的思維方式,與真實世界圖景中的複雜現象不匹配,它甚至無法handle中國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就算把知、情、意搬出來,也沒有辦法把誠套進去,而我們總不能說,誠是個虛設的概念。
從前有人問聖·奧古斯丁:“時間究竟是什麼?”他回答說:“你不問我,我本來很清楚地知道它是什麼;你問我, 我倒覺得茫然了。”看到這裡,大概不少理科的牛二要出來搶答了,很顯然,他們不懂奧古斯丁到底為什麼茫然。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西方文化,並不是沒有可學之處,但前提是你真正搞懂了它的思維方式,真正搞懂了它的人文精神。事實上西方人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對自己的文明、文化,並不是信心滿滿十分樂觀的,何以至一知半解的東方牛二,反倒都覺得西方世界一片光明?子非魚,焉知魚樂呢?我經常拿理科生自嘲,就是因為這種不開化又不學無術的一根筋,一不懂西方哲學史、二不懂西方文學史、三不懂文化人類學、四不懂西方史學、五不懂西方藝術、六不懂西方宗教、七沒有讀過《西方的沒落》和《歷史研究》、八不懂歌德、貝多芬、伏爾泰、斯賓格勒、湯因比、海德格爾。。。憑什麼你來當西方牛二的代言人來對中國文化指手劃腳?你配嗎?中國人講和諧,西方人講平衡,兩者的差別有多大?在哪裡?如果我說西方人可以有自由,東方人不必求自由,道理又在哪裡?
緣溪行,有點走遠了,林林總總而言,對待荒廢已久的中國文化傳統,不能夠拿起來就學,首先需要釐清許許多多的基本問題,所謂周邦雖舊,其命維新。維新之首要,不是要學習新東西,而是清理新垃圾,否則身在曹營心在漢,那肯定是無用功,所以下手之要以夷制夷,全在情感與理性這二端用功夫。文化的歸屬和認同,本質上是個情感問題,然後才是理性問題,就像愛情與婚姻的關係一樣。現代中國人把對待歷史傳統的態度,完全當成一種理性的抉擇,這是本與末的倒置,就像你有和一個人結婚的理由,但你不愛這個人,那麼這種理由肯定是荒唐的,而且也不會地久天長。
現在我們可以回到那兩句詩了:“先清心上地,才敢憶梅花。” ------ 純淨、美好、莊敬、深摯,什麼是中國人的國民性?這就是中國人的國民性。所以西風東漸以來的那些心靈上的陳跡,情感上的、思想上的、精神上的陳跡都需要衝洗清掃乾淨,才有可能讓華夏文化的梅花之魂,重新安住於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遠。中國文化回歸歷史傳統的道路,也將會是這樣的。
乘興而談,且戰且走。說不說由我,聽不聽由你。說不好了我不負責,聽不好了你要負責。世界盃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和我們的。
最後請同學們(不必起立)報以誠摯和發自內心的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謝謝、謝謝。。。謝謝大家!。。。。。。
嗯?。。。請同學們不要扔鞋子(躲閃、再躲閃)。。。不要~~~騷亂。。。請安靜。。。秩序、秩序。。。。。。
(逃離會場扭傷腳,先修養修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