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白蘭度的骨灰
只要一提起馬龍白蘭度,好萊塢電影界的人士無不肅然起敬。圈內流傳着一句話:“自從電影在人類的生活中出現之後,從沒有見過比馬龍白蘭度更才華橫溢的演員,過去沒有,現在也沒有。”馬龍白蘭度除了他天生的靈性和後天的悟性以及與生俱來的表演天分以外,更令人震撼的是他超凡的人格魅力。他飾演的角色多為對白精少,但在他的詮釋下,那種威權,如教父,那種巨大的吸引力,如巴黎最後的探戈,欲望號街車,都是讓觀眾永生難已忘懷的。他每一個亮相,無需說話,就已經是觀眾眼睛的聚焦之處。他永遠讓人感到的是朦朧,根本不與現實生活妥協,極端地我行我素始終是人們心中的一個謎。
2004年美聯社發布了一則消息,傳出馬龍白蘭度曾有同性戀情。事情的起因源自馬龍白蘭度的骨灰。
那一年的初夏,一代巨星白蘭度病逝於洛杉磯的家中。按照他自己的遺囑,死後他的骨灰一部分撒在他稱之為“第二故鄉”的大溪地;而另一部分,則出人意料地要求家人將之與30多年前亡故的密友華立考克斯(Wally
Co)的骨灰混合在一起,共同撒向加利福尼亞死亡谷的塵埃之中……
溫和怯懦的華立考克斯與叛逆不羈的馬龍白蘭度同於1924年生人,他們在青少年時代相識,並成為室友。1940年,他們同在紐約受教於方法論演技大師斯代拉艾德勒。之後,這兩個對表演滿懷憧憬的年輕人,一個做了名不見經傳,飾演電視肥皂劇小人物的小演員 (代表作 Mr. Peepers, 1952 ),另一個則成為頂天立地的電影屆巨星。
儘管二人的際遇差別很大,儘管白蘭度三次婚姻,考克斯兩次婚姻,這都沒有阻止他們彼此間的情愫。好萊塢對此也偶有傳聞。1973年,華立突然心臟病發作死亡,馬龍悲傷欲絕。他把華立的骨灰罈搬回家中,置放在案頭悉心呵護。
人常說“只有死亡才會讓我們分開”。馬龍白蘭度選擇混合自己和華立的骨灰撒在死亡谷,“即使是死亡,我們也要在一起”,是以表達他對華立生之不離死之不棄之情。
抬眼望盡死亡谷的滾滾黃沙,感概馬龍白蘭度對世俗規範的不屑一顧,他留下的神秘感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