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與中國傳統的夫妻父子關係的差異 |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04月25日17:57:59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
在美國生活,你不難發現美國人的家庭關係與中國的不甚相象。前幾日讀聖經,忽有所悟。 雖說夫妻關係從上個世紀末愈演化趨向於“平等”,但仍可以從指導人們思想及行為數千年的基督教與孔教的影響來思考當代的夫妻關係。從做妻子的角度看,乍看,基督教徒的妻子“當順從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與中國妻子的“在家從夫”,“妻為臣綱”等等沒什麼多大差別。但基督教教導丈夫“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舍己”一樣愛妻子,象愛自己“身上的肢體”一樣愛妻子,恐怕讓“妻子如衣服”的中國男人很難做到。更別提《歌林多前書》了(13:4):“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由此來看,選基督教徒做丈夫真是中國女子的幸事和福分。 與夫妻關係的教導相比,基督教較少提到父子關係。《聖經-以弗所書》描述父子關係的篇幅不及夫妻關係的一半。“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着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由此可窺見美國父子的相對平等關係的淵源。在中國,“主的教訓和警界”被一個具體的父親的權威形象替代,父母教育孩子往往是按照父輩個人的希望和意願進行的。中國父親對兒女的制約,非但不能帶來兒女的反抗,帶來的卻是兒女的極度孝敬。 在兒女孝敬父母上,美國人完全沒有中國人來的熱烈和近乎。《聖經-以弗所書》曰:“要孝敬父母,使你們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就這麼多,沒有再進一層地對兒女行為做說明。但即使是這裡所謂的孝敬,似乎也由於前一章夫妻關係的論述而大打折扣:“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所以,大多數美國人的孩子從小就學會獨立,離開父母,某些人早早結了婚,待父母老了,遠遠地給他們打個電話,較好的會偶爾看看他們,孫子孫女也從來不讓老兩口帶,總有那麼說不上來的一絲絲疏遠。 曾在基督教設立的中學讀過書的張愛玲在《中國人的宗教》中寫道:“在中國,為人子的感情有着反常的發展。中國人傳統上虛擬的孝心是一種偉大的,吞沒一切的熱情;既然它是唯一合法的熱情,它的畸形發達是與他方面的沖淡平靜完全失去了比例的。模範兒子以食人者熱烈的犧牲方式,割股煨湯餵給生病的父母吃。這一類的行為,普通只有瘋狂地戀愛着的人才做得出。”是否中國的孝心是否是“虛擬”的暫且不論,但這孝敬中確實摻入了一些用意志力恪守人際關係原則的成分。按張愛玲的話來說,“中國人除了人的關係之外沒有別的信仰。” 突然想到,作為衝破中國傳統去信仰基督教的第一代中國人,尤其是男人,是最矛盾痛苦的,尤其是處在婆媳之間。
第五章 妻子和丈夫
第六章 兒女和父母
|
|
|
|
實用資訊 | |